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文末有尹哥粉丝专享福利 👇
最近,看到了小满的故事,颇有感触,想和大家分享。小满是尹哥的同事,也是肠癌检测项目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一次新研发的筛查项目中,小满捐赠粪便做检测,却无意间检查出了一个癌前病变……
我是小满,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基因检测公司里做实验师。

我的生活大多两点一线式,上班进实验室、下班回家,虽然单调,却也是我喜欢的有规律,至于怎么得了肠癌,我实在想不通。
01
验屎,验出肠癌高风险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早上,我刚进实验室就被同事追着问:

“早晨拉屎了吗?”
“还……没……现在流行这样打招呼?”
“这不是咱们的新项目嘛,要不你先贡献一坨?让我测一下!”
“怎么说呢……确实有点尴尬,但也不是不行。”我纠结一会,还是同意了。
拉屎、拣屎、交屎一气呵成,一个礼拜后,粑粑报告也出来了。
“这报告里,咱们测的基因位点都是阳性哎,你赶紧去医院做个肠镜看看?”
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有人比我们这行的更了解“阳性”代表了什么,这说明结直肠癌高风险,意味着我可能有了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
但我转念一想:自己又不是高危年龄、生活还规律、身体没啥异样,怎么看也和我没关系呀。“我身体挺健康的,应该没啥大事!”说完我把报告扔到一边。
虽然自己就是肿瘤基因检测的从业人员,但一直以来我都坚信“癌”只和工作有关,绑不到我身上。可它很难像那张报告单一样被轻易抛在一边,总时不时蹦出来、在我脑海里回荡:
“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的标准生活,肯定不可能!”
“可万一呢?”
“怎么会有万一?身体没有异样,家人没得过这病,不会的!”
这不仅是侥幸心理作祟,我本身也对去医院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几经挣扎,复查这事一拖再拖。
02
可能……就是痔疮?
但自从报告出来后,我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粑粑,心里还是一副“既不相信会中招、又总是想从那玩意儿里看出点什么”的复杂状态。终于,我发现好像是有点不对劲……
比如,我每天要上3-4次洗手间,而且刚上完又想去;拉粑粑时有点费劲,但又不是便秘,因为粑粑并不是很硬很干,反而是细小的形状;偶尔还能在马桶里看见一点血迹。
但我还是觉得,“只是痔疮而已!痔疮就更不用去医院了,谁还没个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直到某天,一位年纪轻轻的朋友竟查出乳腺癌,那份被我掩盖的恐惧一下子又蹦出来了,疯狂撕扯着我的内心,我也终于下定决心去做个肠镜检查,哪怕只是图个安心。
03
中招了......真的是肠癌!
在这之前,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医院了。来看病的人、给人看病的医生、护士、窗口的收费员,无一不匆忙、急躁且冷漠,这样的氛围更让我局促不安。
我硬着头皮来了诊室,陈述了病情,一咬牙、一跺脚、一闭眼,接受了脱裤子的“公开处刑”。
肠镜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几个大字赫然在目——“乙状结肠肿物”。哪怕医生说要等活检报告出来再下结论,哪怕肿物也有可能是良性的,但我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
一周后,活检报告出来了——乙状黏膜腺癌。
△ 检查报告丨受访者供图
这次再也没有侥幸了,我感觉头皮发麻,脑袋里也乱成一团。

