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热搜上看到一部剧,叫《鸣龙少年》,讲的是以高考为主题的青春励志故事。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发现它翻拍自前些年大火的日剧《龙樱》,走的是学渣逆袭考上名牌大学、热血校园的路线。
网上很多“人间清醒”的台词,都来自《龙樱》
热血校园剧能本土化成什么样子?
国内的学渣,到了高三还能逆袭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点开了这部剧。
《鸣龙少年
豆瓣评分:7.4
第一集就冲突拉满——牛校和渣校合并为“鸣龙实验中学”
第一集片尾,“鸣英”(牛校,蓝校服)和“龙海”(渣校,红校服)两所学校的学生站在操场上,主角雷鸣老师请所有的高三学生做了一次“社会测试”。
“如果你参加过课外班,前进一步。”
《鸣龙少年》中截图
“如果你的家长经常缺席家长会,后退一步。”
《鸣龙少年》中截图
问题很平常,却直观地将孩子的见识、资源、家庭环境等暴露了出来。
当所有问题结束时,有人遥遥领先,有人还在原点,还有的人,几乎已经退到了跑道以外。
《鸣龙少年》中截图
综艺《极限挑战》也做过类似的“测试”
这样的剧情设置,勾着我又看了几集。
之后我发现,《鸣龙少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渣逆袭、考上顶级学府(青北)的励志剧,而是以“11班”的几名高三“差生”为引,描绘了学生们充满矛盾冲突的原生家庭,以及相关的社会现象。
雷鸣老师,既是帮学生提高考试成绩的优秀教师,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人生导师”,让学生在灰暗的青春里,得见一丝光明。
客观地说,改编剧情为了贴合国内现实,有些“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有一些悬浮(原版日剧也被评价为悬浮剧)。
不过我觉得,从剧中,我们还是能得到一定启发的。
马上就到寒假了,恰好剧中的雷鸣老师给父母留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我想,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试着去“完成”一下这份特殊的作业。
给孩子一个无言的拥抱
第一个作业,找机会给你的孩子一个拥抱,什么都不用说,他们会知道你的心意的。
《鸣龙少年》中截图
经常有人说,亲子关系中,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是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拥抱,可以缓解双方的焦虑和压力,也可以对孩子表达出接纳和理解。
只是父母总会因为“羞于表达”或“放不下面子”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拥抱这一沟通利器。
还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愤怒、抗议或抱怨时,不应该太当回事,不能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回应太多,这样会“溺爱”孩子。
殊不知,这样回避接触和“情感漠视”对孩子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还记得由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完成的“恒河猴实验”吗?
从小失去了母猴的小猴子,会选择柔软的、可以拥抱的“绒布妈妈”,而不是能提供奶水却冷冰冰的“铁丝妈妈”。
这个著名的实验告诉我们,爱源于接触带来的“感受”,而非食物这样的“物质”
母爱(也包括父爱),绝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接触性关怀——拥抱、抚摸、亲昵。
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他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但是他对妈妈笑,妈妈也会对他笑,还会抱抱他、亲亲他。
从这些直白的情感性的回应中,婴儿读懂了一个信号:妈妈爱我。
有了情感性回应,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才能持续下去。
孩子长大了,就不需要直白地表达情感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还记得催产素吗?作为让人感觉到快乐的物质,它的触发条件之一,就是“爱的抱抱”这类充满情感的身体接触。
《鸣龙少年》中截图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可能会想避开父母的拥抱(尤其是男孩子)。
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拍拍他的肩膀,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接触,同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所以,无论家有小娃还是大孩子,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女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一些亲子互动,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拥抱~
在公共场合夸奖孩子
第二个作业,少打击,少否定,每天变着法夸自己的孩子,而且要在10人以上的公众场合。
《鸣龙少年》中截图
其实对于夸奖孩子这件事,我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要慎重
因为无论是批评还是称赞,都是一种评价,都是在以成人的视角去评判孩子。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的评价,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会更大。
大家应该都有过被当众夸奖的经历。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位长辈很喜欢在街坊邻居面前炫耀我学习有多好、有多用功。
那个时候,我不会觉得开心,反而会觉得局促不安。
我会担心真的做到别人夸奖的程度了吗?其他人会不会质疑这种夸奖?大家是怎么看我的?以后我做得不好了怎么办?
