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又有新梗了。
“敢惹我,那你算是踢到棉花了。”
“生活将我反复碾压,竟让我变得更加柔软舒适。” 
“我们老实人虽然不惹事,但也怕事。” 
“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广厦一千万一间。”
“我有超能力,但凡事都超出我的能力。” 
“你不要试探我的底线,因为我会降低我的底线。” 
……
这些用最强势的话装最大的怂,被大家统称为“窝囊废文学”
窝囊废文学的特点是看似气势汹汹,然后在后半句里马上认怂,开头有多嚣张,后半段就有多怂。看似在挽回面子,实则把自己最后的尊严都拉下来了,所以也被网友称为“受气包文学”
弱小无助且窝囊。

为啥?
因为“窝囊”本意是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懦弱,所以当说一个人是“窝囊废”时,则意味着这人无能,懒散,在生活工作中没有任何成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在现实生活里,说一个人窝囊非常过分。想想,生活中如果有人说你真窝囊,你会不会很生气。
所以即便“窝囊废”一词在网上摇身一变,成了网络新梗,但依旧逃不开这词本质的意思,带着评判,带着讥讽。
而“窝囊废文学”在互联网的走红,源于它的那份嘲讽掩盖在了自嘲下。并且,还戳中了无数网友的共鸣,而这正是其走红的关键。
“窝囊废文学”初看风趣幽默,再读Emo上心头,最后无奈自嘲:“可不就是我嘛”、“好像是我本人了”、“请把我的监控器关了”……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啊,算是把“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玩明白了。
但自嘲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在逐渐意识到自己也会慢慢成为小时候嗤之以鼻的窝囊中年人,是意识到自己无论有多努力也依旧到达不了想去的远方。
是他们在寒窗苦读后发现依旧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是他们在见过天地,看过广阔的世界后发现,世界的参差,人与人之间的参差,可能隔着一个珠穆朗玛峰。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用尽一生力气都到不了罗马。
于是,相较于逃避和抱怨,他们选择自嘲,选择主动袒露自己的不足,懦弱,选择通过“窝囊废文学”去面对现实的窘况。
而这,正是他们疗愈内在自我的一种方式。
说来,“窝囊废文学”和此前走红的“鼠鼠文学”、“发疯文学”异曲同工,都是用自嘲的方式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下的接受,都是当代年轻人自身情绪和压力宣泄的一种方式。
其中,发疯文学,主打一个创死全世界,至理名言是“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他人。”
窝囊废文学,则主打一个虚张声势,看似狠,其实内在柔软得像棉花。
如果用生活不如意这件事来举例,那发疯文学就是,生活已经那么不如意了,发会疯怎么了,有一种歇斯底里,精神状态不太好的感觉。
而窝囊废文学就是,生活已经那么不如意了,那不如意就不如意吧。世界以痛吻我,那痛就痛吧。
和发疯文学相比,窝囊废文学看似软弱,却多了一点人生智慧。
那就是,当外在环境无法改变时,接受现状,然后与自己和解,是自洽,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姿态。
如今年轻人的压力有多大?
学生时期的升学压力,毕业后的就业压力,35岁的职场危机,失业像一把刀悬在他们头上,生存压力令他们喘不过气来,曾经的豪言壮志在残酷的社会面前不堪一击。
被毒打后的大家终于明白,无能为力是人生常态,是生活真相。既然如此,那嘴上服软,说一句儿认输,也太正常不过了,反而内心的内耗和痛苦还能得到纾解。
人生难得圆满,自洽才是苦难、无奈人生下的唯一解药。
那在这个“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社会里要如何自洽呢?
《纳瓦尔宝典》里就提到,幸福是一种内在感受,所以幸福的秘籍之一,就是学会漠视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个体力量终究有限,如果我们不能改天换地,那就调节自我去适应环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无法改变的事情太多了,索性,不如不和这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计较,不去对此怄气,抱怨,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可控制的事情里。
痛苦源于欲望,源于比较,比起无意义的内卷和自我内耗,不如就接受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的失败,与人生的可得或不可得和解,去追求当下自我内在的平和与幸福感更为重要。
这是一种逃避吗?
当然不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承认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懦弱,并不羞耻,还通过自嘲方式宣泄,反而是一种对万般无奈的现实一种温柔的反抗。
而且,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们要赢,要力争上游,不能输,要不断攀越一座座高峰,所以当我们能自如地使用窝囊废文学自嘲时,这何尝不又是一种进步呢。
毕竟,“窝囊废”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生活那么不容易,窝囊一下,服一下软,不会掉肉还能自娱一下,何乐而不为。
从鼠鼠文学,到发疯文学,再到今天的窝囊废文学,本质上都是他们所处时代、所处境遇的反映。我们不应该只是围观,随后一笑而过,更要在这种共情中看到他们的困境。
与其赞扬他们的幽默自嘲,倒不如想想如何缓解困境。而不是等待一个又一个网络自嘲新文学的诞生,然后笑着赞叹这届年轻人的自洽。
如果有办法,谁又会愿意说出一句,惹我你就惹到棉花了。
看似强势,却又如此轻飘飘,最终,又淹没在互联网无数信息中,成为互联网垃圾被人们遗忘。然后只剩下困境中的年轻人,一边自洽一边在困境中寻找那微弱的能令自己积极向上的力量。
毕竟,窝囊不是人生最终解,摆烂和发疯也并非是大家真正向往的人生方式。再幽默的自嘲,也不过只是一种短暂的自我麻痹。药效过后,面对人生,面对困境,依旧得想办法去克服。
于是,更多的人依旧是在努力成功,又努力失败,争取成为那个“即便是社会的边角料,但也要是妈妈的小骄傲”的“鼠鼠”。
“生活压垮了我,我可以一笑而过,但我的灵魂会永远向上。”
感谢您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参考资料
知著网《“恭喜你惹到我了”——“窝囊”里的生活法则》
灵动NEWS《争“疯”相对,发疯文学为何如此爆火?》
原创:月月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