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月21日,施敏(Simon Sze)出生于中国南京。他合作发明了非易失性存储(Non-Volatile Memory)。
施敏在台湾长大,父亲施家福是矿冶专家。1957年,施敏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之后到美国留学。他于1960年获取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并于1963年获取斯坦福大学电机博士学位。
毕业后,施敏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在此工作直到1989年退休。 
MOSFET发明后,并未获得贝尔实验室重视。几年后,也就是1967年,施敏于与姜大元共同发现浮栅存储(FGM)效应,即基于MOS半导体器件的浮栅可用于可重编程ROM的存储单元。
据说,1967年的某一天,施敏看着姜大元的一块蛋糕,凝视蛋糕中间的那一层奶油,突然想到为何不在MOSFET中间加上一层很薄的金属浮闸层,使得晶体管的闸极由上而下分别为金属、氧化层、金属浮闸层、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最下面的半导体。中间的金属层因为上、下都是绝缘的氧化层,在施加电压时,可以将电子吸进去保存,改变电路的导通性,而这层金属的上、下都是绝缘体,如果不再度施加反向电压的话,电荷会一直保存在里面,断电后资料也不会消失。塔恩于是开始做实验,找出了最适合做浮闸的材料。
施敏和姜大元在《贝尔系统科技期刊》(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发表论文(A floating-gat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emory devices)。这是闪存(Flash memory)的核心。随后,贝尔实验室申请了这项专利。
非易失性存储,指的是当电流关掉后,所存储的数据不会消失的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按照存储器内的数据是否能在使用时随时改写,可分为二大类产品,即只读存储器(ROM)和闪存(Flash memory)
姜大元与施敏
施敏与伍国珏合著的《半导体器件物理》(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于1969年首次出版,至今一直被大学以及整个电子和光子行业的工程师广泛使用与引用。 
施敏于2023年11月6日去世,时年87岁。
资料来源:
https://ysg.ckcest.cn/html/details/2688/index.html
http://www.futureprize.org/cn/laureates/detail/52.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D%E6%95%8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_Sze
http://www.ime.cas.cn/icac/learning/learning_2/201903/t20190321_5259499.html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