现在想来,成年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多少是真心为孩子的成绩感到开心呢?
大部分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要炫耀的心思才说的吧。
那么,我们就不用去完成这项寒假作业吗?
当然不是。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大人要做的不是急着评判、下定义,而是要更加平和地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有技巧地夸奖,才能起到帮助孩子的作用。
比如我之前曾经和同学们分享的“夸奖孩子三原则”
一是夸努力,不夸聪明。
被贴上“聪明”标签的孩子更怕失败,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倾向于挑战自我。
二是夸具体,不夸全部。
笼统的表扬更加难以理解,带来的是压力,而具体的表扬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是夸事实,不夸人格。
对人格的评价偏向主观和虚无,孩子在不明所以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夸赞事实才会让他们更加脚踏实地,也更能感受到家长的真诚。
还有一个夸奖孩子的万能公式,老王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
其实总结起来,这些“技巧”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
夸孩子的时候,尽量真诚地摆事实,不要站在评价者的角度讲道理。
现在想来,我被长辈当众夸成绩却并不高兴,可能就是因为感受到了他的炫耀,却没有感觉到他的真心。
而剧中,男孩禹洋的母亲是怎么夸儿子的呢?
“孝顺”
《鸣龙少年》中截图
这个夸奖其实并不算“好”,不过,她很快补充了“知道心疼妈妈”“东西都不舍得让我拿”等事实,以及和孝顺有些不沾边的“早睡早起、一点都不挑食”
……
虽然不沾边,但孩子能感觉到,妈妈能说出这些细节,是因为对他有着细致的观察和关心,这是一次“走心”的夸奖。
他因此动容。
而且,如果再往前看几秒,我们会发现,妈妈笨拙的夸奖是在回应肉摊老板的问话:“禹洋陪妈妈买菜来了?孝顺啊!”
《鸣龙少年》中截图
听到老板的话,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否定——“孝顺什么哦!”
《鸣龙少年》中截图
否定的话都说出口了,她才寒假作业”的存在,赶紧改口。
《鸣龙少年》中截图
所以我想说,如果孩子从小到大,已经从父母那里得到太多的否定,甚至已经变得自卑,那这份寒假作业,父母一定要做,而且要认认真真地思考,什么样的夸奖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真诚。
最后再补充一句,赞美还与血清素的分泌息息相关。
无论是被夸奖的孩子,还是真心夸赞孩子的父母,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放松与平静。
无条件陪孩子做一件事
第三个作业,支持他,陪孩子做一件他最想做的事情,哪怕是坏事。
《鸣龙少年》中截图
无论我们怎么否认,但不得不承认,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处于“被支配”“被指挥”的位置。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去哪所学校读书、到哪里旅行,孩子能做决定的事情不多。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有种被裹挟、被压迫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是愿意受压迫的,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孩子有时不接受我们的观点和建议,不是故意叛逆,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对自己观点的坚信和认可,以及“自我”的成熟。
这是好事。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对着干,表现得很叛逆时,或者想做点出格的坏事时,不要急着否定和惩罚,要学会站在他的角度,理解并尊重他的想法。
一味限制孩子的自由,只会让他更加抵触家长的观点(尤其是步入了青春期的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天天尊重,孩子走上歧路怎么办?
