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浪淘沙令·访雁栖湖
犹忆那年冬
燕阙空蒙
依稀塞外一飞鸿
俯瞰故池惊若客,不见山淙
又岸锦湖中
天水霜松
旧时溪沚拟行宫
休管凛寒风刺骨,孤影萍踪
Ising 作为外行,在写此类痛痒不大的所谓“量子材料”科普文章时,一个无奈而将就之举,就是抓住“能标”和“对称性”这两个所谓的物理认知法则。基于它们,总是可以将计算得到和观测得到的奇异结果“圆滑”过去,不会丢丑太大。但这样的企图和手法,在遇到重费米子体系时,似乎不那么奏效。所谓重费米子体系,主要包括一些含有稀土或锕族元素 (带有未填满的 4f  5f 轨道的合金或化合物。不失一般性,这里就以“4f 电子”作为代表,包括那些依赖共价键合 (4f - s / p / d 轨道杂化的金属间化合物。诸如浙江大学袁辉球老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杨义峰老师等,能够在这一领域挥斥方遒多年,其精神令人敬佩、其才华令人赞叹。反过来,Ising 如下议论的对错,不值得甄别,读者姑且茶余饭后随意浏览一二即可。
一般认为,量子材料的主题是过渡金属化合物,覆盖的主要论题之载体也是过渡金属化合物,似乎形成了某种定式。如果细细品味,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化合物之很大一部分都包含 4f / 5f 电子,虽然这一事实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且不说包含 4f 的稀土乃是中国的优势资源,而非常高比例的量子材料,覆盖超导、庞磁电阻、多铁性、阻挫磁性、量子拓扑,都包含 f 电子,更不要提那个专门化的“重费米子”家族了。
在量子材料领域,重费米子体系遭遇的物理困难,似乎众所周知,无需在此再次絮叨。Ising 也曾经写过一些读书笔记,例如Kondo 无处不流传乃其中一篇。有兴趣的读者可浏览一二。欲了解更详细内涵,可参阅杨义峰老师他们那篇很出名的重费米子物理综述文章 [李宇等,物理学报 70, 017402 (2021), http://doi.org/10.7498/aps.70.20201418]Ising 在过去的科研生涯中也经常遭遇包含 f 电子的体系 (但不归类于重费米子),一般都远而避之、遇而绕之或淡化之。作为科普素材,这里不妨从较为熟悉的两类量子材料中梳理几点认识:
 1. 电子轨道形态和空间尺度的一般性展示。
(A) from https://socratic.org/questions/write-are-the-ground-state-electron-configurations-of-the-following-transition-m(B) https://chem.libretexts.org/Bookshelves/Physical_and_Theoretical_Chemistry_Textbook_Maps/Supplemental_Modules_(Physical_and_Theoretical_Chemistry)/Quantum_Mechanics/09._The_Hydrogen_Atom/Atomic_Theory/Electrons_in_Atoms/Electronic_Orbitals
(1) 过渡金属 d 轨道较为扩展,特别是 5d 轨道更为宽阔,如图 1(A) 所示。容易看出,3d 轨道的空间尺度已与 4f 轨道基本相当,而 5d 轨道尺度要大很多。物理人将 3d 电子和 4f 电子体系看作强关联体系的道理,即在如此。如果再考虑如图 1(B) 所示的 d 轨道与 f 轨道在形态上的差异,更可明白 f 轨道之局域,库伦排斥作用 (在位关联可能更强。因此,电子关联强度将大致按照 4f → 3d → 4d → 5d 顺序逐渐减弱,虽然体情况与轨道中存在的电子数目和轨道填充细节有关。
