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博主发文问网友:我50岁的小叔是不是要被社会淘汰了?
博主小叔是什么情况呢?
小叔除了上班,下班就在家休息睡觉。
没啥朋友,更没有人找他应酬喝酒,他自己也不喜欢参加什么社交活动,觉得同学会就是炫耀攀比,没有必要参加。
小叔也不喜欢走亲戚,和村民也只是简单地打招呼。
甚至自己也不怎么发朋友圈,为人特别低调。
在工作上呢,老实本分,不争不抢,顺其自然,认为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抢不到。
以前还喜欢旅游,现在觉得也没啥意思,生活就是上班回家两点一线。
就这样,博主说担心50岁的小叔和社会脱节了。
毕竟,小叔的生活方式充满了离群索居的意味,可能按照博主的想法是,不社交很难在工作中和人打交道,还有可能吃亏。
而这种看似两点一线的安稳生活却也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消磨人的斗志,无法赶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你怎么看待小叔的生活呢?
在评论区,网友们的意见出奇地一致,大家大赞“小叔这是活通透了!”
有人说:90%的都是无用社交,其实只是一堆人在一起浪费时间。
有人说:拒绝内卷,按时上下班,这怎么能叫被社会淘汰呢?这是活明白了!
还有人说自己爸爸和“小叔”差不多。自己爸爸不社交不抽烟喝酒,每天出工回来后就是去菜地,然后做饭,看新闻联播,睡觉。
网友在下面评论说:这是丰富而又有态度的人生。
为什么网友们并不觉得小叔会脱离社会,反而称赞其生活方式?
本质其实是:人人都希望能够不被这个“内卷”的时代裹挟,过上自己舒心的生活。
内卷,似乎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996成为了“福报”,尽管网上吵翻了天,实际上很多公司依然实行的是单休或者大小周制度。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35岁成为了打工人的职业发展分水岭,于是大家只能拼命工作以避免被淘汰。
我们看到的是儿科医院里人满为患,孩子们不是安心养病,而是挂着吊瓶学习;大学生们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儿女”;年轻人走进寺庙上香寻求精神慰藉……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活在这么一个内卷的环境中?
我想起来看过的一个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二季。
节目邀请了大大小小15位明星在距离城市50公里的桃花坞一起生活21天。
这个节目设置了一个规则:每个人都需要靠做任务来赚取贡献值,然后以此换钱,贡献值低的人有可能被放逐荒岛。
于是,有的人早上八点就开始干活,有的人一整天就没有闲下来过,还有的人没事儿找事干。甚至一说到洗碗,七八个人挤进了原本并不大的厨房。
相比较上一季很多人十点、十一点才起床的节奏,这季大家积极了很多,不知不觉开始“卷”了起来。
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想卷进去的,但是只要有一小部分人积极行动起来,就很难不被卷进去。于是,“卷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有了:大家被动卷。
结果呢,原本一个以“慢生活”为主题的节目搞得每个人都很累。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像极了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
如果说节目中每个人是在追求所谓的“贡献值”这样一个功利化的结果导向,那么现实中的我们又是被什么操纵着呢?
是不是同辈人买房买车的压力?社会制造出的35岁中年危机?中考分流、高考决定孩子人生的无奈?互联网上人人月薪轻松过万的渲染?
还是说从读书时候开始你就被寄予希望,所以你不允许自己普通平凡?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都是被时代的潮流“推着”往前走?
这个潮流就好像“桃花坞”中人人卷起来的“贡献值”一样,是一个唯一的标准和单一的要求。
它不容许你有别的选择,你似乎只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参与到这个游戏中。
这个潮流有时候是学历至上,有时候是金钱地位,有时候是不能成为普通人,有时候是光鲜的外表,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婚姻……
它告诉我们拥有这些就拥有成功的人生,所以每个人都在这条既定的轨道上奔跑,不停地奔跑……
内卷之下,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生活得不快乐。
所以很多人也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单一的既定轨道上,想着脱离这样的轨道,就能脱离“内卷”。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离“大厂”,因为大家发现所谓的高薪和光鲜底下,其实是需要付出身体的健康,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颗“螺丝钉”。
也有很多人去到大理这种逃离城市压力的地方,住在舒适的民宿中,欣赏风花雪月,感叹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还有人从大城市回到小城镇,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稳定日子,不用再奔波在繁忙的城市中……

然而,当很多人以为摆脱了环境的内卷之后,却摆脱不了内心的焦虑。
没有了高工资,远离了大城市后,大家却发现要再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却并不容易。
回到小城镇是很舒服,可是却时常又会怀疑眼前的一切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可见,这种所谓的“逃离内卷”其实难免带有一丝“躲避”的意味。从根本上而言,是没有办法摆脱焦虑的。
既想跳脱出既定的社会标准,却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勇气选择想要的生活,或者说没有办法过上想要的生活。
更多人反而只会陷入“卷不动,躺不平”的夹缝当中,更加痛苦。
我们到底要怎么在这个内卷的环境之下生活?
不同人有不同答案,我想到了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当年非常火,它用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小说的笔法,描写了明朝三百年的跌宕起伏。
从生于乱世之中的朱元璋如何忍辱负重一步步创建明朝开始,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权谋心机,一直写到崇祯皇帝自缢。
在这么波澜壮阔、波诡云谲地三百年历史画卷的最后,当年明月写了一个人——徐霞客
徐霞客一生的足迹遍布了如今的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要知道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也不通畅,他一路风餐露宿,还遇到过强盗,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远方。
他一边游历,一边记录下当地的人文、地理、动植物等情况,撰写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作者当年明月是这样写的:
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人仅此一生,人生仅此一次,所以“活出自我”最为要紧。
你看整个明朝,无论是朱元璋、朱棣、朱由检还是张正、徐阶、王阳明,他们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或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占据顶峰,聛睨一切,可是在他们的漫漫人生中,是否有过真的快乐呢?
至少,徐霞客是真正的快乐。
当同朝的其他人在追逐富贵与功名时,徐霞客却坐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
每次看到这段话我都心生感叹!
在今天看来徐霞客还可以做做旅游博主赚钱,但那个年代估计没有几个人终其一生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因为大家都在追求者功名利禄。
所以,能够支持他走完漫漫长路的理由只剩下一个,这的确是他喜欢的生活。
这个“喜欢”不在于世俗成功的标准,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仅仅就是喜欢看山看水,看花看草而已,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呀,有时候我想真正摆脱内卷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并且接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回过头看文章开头的“50岁小叔”为什么活得舒心自在?
除了看似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场环境,其实更重要的是“小叔”接受这样不争不抢的生活。
而不是说今天享受着安稳的生活,明天却羡慕别人升职加薪,那就永远无法真正逃脱“内心的内卷”。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一个人能够抛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
所以我想,在今天这个欲望横流的社会当中,我们要做的或许不是为生活增加再多的东西,而是去减少不必要的东西。比如别人的评判、世俗的眼光、标准化的成功人生、过度的欲望……
当我们能够坚定地选择一种生活,我们就活在了富有之中。
原创:磊磊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