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康熙历狱:用洋人的历法,咱大清的脸往哪儿搁?
©文/三喵先生编辑:瑞秋的春天
☄ 到了晚清,中国接纳西方先进的理念如此艰难,这种特色的权斗难辞其咎,而这一切的根源,至少在康熙年间的这次历法之争中,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既然如此,后来的大清转型如此艰难,直到彻底失败完蛋,也就不奇怪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农历是咱们本土的产物。但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农历离不开西洋传教士的贡献,要不是明朝末年那些传教士带来了最新的天文学知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并不能稳定地指导农业生产。
可就算西洋的传教士对改进历法有如此多的贡献,但在清朝初年,几位服务于朝廷的西洋传教士却因为历法的问题差点被折磨致死,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康熙历狱”。
◇ 扎马鲁丁,波斯人。元世祖继位初,任职司天台,1267年(至元四年)进万年历,颁行全国,同年在元大都设观象台,用来观测天象和昼夜时刻。
自从元明时期起,中国传统的历法就已经按照阿拉伯的天文观测方式修订,因此也叫“回回历”。但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其误差已经无可弥补。当时接触到西洋传教士的徐光启等人主张听传教士们的建议,用西方最先进的天文观测方式修订历法,表面上看这是利国利民,但实际上是砸了修订旧历法众人的饭碗。
◇ 《崇祯历书》
从崇祯二年开始,主张西洋观测的传教士们和传统的钦天监官员们针锋相对,展开了十几年的论争,最终西洋传教士的这一派靠着预测天象,无可争议地获胜,崇祯皇帝也批准实行新的历法,但根本没来得及实施明朝就灭亡了。
《时宪历
在此之后,钦天监的西洋传教士和传统钦天监官员们都被满清朝廷照单全收,而传教士汤若望更是凭借预测日食赢得了满清统治者的青睐,于是他把明末历法改革的成果编成一部新的历书,由摄政王多尔衮定名为《时宪历》,颁行天下,汤若望也被指定为钦天监负责人,甚至被赐予“通玄教师”的名号,一时风头无两。
◇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1666年),字道未,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可惜好景不长,多尔衮和顺治皇帝先后去世,继位的康熙皇帝年幼,鳌拜等辅政大臣总揽朝政。过去在钦天监中被汤若望打压的一群人看到了机会,其中以杨光先为甚。
康熙二年,他接连上书朝廷,攻击《时宪历》对大清大不敬,《时宪历》封面上写着“依西洋新法”五字,这是公然承认大清不如西洋,其心可诛。汤若望这些个人是利用历法反朝廷,如果不立刻革除,对大清危害极大,必须严惩。
这封奏折一上,礼部刑部联合会审,主张把封面上的“依西洋新法”之后加上“奏准”两字,那意思是朝廷钦定,如此就算过关。但这个结果杨光先根本不满意,他继续找证据以证明汤若望图谋不轨,《时宪历》只编了两百年,这岂不是诅咒本该千秋万代的大清只能有两百年国运?既然如此,汤若望难道不是用历法来反大清?而且,汤若望反大清的武器绝不只是历法,当年顺治先帝爷钟爱的四阿哥去世,汤若望根据西洋历法选的葬礼日期,在中国传统的五行看来乃是大凶之日,这绝对不是巧合。更何况汤若望平时出入宫廷,掌握了大量不可告人的机密,如果他泄密又当如何处置?千言万语就一句话,汤若望是朝廷内部隐藏很深的奸贼,此贼不除,大清社稷危矣。