(2) 众所周知,在物理上要严格处理强关联体系的电子结构,不,甚至只是近似处理,较为困难。对如此局域的核外电子轨道,电子密度泛函这一方法在原理层次上就已算是近似了,处理 f 轨道就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反过来幸运的是,电子轨道“花瓣”很多,实际空间占据更为局域,导致 f 电子与其它离子的轨道杂化 (键合相对偏弱。因此,很多物理人就先易后难,将 f 电子作为“单干户”扔到一边不做考虑,让它们处于游离状态或看成某种背景微扰。有意思的是,很多情况下,这种粗暴方式效果并不差。这种局域性,也导致 f 电子物理主要出现于很低温度端。超越这一温区,物理人基本能够将理论与实验很好对应起来。于是乎,物理人得以“偏安于一隅”很长一段时间。
(3) 在此偏安之外,量子凝聚态发展的主体分支,不管是拓扑量子物理、还是量子磁性,都在向轨道更为扩展的 4d / 5d 挺进,看起来更可以将 f 电子放在一边了。自旋 - 轨道耦合 SOC、阻挫磁性、狄拉克费米子、小带隙物理等大方向,似乎都较少讨论 f 电子的贡献。在这些体系费米面附近的能带结构中,偶尔有一些亮点 (或热点 hot spot) 和强度异常,可能与 f 电子有关,但整体而言那些能带拓扑、节线、嵌套、能隙开合等,都是偏安之花而一片鱼龙舞。
(4) 凝聚态物理的精髓,虽然也根植于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但让人惊奇的当然还是安德森提拔到很高高度的那个演生物理。针对重费米子系统,这样的物理至少有两个重要表现,给予其电子结构、特别是 f 磁性以顽强的生命力。一个表现即 Kondo 效应,就如图 2(A) 所示的 Kondo screening,展示了稀磁金属合金中来自 s / p / d 轨道的载流子与f电子局域自旋之间的耦合,形成局域自旋单态 (singlet),从而削弱了交换耦合 (磁耦合和磁有序的趋势。这是自旋输运局域化而走向磁无序的原因。另一个表现,即所谓的 RKKY 效应,也就是图 2(B) 所示的 RKKY exchange,展示了这些体系中存在自旋长程耦合的一种模式,即巡游电子 / 载流子与局域 f 电子自旋通过虚拟交换,形成振荡,有利于长程耦合和磁有序 (主要是铁磁序)。虽然这两种模式是针对稀磁金属提出的,但在诸多重费米子体系中似乎也很显著,并在其中形成 Kondo 效应与 RKKY 效应之间通过载流子你争我夺的图像。如果再加上重费米子本身的输运特征,这些体系的物理大概就是如此了?!
(5) 这些物理,主要体现在金属、半金属和若干小带隙半导体中,主要体现在 f 电子与来自费米面附近 s / p / d 轨道巡游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上。正如 Rutgers 大学著名的凝聚态物理学者 Eva Andrei 在图 2(C) 所示的物理一般,大带隙的绝缘体难以介入其中,因为没有载流子,Kondo  RKKY 无法展示。在导电性很好普通金属中,因为载流子浓度太高或动能能标太大,Kondo  RKKY 亦无法展示。当然,电子系统也包括一些氧化物,其中电负性强的 O 离子参与,其 2p 轨道与临近的 f 轨道有很强杂化 (hybridization),导致电子结构呈现大能隙。此时,免不了出现对称破缺和磁相变,甚至在较高温度下就会形成反铁磁为主的磁有序。那些简单的稀土氧化物,如 EuO 和若干 R2O氧化物,就是如此。它们大多是反铁磁绝缘体。在这些氧化物中,诸如平带激发、拓扑电子和量子霍尔效应等低能标物理似乎就很难出现,更别说超导了极少见诸报道!