“诶,早知道就早点来做肠镜了。明明同事早就拉了警报,我还是从事癌症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
04
我真的很怕扎针!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住院,陌生的环境、时刻萦绕在鼻尖的消毒水味、不停嗡嗡作响的空调都让我坐立难安。
我尤其怕抽血。相比痛感,更怕针头刺进皮肤的瞬间,但住院之后,抽血就成了“家常便饭”,每次觉得是最后一管了,护士又会拿出一个新的,没办法,闭上眼睛、别过头,学会与抽血和解也是入院后的必修课。
做CT也得扎针,因为要输造影剂,癌细胞是不是扩散就看这个检查了。从基因报告开始的高风险,到肿物,再到活检恶性,“增强CT”就是最终的“审判”。
被推进CT扫描仪里的20分钟,时间仿佛消失了,似乎上一秒还停留在对扎针的恐惧里,下一秒就坐到了外面的椅子上,手里还拿着一瓶水。我把注意力都放到喝水上,尽量不去想那个最糟糕的后果。
05
生有何欢,死又何惧
万幸的是,CT显示没有扩散,可以正常手术,我长舒一口气,“行,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越是临近手术的日子,平静反而慢慢取代了忐忑。
进手术室之前,弟弟问我怕不怕,我想了想只说了一句“生有何欢,死又何惧”
也许是自嘲,也许那一刻我真的没有畏惧死亡,总之这样会比较酷,也能壮胆。
醒来时,我已经躺在病床上,睁开眼看到的天花板、病房里仪器的滴滴声、还有熟悉的消毒水味让脑子慢慢开机,动动手指,脑补了电视剧中常见的桥段,我的内心一阵呐喊:“我重生了!”
但这样的兴奋感并没有持续多久,腹部一阵阵剧烈的疼痛袭来,甚至想着“让我晕过去吧,可能还舒服点”……
等冷静下来,我才有精力观察自己,此刻的我比影视画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浑身插满管子,一个导出粪便,一个导出尿液,还有一个插在肚子上,是为了导出积液。
还好,接下来的日子有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料,恢复得挺快,也逐渐适应了这些“外挂”。就是插着管子、挂着尿袋和造瘘袋走动的时候有点尴尬。
△ 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剂丨受访者供图
另一个心态变化是,这段时间我从一开始排斥医院,变得越来越理解、信任医护。所以当医生建议再做化疗、降低复发风险时,我没有多想就听从了。
当然里面也包括了我对“新生”的格外珍惜,哪怕对化疗有再大的恐惧和抵触,“侥幸心理”这个亏我不会再吃了!
06
化疗虽痛苦,心情更复杂
做完手术在家里调养一个月,就开始化疗了。
这段时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虚弱,没有力气、吃不下饭,就躺在床上放空,看着表滴答滴答、一圈又一圈。
由于奥沙利铂对神经末梢有副作用,如果保护不好,手脚就会发麻,所以即使很热也不能吹空调,睡觉时更要穿好袜子、戴好手套。
就这样过了四五天,状态刚刚好了一点,就又得去做第二次化疗。
第三次化疗结束时,我发现头发确实掉了很多。后来索性把头发剪得很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觉还不错,这可能是大病一场才会有的独特体验了吧。
化疗时,我其实不太敢和那些长期住院的患者聊病情。在他们中间,我还算幸运的,还能期待越来越好。但有时候他们看我一个人来做化疗,反而会来鼓励我。这种心情真是格外复杂。
△ 我胸口埋的针丨受访者供图
我一直没有鼓起勇气跟父母坦白,他们年纪大了,遇到这种事,会担心得整日整夜睡不着,我的痛苦在他们那肯定是双倍的。

