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初三),北大校友马识途先生迎来他的110岁生日
长期以来,马识途学长始终情系北大,给予北京大学校友会、四川省北京大学校友会极大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让全体北大人心怀敬意与感恩。
北京大学校友会向马识途校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恭祝马识途先生110岁生日快乐!祝愿马老寿比椿松,荣茂萱竹!
马识途先生  照片由其亲属提供
日前,马识途先生的女儿马万梅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提到,马老每天的作息大致是早上6点过就起床,锻炼、吃早饭,然后用放大镜看看书报。出生于甲寅虎年腊月初三的马识途,一路走来的风雨岁月,就是一部中国近当代史。100岁那年,他为自己写了一首四言诗,算是对前100年做了个总结:
少年救国,负笈出峡。工业救国,一现昙花。
参加革命,报效国家。不想当官,却戴乌纱。
四十而惑,跟斗扑爬。文革祭旗,监狱为家。
不耐沉默,胡乱说话。君子坦荡,乃大傻瓜。
阎王发令,小鬼来抓,大限一到,跟他去吧。
年过百岁之后的10年里,马老的创作力并没有因逐年递增的年龄而衰退,而是越发蓬勃与自由——他曾两度战胜癌症,除了接连出版《百岁拾忆》《马识途文集》《人物印象》等等,还研究起了甲骨文,更在107岁高龄出版了甲骨文笔记;此外,马老还办起了书法展,在视力已经不佳的情况下,“蒙着写也要写”;再然后,闲不下来的马老又与《没有硝烟的战线》剧组谈起了谍战剧,在家里给成都小学生们指导作文……
马老这条波澜壮阔的生命河流,流向了第110个年头,正强而有力地继续向前奔涌着。
马老为110岁生日写“福”字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十二次校友工作研讨会在四川眉山召开。得益于此,《北大人》记者有幸拜访与会的马识途先生。
当时,104岁高龄的马老风采依旧,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絮絮地扯着当年在西南联大学习的往事,言语里也不乏乐观情怀:“
我还是比较乐观,总算活到了一百零四岁,我还是很高兴。他们说,祝愿我能活到一百零八岁‘茶寿’,我也希望。不过,到我这个年龄是非常坦然的,该去就去了,但是我还是要做工作,我要多读点书呀,我要多写些字呀。

2018年11月30日,马识途先生参加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之际,为北京大学校友会题字
2018年11月,马识途先生参加北京大学校友工作研讨会并收到特别定制的校友卡
2013年四川校友会年会上,马老专门题写书法条幅——北大北大,教育奇葩,人才辈出,国之精华。自由探索,争鸣百家,兼包并容,齐放百花。科学民主,引领文化,祝我北大,永世昌达。
2015年,马老参加四川校友会欢送新生暨欢迎来川工作校友座谈会。
马老在座谈会上表示,自己非常反对外界对成绩好的学生使用“学霸”或“考霸”的称呼。“有些媒体称成绩好的学生为‘学霸’或‘考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霸’是指‘霸道’,损人利己才是‘霸’,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贬义词。北大学生只是学习好,而不是‘学霸’或‘考霸’。”
2018年4月19日上午,北大四川校友会拜望马老,带去校友会的祝福与邀请,并向马老赠送了校友会刊物《天府北大人》。
马老深情追忆西南联大时期的求学岁月并展示课堂笔记。他说:“当时唐兰先生教我说文解字的,也才30多岁,看到我年纪好大,以为我是其他系老师来旁听,把我也当先生。课堂上先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征集大家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然后他来解释。和其他的学校不一样的。”那时候北大的作风:“课堂上可以讨论,任何课学生都可以进去听,而且可以随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解放前,北大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有游学生(考不起北大的,但是想在里面学习),学风自由,可以旁听课程,伙食便宜……”
2020年初,面对日益紧迫的疫情情势,北京大学校友会发起“百万口罩行动”倡议。四川省北大校友会也积极响应,号召众校友捐款献爱心。身为北大校友,106 岁的马识途心系疫情获知消息后慨然填词《借调忆秦娥·元宵》,以振奋国人的抗疫精神。
借调忆秦娥·元宵
(2020年元宵节)
