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网络
当节日邂逅节气,记者的冬天要来了吗?
文/潇湘棋客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8日,立冬……今年的这个日子,当职业性的节日与标志性的节气不期而遇,是否暗含这样一个寓意——一个曾经还算风光的行当,已然迎来冬天?
老实说,我对自己从事了25年并倾注过很多心血、产生了很深感情的这一行当作出前景不妙的判断,并非始于这个日子,远的不说,从去年的记者节至今,我写过五篇文章表达过或郁闷或悲观或愤激的情绪,尤其是今年暑期,“网红导师”张雪峰与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强就“新闻专业该不该报”这一话题引发的网络激战中,我就写过两篇文章或明或暗地支持张雪峰的观点。
不过,我那些文章所流露出来的,更像是秋天的凉意,而11月1日看到的一个短视频,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已开始袭来,——看来,记者这一行当,真的会要立冬了。
那是一名电台主持人的离职宣言。
录音间里,全副武装的男主持人在完成节目开场白惯例后停顿了三秒,——明显感觉是在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接着直言“今天是我在XX电台的最后一天了”,因为“这个路口我就得先拐弯了”,“朋友们,我们江湖再见吧”。随后,短视频晒出了打印好的离职信,信中客套一番后表示,“综合考虑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规划,计划于2023年10月26日离职,请融媒体中心尽快安排合适人手交接工作”。简单的表白过后,配合一个个相对应的画面,主持人借助字幕,以及左右晃动的手掌,与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位、办公室、录音间、广播机房、食堂、导播室、直播间、广电大厦说着“再见”,接下来配以带有伤感色彩的歌曲乐曲,短视频闪现出他从业以来发在网上的关于职业得失方面的感悟文字、与同事在工作休闲中的一幅幅剪影,到最后亮出一本鲜红的新闻记者证,——那是今年才换的新一代证,——集中展示出他自“2014年4月18日至2023年10月17日,3469天”的快乐与荣耀。
图源网络
这名主持人年约而立,短视频中显示的发于2015年7月17日的网络文字“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大学还没有毕业有资格来电台实习,去年的现在通过电台考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足以印证,“广播电台主持人”是他的职业初恋与元配,字幕表白“最美好的青春,给了我最爱的主持人这份职业”也不失为肺腑之言,如今却要毅然决然与其分道扬镳,大致可以想见他经历了怎样痛苦的思想煎熬。
字里行间,音乐画面,都让我感觉这名小伙子有勇有谋。短视频的评论区,更让我见识了他不仅智商出色,情商也是了得。11月5日下午我再点开时,里面有68条评论,小伙子则有30条回复,表达感恩与信心决心。
比如,一条评论疑似他的长辈所发:“刷到这个视频忽然想流泪,以为只有我这种老人家才会有的告别状态,怎么这么快在小孩子身上再现。想起了一句老套的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与其看不到希望,不如趁早离开。年轻人,加油!江湖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你!年轻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他回复:“谢谢湘娘娘!”
在加油鼓劲声“下一站更精彩”后他回复“一定”;在共情声“想起了我的十年电台工作”后他回复三个拥抱表情图;在“道不尽的不舍,说不完的酸楚”后他回复“还好背后有您”;心动之下,我复制粘贴海子名作中的诗句“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晚上收到三个小红心……
虽与这名小伙子素不相识,我却有可能曾与他擦肩而过。很巧的是,他离职前的工作地,正是我的第三故乡——浙南那座县级市,因正在强力推进的县级媒体融合,我那些从事纸媒的前同事,也曾与他短暂共事,于是我向三名前同事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纵然所获相当有限,还是在脑海中强化了记者这一行业“寒冬来袭”的感觉。
一名90后前同事说:“听过他的节目,是很有能力有想法的主持人”,“能鼓起勇气告别岗位,很佩服他”,“他离职,我不会替他唏嘘,反而替单位可惜。”
另一名80后前同事说:“主持人赚不到工资,只能外出找吃的……也算是被制度一点点磨掉了新闻理想”,“为了挽留XX,大领导开出条件,让他带领抖音团队。他拒绝了,对XX太失望……”
还有一名80后前同事则说:“我触动很大!听说融合的时候,好像价格没谈拢……”
乍看起来,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主要是钱。
