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周末跟朋友聚餐,听她吐槽女儿。
我朋友属于脾气风风火火,有话就说,想啥就干的那种,平生最见不得人慢。
偏偏她女儿呢,是那种优柔寡断,做事前左思右想,还下不了决心的。
比如说学校前阵子有个演讲比赛,小姑娘其实挺想参加,展示一下自己。
结果报名前,她又给自己找了好多理由不去:
什么写稿子得提前空出时间,怕耽误学习;
什么没有合适正式的衣服,不尊重舞台;
什么自己比较内向,怕自己面对大家露怯啦
……
反正纠结半天,内心演完一场大戏,报名时间也截止了,最后彻底没机会了。
虽然没啥影响,但是类似的事儿,朋友女儿干过不止一次了。
朋友最后忍不住说:
你说她这性格怎么这么“肉”,一天天瞎琢磨有啥用,黄花菜都凉了。
要我说,这不算是性格缺陷,这两年有个特别火的词,专门用来形容这种状态,叫“精神内耗”。
余华老师总结得特别好:
“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扔在脑中演。”
很多人可能像我朋友一样,觉得这是天生的,性格敏感的人更容易陷入内耗。
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管大人孩子,外向或内向,都有这种时候。
人嘛,压力大了,难免就会胡思乱想,钻牛角尖。
但如果总这样,可能说明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偏消极的。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归根到底还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就我的观察来说,那些养育出易内耗孩子的家庭,往往有这几种特征。

喜欢上纲上线

养出“灾难性思维”的孩子

之前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叫“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多小的事儿呢?
鞋子放的位置不对,吃饭掉了一块肉,衣服上弄了污渍、默写错了一个字……
不是说事情小,父母就不该管。
只是管的时候,咱们就事论事,心平气和跟孩子聊怎么做就可以了。
内耗型孩子的父母则不同,他们不想着解决没问题,而是第一时间发泄情绪。
他们还喜欢会把任何一件小事无限扩大,再将后果严重化。
孩子没来得及收拾房间,在他们嘴里就成了:
“你这都住成猪窝了,一个大姑娘这么邋遢,将来没人要你。”
孩子写错几个字,他们张口就是:
“这几个字都记不住,脑子被吃了吧。”
更可怕的是那种,为了一点小事,二话不说直接上手的。
之前有个博主记录了自己在高铁上的一段经历。
他说同行有个小孩,大约4、5岁,不小心碰翻了一罐牛奶,瞬间流的到处都是。
其实一罐奶没多少钱,孩子也没影响到其他乘客。
正常父母的做法是,赶紧招呼孩子一起收拾,提醒他下次小心。
结果这位妈妈转头就甩了孩子一耳光。
很多网友都不理解:至于吗?这点事也要跟孩子发这么大的火?
可以想象,小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内心肯定总是战战兢兢的,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通常有一个特点,就是杞人忧天。
因为父母跟孩子发的脾气,要比事情本身要大得多。
总是负荷过度压力,那么哪怕最稀松平常的事儿,孩子也会习惯性往最坏处想。
遇到事情,别人可能想着:真好,我又能学到新东西了。
内耗型的孩子只会想,完了完了,天塌了,我怎么这么差劲儿,然后瞻前顾后,止步不前。

要求孩子过分顺从

养出僵化思维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种话:
“不听话,你就不是好孩子”。
“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肯定没出息。”
又或者:
“怎么咋咋呼呼的,一点女孩样儿都没有。”

“别扭扭捏捏,大方点,男孩就要有男孩样”
“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
不好听归不好听,父母说这些话,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但这种沟通方式,给孩子画了一个圈,出圈一点点,就好像犯了天规。
那慢慢的,孩子的认知也会被塑造,养成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
长大后,他们也经常用“应该……”,“必须……”来评估自己和别人。
如果自己不符合预期,哪怕离成功只差一点点,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一些天之骄子进入社会,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一蹶不振,就是受这种思维的影响。
如果别人不符合自己的构想,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孩子也会特别痛苦。
一方面,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不可能都照一个统一模板活着。
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不正常的人”,从而变得满心怨气。
另一方面,在亲密关系中,当父母、伴侣或朋友,有一次没有满足自己,就会被视为不够爱自己。
再敏感一点,别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在他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他会自动脑补对方不喜欢自己,或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哪里不妥。
总而言之,在人际关系中,这种孩子要么特别累,要么谁都相处不来。
我看很多文章说:要专注自身,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或者要灵活变通。
说起来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做到却很难。
关键就是因为,很多孩子从小被规训,已经形成了固定性思维。
推翻人生以前的模式,重新塑造自己,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见不得孩子快乐

养出“无法快乐”的孩子

有句话形容现代人的状态: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
放在有些孩子身上,这句话也可以变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
换句话说,就是他该学习的时候,投入不进去,盼着赶紧放松;
但是真到休息时间了,又开始焦虑作业没写完,课文还没背……
反正就是很难快乐,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负罪感,状态特别拧巴。
这在心理学上,就叫“享乐羞耻症”。
养出这种内耗孩子的父母,身上也有两个很鲜明的特征:
一是看不得孩子闲。
哪怕该做完的都做完了,也得给娃安排上点跟学习沾边的作业。
但人不是机器,哪怕是机器,也需要个维修、保养的时间。
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人才能走更远的路。
二是总担心孩子会骄傲自满,怕孩子飘。
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居安思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有些父母喜欢扫兴,给孩子泼冷水,甚至人为制造苦难。
但事实是,苦难就是苦难,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习惯吃苦的孩子,并不会因此变得坚强,反而会习惯性吃苦,自己给自己找活干,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们怕乐极生悲,也会感到羞耻和愧疚。
你说这样的孩子,哪怕他将来拥有了世俗的成功,也无法享受人生,难道不会更遗憾吗?
我记得很久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小孩总是那么精力旺盛?”
有个高赞回答说:“因为内耗少!”
他们只累身体,不累心,所以一觉睡起来,就能满血复活。
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孩子也开始精神内耗了。
或许因为时代、社会和课业的原因,这件事在所难免。
但最起码,我们这些当爸妈的,可以从自己做起,不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
不在小事上纠结,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感受;
不扫兴,多鼓励,允许她做一些无用但快乐的事情。
人生很苦,但我们给予的这些温暖,却可以让他们一生勇往直前,向幸福出发。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儿要跟大家说,咱们这周五有京润珍珠专场直播。因为临近母亲节,品牌方有特别大力度的优惠。珍珠项链、耳环、手链、套组全都有,每位姐妹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式。送自己送长辈都特别合适。
这次选的款式比较多,所以咱们直播分上午11点和晚上8点两场,姐妹们一定要全都立即预约起来!
另外姐妹们记得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已经在群里的妈妈不用重复添加),群里经常有各种活动,还会实时发送直播消息,解答大家各种问题哈。

···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点击查看更多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