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岁作家有两个,杨绛走了我还在。
不是阎王啄梦觉,便是小鬼扯了拐。
途中醉酒打迷糊,报到通知忘了带。
活该老汉偷着乐,读书码字好自在。
这首打油诗,是104岁的老校友马识途在听闻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去世后,缅怀之余的感叹之作。他少年出川投身革命,入龙潭虎穴而九死一生;晚年与癌症二番斗法,屡战屡胜。他一生勤耕不辍,以他的《夜谭十记》为蓝本的让子弹飞》让全国观众荡气回肠。此间顽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著名作家,电影《让子弹飞》原著作者。曾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1915年1月生于重庆忠县。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代表作有《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最有办法的人》等。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四川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
  匕
我眼中的马识途先生
亲访马老回忆
 阝               
马识途先生在会议现场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十二次校友工作研讨会在四川眉山召开。得益于此,笔者有幸能拜访与会的马识途先生。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门外我们已然听到马老抑扬顿挫的川腔。原是马老和章玉钧先生在交流,一同在屋的还有徐棻女士。备受尊崇的“四川四老”中的三位聚于一室晤谈,让人颇为惊喜。

今年已104岁高龄的马老风采依旧,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絮絮地扯着当年在西南联大学习的往事,甚至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到来。我们在马老身边停留不长,只听得他懊恨当年的篆书拓本的笔记在战乱中流失,而今百年后再根据回忆一一拾起,颇为艰难,直至现在还只完成了半本。“你看马老记性多好,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明天就忘了,马老年轻时学的,现在还记着呢!”章先生打趣道。然于马老,年轻时散失的笔记竟成了一生的遗憾,直至今日凭着残余的记忆一一缝缀填补。

当我们提出请马老对北大学子、对我们年轻后辈说些什么的时候,他一声不吭,兀自站立,从书案上拿起裁好宣纸,用双手认真地对折又对折,然后再展开,宣纸上形成了隐形方格。他提起笔,觉笔太粗,又掂起一只细的,把玩一二仍觉不妥,最后还是换成先前的那支笔,一笔一笔端端正正地写下,生怕差了一丝一毫。
马识途校友为北大青年校友题字
他的笔拖得极慢,像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眼见着落了款,自己凝视了片刻,又举起笔想再填上几笔——“别补笔了”,被女儿急急地要收走才罢休。先前为校友会题字,马老觉得不满意,在宣纸上写了“草稿”不说,还执意要带走不愿留下——他对自己留下的东西要求格外之高,遇到来“抢”草稿的人只回绝着回去再临一遍寄来。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下,他勉强同意还是将草稿留给我们,但需将“草稿”带回去盖了章和重写好的字一并给我们寄来。
截至发稿前,我们收到了令人欣喜的好消息。马老女儿马万梅女士给我们发来微信消息,马老已经为校友会重新题字且盖好印章,准备寄到北京。此番守诺与心意,令晚辈心生敬畏且充满暖意。
马识途校友为北京大学校友会题字
104岁的马识途,从5岁开始练书法,主要是临汉碑,至今已近百年。他却不断强调,写字是业余爱好,“我是一个不成器的作家,更不是一个书法家。”
写书法的时候,马老有一个习惯,不喜欢有人在一旁观看,就如闯入者打破了他的安宁。他说,每当写书法,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放开了,“心之所至,任意挥洒”。
马老赠与我们青年校友的墨宝上书“见贤思齐”四个大字。“看到别人好的要知道学习”,他坐在椅子上难转过身来,慢慢地腾将过来偏着头说,一面又咧开嘴笑起来——像极了窗外的阳光。他的眼睛细细长长的,但看我们的时候,眼里含着光。
这便是我们拜访马识途先生的全部印象。先生没有对我们留下什么长篇隽永的教导,然其谈起少年时遗落的笔记时懊丧的神态,在书案上“挪”出一个个字的身影,以及那眼里含光的微笑,却全在心里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
【弃工从政】
马识途的志向曾一直是学习工科。但当时国民政府人浮于事的行政作风根本无法完成青年们工业救国的心愿。一批进步青年只能空叹报国无门。
1935年马识途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与北京方面的同学深入交流,而后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他
赴南京、入武汉,从事党组织的地下工作

