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考公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今年国考的人数已经要突破300万了。
这么多人努力考公,无非是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相对比较稳定,手上有一个铁饭碗不怕中年失业,可以一直干到退休。
更关键的是,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公务员这个职业除了稳定之外,还有个更大的优势是退休以后国家给的待遇比企业更高。
不过随着养老金今年开始正式并轨,很多人说体制内养老金更高这个优势可能未来也没有了,大趋势会是这样么。
01

其实不管怎么改革,看养老金变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养老金替代率的变化。
这里面尤其是养老金第一支柱,本身就是应该以公平和保障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上各个社会阶层拿到的钱差异不应该太大。
我们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和退休前收入比值)虽然这两年有些下降,但到目前为止依旧有40%的平均替代率。
这个平均替代率低于55%这个国际警戒线,大概15个百分点左右的样子。
不过平均替代率虽然有40%,但是这中间从结构上看,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把退休老人细分的话,大概会有四类:体制内退休,国有企业职工,民营企业职工,城乡普通居民。

体制内退休大概替代率在80-90%,企业退休的替代率差不多在40%,城乡普通居民是最低的。
因为平均水平低于国际警戒线,但是有一部分人拿到比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更高,大概率意味着剩下老人能拿到的养老金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退休前工资1万块的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能拿八九千块,企业职工退休能拿4000多块。

剩下就是城乡居民了,这个群体里面很多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可能就是每个月只有100-200块的样子。
因为不少体制内人员的退休收入,比上班年轻人的工资还要高,所以过去曾经长期引发了讨论。
整个社会对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呼声很大,所以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文件。
文件宣布,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02

这次改革力度最大的点在于,让体制内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为啥这个变化是从2014年开始的呢,因为从人社部的数据看,从2014年开始全国养老金就出现缺口了,所以开源节流就成了重要任务。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以前体制内工作人员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现在改革之后需要自己缴费。
但是为了避免并轨之后对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退休待遇带来明显冲击,这次改革将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分为三类。
改革之前(2014年10月)退休的“老人”是待遇照旧,完全不受改革带来变化的影响。
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完全按照新办法执行,需要自己为养老金账户缴费。
这里面最复杂的是“中人”,也就是改革前(2014年10月)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
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当时制定了一个“保低限高”的政策,作为中间的过渡。
也就是按照新老退休方法做对比,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低,就按照老办法计算,确保养老金待遇不下降。
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高,那么超出部分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发放。
比如第一年发放10%,第二年发放20%,第三年发放30%,到2024年发放100%。
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的改革对于“中人”而言,其实并没有让退休待遇下降,反而会让更多人的退休待遇提升。
这个2024年10月的养老金并轨,本质上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时,给了中人一个过渡。
所以我们看到“中人”的养老金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
10年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到了202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将全部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领取养老金。
这个时候老办法正式终结,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养老金体制内外完成并轨。
不过有些人以为养老金并轨以后,体制内的养老金就会大幅下降,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就会彻底一致。
或者说,以前体制内的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90%,而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多的现象会彻底改变是不对的。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并不意味着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就会完全一致,体制内和企业养老金比依然具备优势。
从体制内“中人”养老待遇的变化其实就能看出来,在2014年养老金改革之后体制内中人开始新老办法并用。
但是从过去十年过渡期的统计数据看,大部分体制内人员作为中人退休之后,都是按照新办法发放退休待遇,因为新办法计算的待遇比老办法更高。
在2014年10月过渡期结束之后,很多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将不再受到“保低限高”的约束,每年也不用被限制在一定涨幅之内。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改革的过渡期里面,体制内的养老金已经迅速建立了第二支柱来做养老补充。
03
这里可能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养老金的第二支柱,这里我们先来普及一下这个常识。
通常一个成熟国家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三个支柱构成,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企业主导的第二支柱,还有个人缴费形成的第三支柱。

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养老金替代率比较高,主要就是靠这三个支柱共同发力达成的结果。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人养老都是依靠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很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养老金替代率会低一点。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除了第一支柱之外,在改革之后已经快速建立起第二支柱,相比体制外的养老金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第二支柱可以作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补充,所以体制内的养老金替代率在改革之后,其实并不会下降很多。
讲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在这次养老金并轨改革之后,还是没有办法抹平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距的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这个养老金的差距来自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部分,另一方面的差异是来自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补充。
首先从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来看,很多企业的养老金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的,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更是这样。
而体制内的养老金大多是按照实际工资足额缴纳的,缴费基准不一样决定了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部分的最终领取差距。
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之后,为了保证退休待遇不下降,当时的文件做了一个规定。

“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这等于说帮助机关事业单位强制建立了职业年金,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完成了养老金第二支柱的覆盖。
按照人社部2019年的数据,当年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经高达82%。
对比运行时间更长的企业年金,因为不具备强制性,目前覆盖率还不到10%,而且主要集中在国企和央企。

而国企和央企能吸纳的就业是有限的,国内九成的普通人都是在私企就业。
因为大部分私企并没有建立企业或者职业年金,所以在这些单位就业的工作人员自然也就没办法享受到了。
04
这里我们做个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养老金改革的方向是第一支柱并轨,但是由中国特色的第二支柱来增加补偿。

