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讲述中国人关键的一生——
“这个一年级至关重要。”
“二年级定终身。” 
“三年级是最重要的。”
“四年级太重要了。”
“其实五年级是小学里最关键的时期。”
“小学六年级是上初中前最重要的过渡期。” 
“初一最重要啊。” 
“初二可以说是所有学生学习上的一道鬼门关。” 
“初三这一年非常非常的关键。”
……
从小学到大学,每年都是关键期,从20岁到30岁,每年都是人生重要的一年。每逢一个整岁,比如30岁、40岁,也都是人生的重要节点。
果然,一生都是关键的中国人啊。
似乎,只要哪个阶段没有好好对待或者错过了,人生就会因此完蛋。
于是,网友辣评:
“我一生全是节点,我是竹节虫吗我请问。”
“我是键人,学校是关键人的地方。”
“人生就要大胆往前走,错过一个节点没关系,还有千万个。”
不能错过的关键期,意味着我们每年都不能停下来歇息,意味着只要在某个阶段失败了,就会落后他人,赶不上他人也意味着失败。
一生都在追求名列前茅的中国人,开始了不能喊停的一生,开始遵循社会时钟过人生了
于是,“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等你考上编制就好了,等你结婚了就好,等你生完孩子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成了我们一路坚持下来的动力。
大人都在告诉我们只要撑着这一口气,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
网上有个非常炸裂的说法,通常是家长给孩子的要求,要求孩子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一边考教资,一边考公,还得一边谈恋爱一边尽早步入婚姻。
总之,在有些家长眼里,自己家的孩子必须是一个多边形战士,样样都得行,样样都得抓。
但是,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人生的岸一岸又一岸,还没过几个岸,人可能就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超载而崩溃了。
前阵子有个很火的文章,说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抑郁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的孩子被家长要求考第一名,一次还不行,还得次次考第一,不然就是成绩下降。
中科院心理发布过一组数据,孩子的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升高,小学抑郁检出率为10%以上,初中为25%以上,高中抑郁检出率约38%。如此高的数据,令人痛惜。
不是不爆发,只是还未爆发。
你说大人没抑郁吗?不,很多人只是没把自己身上的症状当回事。
学生有升学压力,打工人有职场焦虑、婚恋焦虑,父母那辈有养家带娃焦虑,无退休金的人老了有养老压力,几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各自的压力要面对。
对此,网友笑说:“没事,一辈子很快就过完了,忍忍就行。”
最近有种说法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是“等忙完这一阵,你就要好好准备忙下一阵了”,我们在不断去追寻重要的事情,永远都在不停为某件人生重要的事情努力,事情完成后就短暂休息一下,然后接着再继续奔赴下一个重要事情。
而且即便是这短暂到不行的休息时间里,多数人依旧休息得战战兢兢。忙里偷闲,自我感觉甚至是一种罪过。
不敢休息的中国人,一辈子都被一条看不见的线在追赶。国外是“Gap Year”(间隔年),我们甚至进化成了gap day——在繁忙学习或工作后拥有24小时的自由时间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敢休息,害怕休息,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学校也许对此并不在意,但选择在学业期间gap的前提是,能够得到监护人的允许。
最近看到一个分享,是说一个博主在深夜打车时听到司机和女孩通话,女儿因为高考压力想放弃高考,但司机不同意,狠狠指责了女儿,说一家人为了供孩子读书付出了多少,怎么可以在即将高考的时候放弃,让女儿再坚持坚持。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哭泣声,司机也哭了,说爸爸求求你了。
女儿学业压力很大,家里对她的期盼也很大,全家供养女儿压力也很大,每个人都在努力,可是每个人都那么痛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外界环境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存,于是大家都在拼命卷。
在社交平台刷到好多网友都在想“如果自己从来没出生就好了”,都在诉说活着很累,上学要和别人比学习,工作要和别人比业绩比薪水,人生要和别人比事业、比结婚对象,比家庭,处处都要比。似乎从出生那刻起,我们就要不停被比较了,压力与生俱来,所以人生容不得出一点错。
可是,人生真的没有容错率吗?
不是的,人生的容错率大到难以想象。
博主@闻刀叁叁发布一则漫画,里面提到“我们不会因为小学时忘记带红领巾人生就完蛋,不会因为考试没及格人生就完蛋,不会因为没考上研,没考上编制就饿死”。
想想,我们的人生除了身体不健康会完蛋外,其实其他都是小事。
健康的人会追求很多东西,不健康的人只追求健康。人要是不健康了,那做什么都徒劳,所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
一个冷知识,人是可以休息的,人生也是可以有摆烂的权利的
所以我很喜欢最近看到的这句话:“我们都有把人生过得很烂的权利。”
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真烂,而是说,在努力之余,多给自己一点喘息空间,不要让自己过于紧绷,最终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生病了。
你的健康,一定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如果真的到了难以忍受的情况,请一定放过自己,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
有个博主说:
“请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太严重,不要过分努力到损害健康。不着急,不勉强,慢慢来,心态积极向上,这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放轻松些,只要精神好,就是100分,只要还活着,其他一切就都有机会好起来。”
所以我们能看到,即便知道现在就业大环境不好,依旧有很多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裸辞,去GAP,不是他们不管之后回归职场会变得更加困难,而是在身心健康面前,他们选择尊重自我,不再自我剥削了。
最近我也看到一个新闻上热搜,是说女儿在大学期间很累,于是妈妈在了解后要求女儿休学一年,她认为从小学到大学这十几年学习下来,“像机器一样走完环环相扣的一生”,所以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天不会塌。
是的,休息一下,天不会塌,人生也不会因此完蛋。
可能很多人会说,普通人的试错成本高,人生是没有容错机会的。
但我想说,家境好的人容错率确实会更高,但普通人的容错率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低。
戴建业教授曾说过:“没做好就没做好,下次做好就行了。”
很多事并非没有重来的机会,只是我们太看重“第一次”了,都希望一步到位。但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普通人的人生,就是要接受失败永远来得比成功多。
所以与其铆足劲一冲到底,不如在累的时候让自己能够真正休息一下。
终其一生,我们要明白,人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允许一切发生,允许成功,允许失败,做任何事都有最好和最坏的打算。有好的结果,那就开心,如果结果不尽人意,那么,接纳,允许。
这些年,大部分人整体的状态就是“很忙,但又不知道在忙什么”。
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在忙的事情可能并非自己真心想做。
这也是现在大家觉得自己像个NPC的原因。到了哪个阶段,系统会自动触发相应阶段的任务。比如20到30岁就是结婚生子,努力升职加薪,比如老一辈的人就要带孙等等,而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步骤去完成,人生也就差不多了。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每个年龄阶段,我们的任务都并非自主想要,而是外人和外界环境强加赋予,你的真实自我被掩盖在这些人生任务之下了。
你要如何过你的一生?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问题的答案,也许是要把人生有限的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
那就是遵从你的内心。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生活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体验。”
日剧《9界限》里,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你到底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幸福啊?”“因为一无所有,只活在此刻。”
所以,人生嘛,可以用力,但也不要太用力,张弛有度,允许自己犯错,允许一切发生,也允许自己拥有任何体验。如此,人生才能真的游刃有余。
感谢您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参考资料:
网易数读《中国年轻人,不敢gap year》
原创:图图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