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周没更新,临时遇到些事情,今天开始恢复更新。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四千周》作者:奥利弗·伯克曼
2023年第68本书
作者的经历跟我类似,是一个专栏作者,写过很多效率类的文章,花了试图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反而变得更焦虑,最后发现优化时间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只有放弃掌控时间的执念,接纳自身的有限,才更能为我们的人生增加空间。
我有类似的经历,但还好比较早的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局限,找了自己的路,并达成了时间自由、事务自由和生活自由。
因为作者加了一些哲学内容,翻译之后有些内容读起来不是很流畅,建议去阅读原版。
成为更好的拖延者
管理我们有限时间的核心挑战不在于怎样做完所有事(那根本就不可能),而在于怎样明智地决定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坦然不去做这件事。
问题不在于根治拖延,而在于更明智地选择你要拖延何事,以便专注于最重要的事。衡量时间管理技巧效果的真正标准,是它是否能让你忽略那些应该忽略的事。
原则一:在时间问题上,先偿付自己。
如果某件事对你确实很重要(比如负责一个创造性的项目,或者经营一段感情,或者从事某项事业),那么保证它能实现的唯一方法是今天就去做一部分,无论这一部分有多小,无论还有多少特别大的石头在呼唤你的关注。
两个重要的技巧:用每天工作的第一个小时做最重要的项目、预先排好与自己“开会”的日程来保护自己的时间。
原则二:控制手头上工作的数量。.
为自己在同一时间段内能做的事情设定一个严格的数量上限。
同一时间的任务数量不要超过三件。一旦你选定了这些任务,那么所有其他事就都必须排队,直到这三件任务中有一件完成,空出一个位置(也可以在一个项目进行不下去时彻底放弃它来空出一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迫使自己对所有事情都有始有终,而是改掉坏习惯,不要总让一大堆只完成了一半的项目搁在那里,越积越多)。
原则三:抵抗次优先级工作的诱惑。
来自巴菲特:
列出自己人生中最想实现的25件事,将它们按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顺序排列。应该安排时间去处理排在前五的事。剩下的20件事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极力避免去做这些事,因为这些目标没有重要到形成他人生的核心,却又有足够的诱惑力,让你无法专心做最重要的那几件事。
要学会拒绝。
一个积极的拖延者会接受无法完成所有工作的事实,尽可能明智地确定哪些工作该关注,哪些该忽略。相比之下,糟糕的拖延者会发现自己崩溃了,因为他拖延了所有事情。
如何真正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1.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哪些方面,你目前追求的是舒适,而实际需要的却是一点点不适?
追求人生中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总会让你觉得无法完全控制时间,无法承受现实带来的痛苦攻击,也无法对未来充满信心。当你开始一份最终可能会失败的事业,真正的失败在于,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缺乏足够的天赋。你冒着尴尬的风险,与其他人艰难地对话,经历失望,终于建立起深厚的交情,而一旦这些你关心的人身上发生了糟糕的事,你一定会更加痛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把避免焦虑当作重中之重。拖延、分心、承诺恐惧症、清除障碍,同时承担过多的工作,所有这些状态都在试图维持着掌控一切的假象。不由自主的担心也是一样,这种担心让你低落,但又会给你带来一点欣慰的感觉,让你感觉自己为了保持控制感,正在做有益的事情。
詹姆斯·霍利斯建议,对生活中每一项重要决定,你都要自我审视:“这个选择是会削弱我,还是会让我变强大?”这样问过自己,你就不会为了减轻焦虑而仓促做出决定,了解自己真正想把时间用于何处。比如说你正在犹豫是否要离职或分手,还是应该加倍付出,这时间问怎样做会让自己最开心,或许会让你做出最舒服的选择,不然你就会一直犹豫不决,失去决断力。但通常情况下,凭直觉你就可以知道,保持当前状况所面临的挑战,能帮助你成长,还是会削弱你的灵魂(萎缩)。你应该尽量选择让自己成长,即使这个过程会让你很难受,也不要放任自己变弱。
2.你是否在用无法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评判自己?