07
Positive,是阳性,也是积极
作为普通人,我们会很自然地把癌症和死亡联系起来,我有时候还会想,“这一次闭上眼睛,会不会就醒不过来了?”但事实是,我每一次都能醒来,却再也找不回曾经健康的自己,检测报告上的“阳性”仿佛在说,“我是一个癌症患者,至少5年内癌症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但阳性的英文“Positive”也有“积极”的意思。“阳性”代表我身体里的疾病风险,“积极”则是由内而外的蜕变。
△ 5月20日,我买了10束花送给护士老师们丨受访者供图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面对疾病的积极心态,以及对往后余生的期待。我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遗憾想要弥补,“珍惜”两个字从未如此深刻。
做完化疗没多久,我就回去上班了,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重回正轨,过上熟悉的生活。
领导同事们都挺关心我,甚至有人来“汇报”,说自己做了肠镜。也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比任何说教都管用。看大家都这么积极,我甚至有点儿欣慰。
那个最开始拉我做实验的同事还说:“现在大家一个比一个积极,纷纷来当‘粑粑志愿者’,忙了好一阵。咱们的新项目现在也差不多搞完了。你还别说,我现在都有点小骄傲,感觉这项目牛逼啊!”
我笑笑,以这样的方式来迎接我的回归,其实轻松不少。
我把丢在柜子里很久的基因检测报告拿了出来,看了许久“高风险”的字样。这时同事走过来,陪着我安静地待了一会儿,然后看着我的眼睛,问我做何感想。
感想当然还是有的:
“我不想放大‘癌症’这两个字,也不会轻视,但真的不能拿健康去赌。”
“现在有点后悔,既然有这么好的检测手段,早发现不就能早治疗了?你说我当初干嘛非要拖到严重的时候才去解决呢?”
是啊,我不能改变自己半年前的心态,也没法重来一遍,但现在能做的,是给家人安排上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的基因检测,不用跑医院就能了解风险情况,何乐而不为?
生老病死,会在任何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推着我们向前走,也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熬过这个夏天,思考完这个秋天,带着家人们做检查的那一瞬间,我似乎又在人生这堂课上多学了一点。
温馨提示:基因检测仅供疾病风险预测,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以上是小满的自述《同事要走我的粑粑,没想到成了肠癌预告》,略有删减)
08
医生点评
段卓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 其中2020年新发病例 55.5万,死亡病例28.6万。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目前有些癌症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如乳腺癌、结肠癌,这与环境污染、生活工作压力大、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可能都有关,癌症发生也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患者个体,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癌症,才能获得较好的预后,延长生存期。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 粪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消瘦、乏力等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腺癌”途径。从结直肠腺瘤这种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 5~10 年,这一时间窗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时机,也使得结直肠癌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筛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专家共识推荐肠镜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作为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筛查手段。
肠镜检查无疑是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诊早筛的金标准,肠镜下如发现病变可直接钳取组织进行病理确诊。但此方法有侵入性,患者依从性差;如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清洁度差,或病变位于肠镜视野死角,易造成漏检。另外还有肠道感染、穿孔等风险。更主要的是,我国肠镜设施及专科医生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不能满足大规模筛查的需求,因此在我国肠镜和病理检查更适合作为确诊工具
FIT本质上是检测消化道出血,对间歇性出血的肿瘤可能会造成漏诊,对很少出血的结肠腺瘤诊断敏感度也较低,而对于其他造成消化道出血的良性病变容易误判,因此在减少结直肠癌发病率方面作用有限。如果多次查FIT呈持续阳性,需高度怀疑结直肠癌,并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因FIT具有无创、易操作、成本低廉的特点,仍是医疗资源不均衡、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结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粪便基因检测是目前诊断结直肠肿瘤最前沿的技术,国内外均已有成熟的产品上市并用于临床,具有无创便捷,敏感度、特异度高的特点,对结直肠不同位置的肿瘤都能有效检出,并且腺瘤的检出率远高于FIT,是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的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只是基因检测对场地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成本也较高,其不能完全替代肠镜,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受试者需肠镜进一步确认。
作者拿到粪便基因检测阳性的结果后,最初抱有鸵鸟心态,即便出现了排便规律改变,大便变细,甚至便血这些结直肠癌报警症状,仍然不愿就医,直到得知一位年轻朋友患癌的事情才下定决心做肠镜。所幸作者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作为癌症患者,对待疾病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首先心理上不能被击垮,相信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涌现,同时也要遵医嘱定期治疗复查。良好的医患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轻松友好的职场氛围、素不相识的病友的鼓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这些都会给心理以积极正面的影响。衷心祝福作者能平平安安度过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
09
华常康®粪便DNA甲基化检测
上述故事中小满参与新项目,就是华大基因的华常康®粪便DNA甲基化检测项目。
为助力实现肠癌早筛早诊早治的防治目标,华大基因匠心打造华常康®粪便DNA甲基化检测产品:从粪便样本中提取肠道脱落细胞的DNA,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相关基因 (SDC2ADHFE1PPP2R5C) 的异常甲基化状态,从而评估受检者罹患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风险。
优势1 | 华常康®真实世界大人群应用,性能优异
华常康®进展期腺瘤检测灵敏度为66.67%,检测阳性者的病变检出率高达72.3%。用华常康®粪便DNA甲基化产品肠癌检测,可以在有限的肠镜资源下发现更多的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情况,从而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优势2 | 华常康®无创便捷
受检者无需特殊肠道准备、无需饮食控制,仅需1勺粪便便可无创、无痛预知肠道健康风险。
优势3 | 华常康®保险保障实现真实获益
华常康®保险版产品为受检者提供粪便DNA甲基化检测+保险服务,阳性受检者可获得肠镜检查费相应保险理赔,检测阴性受检者亦可赠送1年内医疗检测综合保障。
优势4 | 华常康®自动化解决方案
①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通量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代替传统试剂分装、样本转板等手工步骤,有效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检测通量。高通量适合大人群检测,中低通量适合医院小批量检测。
② 配置灵活,可实现移动方舱、实验室的创新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③ 专业技术工程师团队全流程支持技术转移,提供从实验室设计、技术转移和售后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了检测技术及产品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
优势5 | 华常康®资质齐全
检测全流程相关试剂盒均获得药监局准入许可。
▲ 上下滑动查看 ▼

10
检测干预闭环,助力癌症早诊早治
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华大在癌症基因组学的基础研究上依托自主测序平台、核心精准数据及算法,构建了“预、筛、诊、监”的肿瘤基因检测及干预的闭环产品线,提供癌症筛查、伴随诊断、新药研发、益生菌干预等整套服务。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获益于新技术,及早地关注自我健康管理,携手共助“天下无癌”的美好愿望早日实现,尹哥专门为粉丝推出一个“肠肠久久大礼包”即日起,购买999元的华大营养益生菌套装,即赠送价值899元的华常康®粪便DNA甲基化检测1份,数量有限,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