(一)
元宵节,中华自古称佳节。
称佳节,全民欢乐,笙歌通夜。
今年元宵大减色,冠状病毒,城乡肆虐。
(二)
战妖孽,中华儿女不畏怯。
不畏怯,全民动员,鏊斗不歇。
病毒扩散全阻绝,大功告成,欢呼祖国(四川话读gue)。
2020年初,马老在自家阳台
字里行间,青春的活力清晰可见;纸短情长,北大的精神百年未变。
同时,这份闪光的情怀也被注入到了朴实的行动中:心系疫情的老学长,在得知校友会发起“百万口罩行动”后,立刻捐赠2万元,支援前线抗疫。马老还呼吁天府北大人积极参与校友会的倡议,继续伸出援手,支持前线战“疫”。
马老写下的铿锵字句与做出的朴实行动,连同他的革命经历与文学创作,都以坚挺的脊梁与不屈的意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热流。
生于充斥着生与死搏斗、血与火战争的年代,马老曾于危难中奋起,于困境中立志,少年负笈出峡,寻求立身救国之道,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他笔下的文字反映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呈现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与爱国之心。
志怀报国之心,奋进不息百年。这样一位见证了中华民族再生与崛起的百岁老人,在汹涌而来的疫情前慨然发声、带头捐款,它带来的精神震撼是强大的、恢弘的、不止息的,令人心生敬畏!
“战妖孽,中华儿女不畏怯。”他传递的精神力量不仅召唤着千万北大人心系一处、奔赴一线、承担使命、传递希望,还召唤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全民鏖战、共同抗疫,引领着中华儿女,于危难之中巍然挺立!
2021年5月,马老向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北大人与三星堆”年会发来视频祝福。
2021年7月毕业季来临之际,北京大学校友会原创歌曲《北大情》发布,并在毕业典礼上演出。
典礼现场播放的MV中,有一段特殊的祝福视频,打动了很多年轻学子的心,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视频中,侧身而坐、面带微笑,给2021届校友送上毕业祝福的老人,正是107岁的马识途老学长:“北京大学校友们好,我今年已有107岁了。北大就是一个创造的地方,让我们大家一起去体会北大教给我们的这些精神,能够作出更多的、更好的贡献。
《北大情》视频截图
多年来,马老对青年一辈的呵护始终如一。
2018年,在四川眉山采访马老的两位18级北大同学,想请马老对北大学子送上几句寄语,他一声不吭,兀自站立,从书案上拿起裁好宣纸,用双手认真地对折又对折,然后再展开,宣纸上形成了隐形方格。他提起笔,觉笔太粗,又掂起一只细的,把玩一二仍觉不妥,最后还是换成先前的那支笔,一笔一笔端端正正地写下“见贤思齐”四个大字,生怕差了一丝一毫。
“看到别人好的要知道学习”,他坐在椅子上难转过身来,慢慢地腾将过来偏着头说,一面又咧开嘴笑起来——像极了冬日的暖阳。
“他的眼睛细细长长的,但看我们的时候,眼里含着光。”学生记者吴宛妮回忆道。“先生没有对我们留下什么长篇隽永的教导,然其谈起少年时遗落的笔记时懊丧的神态,在书案上‘挪’出一个个字的身影,以及那眼里含光的微笑,却全在心里了。”
谆谆嘱托,萦绕耳畔。
先生宛若孩童的乐天精神与赤子情怀,连同那个眼里含光的微笑,依旧在岁月里闪闪发光,引领新一代北大人,砥砺德行!
让我们再道一声真诚质朴的祝福:“马老,祝您生日快乐!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电影《让子弹飞》原著作者。曾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1915年1月生于重庆忠县,1936年参加革命并开始写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领导职务,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四川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代表作有《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最有办法的人》等。2021年11月13日,107岁马识途新著《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在成都出版。
推荐阅读
马识途 | 天地之间,百岁顽童
信息来源:红星新文化、四川省北京大学校友会
责编:陈韩梅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