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体系从2014年开始筹划并轨。这里面老人基本是不受并轨影响,退休以后依然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养老金。
中人根据新的计算办法,虽然有“保高限低”的政策,但是在特色第二支柱的支撑下,养老金替代率不能说上涨吧,但应该也不会下跌太多。
可以看出并轨之后老人没有吃亏,中人也没有吃亏,是不是吃亏的只有新人了呢。
其实不然,虽然并轨了,但因为和中人一样有特色的第二支柱(职业年金),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也不会下降太多。
所以说虽然是并轨,改革力度很大,但从结果来看,整体体制内的养老金依旧是相对比较可观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体制外的企业也是有年金这个东西的,不过从覆盖率看也就10%不到。
而且年金这东西大多数主要是集中在国企和央企,大多数民企和私企很少会有这样的政策。
但是整个社会九成左右的人,工作岗位都在民企和私企。这部分人群也就没办法享受到这个第二支柱,作为养老补充的福利了。
讲到这里可能大家应该明白了,可能对于更多没有第二支柱做养老补充的人来说,要为自己做个规划和思考。
在第一支柱不够强大、缺乏第二支柱补充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为养老做准备?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第三支柱了。
第三支柱,本质上是自己为自己做准备,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商业保险、储蓄存款、基金等理财途径。
可以看出第三支柱里面除了银行储蓄之外,还有一个跟养老场景非常匹配的类型,就是商业储蓄险。
比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各种商业养老金,可以在退休后定时定量领养老金,非常适合作为社保养老金的补充。
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既然我们提到了商业养老金,这里也顺带说一下,
其实还有另外一类产品,也非常适合作为养老的储备,比如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
一个是这类产品的周期非常适配,可保至终身,有效对冲长寿风险。
二是利益匹配,下有保证利益,长期持有不会亏确保养老本不会打水漂。
上有浮动的分红,可有机会拿到远高于目前存款国债等更高的利益,冲破利率下行的限制,让资金得到更充分的增值。
三是使用场景更丰富。
对比社保养老金或商业养老金,这类产品现金价值增长更快,支持减保部分取出或全部取出,资金的掌控权更多的在自己手上。
比如想要提前退休,可以提前取生活费出来使用,想去体验高品质的旅居生活,也可从中支取资金。
退一步来说,它还是一笔备用资金,有非养老的紧急资金需求,也可以使用。
若是未来不需要用到这笔钱,作为寿险,本身就自带财富传承的属性,资金的代际传递很顺畅。
不过目前分红险也面临着改革和调整,高利益产品也在逐渐消失,一如之前4.025%、3.5%定价的产品。
我们在《通胀终于起来了》里面提到的星福家(分红型)今天刚刚收到通知,确定将在4月30日24时停止录单。
这款在目前同类产品里,不管保底利益、含分红利益,还是保险公司背景等各方面,表现都是靠前的。
以35岁男性,年交5万、交5年为例:
保证部分利益会写进合同,确定不变。买了之后不用有亏损的顾虑,至少心态上是稳的,不用跟着行情大起大落。
假设分红能给到的话,表现会十分优秀:10年单利有机会达到3%,13年就能到3.5%,16年到4%,24年到5%......
复利维度的话,最高有机会达到3.6%,比前几年3.5%定价的传统增额寿还厉害。
注:本产品为分红险产品,分红这块是不确定的
而且,这个产品还有一个不错的点在于,每年的分红是可以攥在手里的。
打个比方,今年分了100块,这100块就会在保单里增值,明年分了150块,也是一样。
后年哪怕没分钱,前面2年分红的钱也都在,不会受影响、继续增值。
等于说,每分一次,就能多赚了一笔钱。
当然,对于分红险来说,除了利益之外,也需要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既往分红表现做详细的考察。
星福家 背后的复星保德信人寿,是中外合资公司。
国内保险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但在欧美地区分红险早已是相当成熟的了,在这方面,合资公司受外方股东的影响要更领先一点。
复星保德信本身的投资实力也不差,202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有6.16%,在非上市寿险公司里能排到第6。
而且之前10年的产品都给到了100%的分红,靠谱程度确实要高于一般的公司。
整体来看,星福家各方面表现确实都不错。除了用于养老资金的储备之外,也有很多人当做中长期稳健资产、教育金来配置。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抓紧时间了解起来,4月30日24时就会关停了。
预约后会有顾问致电联系,注意接听0755或本地座机来电,不管了解产品还是配置,都需要他们来协助,早点预约总不会错。
近期一些大额存单暂停发售、债基利率也在持续下行,未来可能长期处于低利率时代,稳健产品确实没什么比较好的选择。
很多人也觉得遗憾,之前没有跟着之前的提醒,提前布局高利率的储蓄险。
未来这种有保底、也可跟保险公司共享利益的分红险,或将成为大趋势。
而现在的产品,跟2020年的4.025%年金类似,还处于利益的窗口期,有需要的朋友别再错过。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