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书的相遇有特定缘分,人与人的关系也是这样。舒飞廉在《云梦泽唉》的开篇曾提到他与《文汇报》“笔会”副刊周毅老师的约稿,“我们谈到乡村的观察,不是苦大仇深,不是农家乐,也不仅仅是纯真童年,一种新的变化正在发生,有必要以散文的体例,将之记录下来。”
多年后,舒飞廉的新作《云梦泽唉》面世。该书是舒飞廉献给乡园——南中国腹地“云梦泽”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其发表于“笔会”副刊专栏的文章结集。舒飞廉说,“那条穿过迷宫的道路,是由周毅老师激发指引出来的。”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周毅的好友曹晖写给舒飞廉的信。她在信中分享了过往的神奇经历,“我后来回溯了一下,9月19日,你和陈轩到周毅爸妈家的日子,正是我们在牛背山正面看贡嘎雪山的那一天,那是周毅说过的接近‘觉悟’的状态:那一刻,我与山,都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致舒飞廉
曹晖 文
舒飞廉:

你好唉!
给你写信有点冒昧,我们还不认识。但是因为周毅,我和她是复旦同了七年学的同窗,周毅的爸爸妈妈把你和陈轩特意送上门的新书《云梦泽唉》郑重地交给我,说直到你们离开家他们打开书才发现这本漂亮的书的序竟然是《周毅老师二三事》(代序),这让隐忍而坚强的二老几乎破防,他们希望我看完你的书,有所评述,并代他们向你致以深深的谢意!
你在序言里描述你和周毅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这样,我一个编辑,生平第一次,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见另外一个编辑。套用你的语句,就这样,我一个从未做过编辑的人,生平第一次,编了一本书(《周毅纪念集》),收集或约到了诸多大作家大编辑的文章。我还清楚地记得,三年半之前周毅爸爸转给我你的文章,在四五十万字的文稿中我竟然印象深刻,是因为你的题目起得中规中矩,如同小学生作文,而文章中你又两次提到周毅的长相“浓眉大眼”,这个特定年代的表述让我虽不敢苟同又觉光明正大地正确。彼时印象中的舒飞廉是个来自乡村的老实孩子,虽然在文汇笔会微信公众号上可能读过你的几篇文章,但并不了解你已是圈内有名的乡土文学作家。
这些天,我读着你书中可爱的文字,欢喜称庆之情难以抑制,周毅妈妈陆续给我发来关于你的新书发布或采访你的文章,我才意识到,你的新书的诞生也是因 2020 年 1 月你来上海参加周毅追思会,在那里结识了活字文化的陈轩,这样说来,周毅再一次为你的新书的诞生发挥了作用!而另一个发现是,你竟然是 74 年生人,和周毅不过就短短五岁之差。
再次读你的这篇序,我把电脑中留存的《周毅纪念集》中你的原稿也打开了,三年半过去了,竟然只字未改,这不仅是你对自己文字的信心,应该还有对你的“周毅老师”的情感丝毫没变的意思吧?我在想,怎样的一种感念之心会让人把一个同为编辑又仅仅年长五岁的人视为一生的老师?你真是一个诚实的人,你的文章表述得很清楚:周毅老师自海上来这片武汉的“野鹅塘”,冥冥之中是来点化木剑客的;那几年,是常常被周毅老师批评的,她说这些风土文章写得好看,写得正确,写得流利,但它们是浮在表面的……没有武汉的陶渊明,也没有纽约的梭罗,你必须在乡村,在风土之中……这一条穿过迷宫的道路,也是由她激发指引出来的。
所以你没有和路明一样叫她毅姐,没有和李娟那样和她成为挚友,你们这些被周毅称作 “醇厚耐读的底色”的“英华风发”的新人,选择了各自不同的和知己的编辑交互的模式。
在周毅离去四周年之际,重新发现这些深藏未发的感情,于周毅父母、于我,是珍贵而感动的,你和陈轩带来的孝感麻糖、清江野鱼干被二老视为来自亲人的礼物。
周毅
你的文章写得真是好!和我们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类的怀旧回忆不同,你描写孝感农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在地感,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也包含了诸神隐喻。周毅曾说过自己的精神指归,是见识过“山川之美,神明之容”的童年经历给了她面对壁立万仞的悬崖时的精气神,所以“拼了命地要去找回来”,我猜这是她欣赏你的文字底色的由来吧?