(6) 超越这些简单氧化物,也有一些 d 电子物理可将 4f 电子的贡献或效应渲染出来。Ising 熟悉的稀土锰氧化物 / 钴氧化物 / 镍氧化物等、第 II 类多铁性氧化物等,虽然主体磁性源于 d 电子,但 f 电子与 d 电子之间却存在依赖晶体结构的强耦合。这种耦合,很容易将原本只有 ~ 1 K 左右的 f 电子磁有序温度提升到 10 ~ 20 K,令人印象深刻。更进一步,自旋与 d 自旋间的耦合,使得 d 电子化合物呈现更丰富的阻挫物理,可能给磁电耦合、SOC、阻挫磁性等带来新的效应。
 2. 重费米子体系的若干物理性质:(A) Kondo 屏蔽;(B) RKKY 作用;(C) Kondo 效应的物理解释和特征温度;(D) 稀磁合金和常规超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演化示意图。
(A) From https://phys.org/news/2021-11-behavior-kondo-cloud-superconductor.html(B) From M. M. Valizadeh et al, Inter. J. Mod. Phys. B29, 1550219 (2015), https://www.worldscientific.com/doi/abs/10.1142/S0217979215502197(C) From Eva Andrei, Graphene and 2D Materials Session, MRS Memorial, 2018, https://millie.pubpub.org/pub/evaandrei/release/1(D) From 李宇等,物理学报 70, 017402 (2021), http://doi.org/10.7498/aps.70.20201418
Ising 在这里洋洋洒洒“卖弄”读书心得,都是为了铺垫重费米子物理的主题超导电性。正如杨义峰老师他们总结的,电子局域自旋与 s / p / d 巡游电子耦合形成的 Kondo 效应 (Kondo screening 屏蔽),是典型的局域自旋单态图像。这一图像与超导自旋单态配对库珀对有些形似 (当然毫无神似感),留给 Ising 这样的外行物理人以遐想。果若能够建立 Kondo  RKKY 之间相互竞争的规律,将对我们理解 4f 量子磁性和由此相关的演生效应、甚至是与库珀对的某种联系,都是一件不错的事。就这一点,即可激发起无穷的追逐!
要实现这一点,路途遥远,不妨一步一步来。以 Ising 的外行发挥,也许有一些目前可尝试的生长点:(a) 首先,要尽可能降低物理过程的能标,例如避免选择 O - 2p 轨道杂化的氧化物,以弱化能标、减小能隙。如此,才能在费米面附近的价带填充足够的载流子源。绝大部分重费米子体系都是此类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b) 其次,引入过渡金属离子以强化 f - d 轨道耦合杂化,提升可能的 Kondo 屏蔽温度。(c) 再次,强化自旋阻挫,抑制 RKKY 和可能的磁有序,追逐量子自旋液体态和超导态,等等。
事实上,超导人早就在重费米子体系中展示了诸如此类的物理,发现了若干重费米子超导体系,包括 UTe这样可能的铁磁三重态 (triplet state) 超导体系。这些结果刺激了物理人去寻找更多重费米子超导。最近受关注的体系之一,即是 115 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特别是 Ce 基金属间化合物。对这一家族及相关超导物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寻找一些最新的综述文献,包括杨义峰老师他们的那篇综述。
这里,姑且将本文目标集中到 RCoIn系列中,包括 SmCoIn5LaCoIn CeCoIn5。就超导电性而言,对 CeCoIn的研究报道最多,包括对单离子物性、晶体场、强关联和 SOC、电子配对可能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回到重费米子性质,物理人的理解是,这些体系展现了较为显著的 Kondo 效应,而 RKKY 的贡献退而次之,因此基态是非磁序的,与能够观测到超导电性的物理事实一致、物理上也合理。
