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i人(网络用语,指性格内敛),能不对天大这两门课心动!”最近,天津大学的《恋爱心理学》火了。
这门课不仅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更是被学生形容为“抢到”就是“至爽时刻”的网红课。
据说,这门选修课的名额只有80个,但有5000余人同时在线抢课。
课程的主讲老师是王小玲。
曾经有一个科研做得很好的博士就跟王小玲老师倾诉:恋爱比做科研难多了,并不是靠努力就可以的。
那这门课是教学生恋爱技巧的吗?
并不是。
王小玲每次开课的时候都会郑重声明:这不是一门“脱单课”,也不会教太多的“恋爱技巧”,但如果学好了,就能感受到人生更多的“幸福”时刻。
什么叫做感受人生的“幸福时刻”?
在她的课程设计中,《恋爱心理学》更重要的任务是增强学生爱的能力。
所以她的课程中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情感体验、脱单等不是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她更关注于大家是不是会爱自己、爱他人和爱生活,甚至上升到对家国、社会的大爱。
所以她的课程内容很广泛,包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应对关系中的冲突、如何找到自我、了解自己感情观……
比如,很多学生对婚姻恋爱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家庭,她会指导学生分别对父母进行心理访谈,探索原生家庭到底对自己恋爱有什么影响。
在“会爱”学习内容的板块,她设置了“模拟表白”环节,让很多学生提升爱人的勇气和自信。
在“维护爱”的学习中,她设计了“模拟吵架”环节,让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学会沟通。
甚至在5月20日这个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日期,她鼓励大学生们自己策划了一个校园联谊活动,让同学们打破对恋爱的迷茫,有机会真正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然,开设恋爱课的高校不只是天津大学。
2021年,武汉大学同样开设了恋爱心理学讲座,现场挤满了学生。
讲座开始前50分钟教室就已经爆满,不少同学只能站到了窗户外,但这也不妨碍认真学习的精神。
此外,在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把“爱情”搬上了课堂,开设了“婚姻与爱情”的选修课。
2015年,湖南大学学工部就开设了这门《恋爱心理学》社会科学类选修课,课堂上同学们两两一组,扮演恋爱关系中的AB角体验不同情境下,体验应该如何应对分歧,如何和恋人相处。
南京大学的“校园恋爱公开课”,共5讲内容,包括恋爱问卷大调查、名家点评恋爱故事......
为什么高校恋爱课能够这么受欢迎?
在2020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就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开设恋爱课。
我也支持高校开设恋爱课,毕竟过去,我们真的听说过太多的大学生恋爱悲剧了!
犹记得“不寒而栗的爱情”中的包丽,用生命献祭了自己的爱情。
其当初的男友牟林翰长期对包丽实施精神控制。
在这样的爱情中,原本优秀发光的包丽一点点失去了自己的光芒,不断贬低自己。
逝者已矣!我真希望如果当时她能够寻求到有效帮助该多好,比如走进了大学的恋爱课,有类似心理老师的辅导;或者她能坚定自己的想法,远离这段糟糕的关系,这不是爱情!
还有2020年,湖大研究生陈陆洋跳江自杀。
从小家境贫寒的他依靠着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了本科、研究生。原本有着美好未来的他,却选择了从广州猎德大桥上纵身跃入珠江。
他生前的18篇日记记录了自己无法接受和女友分手的现实。
好想有个人能够告诉他,分手并不代表你不优秀,爱情也并不是你生命的全部,还有很多美好值得你去追求呀!
现实中一出出悲剧在上演,而在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爱情毒鸡汤”。
记得自媒体刚刚兴起的阶段,网络上就开始充斥着各种教人“谈恋爱”的手段。
比如“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愿不愿意为你做这十件事情”、“好老公/老婆永远都不会对你说这些话”、“当伴侣有这些行为,你要注意了”……
这些文章是不是曾经被你的好友转发到过朋友圈?
甚至到了2021年,某音还有个视频特别火,这个视频标题就赚足了眼球:“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18万”。
视频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个博主和一个男人一起吃饭时,然后说“给你一个机会夸夸我”、“你知道你什么时候最帅吗”、“来,你给我一个龙虾,奖励我今天跟天下第一帅的男生吃饭。”
这不仅让对方“一阵狂喜”全程“屁颠屁颠为她服务”,花了158600元替她买单,还给她转了一个18600元的红包。
最后她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女人说话有趣很重要,会调戏男人更重要。”
这类视频从各类“谈恋爱”的技巧出发,看似能够为大家解决现实的矛盾冲突,但实际上一边传递恋爱焦虑,一边赚取流量、卖课。
然而这对于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是最容易学习的渠道,多少人在那个时期受到了这些“网络情感导师”的影响呀!
据《北京晚报》的报道,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李小曼因为与男友频繁吵架,开始关注开始关注网上恋爱课程,每天刷上好几遍。
“先说说你的情况,我们可以免费分析。”一些客服跟她说。
李小曼告诉记者:“当时和男友闹矛盾,特别沮丧抑郁,非常想找人倾诉。就把怎么吵架的细节通通告诉老师了。一位老师说吵架是因为我情商太低,不懂得男性思维。”
然后很快,“老师们”给出了价格:一个月的课程,在5500元左右。
报名之后,老师给她提供了几次咨询,发了一些讲两性关系的电子书和视频课程。
结果快满一个月了,她和男朋友关系没有变好,反而即将分手了。
用一套通用的手法去模式化每一个人的恋爱观,这怎么可能真正让我们了解自己需要的爱呢?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这些视频既侮辱智商又三观崩坏,但对于很多面临爱情、婚姻困境的人来说,这些“情感导师”就像救命稻草一样。
其实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大学生、年轻人并没有真正思考和认识过自己的爱情观。
虽然爱情是很复杂,并不是靠“教”就能一定能够明白的,但我想大学里面的“爱情教育课程”至少可以帮助每个人有机会去思考爱情。
而不是陷入了一段错误的感情里无法自拔,等到别人PUA自己了却浑然不知,被人伤害了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被恐婚恐育的情绪包围……
所以我很庆幸最近这两年年轻人对此的关注多了起来。
比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教授的爱情课在网上走红。
与自媒体上流量很大的“恋爱培训”不同,梁永安教授的诸多观点,更倾向于关注如何塑造年轻人独立的人格与健康的恋爱观念。
他鼓励年轻人在谈爱情之前,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独立的人格。
他说:一个人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解决找恋爱对象的问题,结个婚的问题,关键问题是找到你自己的这么一个精神的来源,找到你精神的立足之点,这个问题是超越一切的。
很喜欢梁教授的这段话,不是说每个人都要选择恋爱、选择走进婚姻,而是说我们透过爱情的这面镜子,更加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想,这就是年轻人学习“恋爱课”最有价值的地方。
当我们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价值来源,就不会陷入感情的泥淖里无法自拔,也不会焦虑担忧感情的不安全感,因为你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底气。
原创:磊磊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