这个顾虑可以有,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假想出的可怕未来,放弃在当下给孩子足够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表明,80%的孩子在他们没有感受到爱和信任之前,是不会接受父母任何意见的。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这里感受到足够情感联结、尊重和理解,即使父母说的是对的,他们也不会听。
反之,如果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理解和支持,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鸣龙少年》中截图
约束孩子的行为固然有必要,但我们更应该先学会支持他们。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规矩,重点是让他们知道,需要遵守的从不是哪个人定的规矩,而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
成为孩子的“自己人”,也做孩子的托举者,这样即使孩子在外面遇到了风浪,也知道有父母在背后做他们的支撑和依靠。
有这样的底气,孩子才有无畏的勇气去面对整个世界。
与孩子互换角色
第四,让你的孩子做一次家长,而你们来做孩子,无条件让他来做一次主。
《鸣龙少年》中截图
给孩子支持和理解的方式有很多,这最后一个作业,是众多方式之一,还可以让父母醒悟得更加彻底。
剧中,男孩在做家长之后宣布:“甜的随便吃,筷子随便敲,碳酸饮料随便喝。”
《鸣龙少年》中截图
从他的“家规”里,我们能看出他平时感觉压抑的地方。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家长一定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必要性,需要找合适的机会,调整方法让孩子明白;
如果是无伤大雅的问题,以后就随他去,又能怎么样?
而从孩子给家长定的“新规”里,我们能看出孩子最真实的渴望。
剧中,他对妈妈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发脾气。”
《鸣龙少年》中截图
对爸爸则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看手机。”
《鸣龙少年》中截图
孩子的话就是一面镜子,让父母平时的形象和做法无所遁形。
在孩子面前,我们常常扮演着绝对权力和权威的拥有者,试图掌控孩子的一切。
即使打心底不想成为上一代那样的老古板父母,我们也还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忍不住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来唠叨他们。
但这唠叨的方式,常常是那么趾高气昂,哪怕是一个眼神,都足以让整个家庭氛围凝固。
长期以往,在这样的交流和沟通中,父母与孩子的心,会越来越远。
想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吗?
让他们做一次父母试试看吧。
《鸣龙少年》中截图
“给家长留寒假作业”这个剧情下,网友的一条评论让我印象很深刻。
Ta说:“这些家长愿意去完成作业、去改变这件事,让我觉得这部剧很不现实。”
话里话外,就是觉得这样的剧情太玄幻。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因为觉得剧情不真实而弃剧,但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多想一步:
什么时候,在孩子眼里,“父母理解孩子”已经成了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美国学者威廉·哥德法勃曾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无限的关爱。”
这无限的关爱里,包括父母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有了它们,孩子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强大。
最后,关于这部剧,我再多说几句。
作为一部校园剧,它不太适合用来追忆青春,而是更像一部生活剧,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
只是和其他主要展现高中学生家庭生活的“现实向”剧集不同,它主要聚焦于校园,用更加热血的方式讲述了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救赎。
所以它到底适不适合孩子看呢?
我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年龄较大、正在读书的孩子,或许能从里面获得一些启发,学到一些人生哲理。
《鸣龙少年》中截图
但我们也知道,无论多有营养的鸡汤,都有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换言之,它能提供部分情绪价值,但热血燃烧起来之后呢?
还是要回归到生活本身。
所以,这部剧可能更适合家长去看——在种种表象之下,在众多角色身上,父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迷惘与无助。
只有看到,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适时给予孩子关爱与支持。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电视剧《鸣龙少年》
2.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signs-raising-a-strong-willed-child-1094963
3.茵素·金·柏格,特蕾西·史丹纳.《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4.邓丽俐,汤永隆. 快乐的脑机制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 6(4):4
5.丹尼尔·西尔格.《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6.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
也许你还想看
【博士老爸-蔡笑晚的故事】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川妈说说
我没怎么看过张若昀拍的剧,大宝算是他的粉丝,看过他的《庆余年》《雪中悍刀行》,说很喜欢他那种聪明又厉害的角色、爽快又不停反转的剧情。《鸣龙少年》里的角色,依然很聪明,但更热血和真实了一些。第一眼没看认出来是他,放着偶像剧不拍,竟然演起了有些白发的高中老师,很认真很出彩。我还特意去微薄看了他写的长文,有文采很受感动。突然有些羡慕他们的职业,可以比其他人经历和体验更多版本的人生,汲取更多的养分哺育自我、丰富自我。
我觉得寒假有时间可以让大宝看看《鸣龙少年》,他一直说以后想当小学老师,也许这部剧可以帮助他更加看清,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