然而,有趣的是,SmCoIn却很不一样,展示了很强的磁有序趋势,在低温段出现了几次反铁磁相变,Neel 温度分别是:TN,1 ~ 11 KTN,2 ~ 8 KTN,3 ~ 6 K。注意到,Sm3+ 核外轨道是 4f5S = 5/2L = 5J = 5/2,而 Ce3+ 核外轨道是 4f1S = 1/2L = 3J = 5/2,它们的交换耦合量子数 J 是一样的。基于对晶体结构、晶体场和电子能级填充的分析理解,SmCoIn应该展现与 CeCoIn类似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实验结果当然是让人大跌眼镜:它们在磁性行为上如此不同,意味着试图从这一系列中去理解量子磁性、进而取理解其中的超导配对,在思路上有所不足。
来自瑞士那个著名的 Paul Scherrer Institut (PSI) 之凝聚态物理名家 Michel Kenzelmann 教授带领其诺大合作团队,最近对这一问题发生兴趣:是何原因导致对 CeCoIn5  磁性的理解却在 SmCoIn这里出现了问题!这一团队一向以实验和理论计算紧密结合开展工作而闻名,他们有良好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ARPES) 探测手段和长期积累的关联电子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积累,包括密度泛函 + 动力学平均场理论 (DFT + DMFT) 这样的强关联高端计算方法,承接这一课题看起来十拿九稳。
 3. SmCoIn的晶体结构、轨道占据态、费米面附近电子结构的实验与计算结果 (A)  ARPES 测量谱之 EB- kx截面图 (B)。详细解读可访问文尾给出的文献链接 (免费下载)
Ising“认真”拜读了他们最近刊发在npj QM上的文章(文献信息文尾展示),进行了肤浅的梳理,部分结果被提取集成于图 3 中。如下是几点读书体会:
(1) 对此类稀土基化合物,物理人一般都预期其中存在典型的 RKKY 金属输运行为,低温端出现磁有序不难理解。此时,通过过渡金属 d 电子 (如这里的 Co2+ In-1 离子参与的轨道杂化,引入 Kondo 屏蔽,压制 RKKY 和磁有序,在物理上还算合理和切实可行。这里出现巨大不同,意味着一定存在隐含未知的作用或过程。
(2) Kenzelmann 教授他们对 SmCoIn展开细致的 ARPES 谱学探测。至少在温度 T = 12 K 处得到的数据展示出,Sm 离子的 4f 电子是局域的,参与轨道杂化的部分很小,对费米面附近能带的贡献应该也很小。或者说,整个布里渊区内,这一体系的电子结构与 CeCoIn几无不同,甚至说吻合得特别好!OK,如此,Kondo 屏蔽效应应该很强,不应该在如此靠近的 TN,1 ~ 11 K 处出现反铁磁序。
(3) 第一性原理计算显示,计算结果与 ARPES 观测结果在大模样上几乎完全吻合,电子关联强度 (U) 达到 ~ 6.0 eV,足见 Sm  4f 电子关联之强大。这一结果与 CeCoIn5和其它类似体系的观测结果一致。从这个意义上,SmCoIn的磁有序基态很难被理解。这一团队看起来很有经验,他们比对计算和实验结果,注意到 Sm3+  f 电子束缚能 (binding energy) 大约也是 ~ 6.0 eV。也就是说,Sm 离子的第二能带 (second band) 恰好位于 E - EF ~ - 6.0 eV 之上约 6.0 eV处,也就是位于费米能 E不远处。这一能带似乎对应于 Sm2+ 价带而不是 Sm3+ 价带,显示出存在 Sm2+ 的中间过渡态并参与成键,从而与费米面附近的 p / d 轨道提供的载流子形成 RKKY 物理,压制 Kondo 屏蔽效应。果若如此,实验看到的 TN,1 ~ 11 KTN,2 ~ 8 KTN,3 ~ 6 K 三处反铁磁相变,其背后原因似乎就水到渠成了。
(4) Kenzelmann 他们认为这样的强势 argument 是合理的。除了他们的计算证据外,在其它一些重费米子金属间化合物也存在类似效应。事实上,即便是从大学化学角度去看,Sm / Co / In 这些电负性差别不大的离子之间杂化键合及电子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出现中间价态的可能性不低。
(5) 显然,如此泛泛议论是不够的,总需要一些证据支撑。首先,基于理论计算与 ARPES 谱学数据之间良好的一致性,他们细致分析计算结果,的确在布里渊区中“看到”了局域 f 电子与载流子杂化后形成的“热点 (hot spots)”,而类似的“热点”也存在于 CeCoIn DFT  DMFT 计算结果中,甚至在 ARPES 测量谱中也能看到痕迹。在此启示下,再去细致看 SmCoIn ARPES 谱,似乎也能看到类似特征,虽然比较模糊。如此这般,有豁然开朗之感,说明在 SmCoIn Kondo 效应的确是显著的,并非 RKKY 物理独占鳌头。好吧,这是一个如此复杂的体系:Kondo  RKKY 各不相让,似乎在伯仲之间?
