我记得刚入行时,经常会去一些设计网站看看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文章或者作品,虽然不多,但总能找到一些。
那时候,我会把这些好的文章收藏起来,不过也就止步于「收藏」了,很少会再拿出来细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不再搞收藏了,看到觉得好的文章就多读几遍,做一点笔记,理解了就关掉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因为有些文章不容易一次就看懂。虽然不会再回头去看笔记,但至少比仅仅收藏印象深刻。
现在就再难遇到能让自己多读几遍的文章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文章,即使是标榜原创的,也多能找到出处。包括一些大厂的设计公众号,绝大部分的内容质量也普遍不高。但也理解,他们写这些文章是出于工作要求,试图总结项目内容,输出一些无关紧要的理论。我也审查过一些,作者并非项目负责人,只是为了完成指标而去输出总结。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基础且好笑的讨论。比如有读者给我发了一张讨论控件问题的图,我也分享给大家。
这种 A 或 B 的样式讨论,其实全无意义。因为淘宝采用 A 方案,所以人们会先入为主的觉得 A 就是对的。如果说 B 是更好的,就需要讲出一些非常规理论出来。而这些理论很容易相互反驳,最终演变成无谓的争辩。
比如在评论区,有人这样说:
这种就是典型的自以为占据了地理优势而哗众取宠了,既没说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又表现得好像自己很懂。现在这类人挺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价值的讨论多了,不懂装懂的人多了,好内容自然就少了。
所以,好内容的稀缺并不是通过一个好的载体、场所或平台就能解决的,它是一种结果。
有读者问我,说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设计平台要回归了,怎么看待这件事。上面那段就是我的看法。当然,对一些人来说,这类平台的出现或许是好事,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有人能主动喂养,就再好不过了。
我现在的笔记大多来自专门的主题研究,如研究表情包、声音、物流等,我会找相关的资料、期刊、文献和书籍。我很久没有专门泡在某个网站找文章了,因为对我来说,这和刷信息流没什么区别。所以,不如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呢?或许大多数人自己也不知道吧。他们往往因为看到别人在做什么,就盲目跟随。只有当下无所事事,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才会设定一些与自身无关的计划,比如一年读一百本书,或者坚持日更一年。或许你会问:“这怎么会和自己没关系呢?”原因在于,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追求这些目标的真正动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愿望,缺乏具体的方向和目的,只有空洞。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喧嚣所迷惑。优质的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珍惜。
源 | 呆呆有理(ID:daidaiul
作者 | 呆呆本人;编辑 | 荔枝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