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节,是缅怀、追思逝者的日子。
对于如何生存,人们往往有很多见解;但对于死亡,人们实在谈论得太少。对未知的恐惧、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未竟之事、还有种种的遗憾……让人们面对死亡时很难淡定和坦然。
但死亡终究是一个人一生中难以回避的课题,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会面临亲人、朋友、老师、宠物……的去世。9岁以上的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已经接近成人的理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理解、谈论和面对死亡?假如死亡就发生在孩子身边,有什么比隐瞒、欺骗和回避更好的做法?怎样通过谈论死亡,思考生命的价值?
/ NYT/
借助经典童书作品来思考和探讨,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孩子能把自己代入书中丰富的情节与场景,换位思考,体会与死亡有关的经历与情绪;经典书对死亡的思考也能给孩子合适的引导,更具有教育价值,能够避免孩子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死亡观念。
今天与你分享三本跟死亡有关的童书,期待可以让你和孩子感受到更好的死亡教育,并从中获得对生命的启发。
《克拉拉的箱子》
——有准备地面对亲友的死亡,珍视共度的时光
第一个问题是,当亲人或朋友即将离世,怎样帮助孩子面对?
很多家长常见的做法是:对孩子隐瞒实情,极力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可能发生的死亡。
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而不是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但当亲友即将离去成为难以避免的事,隐瞒其实会让孩子感到困惑或害怕,心中有困扰也无处倾诉,当孩子突然得知亲友的死亡,可能感到难以接受,感到遗憾和恐惧。
怎么帮助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亲友死亡?关键在于用什么心态面对余下可以共度的时光。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谈论,一起共读和讨论《克拉拉的箱子》这本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 奥地利维也纳青少年图书奖 /
新学期伊始,深受大家喜爱的克拉拉老师患上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班上的所有同学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沉重和悲伤的气氛蔓延着,克拉拉老师提出想在教室的角落“度假”,实则是希望陪伴孩子们度过最后的时光,也用亲身经历给孩子进行着一堂生命课。孩子们从老师的身体变化,展开一连串对死亡的思考与探索。
在克拉拉老师生命的最后时刻,孩子们共同决定要送给她一个特别的箱子——他们亲手雕刻、打磨,画上了苹果树、书,马,还有大海和海中的小鱼儿……也画上了乘着热气球的克拉拉老师和孩子们。
是的,这是一口特别的棺材——当老师想到死亡这段旅程时,感受到的便不再是孤独和黑暗,而是满满的爱与回忆。在打造箱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完成了对老师的哀悼和纪念。
/ NYT/
在心理学上,哀悼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情感和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适应失去、释放情感、认识死亡的现实和建立社会支持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可以意识到:死亡并不神秘,它真实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坦诚的谈论死亡、寻找合适的哀悼和纪念方式、回忆美好的过往,来面对逝者的离去。与亲友道谢、道爱、道歉、道别——用爱和回忆共度剩下的时光。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书本后探讨:重病的克拉拉老师希望在教室里跟孩子们度过一段时光,但是有的孩子家长不同意,认为这不够慎重。你认同克拉拉老师的做法吗?学生们给克拉拉老师做了一个箱子,其实是个棺材,你觉得克拉拉老师会喜欢这份礼物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学生,你还想为克拉拉老师做些什么?你喜欢故事最后的结局吗?
