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520 篇文章
题图: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一土全村(ID:quancun2020)。
在普通高中录取率持续走低的趋势下,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因此把自己逼得越来越卷,甚至越来越早地开始卷。孩子通过补习来死磕,家长暗地里纷纷备好人脉和钱,做好两条腿走路的计划:要么走出国留学的路线,要么读贵价高中。两条路都不走的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呢?
主流价值里似乎都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人生就废了,没有未来。要么就只能依靠殷实的家底躺平到底。
今天分享的就是一对屈服于主流声音被迫鸡娃的父母,鸡娃无效之后,却被自己的孩子用现实啪啪打脸的经历。
1
跟学习没有一点关系的人品
人称“笑哥”的 16 岁女生,是个特别仗义的孩子。
校园流感特别严重的季节,她妈妈早早给她备好了一个小药箱带回学校宿舍,再三叮嘱她一旦出现任何感冒症状就要及时用药。她牢记着妈妈的叮嘱,一看到室友不舒服,就十分及时地把药全派了出去。轮到她也被感染时,药箱里早已空空如也。
她的同学在家里自残,回到学校后被她看到了还没处理好的长长的伤口,她马上找自己爸妈求助,让她妈妈找跑腿送药去学校给她,她帮同学处理好了伤口。每每说起这事,她还总是忍不住要打抱不平“我真想抽她爸妈”。
她戴着耳机低着头跟着妈妈走在路上,马路边上有个老人家坐地上卖着零零星星三两个特别丑的水果,行人道上人来人往,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驻足,母女俩明明已经走远了,她却忽然拉着妈妈停了下来,问妈妈要钱去买老人家的蔬果。妈妈试探地问她“要从你的零用钱里扣的喔”,她爽快而坚定地只回了一个字“行”,就跑去花5块钱买了一个仅比拳头大一点的南瓜。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早烂透了,根本不能吃。
这些在她眼中全是小事,如果别人不提起,她基本不会记得,有没有曾经因此被老师表扬或被同学感谢过,她也全忘了,因为她根本不在乎。她只记得一句话「财富从布施中来」,她认为帮别人就是在帮那个不知道哪一天会不小心陷入挫折的自己,所以乐于助人在她眼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品质,仅仅是她的习惯而已。
拥有如此真实且美好的素养,在大部分励志故事里,大概率会是个人见人爱,爸妈为之自豪,亲朋好友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吧?
2
在卷不动也躺不平的夹缝里挣扎
然而,诟病她的话,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人面前都总是不绝于耳。
“你的刘海都遮住眼睛了,能不能剪一下啊?”
“吃饭都要抱着手机打游戏!”
“人家和你说话呢,你能不能摘下耳机?”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你能不能早点起床吃早餐啊?”
“你老是磨磨蹭蹭的……”
这些不过都是青春期孩子的典型特质,但在父母长辈的眼中,却怎么看都不顺眼。每个人的语气里都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也许所有的不顺眼都源于她让人操心的学习成绩。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她就需要靠补习来维持中等偏上的成绩。虽然补习是爸妈要求的,但补习确实让她的成绩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至少从中等拉扯到了中等偏上的程度。尽管后来她的父母也觉得依赖补习得来的成绩并非长久之计。
从小升初开始,关于升学的这块大石头就在她爸妈的心中一直悬着。进入初中后,一家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愁云惨雾的,不是软硬兼施地鞭策她要自觉学习并努力加餐补习,就是要时刻关注升学相关的关键信息,提前为她的升学筹谋出路和学费。
她的爸爸是一位拥有多个技术专利的专业人士,妈妈也在知名外企打拼多年,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期待:即使上不了重点高中,至少能读上高中吧?
