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猫盟在对张掖的兔狲保护地做相关信息的收集,心悦发过来几篇张掖新能源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我仔细一看内容,顿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里面描述的,和我所知的张掖,是同一个地方吗?
环评报告有好几篇,描述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张掖的荒漠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动物很少,没有珍稀、涉保物种,开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荒漠比我们想的富庶
看过我们西北系列文章的伙伴们肯定都知道,我们之所以选择张掖北部荒漠作为项目地,初衷是这里栖息着两种小型猫科动物——兔狲与亚洲野猫论选择的重要性:为什么是兔狲与荒漠?》)。我们选择了一块20平方千米的荒漠区域,通过3年的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识别出29只兔狲,除此之外,在一些正在建设中的风电场和已开始运营的风电场,我们都发现了兔狲的踪迹。
我们2021年到2023年识别出的兔狲全家福 ©猫盟
在调查兔狲的同时,我们也顺带着记录到了其他动植物。目前在张掖北部的荒漠里,我们已经发现了6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波斑鸨、黑鹳、草原雕等4种一级保护动物,鹅喉羚、兔狲、亚洲野猫、黑尾地鸦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级保护“植物”发菜(发菜不是植物,但它被归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里),二级保护植物甘草、黑果枸杞等。
当然,这些并不是张掖北部荒漠的所有物种,我们还未做过全面系统的鸟类调查和植物调查,实际的数字肯定会大于现有的记录量。但不管怎么说,涉保物种是不少的,显然与环评报告里的结论不相符。
兔狲(国家二级保护)©猫盟
亚洲野猫(国家二级保护)幼崽,这是猫盟在风电的施工地点拍到的 ©猫盟
黑鹳(国家一级保护)©猫盟
波斑鸨(国家一级保护)©猫盟
鹅喉羚(国家二级保护)©猫盟
发菜(国家一级保护)©顾伯健
除了我们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荒漠相伴的人对野生动物的认知也经常给我们带来惊喜。
在访问当地居民时,有的人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地方的兔狲特别多,还能准确地说出这里的兔狲有两种毛色,一种偏黄色,一种偏“蓝色”哺乳动物的所谓蓝其实是灰色,之前青峰有一篇文章《猫盟加班做什么?认出十二只兔狲的脸》也提到了“偏蓝”的兔狲);有的人可以绘声绘色描述出亚洲野猫的外貌特征——“这里有野猫,比家猫要大,身上有很多圆圈斑纹”;有的人对荒漠里的动物如数家珍——“这里狐狸多,黄羊(鹅喉羚)、獾子(狗獾)、刺猬(大耳猬)多”。 
我想,哪怕是走访一下,问问当地人这里有什么野生动物,都不会得出“这里的物种很少,没有大型动物,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的结论。
上厕所的赤狐 ©猫盟
我试图寻找报告里的信息来源,但只是做无用功,上个世纪的论文里都显示,对荒漠区域开展动物调查的结果,绝不是“只有些鼠、兔、蜥蜴等小型动物,无保护动物”的状态
而用搜索引擎寻找“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所在地没有大型陆生野生动物栖息,也无保护动物分布,仅有……”的出处,最后指向的却是一份又一份其他环评报告,这些环评报告只是在验证“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一再重复着预先写好的台词。
更何况在有的报告里,还有许多科学性的错误,连物种名这种最基础的内容都有错漏,其内容的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
黑线画出来的,只是一些最明显的“吐槽点”:“老鹰”和“青羊”并非中文正式名而是民间俗称;“沙狐狸”、“沙猞猁”、“沙漠毛鼠”甚至不是常用的民间俗称,更像是信口杜撰的名称;“沙蜥蜴”(也是杜撰的名称)和“鹅喉羚”还有错字。此外,其他的名字如“天鹅”,大多是对一类动物的统称,而不是物种的名字。
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当论及开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时,这些报告们的口吻也非常相似,要么是很少会有影响,要么是受到影响后会慢慢恢复,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之前的文章《
每年杀死数以十万计的动物,风电还能叫绿色能源吗?