我们幻想着有一天能完全掌控时间,一个常见症状是为自己设定根本不可能达成的目标。由于目标永远不可能按时达成,也就必须不断推迟到未来。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变得这般高效和有条不素,可以回应无限多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你也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花在工作和孩子身上,或者用于社交和旅行。不过,相信自己正在构建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随时可能实现,可以给自己带来欺骗性的安心感。
如果你现在清醒地认识到救赎永远都不会到来,你为自己设定的标准其实永远都无法实现,你永远无法像自己希望的那样,为所有想做的事情腾出时间,那你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时间呢?也许你会反驳说你的情况很特殊,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你确实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艰巨的任务。比如你担心如果自己不能坚持完成那堆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就可能被解雇,然后失去收入。但这是一种误解。如果你要求自己达到的业绩水平确实超出了自己的能力,那最终就是做不到,即使大麻烦迫在眉睫-此时面对现实才会带来帮助。
伊多·兰道指出,用没人能达到的标准要求自己多少有些残酷(许多人根本不会这样要求别人)。更为人道的方法是放弃不切实际的努力,让那些不可能达到的标准轰然倒地,然后从一堆碎石中挑出几个有意义的任务,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去实现它们。
3.你在哪些方面还没有接受下面这个事实:你就是你本来的样子,无法成为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直面有限性会得到这样一个事实:事情只能如此。这样一来,你也会产生焦虑感。但是拖延不去直面有限性,就是将你当下的人生视为漫长旅途的一小段,你相信等旅途到达终点,自己应该可以成为这种人: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父母的要求,无论他们是否还健在。你告诉自己,一旦赢得了生存的权利,生活就不会如此不确定,如此不受控制了。在环境危机中,这种心态往往表现为一种信念:除了迎头直上、马不停蹄地解决紧急问题,没有其他事情真正值得你花时间去做,而且你认为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是有罪且自私的。
为了迎合某些外部权威而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种行为或许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但是心理治疗师斯蒂芬·科普写道:“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觉得非常惊讶,但也终于明白,没有人真正在意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有些人一直都在过着别人的人生,回避着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发现肯定令他们非常不安:除了自己,没有人真的在意。”事实证明,试图通过证明自己的存在而获得安全感,这样的努力一直以来都非常徒劳,没有必要。
说它徒劳,是因为生活总会让人感觉不确定,不受自己控制。说它没必要,是因为等待他人或其他事情的认可之后才开始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平静的心境和令人振奋的自由感并非来自别人的认可,而是源于接受现实。即使你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它也不会带来安全感。
不管怎样,我相信在任何情况下,只有秉持这种立场,不觉得你需要争取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时间,你才能花时间做真正对的事情。一旦你不再感觉有令人窒息的压力,不再觉得自己必须成为某种特定类型的人,你就能在此时此地直视自己的个性、长处和短处,直视自己拥有的天分和热忱,接受它们的指引。对这个危机重重的世界来说,或许你的使命与贡献不是花时间追求行动力,或者寻求选举职位,而是照顾年迈的亲人、创作音乐,或是当一名糕点师傅,就像我的姐夫那样。他是一个魁梧的南非人,别人经常误以为他是橄榄球运动员,但他真正的工作是用拔丝糖和黄油糖霜做出复杂的造型,在品尝者的味蕾与心头引爆小小的喜悦。佛教老师苏珊·皮弗指出,对很多人来说,问他们平时喜欢如何利用时间或许是一件令人坐立难安的事,让人感觉太过激进。但至少我们不应完全排斥这种做法,因为答案也许就会告诉你,怎样使用时间才是最佳选择。
4.在生活的哪些方面,你在有十成把握之前都不敢放手一搏?
人们很容易花上许多年的时间将自己的人生当作彩排,将眼前的工作理解为获取技能和经验的途径,以便让自己在未来能够对事情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但有时我认为,我成年以来的经历都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在所有地方,各行各业,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即兴发挥,情况一直如此。在成长过程中,我曾以为早餐桌上的报纸一定是由那些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汇编而成,直到我进入报社工作。不知不觉中,我把这种假设转移到了别处,包括政府的工作人员。但后来,我认识了几个这样的人,几杯酒下肚后,他们承认自己的工作就是在一个又一个危机中艰难前行,在前往新闻发布会的路上,在汽车后座制定听起来很合理的政策。即使在那时,我还琢磨着,也许这是因为英国人就是这样,有时明明很平庸无能,却表现出反常的骄傲。不过再后来,我搬到了美国——事实证明,在美国,每个人也都在临场发挥。
在工作、婚姻、育儿以及其他事情上,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也意味着解脱,因为你对自己目前在这些领域的表现感到不自在或放不开,这一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理由:如果这种全然掌控的感觉永远都不会到来,那你最好别等了,现在就投入行动——将大胆的计划付诸实践,别再小心翼翼。你要深思并领悟到其实大家都跟你一样,这种想法更容易让人放下包袱,无论其他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5.如果你不是那么在乎自己的行动能否取得成果,你会选择用其他方式生活吗?