然而中考一模和二模的结果,着实让她们一家人都慌乱了,想考上普通高中基本无望。当她爸爸还在纠结着研究有可能通往普通高中的路径时,她妈妈已经开始和她一起研究职业高中和三二分段的专业选择了。
最后,她在自己最喜欢的三个专业中选择了岭南文化艺术-广彩专业,她认为无人机专业也许很高薪,动漫专业目前也许很吃香,但岭南文化的广彩艺术如果没有传承人就一定会失传,这是东方永不过时的瑰宝。
最终的正式中考,她反而以高出普通高中录取线 14 分的成绩考进了这个最抢手的重点特色专业。尽管爸妈还在惋惜甚至质疑这个选择时,她却一副「有书读就万事大吉」的样子,全情投入在自己的爱好里了。
3
专为修理父母而生的 00 后
她当然知道她爸对她的期待,但她更清楚自己在学习上就是不随他,她坦言文科努努力还能勉强赶上一点点,理科根本无从下手。
她和大部分孩子一样,上过多得数不清的兴趣班,陶艺、轮滑、跆拳道、国学礼仪、编程、咏春、画画,有她自己主动提出想要学的,也有爸妈要求她学的。只有画画坚持到现在,已经画了十几年,她在画室里一坐可以坐上三个多小时。
对于画画的痴迷和研究,比起要她「正经」读书,简直判若两人。她知道素描和色彩是所有绘画的基础,但她更钟情于国画的意境。她认为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先人还没接受过西方的标准化思想,就可以画出清明上河图和一系列的千里江山图,所以她不喜欢用标准化的方式去认定一个人的技术,这会限制了作画人的创作和发挥。
尽管在专业学习上有自己的偏好,但对于学校目前的专业课和考试,她已经越来越应付自如了。用她的话说,初中时的自己天天都是「死鱼脸」,进入职高以后,虽然不至于天天都热情高涨,但至少「活过来了」。更神奇的是,学习轻松了,不需要排名后,她的主科成绩反而明显提升了。
她最喜欢的是实训课,她觉得经验跟学历一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她坦言自己将来的大专学历确实不如本科学历,虽然这种感觉都来源于长辈们的观点,但她自己也认可。所以她会把握每一次去国家级非遗大师的工作室实训的机会,认真做「童工」,争取尽量多的收获。
对于父母对她的期待,她认为自己就是典型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父母有父母的期待,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她从来不会拿自己的成绩跟别人比,但她会关注自己有没有进步。目前的专业也有很多证书要考,虽然没有了学科考试的有形压力,但每次备考时她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不过她能用听歌、打游戏和睡觉来缓解。
进入职高以后,越发让她感觉自己幸运,毕竟她的家庭氛围跟她目之所及的其他家庭相比,是相当幸福的。
虽然她也不少跟爸爸干仗,但她一直觉得爸爸在工作上的严谨尽责是切实影响到她的,所以她在自己的作品上也一直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而妈妈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情商,每当她在社交方面受挫或遇到任何困惑,第一时间会向妈妈求助。虽然妈妈并不能帮她解决,但每次都会给她启发。
这些影响是她能清楚表达出来的,但其实她自己未必能感知到的更多影响都在她的作品里体现出来了。那些爸妈带她走过的园林和山水,看过的各种特色主题展和电影,她一般只记得最近看的,但却统统成为了她的灵感来源,融进了她的创作里。
现在的“笑哥”跟两年前的她相比,变得更爱分享了,眼里的光芒特别能感染人,即使坐在角落沉默不语也能让人感受到她身上的活力。
唯一不变的是,她只要醒着就戴着耳机埋头戳着手机的习惯。但其实在她手中的电子屏幕里,游戏界面和画板界面所占的时间是一样的。
写在后面:
我们都习惯去抱怨教育体制带来的副作用,然而当政策开始分流技术类专才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时,我们是否能真的转念,合全家之力在内卷时代里杀出一条既能匹配孩子个性特质又能满足孩子个人喜好的成才之路呢?
其中需要我们和孩子都拥有足够强大的心理能量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期待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人生选择,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不负自己的人生。
你跟孩子有在探索教育里的“第三条路”吗?欢迎进群交流,希望我们能在这条路上,更少焦虑,更多看见和选择。
群里还会不定期分享教育观察、成长经验的文章、直播,精选好书好物等。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我们的教育,要从“淘汰”到“成全”
一个情绪管理渣子,竟然养出了一个情绪管理高手!我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位妈妈的人生至暗和破茧成蝶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