1947年的马识途
这是马老在地下工作时期唯一的一张照片,两撇胡子是为了摆脱特务跟踪、紧急时刮掉。 
地下工作凶多吉少,马识途的
爱人刘惠馨在鄂西特委担任妇女部部长和秘书的时候被捕就义

然而,爱人的离去、凶险的局势,都未曾阻挡过马识途的革命之路。
【在西南联大搞革命】
为了保证马识途的安全,党组织安排马识途报考西南联大,以积蓄力量发展组织。马识途进入西南联大后,一方面以中文系学生的身份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则作为党支部书记秘密地做党组织工作
马识途在西南联大与张彦、李储文、章润媛、何功楷、许乃炯和美国飞虎队朋友的合影
当是时,马识途是共产党员,老师闻一多是民盟成员,他们交往甚是密切。闻一多知道马识途身负重任,曾对他讲:“我知道你忙,我的课你当然可以听,不过不用那么费劲,考试我会给你60分。我说60 分就够了。”
然而马识途愣是把闻一多的课从头听到了尾,从楚辞到诗歌,如饥似渴。
在西南联大搞革命实属传奇,在西南联大和闻一多先生一起搞革命,更是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话
【马老眼中的西南联大】
对于联大的风气,马识途认为大底如陈寅恪先生所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现摘录马老对联大印象的片言只字,大致可归为三“奇”,与诸君共赏:
01
一奇:上课无课本
学校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讲座,这种讲座常常是一系列,比如中国文学史系列,八到十个教授,每人把他们研究的新成果拿来讲,不是照本宣科,都是拿出新东西来给大家讲。在联大有这样一种风气,经济学系也好,历史系也好,都有这样的系统讲演,一个星期有两三次,我们文学系也是这样。这对学生的启发作用非常大,因为都是新东西,是学术的前沿。在这样的学术自由的氛围下,所有的教材都不用当时政府制定的教材,没有统一教材,每个教授讲课的内容都是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心得,或者是用自己的专著来讲课,比如一首唐诗,一个教授是这样讲的,另外一个教授是那样讲的,这样课程上讲的也都是最新的,而不是教科书上陈旧的内容。后来联大出了那么多人才大抵就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关。
二奇:观点抵牾——学生上讲台
02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和老师交谈,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往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说, 我不同意您的意见,老师就说那好,你上来讲。学生就可以上讲台去讲,在黑板上写,老师在旁边听,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03
三奇:方才针锋相对,转瞬握手言欢
教授和教授之间经常发生争论,我们常常看到关于同一个问题两个教授各有观点,学生在一旁发表意见。还有一个教授在讲,另一个教授跑去反驳、辩论,很自然,辩论完之后,两个人握握手,有说有笑地回去了,好像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状态。
转战文坛
【重拾旧笔】
在西南联大就读期间,马识途也曾尝试过文学创作,包括《夜谭十记》的一些篇章,但由于党的地下工作的保密需要,悉数被毁,未成气候
建国后,马识途担任行政领导工作,无暇写作,更别提产生当作家的念头。直至1959年,《四川文学》主编沙汀鼓励他写篇文章忆录来纪念建国十周年。于是有了《老三姐》,后被《人民文学》发现转载。
机缘巧合般地,自此,马识途重拾旧笔,技惊四座。
【不能拒绝我们开发你脑子里的文学富矿】
消息传开后,时任作协党组书记的邵荃麟专门请马识途入京,鼓励他从事文学创作。当马老以工作繁忙推托时,他这样劝说道:“你就做你的行政工作,业余时间搞创作,等于把你的生命延长了一倍, 你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对国家对党都是好事,你不应该拒绝。”
侯金镜亦说:“我发现你的脑子里头是个富矿,文学的富矿,你不能拒绝我们来开发。
马老每次进京,都要被拉去“谈话”。就这样“连说带劝”地,他开始正式执笔,再战文坛。

