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3日,我正在备考研究生,专心阅读书籍。突然,孩子走了进来,手持一条长长的塑料压边,竟然用它打了我。我假装疼痛难忍,伤心地哭泣。他见状立刻停手,走上前来轻抚我,我轻声问他:“还打妈妈吗?”他回答:“不打了!”我抱起他,温柔地说:“这才是好孩子。”他随后坐在我腿上,童言无忌地说:“妈妈现在是板凳了。”
有时,他会模仿医生来帮我“打针”。我假装疼得哭起来,他则用稚嫩的声音安慰我:“妈妈不哭,我们马上就回家!”其实,这是他在医院时,我们用来安慰他的话。
有一次,他哭闹不止,无论怎么劝说都不听。我气急败坏,拿起一把尺敲墙壁,试图吓唬他。然而,他边哭边轻轻抚摸我敲过的墙壁,就像平时他不小心摔倒时,我们抚摸他一样。他认为墙壁也会感到疼痛。我心生愧疚,后悔自己的冲动,为孩子的那份纯真同情和善良而感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