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会上宋茜x王鹤棣的合作舞台《屋顶着火》火出圈,荣登官方YouTube频道跨年舞台播放量第一。
大大方方的高水准营业不仅香,舆论口碑也非常好。

王鹤棣被赞是BG的神,宋茜更是被全外网高呼女王回归。
俊男靓女带来的视听盛宴,向来是激发人们产生多巴胺的快乐源泉。‍‍‍‍
可当这种充满吸引力的刺激体验因泛滥而变得同质化,也就将其原本的魅力消耗殆尽。
就像性张力不是人人都有,cp感也不能强求。否则大概率走向越努力越不幸的悲惨现实。
包括口碑大翻车的《非诚勿扰3》。
再怎么追赶多巴胺配色潮流,也拯救不了剧本立意稀烂、无法让观众产生愉悦多巴胺的境况。‍‍‍‍‍
这种矛盾也反映出流行现状:为什么如今娱乐审美看似越花哨丰富,我们却越觉得无聊乏味?
掩藏在背后的,是大众被多巴胺美学支配的真实。
夏天爆火的多巴胺穿搭仅仅是视觉色彩审美的那部分,它还有更深刻的美学内涵。

多巴胺美学带来的狂欢、到泛滥的麻木,再到清醒的焕新,
三段式演变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被支配的官能体验,更是自我递进的审美升阶。

今天就来聊聊多巴胺美学是怎样影响大众审美体验的。
这个过程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01
多巴胺娱乐审美第一阶段:狂欢
提到多巴胺,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它作为“爱情魔药”的部分。
‍‍‍‍‍‍‍‍‍‍‍‍‍‍‍
因为它的A面是「快感引起机制」,能够满足我们对苏撩感、性张力的情绪需求。
‍‍‍‍‍‍‍‍‍‍
这也是追星、赏美、嗑cp如此令人愉悦的原因。
韩素希x车银优 | 广告大片
《泰坦尼克号》1997
《木乃伊归来》2001 | 另一个版本的杰克肉丝
之所以说娱乐审美的本质是多巴胺美学,原因在于多巴胺能参与情感及认知功能的调控,包括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
因此在「文学-绘画-游戏/影视-美人」的闭环里,每个阶段都能产生令人愉悦的新奇满足。
很多创新性审美风格的开端,都是从一本小说、或是一幅插画开始的。‍
《暮光之城》2008
比男女主还有张力的一对
就像当下风头正盛的文化软输出现象:国内古早狗血网文火出圈、欧美拍影视剧再传回来,「出口转内销」的审美体验让双方观众都真香。
‍‍‍‍‍‍‍‍
于他们而言,是令人脸红心跳的新型题材。
《满月》2017
于我们而言,曾经熟悉的审美文化换了一波面孔重演,老活新整带来全新的愉悦刺激。
‍‍‍‍‍‍‍‍‍‍‍‍‍‍‍‍‍‍‍‍
97年土耳其小花 | 厄兹格·亚吉兹
大众娱乐的狂欢就诞生于被多巴胺激发的、不断更新的新奇审美体验。
以往我们总说审美是自上而下的,但在这场狂欢中,大众自发的审美力量带来了自下而上的影响力。
‍‍‍
譬如在橙光游戏中靠立绘文字发家、并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审美呈现从简单平面一步步走向立体完善。
素人的创造力也能撼动这一片天。
《逆袭之星途璀璨》2017 | push版段承轩
这个演变过程特别女性友好的点在于,身为感觉动物的她们更容易从各个阶段获取到令自己身心愉悦的审美能量。
也解释了为什么爆火的文学作品、二创作者都是女性,因为女人更懂女人的需求嗨点。
海后媚拉x神奇女侠的二创
且研究表明,追星赏美、特别是赏男色更有利于激发女性大脑的健康活跃。
在韩综《家师父一体》中,脑科学家郑在胜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结果——让女性分别看喜欢的明星与热恋6个月的男友,前者刺激大脑分泌的出的“快乐激素”多巴胺要远远大于后者。
右下 | 看到男友照片时的反应
而当另一位妻子看到结婚15年的丈夫时,结果就更搞笑了。
‍‍‍‍
大脑分泌出的物质与看到任何物体时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结婚15年的丈夫就是客厅的沙发。”‍‍‍‍‍
这再次证明,多巴胺美学带来的影响是流行娱乐存在的基础,大众需要能给平凡生活增色的产物。
可这一切建立在健康且适度的前提下,一旦过度,就会陷入成瘾麻木的深渊。‍‍‍‍‍‍‍‍‍‍‍‍‍‍‍‍
02
多巴胺娱乐审美第二阶段:麻木
多巴胺B面带来了过度成瘾的弊端,并把原本积极的刺激变成一种虚浮的爽感。
在一味追求刺激的过程中,丧失了对理性现实的谦卑与尊重。
‍‍‍‍‍‍‍‍‍‍‍
就像这次被吐槽成大专爆改985的癫剧《鸣龙少年》。
‍‍‍‍‍‍‍‍‍‍‍‍‍‍‍‍‍‍‍‍‍‍‍
这种对比不禁让人想起千禧年的大爆剧《极道鲜师》。
改编自漫画的影视剧有一定的理想成分在,也只展现了从18分努力到及格的写实。
‍‍‍‍‍‍‍‍‍
有热血,有逆袭,却没有为爽而爽的失真。这才是它充满人性美又让人念念不忘的根源。
‍‍‍‍‍‍‍‍‍‍
包括夏季多巴胺彩色穿搭爆火的时候,愉悦的视觉体验不仅提升了大众参与度,也突出了审美的普适性,是充满积极意义美育。
‍‍‍‍‍‍‍‍‍‍‍‍‍‍‍‍‍‍
但到了《非诚勿扰3》、在剧情立意老套又男凝的前提下,多巴胺配色就从韦斯·安德森式充满内涵的多彩绚丽、变成略显廉价的浮夸堆砌。
同样是讲爱情,从视觉审美到情感触动,远远比不了BE结局的《遇见你之前》。

