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
借开头说一声,上周开团的彩窗磁力片和轨道磁力片还有几小时就截团了,童年不能缺了的搭建玩具,别错过啦。
🍪 寒假镇宅玩具一大早就受到各种惊吓,娃砸手里的日子还得靠它....
"
1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德国华人妈妈的留言。
今天遇到个事,心里挺不爽的。
我去超市买面包,看到一个面包上面有糖粒儿,就把那个面包拿起来,用手很正常的摸了一下糖粒,想看下是糖粉还是糖,因为不想给孩子吃太甜的。
那个面包是完全包装好的,而且不是那种保鲜膜包装,是蛮硬的塑料包装袋,不会因为手隔着塑料袋摸一下就脏了。
结果,我后面一个德国老太太就阴阳怪气地说,您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面包按一遍才会买?我是不会买您按过的面包!
她用的词是drücken(按),而我绝对没有按。
她那种高傲的态度就让人很不舒服。
德国这种人蛮多的,一些外国人会说他们是Nase hoch(“鼻孔朝天”,傲慢清高)。
我碰到过好几次了,特别是孩子在旁边的时候,对方就是故意阴阳怪气你,看你是个外国人。
我想如果是个德国人,被哔哔的概率会小很多。
遇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刚读了前几行,我以为不爽是因为被老太太冤枉了。
后来我又觉得,是老太太傲慢的态度让人不爽。
最后才明白过来,不爽是因为感到自己作为外国人,受到了偏见对待。
如果咱们只是聊聊“以后怎么办”,那就太好办了。
怎么办,其实只是一个“要不要澄清”的选择。
让我看的话,需不需要自证清白,取决于两件事。
一个是他人的观感,二是你心里的坎儿。
如果老太太那番话被旁人听到了,让别人对你产生了误会,影响了你的形象——
比如朋友就在旁边,影响了你在朋友眼中的形象;
比如孩子听到了,影响了你作为妈妈的形象。
比如随便一个顾客听到了,影响了海外华人的形象。
这里面只要占一样儿,那就去解释一下。
冷静简单地说事实,“并不是您想的那样,我只是想试一下这个糖是什么类型,看看适不适合给孩子吃,仅此而已,我没有去按它”,就行了。
这些话不是解释给老太太听的,主要是向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澄清。
如果这个对话只是发生在你和老太太两人之间,没有第三个人听到,就看你心里能不能过去这个坎儿了。
心里过不去,觉得委屈,那就跟老太太解释下。
不过按照我的做事风格,这种情况我可能不会解释。
毕竟她只是个路人,她完全不了解我,她对我的评价和揣测在我心中没有“份量”,也不能决定我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会说,你不解释不就等于默认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不解释是因为我明白,成年人只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
如果她说这话是因为对外国人有偏见,那我的解释就更没用了。
她不会被我说服,只会认为我干了坏事还找借口。
我何苦呢!
2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国内,可能只是个简单的误会。
但偏偏背景是在国外,所以老太太的动机看上去就不那么“单纯”了。
你觉得这是针对外国人的偏见,傲慢,歧视。
这确实是一种可能性。
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老太太在念叨你之前,刚念叨完了一个隔着面包摸盐粒子的德国小年轻?
德国小年轻会怎么解读她的话呢?
他也许会想,年纪大了果然都事儿事儿的,就喜欢挑别人刺儿。
同样的事,不同人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除非是赤裸裸的挑衅,很多情况下,“被歧视”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
我们都是俗人,每个人都在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身边统计学,给人贴标签,下结论,然后不假思索地做判断。
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处事方式,让大脑更“节能”,并让我们的祖先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进化到了今天,人的偏见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就像你说“德国这样人蛮多的,看你是外国人就阴阳你”,这话让德国人听到了,他们是不是也会认为这是一种对德国人的偏见?