【写东西为了革命】
八十多年来,他不断从事业余写作。长篇讽刺小说《夜谭十记》,以旧社会衙门里一群穷科员轮流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了旧中国千奇百怪的趣事,针砭了时弊。此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找红军》,散文集《西游散记》,《景行集》,还有长篇小说《巴蜀女杰》和《京华夜谭》等。他的作品多选材与革命斗争的历史,十分注重故事性和传奇色彩,很受读者欢迎。2010年由马识途作品《夜谭十记》中《盗官记》改编的电影《让子弹飞》,更让他家喻户晓。

马识途在四川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继郭沫若、巴金、沙汀、艾芜、李劼人、何其芳之后最有影响的四川籍作家,又是建国后和新时期作家中的革命前辈作家。因此他的创作道路、创作经验通过总结,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弘扬时代主旋律,尤其在解决生活与创作、政治与艺术、革命家与作家、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关系问题上,有借鉴意义。
在他一百岁生日的时候,他出版了《百岁拾忆》,这本书,记录了他一生都在苦苦寻找正确人生道路的历程,也就是他本人所说“一时失途”的迷惘和困惑,“一时识途”的清醒和远见,这种探索,代表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求索真理的心路历程,具有极强的典型意义,值得当代和后代的学人研究。
正如马老2013年受领巴蜀文艺终身成就奖时答谢词里所言:“我是一个革命家,终身革命。但我在文学创作中没什么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二斗癌魔
我住在医院,和癌症赛跑的时候,(就想)把我心心念念的书写完再走。我这个人活着,总还要做点什么事情。当初也是一面当官一面写小说,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性格。
——马识途
【写书斗癌法】
二次患癌
二次重生
二次笑傲病榻
二次大胜而归
他像是一个倔强的勇士,与癌魔殊死搏斗,而次次都似宝刀未老的武林教主,把癌魔打得落荒而逃。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斗癌大法竟可归结为两字——写书
2001年,马老被查出肾癌,虽然切除了一个肾,他却坚持着他的文学创作,连续出版了《风雨人生》、《百岁拾忆》等六本文学作品,2016年又将完成的《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交出版社等待出版。
2017年,马老再度被查出得了肺癌,在病榻上,他继续着《夜谭十记》的续集《夜谭续记》的写作。10个故事完工后,他的身体竟奇迹般地好了。
他还要活着,还要写下去。他曾作诗戏言自己的斗癌经历,竟乐趣满满:
不是阎王啄梦觉,便是小鬼扯了拐。
途中醉酒打迷糊,报到通知忘了带。

活该老汉偷着乐,读书码字好自在
【阎王叫我去我不去,不去不去就是不去】
与常人谈“癌”色变迥异,马老每每谈及自己的抗魔斗争,总是一副乐天斗士的模样。
在一次访谈中,提及自己的两次患癌经历,马老笑言:“我最近出了些问题,先后有两次癌症向我进攻。
第一次的进攻损失了一个肾,变成了一个孤肾人。阎王叫我去我不去,不去不去就是不去,看它能把我怎么样。

当时底下大笑,和阎王叫板的马老又道:“结果它(阎王)又派来一个癌症到我肺上来了,要来给我找麻烦。确确实实,医生觉得比较困难,人老又不能开刀、又不能化疗,都不能,最后试着选择了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干脆采取了姑息疗法。结果,这次又成功了。”

马老回忆当医生说他肺上的阴影不见时,笑言:“它怎么了,和我打仗落荒而逃了吧?”马老说:“我一直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我的疾病。这个对我活到104岁还是很有帮助的。凡事要提得起来放得下去,这样才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这样人就可以比较长寿。”
104岁的寄语
【“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谦谦君子,温润如水。纵使著作等身,马老依然虚怀若谷。在“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马老说:“我没有什么终生成就,只有终生遗憾。”
他回想起自己在西南联大聆听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教授的教诲,回想起自己出川入京投身革命的激情岁月,回想起自己走过的百年岁月中亲眼目睹中国的大变革,认为自己应该能做得更好的。
“我写的很多文学东西,都是为革命呐喊,但在艺术水准上还不够。”这是马识途最大的遗憾。他还曾评价自己“是个不成器的作家”、“是个业余作家”。
这当然是马老的自谦之言。