我们渴望掌控时间,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现,它源自第八章中描述的“因果灾难”:我们花费的时间是否值得,始终并且只能从结果来判断。从这一观点出发,你自然应该把时间集中在那些希望看到结果的活动上。但在纪录片《一生的工作》中,导演大卫·利卡塔记录了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他们将一生奉献给那些肯定无法在有生之年完成的项目。例如一对父子组队,尝试给世界上仅存的原始森林中的每棵树编目,以及天文学家坚持在加州SETI研究所的办公桌前通过无线电波搜寻地外生命迹象。这些人都有一双闪亮的眼睛,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而且对工作乐此不疲,理由恰恰就是他们并不寄希望于自己的贡献可以在有生之年被证明非常关键,或者最终取得成果。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工作,包括养育子女、建设社区和其他一切,都无法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些工作都属于一个更大的时间背景,其最终价值只有在我们离开很久以后才能被衡量(也可能永远无法衡量,因为时间是无限延伸的)。因此,值得一问的是:如果你能接受自己的付出永远都看不到结果,你今天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你会做出何种慷慨之举表达对世界的关爱?列出什么雄心勃勃的计划或对遥远未来的投资?怎样做才有意义?我们都如同为大教堂添砖加瓦的中世纪石匠,知道自己永远无法看到大教堂完工。尽管如此,大教堂仍然值得建造。
帮你接纳人生有限性的十个工具
应该接纳这个事实:你的时间有限,而且对时间的控制力也很有限。拥抱有限性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你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而是因为这么做可以为你积极赋能。全面接受这个现实,了解它本来的样子,你就可以完成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让生活更加充实。除了书中已经给出的建议,我在此再列出十个技巧,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接纳时间的有限性。
1.划定边界:采用“定量”的生产力策略
许多工作建议都隐含着这样的承诺:它可以帮你完成所有重要的事情。但这根本不可能,而且为此奋力挣扎只会让你更忙(见第二章)。更好的办法是首先就假设艰难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然后集中精力做好选择。限制手头的工作数量这样的策略肯定有用,但最简单的办法是保留两个待办清单,一个采用“开放式”,另一个采用“封闭式”。在开放式清单中列出你手头的所有事情,它肯定会非常长,长到让人感觉可怕。幸运的是,你并不需要处理这个待办清单,你要做的是将开放式清单中的任务放进有数量限制的封闭式清单中(最多十个)。你需要遵守一条规则:只有完成一项任务,才能往里面添加新的任务(或许你还需要第三个清单,列出需要等待别人给你答复的“搁置”任务)。你永远无法将开放式清单上的所有任务全部完成-不管怎样,你本来也不可能全部完成。这么一来,你至少可以完成不少真正重视的工作。
还有一条补充策略:为日常工作设定明确的时间段。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事先确定你打算用多少时间来工作。比如说,你可以决定上午8:30之前开始工作,下午5:30之前结束,然后根据这个预先确定的时间段来安排所有的工作。卡尔·纽波特在他的《深度工作》一书中探讨了这个方法:“你可以任意划定时间段,完成那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如果你已经确定要在5:30之前结束工作,就会意识到时间有限,需要合理使用。
2.专注一事:在完成一项工作前有意推迟其他工作
同样的道理,你需要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大项目(最多在一个工作项目之外,加上一个非工作项目),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或许你觉得自己有太多责任和抱负,为了缓解焦虑,需要一下子开始所有的工作,但这样做其实不会有进展。相反,你应该有意识地推迟工作,只保留一件,训练自己对焦虑的忍受程度。很快,完成重要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会化解这种焦虑,而且无论如何,你会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焦虑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当然,你不可能推迟所有的工作:不可能不付账、不回复邮件、不送孩子上学,但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你在处理有限几项工作的时候不会耽误真正重要的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平息焦虑而埋头苦干。
3.要事优先:提前决定放弃哪件工作
你永远有短板,这不可避免,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策略性的表现不佳(提前计划好哪些方面你不需要做得很好),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集中使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你原本就没想到某件事能成功,那么真的失败的时候你也不会感到沮丧。"当你无法兼顾所有的工作,就会感到羞愧,选择放弃",作者乔恩·阿卡夫指出,但当你“事先已经想好哪些事情可以失败……羞愧的刺痛感就消失了”。如果你已经想好不在“养护草坪”和“清洁厨房”上投入精力,那么杂乱的草坪和厨房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
