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张悦,去年毕业后入职了一家影视公司。原本信心满满的她,准备在公司大展拳脚,没想到,却被工作不断入侵了生活。
工作日的晚上,平时的周末,领导经常会在群里@她,让她处理工作。但凡没有及时回复,领导就会打电话过来。
甚至有一次因为自己洗澡,没有接到领导的电话,事后还被领导批评。张悦自我调侃说:“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想收获这下班自由,可真难啊!”
好像下班了,又没下,人不在公司,活却在身上。
01 下班后的“隐形加班”最伤人!
《南方都市报》曾就“你实现了下班自由吗?”这个话题,做过一个调查。结果3000多名网友投票,超过八成没实现下班自由。
看起来下班了,实际上没下,成了多少职场人的心结。
超过90%的网友说,自己虽然很想下班,但有些工作信息还得及时回应,甚至有一种随时待命的压迫感。
原本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自由,可是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在下班后的时间,时刻都在回应领导的需求,随时都在考虑方案的细节。
这些“隐形加班”的时刻集聚起来,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延长工时。看起来不再工作场,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再考虑工作场合的那些事。这或许才是打工人感觉到最疲倦的地方。
02 现在的高薪,本质是低时薪
上个月公司薪资改革,下发了征求意见稿,收取同事们的意见。
定稿出来后,大家仔细研究了一番,虽然整体来看每个人的薪酬相比过去没什么改变,基本上持平,却额外地给技术人员增加了工作时长。
比如,把项目前端拟定合同,设计方案安插在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范畴内,后端工作的催促回款,从原先市场部门,风险转嫁到了实际负责项目的同事身上。
很多技术人员,不是法律出身,对于拟定合同并不擅长,草拟的合同也不知道有没有大漏洞,如果因为合同签订有风险出现问题,最终担责的还是技术人员。
做完项目,交付项目成果后,原本就没技术人员的事了,公司却偏偏剑走偏锋,想让技术人员承担起不能回款的风险,可是有些项目却是直接由老板拍板对接,客户只认老板,压根不搭理技术人员。
把原本不属于技术人员分内之事,囊括了进来。工作量增加,薪酬总数却并没有随之增加,直接拉低了大家的时薪。
管理层的初衷,不是为大家谋福利,而是变本加厉地让大家多干活。
曾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吐槽说,听到领导说过,一个合格的员工手头要同时做5个项目,工作量才算饱和。看起来月入过万的大部分职场人,算起时薪来,估计都比不过公司的清洁工。
03 双向奔赴的背后,是被尊重的需求
员工和公司,本质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单方面的束缚和制约,结果往往不会太好。
大家都渴望工作和生活能有清晰的界限,即使很多工作,上班时间做不完,必须占据下班后的时间,在这种情况面前,公司的态度如果过于强势,会让员工感到寒心。员工渴望被尊重,只有得到尊重,才会有合作的长远。
朋友公司,去年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员工离职“事故”。一个月内,七八个核心骨干离职,老板劝也劝不住,原因不在于老板给出的待遇不高,而是在调休这件事上,公司大做文章。
想能力强的核心员工多干活,从每个月干完手头的项目,都能申请调休,变成了一个季度调休一次,而且最多调休时间不能超过一周,更规定调休期间,公司有临时紧急的工作安排,必须及时到岗。
调休制度的改变,让核心骨干们感受不到被尊重,才有了后来的离职“事故”。
下班自由,成为越来越多的职场人,追求的美好状态。一家公司不应该时刻想到剥削员工的价值,侵占员工的个人时间。
认识到对员工时间的尊重,也是对公司自己尊重的老板,才具有大格局。
源 | 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作者 | 五月海子;编辑 | 荔枝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