》介绍过风电带来的生态影响。风电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扰动地表引起水土流失和沙化,对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撞上风机,以及风机运营带来的噪声影响。风机导致的
鸟和蝙蝠死亡
,以绝对数量而论相当多,
陆地哺乳动物行为改变
的案例也不鲜见。

紧张的纵纹腹小鸮 ©猫盟
虽然人类活动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扰动,风电的影响相比其他一些开发活动,也未必是特别大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风电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根据我们在某处风电场所做的调查,2022年5~9月,这里共记录到12只兔狲,而在2023年同期,这个数字锐减为6只。当然,兔狲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与风电建设有强相关关系,开展持续性监测,搞清楚风电建设和运营时对兔狲的影响,将会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兔狲和远处竖立的风机 ©猫盟
说了这么多,环评到底是什么?让我来介绍一下环评的重要性。
环评,全名为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可以说,环评的通过与否,对开发建设项目至关重要,而冒进的环评结果,背后反映的是科学的缺位。这不仅会对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带来未知的影响,开发建设的企业和环评单位同样会接受对环评失实的追责(在这篇文章里,你可以看到一些环评方面的问题的讨论:《湿地日:代表无数生命,向保卫“烂泥滩”的英雄致敬)。
品尝动物皮的大耳猬 ©猫盟
全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案“绿孔雀案”正是环评失实的典型案例。在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的环评报告中,涉及绿孔雀等保护动植物的文字是这样的:“野外调查未见动物(绿孔雀)活动,但有动物活动痕迹……(工程)不会影响该物种在当地生存和繁衍。”
这与张掖一些风电项目的环评何其相似。事实上,戛洒江工程建设涉及的区域,不仅分布有大量绿孔雀,还有陈氏苏铁等许多保护动植物。
绿汁江河谷拥有珍贵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 ©顾伯健
“绿孔雀案”经过漫长的“拉锯战”,2020年3月20日,一审判决终于出炉,戛洒江一级水电站项目被判“立即停止”。绿孔雀案里的环评缺位,最终导致已经开工的工程被叫停,这更说明在前期环评时,就应该在生态方面进行更为科学全面的调查,该案无疑是为环评单位敲响了警钟。
取证的红外相机拍到的绿孔雀 ©猫盟
回到张掖北部荒漠里来,究其原因,现有环评的缺漏,可能与缺乏对荒漠生物多样性的共识脱不开关系。“荒漠=贫瘠=没有野生动物”这个顽固的刻板印象,减弱了环评单位进行科学调查的意愿,再加上荒漠地区缺乏完整系统的本底调查,缺乏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对分析当地动植物造成了阻碍,公众在参与栖息地保护时也更加困难。
我们认为新能源建设并非与荒漠生态保护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在我们的调查中,荒漠里确实有一些生物丰富的区域,也有一些生物量极低的区域,如果能识别出哪里动植物多不能搞开发建设、哪里搞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也不大,那么矛盾即可调和。保护不可能脱离人类的发展进行,而我们能做的是找到平衡
猫盟对一些环评报告的内容有不少质疑,但我们并不是想阻止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而是希望在前期选址时尽量避开重点保护区域,减小生态环境影响,在环评过程中能够更注重科学性,而非为了让一个项目能够通过环评而背离事实,忽略荒漠的生态价值
风电等新能源的初衷,是想要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但一味地冒进,可能会恰得其反,对具有宝贵的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只有在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CECA.被环评忽视之“鲎”,重要栖息地名录何时到来?[EB/OL].(2022-03-09)[2024-02-19]. https://mp.weixin.qq.com/s/BlBiZQRSF_IyxZcgrKvTLA
[2] 李晨阳 胡珉琦. 500只绿孔雀逼停10亿水电项目?案件双方均上诉,环评留隐患[EB/OL].(2020-05-08)[2024-02-19]. https://mp.weixin.qq.com/s/cj2NJwCbvKJFwHyKaplhpg
[3] 黄翘楚. 全国首例丨绿孔雀遭受“水电”威胁 水电项目被叫停[EB/OL].(2018-08-29)[2024-02-19]. https://news.bjx.com.cn/html/20180829/924225.shtml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张掖的生态,你还可以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