从这一点来说,周毅是幸运的,飞廉你更是幸运的。这个世界多极了流离失所的人,经济越发达,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大,人心目中的故乡和家园离得越远。年轻时一心求向外拓展,中年之后,挫折、困顿、疲惫不堪的人生逆旅,抚慰自己这颗老灵魂的当依然是故乡的明月清风或一壶浊酒吧?然而,拔剑四顾心茫然,去哪里找寻久已失去的家园?这个魔咒是永恒的,也验证在我自己身上,但有幸被你的文字瞬间打破,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实际的一种救赎。
我没有去过孝感,但差一点就能到达,所以容我下次有缘去过孝感后再对你的家乡和你笔下的风土人情做回应。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读你的文字有格外的亲切感,我生长在上海嘉定的南翔古镇,小学、中学的同学中一半以上来自周边农村,我的暑假寒假也跟着他们在田野间疯玩,我没有黑黑的高级链条枪但贡献了很多大白兔奶糖,我没有看到爷爷吃猪油蒸饭但吃过乡下没有菜只有酱油汤的饭,我没有老师给我送煤油但我生病时老师给我送过鸡汤,那些读来泪目的篇章段落无一不激起我童年少年那些飘荡在风中的回忆。一个人能够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想起生命中曾经温暖过小小的自己的片段,何其幸福!

我揣测,你对于陶渊明的喜爱是不是间接影响了周毅?周毅如此勇敢、超脱地看待生死,她自选的追悼会的音乐是海涅作词、门德尔松作曲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她自选的墓志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是陶渊明诗中少见的大气磅礴的一句;周毅的恩师张文江老师很多年前写的《渔人之路与问道者之路》就是对《桃花源记》的神一般的点评;你和周毅有过十多年的微信对话,应该记得她后来选用的头像,那是来自于周毅欣赏和喜欢的蔡皋老师的画作“花木兰”,但不仅仅是我们记忆中的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是经历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漫漫长途后终于回归桃花源的花木兰。
我特意着重看了你 2019 年秋天后的文章,好像是替天上的周毅看你文字的成长性,看到了你对于项飙的《以自己为方法》的认可,这也是我多年以来认同并坚守的原则,看到了你对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追随,这也是我近年来自觉的哲思追寻,看到了你对于现代乡土文学发展的梳理,这帮我探底了由来已久的对于沈从文、汪曾祺的作品喜爱的根基。
云梦泽中的《云梦泽唉》(摄影:陈志勇)
看书的跋,是你 2016 年写给笔会七十年的一篇文章,周毅选编过也一定很喜欢。我也曾是桐城派的拥趸,义法二字道尽天下文章最本质的根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你对文脉的了然使你对笔会息壤一般的存在有感念,对周毅老师发掘“醇厚耐读的底色”的年轻人的文章并给予各种形式的展现,确认为是为织进“同一条文脉”所做的筚路蓝缕的工作。
这让我想起欧阳修对苏轼的提携,那是文章感应、气息相和的“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的惺惺相惜和拳拳深情,东坡没有辜负六一居士,飞廉的持续精进也是对周毅的最好告慰。秋天的天空和云都很美,周毅说过:想她了,就抬头看看天上的云吧!我想说在楚地的孝感的天空应该更加“除却巫山不是云”吧,不知为什么,孝感二字一时语塞,脑海中出现的是“柔善”二字,可能是这两个词的字形很像?或者说到云让我通感了柔善?可我明明在川西归途中,咀嚼过“孝感”“恩施”这样很有儒学意味的地名。
贡嘎雪山
说起云,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感受到云的壮观与不可方物。今年秋天,在刚刚陪周毅父母去北大清华探望读博的周毅儿子吼儿回来的第二天,我就跟随大象,一个和你几乎同龄,我读研阶段偶然机会回中学母校代课两三个月结识的学生,踏上了川西自驾的道路。四川是周毅的故乡,她曾经在离开四川近二十年,带儿子返乡时才唤起了深深的游子情,仿佛梦醒一般觉悟:“蜀中山水之盛,竟是甲于天下的”,而我这个几乎与四川绝缘的上海人,人生过了半百才有机会西望蜀地那“难于上青天”的高山仰止的美!