《仙境之桥》
——接纳死亡带来的复杂情绪,寻找积极的力量
第二个问题是,当死亡已经发生,怎样帮助孩子从中恢复和成长?即使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我们的亲人、宠物和朋友去世了,孩子还是会陷入复杂的负面情绪中,这是很正常的。
很多家长常见的做法是,告诉孩子ta“生病了”、“出远门了”、去“天堂了”、“睡着了”,用模糊的表达,试图逃避真相;告诉孩子“别伤心”、去世的亲人“也不希望看到你难过”,无意中否定了孩子的情绪。这些做法往往让孩子更难从伤痛中走出来,被否定和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甚至可能遭受二次伤害
如何帮助孩子回归生活,从亲友的死亡中寻找到积极的方面?关键在于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复杂情绪,思考死亡背后的意义。
/ 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 /
《仙境之桥》讲述了一个悲伤却温暖的故事。男孩杰西细腻敏感,女孩莱斯莉开朗不羁——他们都属于自己群体中的“异类”,但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支持。他们在幻想的特雷比西亚王国中尽情玩耍——这个王国在一片丛林中,拉着一根吊绳荡过一条小河即可抵达。不幸的是,莱斯莉在一次意外中掉进河里淹死了。
杰西经历了一连串的情绪反应。
震惊、否认:“不。”他终于说出了一个字,“莱斯莉不会淹死的,她游泳游得很好。”
愧疚、自责:真是太笨了,都没想到要问一问你。(认为假如莱斯利跟自己一起去了博物馆就不会淹死)
冷漠、麻木: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该做什么。
愤怒:他胡乱叫着,把纸和颜料扔向脏兮兮的河水中……
/ NYT/
在《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认为人面对亲友死亡后,情绪上会经历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内疚和自责)、抑郁与接受。我们在课堂上也跟孩子们一起探讨,杰西的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吗?有什么价值吗?因为难以解释死亡,孩子可能会拒绝承认,或是责怪自己,感到愧疚,觉得他人的死亡是对自己的惩罚。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和接纳不同的情绪,意识到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能减轻痛苦,释放压力,不要否定或压抑。与此同时,寻找恰当的释放方式,反思言行,尽量减少对他人和自己的伤害。
在故事的最后,杰西通过重建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完成了对莱斯莉的告别,并寻找到了新的意义:“她不在那里了,他要为了他们两个而前行。该轮到他了,用莱斯利曾给予他的广阔视野和无限力量,去回馈这世界以美好和关怀了。
我们无法避免死亡,也无法确认它会在何时何地降临。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看待死亡的角度、面对死亡的方式,通过重建,建立死亡同成长、意义等正面词汇的联系,从中看到积极的力量。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书本后探讨:你觉得莱斯莉去世后,杰西的反应正常吗?他应该感到自责吗?如果你的朋友遭遇这样的经历,你会如何安慰、对待ta?我们可以做什么,来纪念逝去的人,向他们告别?
《马克的完美计划》
——直面死亡的恐惧,也在让人正视生命的价值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一些孩子不害怕死亡,是因为觉得生活中充满了痛苦,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很多家长害怕面对孩子可能遭遇的死亡,反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要。
是活得长久更重要,还是生命的质量更重要?或许关键在于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 纽约时报编辑选书 /
《马克的完美计划》的主角,是身患癌症的12岁男孩马克。马克从幼儿园开始就和癌症抗争,已经经历了多轮痛苦的治疗,他厌恶医院,厌恶独自呆在病床上的孤独。在他以为自己已经痊愈、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癌症复发了,一切卷土重来。
马克决定,要实现爷爷临死前的登山心愿。他抱着赴死的决心,独自一人带着自己的小狗波波出发去登山。
马克的一路并不顺利:被街头男孩尾随抢劫,还被狠狠打了一顿;因为没钱买票,被司机发现赶下班车;在桥洞下的沙洲过夜,躲避暴风雨;掉进河中被波波救出;在大风雪中爬山,迷失了方向,险些丧命……最后,马克救下失足掉进冰隙的波波,并在那一刻,看到了雷尼尔山的全貌。
也就是在这一刻,马克做出了回家的决定——他不再感到愤懑与孤独,而是想起了这一路帮助过他的所有的人,想起了爸爸妈妈、杰西,波波。他意识到自己一直都不是孤单的,一直都被爱着也更确定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和期待的,依然是家人和朋友们的爱
/ NYT/
是完成登山的心愿?还是留下继续治疗?摆在马克面前的难题,也是所有面对死亡的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意识到死亡无可避免,我该如何度过有限的生命?我内心最大的渴望和心愿是什么?死亡意味着自主感、归属感、能力感的丧失,但通过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实现遗愿清单,却可以重建我们的自主感、归属感和能力感,与他人、世界产生联结,并发现生命的意义。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书本后探讨:如果你是马克的父母,你会支持马克去登山吗?为什么登山这件事对马克如此重要?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中你有哪些特别想要实现的心愿?
美国当代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说:“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愿我们陪伴孩子理解死亡,学会告别,也从死亡中思考生命,学会如何去爱。
/ C计划思辨说理课L7学员分享:谈论死亡的意义 /
在C计划春季儿童思辨阅读课中,我们会跟5~6年级的孩子一起讨论《仙境之桥》,了解哀伤的不同阶段;在暑期课中,我们也会跟2~3年级的孩子讨论《蚯蚓的日记》,意识到接纳情绪的重要性;跟5~6年级的孩子讨论《秘密花园》,感受回避死亡所带来的问题;跟7~8年级的孩子探讨《高老头》,思考高老头的悲剧所带来的对生命价值的启发。欢迎点击此处了解

最新课程
怎样让下一代包容多元观点,学会独立思考?

C计划研发出给孩子的思维训练课,并且与阅读、写作结合,开设了儿童思辨阅读在线直播课。希望帮助更多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思维训练,成长为独立思考、能够理性交流的人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点在看 不焦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