◇ 杨光先(1597年-1669年),男,字长公,江南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因此,杨光先主张把汤若望凌迟处死,跟着汤若望的那些钦天监官员也必须全杀了,如此大清方能转危为安。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朝廷自然不敢怠慢,重新审判此案。此时鳌拜也横插了一杠子。在他看来,大清的统治必须是绝对的,任何可能的威胁,哪怕仅仅是捕风捉影,也必须被严惩。既然如此,这个案子也很快被定了调,西洋历法一派彻底完了蛋。
汤若望本来应该被处死的,但后来因为京城地震,又有彗星现世,死刑被延缓,后来汤若望虽然因为被康熙奶奶孝庄太后保护,免于一死,却也下了大狱,并在次年死于狱中。跟着汤若望的那些钦天监官员都丢了性命,而这边厢杨光先却是迎来了飞黄腾达的时机,他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并大肆提拔自己的党羽,一时间,西洋历法在大清几近绝迹,而古老的回回历又一次降临人间。这一次康熙初年的历法之争,在历史上被称为“康熙历狱”。
◇ 清代观象台
看上去在这次历狱之中,杨光先把科学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自己也把持了钦天监,但往后的日子里,他自己的历法终究要经过实际的检验。一遇到现实,这回回历自然是惨不忍睹,节气屡屡不应,耽误农时,朝廷内外也议论纷纷。而且此时留下的传教士,比如南怀仁,颇为汤若望打抱不平。
康熙七年,南怀仁上书指责杨光先等人搞的这个历法不合天象,这算是欺君之罪。此时的康熙皇帝并没有盲目听信杨光先或者南怀仁的意见,而是要求他们不要夹带私仇,并要求两人去观象台观测天象,以决胜负。到了这个环节,胜负没有悬念,康熙八年正月,观测结果出炉,南怀仁坚持的西洋历法“诸款皆符”,而杨光先的历法“逐款不合”。
如此严重的偏差之下,满清朝廷不得不重新审视杨光先的所作所为,并准备把康熙九年的历法交给南怀仁用西洋办法制定。到这个时候,杨光先还在嘴硬,他上了一道奏疏,那意思是历法是从尧舜之时传下来的,中国的一切,乃至正统皇帝也是从那会儿传过来的,如果听任西洋传教士改历法,那就是否定正统,皇帝也得被否定了,还是那一套上纲上线扣帽子的把戏。
◇ 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688年),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664年(康熙三年),因“历法之争”入狱,次年释放。1668年复被起用,掌钦天监,制造天文仪器,后任太常寺卿、通奉大夫。
康熙自己对这套东西非常反感,但是眼下还真的拿他没办法,自己还没亲政,这杨光先也是鳌拜座下的红人,再怎么荒谬也只能忍着。
到了康熙八年五月,鳌拜集团被康熙一举扳倒,如此杨光先也就失去了最后的靠山。九月份,南怀仁等人上书,控告杨光先“依附鳌拜,欺君罔上,陷害忠良”,要求杀掉杨光先,将其妻子流放宁古塔,恢复西洋历法,并为汤若望等人平反。
康熙皇帝经过思考,批准了为汤若望等人平反的要求,但没有同意杀掉杨光先,毕竟他也不是鳌拜的主要党羽。所以,最终的处理结果是把杨光先和家人赦免了,而此后的历法用西洋办法制定,回回历也就彻底被弃之不用了,如此,这“康熙历狱”最终以西洋历法的胜利而告终。
◇ 19世纪末的北京古观象台
再后来,用西洋办法制定的历法深入民间,逐步演变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要不是这传教士的贡献,农历和节气就会出现大的偏差,完全就不堪用了。
这“康熙历狱”的来龙去脉就是这么回事。表面上这是学术之争,但后来这被上升为党同伐异,而一些参与者又通过扣帽子和捕风捉影的本事诬陷对方,所以虽然最后看似是西洋历法因为符合事实而获胜,但这背后也还是一个很经典的中国古代权斗的故事。
到了晚清,中国接纳西方先进的理念如此艰难,这种特色的权斗难辞其咎,而这一切的根源,至少在康熙年间的这次历法之争中,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既然如此,后来的大清转型如此艰难,直到彻底失败完蛋,也就不奇怪了。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