大象花了一百多个小时做的攻略,而我对于西蜀的陌生让我甚至记不全我们驶过的川藏无数地名,都江堰、青城山、丹巴、四姑娘山、新都桥、塔公草原、康定、泸定、雅江、牛背山、眉山,当然也有汶川、映秀这样唤起记忆的地名,我把沿途拍到的美照发给周毅妈妈:“四川如此壮美,手机根本无法记录”,她却为我“上海姑娘走川藏”点赞,并说我的这次壮行让她想起周毅的文章《看山要看极高山》,真的怪行色太匆匆,我依稀仿佛也是记得周毅这篇多年前读来让人心中一凛的好文章,但行前竟然没来得及找出来读一下。
回到上海,高反的醉氧还没过去,就迫不及待地找出周毅的书《过去心》重读极高山,文章一如既往的好,读后依然让人心中凛然,然而,读到最后却陡然一个新发现,那就是:周毅文章里提到:蜀山之王贡嘎山在她的那次行程中没有被安排,只是在距它几百公里的回程路上不期而遇,气吞万古地出现在视线中。这样的“集体向它行着遥远的注目礼”“难以表述的感动”的失之交臂的遗憾无意中被我们的这次川藏自驾游弥补了!
贡嘎雪山
只有回想才能意识到,我们到达阿坝州的木雅垭口,那里没有鱼子西出名,却是背面看贡嘎雪山夕照金山的最好位置,我们必须乘坐藏民的摩托车半个多小时才能上到垭口,而你能想见摩托上山的凶险和壮观吗?下次去,我不一定有勇气再尝试,而据说这样的土著方法也很快会被专业的旅游开发所替代。在那个狂风和夕照都无比强烈的寒冷垭口,我在藏民搭建的避风休息的帐篷外,在层层搭建的玛尼堆边,看着太阳把层层白云镶上金边,清清楚楚地看到云中出现了金色的西方三圣,看到三圣前虔诚跪卧的白色圣象,看到高原云影投射到贡嘎雪山前不知名的山峦上出现的巨大爱心;而第二次正面看贡嘎雪山却是在辗转多日后到达牛背山的第二天清晨,前一天的阴风苦雨让我们完全没有信心可以看到日照贡嘎的美景,山顶住宿一晚后的第二天一早,云开日出,贡嘎雪山的全景清清楚楚地呈现到我们面前,据说那是两个月以来最好的天气状况!果然是看山要看极高山,3666 米高度的牛背山四周雪山高峰云集,远眺四姑娘山清丽可人,但面对蜀山之王,那种无与伦比的壮美还是带来极大的颠覆性的震撼!