任何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已然不易,而马识途却能在革命征途与文学事业中均成就颇丰。并且,革命与文学相得益彰。
他的文学里离不开革命,他的文学因革命而起,并始终萦绕着革命的魂。
而他的文字,亦好比一场生命的革命,乐观勇敢,“永不投降”。
【他的期冀:三书一剧】
104岁的马识途依旧精神矍铄,感言里也不乏乐观情怀:“我还是比较乐观,总算活到了一百零四岁,我还是很高兴。这次我的文集能够出版,他们说,祝愿我能活到一百零八岁‘茶寿’。我也希望。不过,到我这个年龄是非常坦然的,该去就去了,但是我还是要做工作,我要多读点书呀,我要写点字呀。”
年初在接受采访时,他甚至兴奋地说:“今年,我要出三本书!还有一部电视剧要上了!我最大的希望是快点见到它们!"
三本书
这三本书,第一本是《毛泽东的诗词读解》,已经放在《马识途文集》里出版了。
第二本,《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是近两年他主要的创作,在这本人物印象中,他选了 100 个人物,有革命老前辈、作家文人朋友,还有老百姓,讲述自己与这些人物之间的故事。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交稿,等待出版。
第三本,是马老潜心创作的最新小说《夜谭续记》,“去年到今年初,继续完成我的《夜谭续记》,这是《夜谭十记》之后的续写,也是四川人用四川话摆龙门阵,讲四川故事。” 马老介绍,“这本书已经写完,稿件也已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预计会在明年五月出版。”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曾被改编成了传奇电影《让子弹飞》。看来这次的续写非常值得期待。
一部电视剧
继《夜谭十记》之后,马识途的小说《没有硝烟的战线》将再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没有硝烟的战线》是马老首次尝试创作的长篇谍战电视剧本。这是他根据自己和战友黎强的真实地下斗争经历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电视文学剧本。
那么,对于电视剧版本的《没有硝烟的战线》,就让我们和马老一起拭目以待吧。

【百岁顽童的诗意人生】
这104年,有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亦有笔墨为伴的淡然时光。然贯穿其中的,是马老宛若孩童的乐天精神与赤子情怀。
今年时值北京大学双甲子校庆,百岁校友马识途专门题写书法条幅,并捐赠给母校珍藏:
北大北大,教育奇葩
人才辈出,国之精华
自由探索,证明百家
兼包并容,齐放百花
科学民主,引领文化
祝我北大,永世昌达
此次参会期间,马老于两次就餐期间灵感迸发,现场在餐巾纸上为大会赋诗两首,诗句灵动,触动人心:
其一
黑龙潭上风景美,
俊男靓女伴我行。
初疑旅游观光客,
却是北大同路人!
二0一八年十一月卅日,北京校友大会在四川黑龙潭名胜地举行,我虽痴长百零四岁,亦被邀参加,甚欢。
急就四句以记之。(马识途)
其二
窗外高树翠鸟鸣,
窗里满座国精英。
龙潭湖水深千尺,
可比未名湖水情。
北大校友会在黑龙潭闭幕,随口诌四句。百零四岁马识途(胡涂)
2018.1.19  丁酉年腊月初三
七律·百零四岁自寿
马识途
  亲朋醵饮怡何如,
  回首烟云过隙驹。
  壮岁曾磨三尺剑,
  暮年未悔五车书。
  砚田种字谋新获,
  皓首穷经隐旧庐。
  犹道夕阳无限好,
  奋蹄驽马奔长途。
七律·百零四岁自警
马识途
年华背我悄然逝,
   转瞬寿登百逾三。
 美梦难圆余遗憾,
 鸿图待展万民欢。
 初心不改更坚劲,
 使命记牢勇承担。
 百里之行半九十,
 只争朝夕莫辞难。
文字:吴宛妮、陈韩梅
审核:马万梅
摄影:张忠苹、陈韩梅
部分图片由马老女儿马万梅女士提供
责编:陈韩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