(6) 更深入的分析,也在布里渊区高对称 R 点周围提取到新的“热点”特征,显示 f 电子与 Co2+ d 电子之间有很强杂化,形成鲜明的 d - f 平带结构和 van Hove 奇异特征。虽然从实验数据中还不能提取到这一平带特征的可靠信息,但可以猜测这一平带特征在费米能附近起到了重要作用,必然给 RKKY 物理带来更多机会,从而解释实验看到的磁相互作用增强和磁有序出现。
简要梳理提炼这些结果,笔者似乎感觉到 Kenzelmann 教授他们心目中的图像,即 SmCoIn在费米面附近展示的、由 Sm - 4f  Co - 3d 轨道杂化形成的平带,显著提升了体系中的磁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反铁磁有序基态。在如此局域的重费米子体系中,形成与其孪生兄弟 CeCoIn如此不同的非局域磁有序态,令人疑惑或惊奇,也显示重费米子磁性的脆弱和 4f 电子对来自 s / p / d 轨道杂化的高度敏感性。只是,Ising 学识浅薄,没有真正领会到这种 Sm2+ / Sm3+ 之间的电荷转移如何具体实现?Co - 3d 轨道和 In - 5p 轨道起到的桥梁作用细节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明确答案!
无论如何,这些载流子运动被严重压制的重费米子体系,给物理人研究非常规超导电子配对机制背后的各种关联、阻挫和局域 / 巡游电子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试验平台。对这一平台布局和复杂性的全面理解,是发现超导新材料和新效应的充分前提。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将平台细节把玩于股掌之上,掌控非常规超导可能就易如反掌了?!谁知道呢,阿门!
雷打不动的结尾:Ising 乃属外行,描述不到之处,敬请谅解。各位有兴趣,还请前往御览原文。原文链接信息如下:
Flat-band hybridization between f and d states near the Fermi energy of SmCoIn5
David W. Tam, Nicola Colonna, Fatima Alarab, Vladimir N. Strocov, Dariusz Jakub Gawryluk, Ekaterina Pomjakushina & Michel Kenzelmann
npj Quantum Materials 9, Article number: 26 (202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5-024-00632-8
备注:
(1) 笔者 Ising,任职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兼职《npj Quantum Materials》编辑。
(2) 小文标题咀嚼SmCoIn54f量子磁性乃感性言辞,不是物理上严谨的说法。这里所谓“咀嚼”,只是针对 SmCoIn这一体系反常的 4f 磁性而进行的反复推敲和细致甄别,虽然并没有完备而很 sound 的最后结论。量子磁性的研究,本就是如此!
(3) 文底图片拍摄于燕京郊外怀柔的雁栖湖一角,展示了 APEC 蓝酒店就如这布里渊区中的一 hot spot 矗立在那里 (20231125)。小词 (20231125) 原本写冬日燕京郊外景色。看萧瑟渐浓、旭霞已远,燕山绵延、天水无隔,不妨想象眼前与超导研究景象之间有无联系。古今皆同,方有飞鸿惊是客,就如这里看到的 SmCoIn5奇异磁性!
(4) 封面图片显示了 SmCoIn中观测到的 ARPES 谱,表明费米面附近的平带对磁基态的巨大影响。而这一现象在结构类似的115重费米超导化合物 CeCoIn中,就不明显。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