我后来回溯了一下,9 月 19 日,你和陈轩到周毅爸妈家的日子,正是我们在牛背山正面看贡嘎雪山的那一天,那是周毅说过的接近“觉悟”的状态:那一刻,我与山,都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还有一个让我无由欢喜的地方是眉山,那是苏东坡真实的故乡。在《过去心》中,也读到了周毅写东坡的文章《载酒游》,那是她第三次到达乐山,才发现大佛前凌云山的摩崖石刻是东坡的《送张嘉州》: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唯有江山难入手……那虽无颓唐却有忧患的中年危机在周毅这里应该是有共鸣的,她说:是的,一切都是有答案的。可是,又如何!谁又回得去?而同样的回不去的忧患在我的学生、诗人大象这里也有极大共鸣,当他听到讲解员指着眉山三苏祠庭中一棵荔枝树读出东坡的诗句“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时,一个学医的惯看生死的中年男子竟当场潸然!不得不承认,当时间之洪流浩浩汤汤把人裹挟到异乡远方,“梦归縠行”,“惘然思之”(苏轼《南轩梦语帖》中语)是中国人刻在血液中的不思量自难忘的不尽共情。人人心中住着一个东坡,此话不假。
而我被感动到的却是久已惯看的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前两年浸淫书法的缘由,自以为对寒食帖的况味已了然,苏轼的行书取扁宽之势,重厚之笔遍见,体态结密、笔势健雅,隐隐有颜鲁公郁勃忠义之风范。字如其人是真实不虚的,苏黄米蔡并举,苏轼的字初看好像不如长枪大戟的黄山谷的字挺拔有力,自谦为“石压蛤蟆”体的扁阔字体貌似没有太多美感,然而,苏体中气十足充满情绪张力,起笔还稍谨严,随着起承转合的诗情而跌宕起伏,寒食帖中异于常规的垂直长竖和突破序列感的大字是格外夺人眼球的。但此番在苏轼老家,我被这件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原件一比一复刻的寒食帖击中的却是开头的文与字均谨严中正的四句: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过往的四个春节,周毅的父母拒绝一切年礼,只要我为他们写各种字体的“春”字窗花和带“春”字的对联,周毅生于三月小名春妹,白发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年年惜春,而春去不容惜!周毅离去三年半后,妈妈终于要我为她写新的一句:春妹善付嘱父母:好好生活……
还有一个非常偶然才去到的地方,正是你在序言中提到过的:腾龙洞,周毅因病复发不得不放弃与你和李娟相约的鄂西游,腾龙洞属于恩施大峡谷的一个景点,此番却是从眉山回程进入恩施后的一个临时决定。为了不耽误到武汉与我的大学同学的晚餐聚会,我们一早八点在旅游团到达之前抵达了腾龙洞,前几天的持续降雨让洞外的河水暴涨,把观景台都淹没了,水流湍急奔腾如怒吼的强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这大概就是史前从腾龙洞中因地壳变动而移位出来的河流之一;腾龙洞门口硕大鲜艳的热气球昭示着洞的高深,购票时才被告知一早断电所以洞内除了冷光灯外没有其他照明设备。由此我们几个有了一次几乎回到史前黑暗的洞穴探幽,这和周毅极高山中提到的穿越海子山如同“闯入一个史前巨人的梦境”一样的诡异和恐怖,周毅说:我珍惜那个深刻的恐怖感。只有这深刻的恐怖才能配得上现代地理知识的壮美和大喜。她还说:这些对人类审美挑战的力度,也许比洁白的雪峰,更大。这样被平移过来的点评,虽不确切,是不是也能稍稍弥补你对“鄂西的奇山丽水,洞天林地” “中国西南的神荒,桃花源的灵秀,再无机会被她捕捉到,描写出来了”的遗憾?
腾龙洞
离开腾龙洞一路从鄂西向鄂东行驶,路上遇到隧道内车祸而被整整堵了一个半小时,等我们赶到武汉时已是晚上近八点,两位大学同学还在喝茶等我们。这一次武汉之行是我强烈要求的,武汉的两位男同学大学期间曾是诗人,在如今这个诗情日渐式微的年代,让我的诗人学生见见我八十年代末的诗人同学,我有一种做媒的心态,虽然两位同学都表达了“早已没了作诗的心境”“疲于奔命于科研项目文章”的窘迫,但我依然寄希望于先行者对后进的提携指点。席间的话题由高我们三届的复旦中文学长在武汉的同学聚会引起,突然就指向了周毅,武汉两位诗人同学的文字和飞廉你的一起都静卧在周毅纪念集中,他们对周毅的追思如此真切,那是他们心目中无可比拟的无愁的、涅槃的凤凰。学生大象一直静静地听着。第二天一早,他写周毅的诗歌发到了我手机上,他梦见了周毅!