面对自己的偏见,练习觉察和自省。
面对别人的偏见,多听听《万物盛开法则》怎么唱的:
只要我不在乎 就没人能够伤害我
只要我不在乎 就没什么能伤害我
我不生气不生气 别和傻子置气
都不至于不至于 都跟我没关系
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就是厉害厉害就是服气
3
这姐妹儿的留言,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那天我去学校接饼饼,放学后还有个Zumba兴趣班,中间要等45分钟。
外面挺冷的,我们就在楼道里等着。
一起等的还有和饼饼同班的一个小姑娘。
我和小姑娘的奶奶,前后排坐在楼梯上抠手机。
两个娃在楼道里玩了一会儿,饿了,从书包掏出零食盒来吃。
楼道里除了楼梯就是过道,他们就席地而坐,把零食盒放地上。
吃了一会儿,两个娃跑去楼道另一边疯,留下地上两个饭盒。
这时候,学校房管大爷推门进来了。
他盯着地上的两个零食盒,问我和小姑娘的奶奶,这是谁的东西?
我说是孩子们的,她们吃了一半去玩了,待会儿过来吃完了就收走。
房管大爷拧起眉头,嘴里絮絮叨叨,十分不满意的样子,一大串反问句抛向我们:
零食盒怎么能放在地上?
谁家孩子会把零食盒放地上吃?
谁家大人会让孩子在地上吃东西?
我俩看了他一眼,没回应。
他提高声音撂下一句:狗才会在地上吃东西!
???
这话像炸弹💣一样丢过来,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愣住了。
这辈子也想不到会被人这么侮辱,而且还是侮辱我的孩子。
我在脑子里又回放了一遍他的话,确定没有听错,我心里的火在烧,眼睛瞪圆,拳头也硬了,准备豁出去跟他吵一架。
这时候,小姑娘奶奶在后面拍了拍我。
我回头看她,她居然在笑。
虽然德语里“狗”不是骂人的话,但对方明显是带着恶意说的。
她这是在笑啥?难道说的不是你孙女吗?
奶奶问我,你听到刚才他说什么了吗?
我怎么没听到啊!
奶奶摇着头,一脸无语地呵呵笑起来。
我完全无法理解她的反应,但此时心里的怒火已经被她呵呵没了一半。。。
两个小姑娘你追我赶地回来了,往地上一坐,继续在零食盒里扒拉零食吃。
奶奶对两个孩子说,刚才有个人过来了,你们猜他说啥?
女孩们抬头看向我们,说啥了?
他说“狗才在地上吃东西”。
两个女孩也愣住了。
奶奶继续笑,说的是不是你们两个小狗啊?哈哈哈。。。
两个娃你看我,我看你,疯狂大笑。
我的怒火已经完全没了。
只剩下懵圈。
4
后来我经常想起这件事。
我在想,假如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场,发生了同样的事,我会怎么解读?
我一定会非常愤怒,你这是侮辱我,侮辱我孩子。
我还想过,假如当时旁边不是那个德国奶奶,而是一个中国妈妈,发生了同样的事,我又会怎么解读?
我也许会认为,他故意针对中国人,他这是种族歧视。
事情还是那件事,只是因为身旁坐了个德国奶奶,所以“种族歧视”的可能性不存在。
又因为那个奶奶的反应居然是笑,事情的性质好像也变了。
我们不再是被辱骂受攻击的对象,也不再是受气的一方,她的“不介意”让对方变成了一个笑话。
因为一个头脑正常的成年人,不可能说出那种话,他那么说只能证明他不太正常。
谁会跟一个“不正常的人”计较呢?笑笑就过去了!
小丑成了他自己。
5
有人可能觉得,无礼之人没有得到惩罚和后果,而我们俩吃了哑巴亏,还自己安慰自己,真可悲。
但你从另一个角度想,我们到底吃了什么亏?
我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45分钟,跟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
倒是那个人愤愤不平地来,愤愤不平地走,他到底占了什么便宜?
人真的需要神经大条一点儿,有豁达精神一点儿,也可以叫自我安慰精神。
能把自己安慰好了,也是个本事。
选择“不置气”,想通“不至于”,也是一种能力。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心情是自己的,乳腺也是自己的。
黛西
📍🛒 西好物清单
📍📹 你可能还喜欢看
来视频号围观真人黛西
谢谢你们点的小红心❤️
📍📖 你可能还喜欢读
为了咱们不失联,⭐️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