就像工作需要序列化一样,如果你要谋生、保持健康、成为不错的伴侣和家长,就会有很多事情不能“失败”。但是,即使是这些重要的领域,也有暂时失败的余地:例如,接下来的两个月你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那你的目标就是最低限度地完成工作;如果你想投身于选举拉票,那健身目标就要暂时搁置。等完成这些事情之后,再将精力转移到之前忽视的事情上。这种生活方式就是用有意识的不平衡来取代“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减少压力。以信心为后盾,相信自己,虽然现在一时表现不佳,但很快高光时刻就会到来。
4.注重完成:关注已经完成的事,而不是只关注尚未完成的事
真要说的话,完成所有工作的追求可谓永无止境,因此你很容易就会绝望且自怨自艾:在所有工作完成之前,你无法自我感觉良好,但工作永远都有,这意味着你永远无法让心态变好。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你有一种无益的假设,以“生产力负债”的心态开始自己的每一天。这个假设让你觉得必须努力工作偿还债务,希望到了晚上债务可以清零。你需要采取相反的策略坚持列出“已办清单”,清单的第一项就是早上完成的第一件事,然后在一天当中一件一件地完成事情,把它们全都填进这份清单。每条记录都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提醒:毕竟你本来可以在一天里什么工作都不做,但是看啊,你却完成了这么多!(如果你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降低完成的标准,别人不需要知道你把“刷牙”和“煮咖啡”列入了清单。)当然,这个方法并不只是单纯的安慰,很多证据表明“微小的胜利”也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因此,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小成就,你就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就,随之取得更大的成绩。
5.聚焦关心: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社交媒体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它会让你将时间花在错误的事情上,也会让你关心过多,虽然这些事情毫无疑问都有其价值。眼下我们接触有关暴行和不公正事件的各类新闻报道——每条新闻你都有理由花时间关心,有的还要求慈善捐款,但这些暴行和不公正事件汇集在一起,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有效解决。为了有所作为,必须将有限的关心集中起来。
6.拥抱乏味:选择枯燥且用途单一的技术
数码产品如此诱人,因为它似乎提供了让你跳出当下的机会。在那里,令你痛苦的有限性不复存在,你永远不需要因为行动自由而感到无聊或紧张。但是,当你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要抵制这个诱惑,你可以将设备变得尽量枯燥首先,删掉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删掉电子邮件,然后将屏幕从彩色模式切换到黑白模式。“转为黑白模式后,我并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但感觉自己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机了。它现在看起来像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科技记者内利·鲍尔斯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同时,尽可能选择只有一种用途的设备,如Kindle阅读器,除了阅读,用它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显得乏味且笨拙。如果只需一次点击或滑屏就能看到音乐和社交媒体,那么当你想要专注的事情出现一点点枯燥无味的迹象,或是开始显得有点困难,这些分心之物必定会让你无法抗拒。
7.寻找新意:更深入地体验日常生活
时间似乎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加快了流逝的速度,所以剩下的时间越少,失去它们的速度似乎就越快。事实证明这种现象存在缓解甚至改变的途径。这一现象最恰当的解释似乎是,我们的大脑识别和处理岁月的流逝时,依据的是我们在固定时间内处理了多少信息。童年有大量新奇体验,所以在记忆里显得永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逐渐变得常规化我们始终生活在那么几个地方,待在不变的人际圈子里,工作也没什么变化,于是新奇感逐渐减少。“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体验变成了例行公事。”威廉·詹姆斯写道,很快,“每一天和每一个星期在回忆中渐渐淡化成无内容的单位,而岁月则变得空洞,进而坍塌。”
对抗这一现象的常规建议是用各种新奇的经历填满生活。这确实有效,但它很可能导致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存在的应接不暇"。此外,它也不切实际:只要你有工作,有孩子,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必然会常态化,异国旅行的机会非常有限。杨增善解释说,还有一种方法是更加关注每个时刻,无论它有多么平凡:寻找新奇感不是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而是更深入地投入现有的生活中,以双倍的强度来体验日常生活,“你的人生体验会更加充实,达到目前的两倍”。这样一来,人生中任何一段时间在记忆里也都会变成两倍。冥想有助于实现这一点,不过随性散步也是一种办法。你可以不做规划随便走,然后看看自己会走到哪里。还可以选不同路线上班,学习摄影和观鸟,画画风景,写写日记,与小孩子玩“我是间谍”的游戏。只要这件事能帮你将注意力全然投入当下,就会有帮助。
8.保持好奇:做人际关系的“研究员”