周毅
《文献》
从别人嘴里得知你的聪慧和美丽
人人述说
他们用语言供养你
读过诗句,春天这绿莹莹的宫殿
文字的电
如泥煤被压紧结晶
众人因你而整理的文章,书架上
落满尘灰
每一擦拭白里透光
在汉口,素未谋面的你入梦而来
骨肉停匀
云游千里外四川家乡
我问是否知道自己时时被人惦记
你指岷江
提及,鱼就被钓起
我们一路探讨生死的标准和界线
灵魂,那能量
转移封存再度凝结
庄周梦蝴蝶,蝴蝶同见庄周
我们,活人
只是放电还没完成
然而电池有权宣泄胜利者的任性
人体胶囊
携带珍贵称作闪存
2023/9/22
看到诗中这个“钓”,飞廉是否觉得熟悉?是的,你在序中把周毅到武汉来约见你看成有一点像王重阳找到丘处机等全真七子,将他们由俗世中一一“钓”出来,你说:他们求的道,是长生不老,我们大概是文章之道吧!
我问大象,庄周梦蝴蝶,蝴蝶同见庄周,是否是两个世界互相照见的意思?他很郑重地说是,周毅所在的世界完全能看见我们,俗世中的我们却因为局限而看不见他们的现状,但我们有珍贵记忆可以不断回忆他们,而他们的每一次被“钓”起,同时也都是他们对我们的一种看见,因为他们能看见,所以我们不能不努力。
这句话和你序言中引用黄德海说的,周毅没有离去几乎是同一个意思,你也深感“我们尚共在宇宙之中,能通过网络持续对话”,所以你相信并期待新的聆听周毅老师指引和教诲的机会。
信写得已然太长,但我还要把最后一件神奇的事告诉你,和我们一路川西旅游的大象的朋友,一对和我同龄的无比善良又坚忍的夫妇正是从湖北孝感农村出来,他们到上海创业已三十多年,依然情系家乡,这次因为我的坚持,回程路上我们去了武汉而没有到孝感,想到我欠他们的这个人情,我立刻在网上订购了你的书让大象转送给他们,从心底我有点羡慕他们,东坡那样的思乡之情在你的书中恰巧可以找到极大慰藉,当然,我也因此而有了去孝感农村的踏实理由。
飞廉的新书据说销售良好,可能有很多被慰藉和感动到的读者会给你留言或写信,而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稍有不同,谁让这个日子正在走近呢?四年了,漫长又短暂,时间的长度恰好是我和你的“周毅老师”同一寝室的复旦中文本科的四年,我要回头检视一下,周毅离去的这四年,我有没有和你一样,照着你堂弟“铁砂掌”与“贴着刷”的指点,有些许的长进和提升?
有机会,我到孝感的野鹅塘去会你!顺祝
秋安人好!
曹 晖
2023 年 10 月 20 日
作者简介
曹晖,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乘着歌声的翅膀:周毅纪念集》编者。
相关推荐
舒飞廉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
2023年
马上复制淘口令 5👈¥sTmTWVZwc0t¥
将《云梦泽唉》加入购物车🛒
本书为“新乡土写作”代表作家舒飞廉献给乡园——南中国腹地“云梦泽”的散文精选集,也是近年发表于《文汇报》“笔会”副刊专栏的文章结集,延续沈从文、汪曾祺、孙犁以来乡土写作文脉的书写实验与创新。取自楚剧“悲迓腔”的“唉”字,既是作者对当地真实发生的追怀咏叹,又像祈求新生的召唤祭语,或对科技狂飙时代古老乡园何去何从的真切提问。

近十年间,身为高校文学院教师的舒飞廉以每月定期回乡闭关的方式,为生活重新加入了大别山之西、江汉平原北部一片邮票大小乡园的泥土、星斗、流水和荒野。他以祖居所在的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农四村为身体位移、思维通达的原点,一边沉浸体验,一边思考观照时代浪潮里传统不断消逝变动的乡野,以身体作为方法,最终成就了这部将都市气象与乡居烟火、神话志怪与具象现实、农夫与贤哲、传统与数字化、幼年回忆与中年心气交会一炉的“在地”之书。
云梦泽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