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整理相册,一张随手拍的照片勾起了我很多感慨。
那是我年前在新疆出差的时候,老板和客户都去滑雪了,我却因为手头还有工作,不得不带着电脑在雪场大厅奋战。
当时我旁边的一桌,还坐着两对母子
很显然,他们是专程来滑雪的。
可令人费解的是,那两个孩子居然也跟我一样,几个小时都没离开过雪场大厅
我好奇地留意了下亲子间的对话,发现真是处处透露出这代家长的纠结啊!
小女孩的妈妈语气特别温柔:
一会儿我们去把教练说的动作改进一下哦;

但是要先把作业写完,再写三页好不好?
宝贝这个数算错了哦,要再多做15个哦。
小女孩却心不在焉地玩着计算器:
写完三页又写三页,错一个多十五个,什么时候才去滑雪啊?
小男孩跟妈妈之间的对话就“直球”多了,一看就是“斗争经验丰富”的样子。
妈妈:教练费都交了,不去就浪费了呀。
儿子:又不是我让交的,我又不想滑雪。
妈妈:那你想干什么呢?
儿子:我就坐在这里画画。
妈妈:也不能画三个小时吧,那你写个作文好不好?就写你到了新疆以后的心得感受。
儿子:我的感受就是不想滑雪。
好嘛,一对是孩子想滑雪,妈妈一直在布置新的作业;一对是孩子不想滑,妈妈也拿他没办法。
反正殊途同归了。
我在大厅从上午10点忙到了下午快2点,这俩孩子就一直在旁边,中途还吃了外卖,但是一分钟都没有出去过
02
我相信类似这样的对话,咱们一定没少听到过,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有一说一,能这么耐心对待孩子的,都是了不起的妈妈。
难道她们不想玩吗?
难道她们不知道顺着孩子的心意更容易吗?
咱们还不一定有那两位妈妈情绪稳定呢!
不怒不吼,真正做到了“温柔而坚定”。
但如果咱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大家觉得这“坚定”里有没有点问题?
问题就在于:
她们都希望给孩子安排“更值得做”的事情,但这“值得”又是妈妈自己定义的
就像小女孩的妈妈显然认为,先把算术题做对,比去滑雪更重要;
但小男孩的妈妈认为不去滑雪就浪费了教练费,至少写个作文,也比坐那里画画强。
说到底,她们都在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支配孩子的时间。
这在生活中太常见了!
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时间进行了非常严谨的规划,甚至一切都被精确到分钟。
之前网上盛传一张北大妈妈为9岁孩子安排的作息表。
从早5:00到晚23:00,任务一个接一个严丝合缝,周末和课后都被排得满满当当。
大多数家庭不会这么极端啦。
但我们似乎都看不得孩子在那里“无所事事”,仿佛一定要做点“有意义的”,才不至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03
说句实话,当妈这些年,咱们谁没有过这样的焦虑?
就像糖糖明明是个坐不住的性格,我当年却一定要摁着她学钢琴,就是想磨磨她的个性,觉得这样能培养她的耐心和毅力。
这一学就是5年半,弹得也不错。
但你无论什么时候问她,答案都是不喜欢弹琴。
现在倒不至于不肯摸琴了,可她始终最乐此不疲的,还是我当初认为的“瞎蹦跶”。
看见那么大一只在那里翻来翻去,我真的会禁不住问自己:
如果把以前练琴的时间拿来练体育,孩子是不是会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好在英国长大的孩子学业比较轻松,她还是有大把的时间自由活动。
要不然我真不知道,她长大以后会不会怨妈妈剥夺了她的“机会成本”?
随着妈龄渐长,我一直都在反思两个问题
孩子的核心资产到底是什么?
家长做些什么才是真正的助力?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亲自带大一男一女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娃,又对比过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特点以后,已经逐渐清晰。
孩子的核心资产,除了身体,就是时间。
我们真正能帮到孩子的,除了强健其体魄,就是要教会孩子做时间的主人,而非奴隶。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时间是创造人才的最好的肥料。”
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只有当孩子每天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不少于5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讨论全面发展,谈论素质教育、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
对此我的理解是:
那些日程被过度安排、一刻也无法自由支配时间的孩子,都是时间的小奴隶。
没有哪个小奴隶,可以从不自由中获得创造力。
因为创造力来源于对自己决策力的自信
这种自信,正是主人才有的能力,而不是奴隶的。
现在不要说五个小时,连一个小时、半个小时自由时间都没有的孩子比比皆是啊。
孩子们的各种知识技能因为过度培养,而日益精巧细密,可内心却日日干涸,精神系统变得越来越孱弱
就像我在雪场遇到的两个小朋友。
虽然不满妈妈的安排,却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兴趣
他们除了嘴上反驳几句,也只是悻悻地坐在那里,接受妈妈给予的任务和灌输的道理。
可以想象,那个爱滑雪的女孩,如果滑雪的代价是每天先做几个小时作业,恐怕滑雪也会渐渐失去吸引力。
而那个只想坐在那里画画的男孩,也不像是真的喜欢画画,只是被迫坐在那里,退而求其次选了不那么讨厌的事来做罢了。
同为妈妈,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妈妈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又非常替孩子委屈。
他们都在放寒假,人都出来旅游了,从穿着打扮来看家庭条件很优越。
可我坐在那里好几个小时,都没听见这两个孩子开心地笑过一下。
这么想来,咱们这代父母可以说是史上最尽心尽力的父母,可在“给孩子自由”这件事上,却做得比我们的父母差多了!
我小的时候,父母都不像现在这样管孩子,除了上学,就是大把的自由。
我的所有兴趣点,包括爱看书、爱画画、爱写作,都是在那些自由时间里面自发生长起来的,至今还在影响我的生活。
我儿时的一个好朋友,没事儿就爱招猫逗狗,整个大院里的动物都跟她要好。
前几年她遭遇了裁员,索性做起了宠物博主,整天乐乐呵呵的,收入还比上班的时候高多了。
之前聚会的时候聊起来都在感慨,如今大家吃饭的家伙,都跟之前学的专业相去甚远,得亏有点子本事在身上。
而“这点子本事”,恐怕跟很多家长认为的不一样。
真不是你现在去好好练琴,以后没饭吃了还能当个钢琴老师;好好学英语,以后大不了还能当个翻译。
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
孩子们的将来是怎样,凭我们现在的认知能够预测到吗?
如今我们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以后又能对孩子起到多大作用呢?
孩子之所以总是象征着未来、代表着希望,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因此拥有更大的可能和更广阔的空间。
所以,我们面对“时间”这笔无法回溯的“核心资产”时,一定要足够谦卑,不要无意中让自己的认知成为了孩子的天花板!
帮助孩子强健其体魄、自由其精神、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未知的世界,才是真的在给予他们超越我们的可能。
p.s.
我始终认为育人重于育才
在“更关注人”这一点上,英国的很多理念还是颇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视频号的分享也欢迎大家观看。
与亲们共勉!
1
END
1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