我们希望将时间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控制欲会为人际关系带来许多问题,除了显而易见的“控制”行为,还有不愿承诺、无法倾听、感觉无聊等想法,还会因为自己希望能对时间有更多自主权而错过充实的集体体验(见第十二章)。学前教育专家汤姆·霍布森指出,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稍稍放松。据他所说,这个方法并不只适用于和小孩子互动:当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或者无聊的时刻摆在你面前,可以试着故意采取好奇的态度,你的目标不是实现某种结果或者解释你的立场,而是如霍布森所说,“弄清楚和我们在一起的是谁”。我们与他人共处的生活具有内在的不可预测性,而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就很有用了,因为不论你喜不喜欢别人的行事方式,好奇心都能得到满足——反之,如果你一定要求得到结果,一旦事情没有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发展,你就会感到沮丧。
事实上,你可以尝试以这种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就像励志作家苏珊·杰弗斯在《拥抱不确定性》一书中建议的那样。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谈到未来,你一直如此-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机会,让你可以选择好奇(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选择担心(希望接下来可以发生某件事,然后担心不发生的话该怎么办)。
9.即时慷慨:立刻释放你的善意
这个方法由冥想老师约瑟夫·戈尔兹坦提出(并实践),我也正在尝试掌握:当心中出现慷慨的冲动,例如想参与捐款、关心朋友、发邮件赞扬某人的工作,那就立即采取行动,不要拖着。我们没有将这种慷慨的冲动付诸实践,很少是出于恶意,也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对方配不上这份慷慨,更常见的原因是我们想努力控制自己的时间。我们告诉自己,当紧急工作结束以后,或者等到有足够空闲的时间可以真正做好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做;或者觉得捐钱之前应该先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谁才是这个善举的最佳接受者等。但是善举只有在你真正做出之后才有意义。虽然对同事来说,优美得体的赞辞比临场发挥的表扬更受用,但即使是临场发挥,也比永远都不发出这条称赞的信息要好,而这往往是拖到最后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做到这一点,一开始肯定需要付出努力。但正如戈尔兹坦观察到的那样,一旦这样做了,你立马就能得到回报,因为慷慨的行动肯定会让你感到更加快乐。
10.静默无为:练习什么都不做
“我发现,人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一个事实,就是他不能安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布莱士·帕斯卡写道。想要充分利用四千个星期,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因为如果你无法忍受不采取行动带来的焦虑,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冲动而立刻行动,反而更可能错误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费尽心力地赶着做那些不需要立即完成的工作(见第十章),或者为了达成未来的目标而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有充足的生产力,却把满足感推迟到永远都不会到来的未来。
严格来讲,什么都不做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要你还活着,就一直在呼吸,身体也会保持某些姿势,等等。因此,训练自己“什么都不做”指的是训练自己抵制冲动,不去控制周围的人和事,让事情呈现其原本的样子。杨增善教大家做的“无为”冥想,其实很简单:设置一个计时器,一开始可能只有5到10分钟,坐在椅子上,然后不做任何事情。每当你注意到自己在做某件事,包括思考,包括自己的呼吸,以及其他事情,就试着停止(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正因为将注意力放在某件事情上而批评自己,其实也是在起心动念,同样需要停止)。继续无为,直到计时器响起。“没有什么比无为更难做到了。”作家兼艺术家珍妮·奥德尔如此说。但是,如果能将无为做好,你就可以重新获得自主权-你会冷静下来,不再逃避此时此刻的现实感受,用你被赐予的短暂人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录,用来查询以前的直播内容,可以关注视频号:生活黑客、读书方法,后在 直播回放 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内容
近期直播过程中,发现大家还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动践行的问题,在注意力、时间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这方面的问题。本身在践行100天行动的同学,也可以加上来,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兴趣,可以加我的企业微信,和大家沟通。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3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5分享了超过1300本读书笔记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有很多小伙伴说找不到我们了,微信改版,公众号发布顺序被打乱,如果你没有星标,也很少点在看,那么你将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或者是在两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内容,将我们「设为星标」吧,在阅读文章时,也别忘了随手点「在看」,星标+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为warfalcon常读用户的几率了:)
点击公众号「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设置为「星标」啦~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