这里面似乎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由于自媒体的强势崛起,加上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先天性缺陷等导致其发展远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后者影响力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影响力下滑又势必导致广告经营方面越发艰难,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重压之下,采编人员也不得不做一些与采编毫不相干的工作。比如我2019年退休前的好些年,每逢新年度发行季节,报社所有人都有征订指标,每人20份,还必须得是新订户。大多数人对此叫苦不迭,每年都有人因完不成任务而被扣除相应的工资额作报款。每逢突击性的经营活动,采编人员也难逃任务分配。“功夫在稿外”成了记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图源网络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主流媒体经营方面普遍不景气,近年来记者的收入徘徊不前,付出与收获难以匹配,记者心头难免产生失落感。退休后的这些年,我偶尔带着几分好奇向前同事打听月收入是否有所增加,年终奖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无意间往往破坏了他们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
今年4月,我曾因故回到离别已有三年半的第三故乡,与前同事的闲聊中了解到了正在实质性推进中的媒体融合的一些情况,实行“项目制”似乎是一个重点。短视频中决意离职的这名小伙子,大抵也落到了一个什么“项目”上,那么,“融合的时候,好像价格没谈拢”或许就含有上述两方面的意思,一则,项目负责人给他定的创收指标过高,让他觉得力不从心;二则,项目负责人承诺的待遇又偏少,让他觉得劳非所值。失望之下,小伙子选择了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
获得感不足或许是重要原因却决不是唯一原因,前同事一句“太失望了”触发了我的痛点,我迅速回复“感同身受”,20年前我离乡背井前去这座城市打拼时就曾多次对老家的同事发牢骚:没走时是狗屎,要走了是金子……话虽尖刻甚至自贱,却在相当程度上是包括媒体在内的职场上的真实写照。
小伙子终究兑现了自己的宣言。前同事给我发来了小伙子用自媒体号发的一个短视频,告知他“离职后去开餐饮还有小主持人培训了”。他曾经主持的节目就叫《寻味江湖》,离职后即便双管齐下搞创业,也不忘扬长避短,由此却也可见新闻职场生涯用情之深、烙印之深。
改行餐饮业的前主持人
季节有更替,行业有兴衰,都由不得人的意志来左右。扯远一点,民国时代记者或也有过短暂春天的;扯近一点,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十来年间或也能算春天吧,1978年5月11日刊发于《光明日报》,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作用的雄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堪称一朵巨大的报春花。至于,这一行业什么时候入了夏,什么时候立了秋,见仁见智,姑且留待专家学者们去研究去探讨。
不过,“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一哲理大抵是不错的,撇开科技因素,把目光放前一点,当自媒体远未形成燎原之势时,当一批批优秀媒体人纷纷离职当老师、搞公益、做慈善、下海经商时,当记者在织金采访被打却始终没有下文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时,这一行当,就已是秋风萧瑟了。
如果一名身处最基层的主流媒体主持人的离职不足以论证“行业冬”,那么近几年记者队伍的持续萎缩,媒体广告收入的不断下滑,报纸停刊休刊的消息不时传来,总可以让人感受到西伯利亚寒流已一阵接一阵地破空而来……
前同事说,已持续了许多年的全员订报任务,今年也已悄悄取消了,毕竟,强制措施无法阻止读者顺应时代潮流转身离去;这名主持人的离职会不会产生连锁反应想必也会是融媒体中心掌门人需要考量的问题,他们大概多少也感觉到了“今年大家特别消极也没啥干劲”的低落情绪……
面对我提出的“你是否也有另谋高就的打算”这一问题,前同事毫不含糊地回答“如果有机会那当然”,沉思片刻,我为昔日的同事们端出一碗寡淡的鸡汤——坚守的人精神可贵,离开的人勇气可嘉……
立冬日,记者节,我更想借用一句名诗向仍旧坚守在新闻战线上的昔日同行们表达祝福与慰藉,虽然我实在难以找出支撑这一浪漫乐观展望的底气——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柳大华实名举报,莫非棋赛也有盘外之招?

棋客:沉迷象棋是我得重病的诱因吗?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楚河汉界

相比各种X三代,我的家庭怎么就例外了呢

作者简介
潇湘棋客:60后,湘人,属虎,天蝎座,一肚子“不合时宜”。个人公众号“潇湘棋客”。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