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病毒加入“混战”!
发烧能持续1-2周
无疫苗,也没有特效药

不是流感、不是合胞病毒,
而是......
对于腺病毒,经历过的妈妈们表示:深!恶!痛!绝!
向上滑动🔽
那么,关于孩子感染腺病毒后有什么症状?传播途径有哪些?该怎么治疗和预防?
今天我们一篇讲清!
01
腺病毒
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腺病毒是什么?
腺病毒是一种分布广泛的DNA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之一,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胃肠炎、心肌炎等疾病[1]
腺病毒临床表现各异,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到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多个脏器症状的自限性疾病,也是临床中以无症状、重症、致死率较高为表现的一种疾病。 
怎么理解这段话呢?
简单点就是:感染腺病毒,最终导致的症状表现并不一定相同。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腺病毒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所谓的“感冒”症状。
少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容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比如腺病毒肺炎。
除了上述这些呼吸道感染症状,腺病毒还可以造成肠炎、泌尿系感染,以及结膜炎等多种疾病。
总的来说,腺病毒感染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家长高度重视[2]
02
腺病毒
高发年龄和传播途径是?
高发年龄:
普通腺病毒感染最常发生于5岁之前的儿童,2岁以内是发病高峰,孩子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家长,尤其要提高警惕!
由于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相应的腺病毒保护性抗体,一旦感染腺病毒,比成人更容易出现重症感染和死亡。
传播途径:
腺病毒的常见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三种。
腺病毒感染全年均可见,它可以在世界各地一年四季传播,拥挤的环境、不良的卫生习惯更易引起感染流行。
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腺病毒还可以通过水传播,如腺病毒污染的游泳池水,可引起结膜炎甚至发烧、腹泻等症状,也称“游泳池热”。
此前就有过相关报道:乐山一游泳馆 140 多个孩子游泳后高烧,多名孩子被检测出腺病毒阳性。
03

腺病毒
该怎么护理用药?
目前并没有针对腺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切忌盲目使用抗生素。
此外,腺病毒分为轻症感染和重症感染,一般情况下,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大人、孩子来说,腺病毒感染疾病具有自限性(即能够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是,对于重症腺病毒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则需要有效地对症治疗,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宝宝一旦感染,而且症状比较轻的话,可以先居家对症护理。
若有发烧症状,就需要及时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
若有鼻塞的问题,可以用生理性海盐水给宝宝洗鼻;
如果咳嗽的话,可以遵医嘱给宝宝雾化生理盐水或药物等。
另外,要保证孩子适当休息、良好的睡眠,饮食上宜清淡,多喝水。
04
腺病毒
哪种情况要就医?
6 月龄以下的孩子感染腺病毒 ,容易引发重症。
有以下症状表现时,需要尽快就诊:
· 3月以下的婴儿,出现38℃以上的发热
· 3~6 月龄的婴儿,发热超过38.9℃,或体温不超过38.9℃,但异常烦躁、萎靡或看起来很不舒服
· 6月龄~2岁的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9°C,且超过24小时没有退烧
其他年龄段儿童,出现这些疑似重症症状时,也需要尽快就诊:
· 发热持续超过 72 小时没有好转趋势,且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 精神状态异常或出现抽搐(惊厥)
· 持续呕吐,或拒绝摄入任何液体,超过 6 小时没有小便
· 出皮疹
· 有耳痛、腹痛、头痛等不舒适的情况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05
如何预防?
哪些症状要注意?
由于腺病毒没有“特效药”,因此,预防是重中之重!
其实不只是腺病毒,近期高发的流感、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都可以从下面3个角度来预防:
1、时刻注意个人卫生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一定要使用流动的清水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用胳膊或者纸巾遮住口鼻,尽量不要用手遮挡;
避免和他人共用杯子、餐具。
2、避免接触感染者
如果家人有发现感染腺病毒,则需注意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比如患者接触物品应该用含氯液消毒,使用物品煮沸消毒;注意避免患者与孩子接触;
如果孩子感染腺病毒,尿不湿等用品可用塑料袋扎紧、密闭后再丢弃,其他生活用品也应注意消毒。
3、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现在多地疫情反复,大家尤其不能放松,不能给任何病毒以可乘之机。
少去人多的地方扎推,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哦~
虽然腺病毒易感染儿童,但是老人和免疫力比较低的大人也不能放松警惕
如果发现反复高热,甚至高烧不退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硬抗~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当然,走之前记得留下你们的分享、赞、在看三连呦~
参考资料:
[1]   The 5-Minute Pediatric Consult Standard,7th EditionWolters Kluwer
[2]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3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
授权转载:原创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留言。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育学园官方群
健康科普、24小时答疑...智慧妈妈都在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