所以,哪怕是皆大欢喜的HE结局,这种空洞的美好依旧无法触动人心。
《非诚勿扰》三部曲给大众带来的、激动-麻木-厌恶的情绪演变过程中,展现了多巴胺的「激励敏感理论」incentive-sensitization theory。
‍‍‍‍‍‍‍‍‍‍‍‍‍
简单来说,能刺激到我们、让人上头成瘾的不只有美好愉悦的部分,还有被过度放大的心理欲望,以及被过分激发的消极情绪。
就像理性追星美好且让人充满动力,可若过度沉溺于满足私欲变成盲目追星的私生饭,就很不应该了。
陈丽君抵制私生饭
包括巨物恐惧症患者面对宏大审美风格、喜欢轻音乐的人身处重金属摇滚乐环境一样,此时受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会导致心绪不良。

《2001太空漫游》1968
《银翼杀手》1982
《2010》1984
更进一步,麻木型成瘾情感淡漠的快感缺失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
最典型的就是当代人的休闲娱乐现象,因沉迷于打游戏、刷短视频而被动形成的「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
‍‍‍‍‍‍‍‍‍‍‍
逆水寒coser
当线下生活空间被高度挤压,大众娱乐逐渐全部转向线上。在游戏中氪金好几万、一动不动刷几小时视频成为常态。
‍‍‍‍‍‍
又因大数据对喜好倾向的把控,让我们越发陷入雷同的审美漩涡。这就让曾经新奇的多巴胺刺激,走向泛滥的麻木无趣。
‍‍‍‍‍‍‍‍‍‍‍‍‍‍‍
就算精致美如张元英们,也有点看腻了。‍‍‍‍‍‍‍‍‍‍‍‍‍‍‍‍‍
这让当下「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的商业产物越来越多,而曾经一人便可引领审美风潮的魅力女性却越来越少了。
《白日美人》1967
受娱乐审美刺激诞生的多巴胺,带给我们的不只有正面健康的积极面,还有相反的消极面。
就像明星虐粉,越虐、越挑战底线,越能刺激粉丝情绪波动,从而增强死忠粉粘性。
然而这种操作对路人却没多大作用。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摆脱激素物质的控制至关重要。
03
多巴胺娱乐审美第三阶段:焕新
有一个说法是“人类是激素的奴隶”。
‍‍‍
那么,想要摆脱被化学物质掌控的一生,就要有明辨眼前短暂愉悦、追求长久稳定安宁的能力。‍‍‍‍‍‍‍‍‍‍‍‍‍‍‍‍‍‍‍‍‍
面对多巴胺的影响力也是如此。除了令人快乐的“爱情魔药”这一广泛认知,药理学角度的多巴胺是作为「增强动机强度」的物质而存在的
也就是说,多巴胺指导我们实现向往喜爱的欲望,同时避免陷落于恐惧难堪的处境。
让我们在享受理想生活的同时,不因过分追求快感刺激而迷失初心。
‍‍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2004
要想建立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就要善用多巴胺调动审美积极性的能力。
‍‍‍‍‍
用热爱带来的源动力创造风格,用呈现个人特色审美的满足感缔造成功,走上不断更新前进的良性循环。
‍‍‍‍‍‍‍‍‍‍‍‍‍‍‍‍‍‍‍‍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这也是多巴胺积极面的绝佳展现。
‍‍‍‍‍‍‍‍‍
就像让人念念不忘的古早美人,她们创造的魅力远超原生面孔赋予大众的贫瘠想象,带给我们超越固有认知的审美体验。
‍‍‍‍‍‍‍‍‍‍‍
情欲女王田中裕子
能够透过表面欣赏内在美的风骨,也就具备了享受深度快乐的能力。
避免因单一麻木的浅层快乐堆积,导致对专注力+创造力的消磨。
就像看多了爱豆流行,穿搭审美难免走向网感化。‍‍‍‍由此带来的风格同质化倒是还好,可若是显得轻飘廉价就得不偿失了。

李孝利xJennie合作舞台
“克制是一种美德”这种反多巴胺特性的理念体现在娱乐审美上,则是在维护我们保持长久快乐的可能性。
‍‍‍‍‍‍‍‍‍‍‍‍‍‍‍
克制本身也能因节制忍耐而诞生颇具张力的美,以及禁欲魅力。‍‍‍‍‍‍‍‍反过来又丰富了多巴胺美学的积极内涵。
《黑暗荣耀》顶级拉扯
因此,就像在算法社会中保持警惕的思考一样,我们也要尝试多元生活。
更新自己的技能属性与生活体验,不把名为「喜爱」「愉悦」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
在享受快乐刺激的同时,避免沦为真正的激素奴隶。
©卷毛空空
总体看,在当下娱乐审美泛滥又匮乏的阶段,我们确实需要多巴胺的刺激。

但如何诚实的面对欲望,避免在麻痹中沉沦、丧失初心与斗志,才具备更高阶的需求价值。 
这对我们赏美,创造美而言也有更深刻的意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