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财报 1:财务其实是一种语言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之前跟很多小伙伴交流,大家还是很想学习财报,特别是非常羡慕巴菲特那样的阅读财报的能力,以为读懂财报,就能做好投资,其实并非如此,做投资最重要的是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了解他怎么赚钱,比了解他赚多少钱更重要,举个例子,丈母娘见女婿,你怎么问,肯定先问干什么的,然后再问赚多少钱,同样是赚1万多,你送外卖赚的,跟人家当公务员赚的完全不一样,公务员赚1万多,那得是正处级了。其实企业也是如此,有的企业虽然赚钱,但并没有持续性,你看他的财报反而很容易被迷惑,而有些企业虽然现在收益很低,但是长期前途光明。所以我们读财报的时候,要把这些东西都读出来,今天我们就找来一本,认可度非常高的讲财报的书,肖星老师写的一本书读懂财报,被誉为最好理解的财务书。
作者说,财务其实只是一种语言,跟那些外语差不多,这个语言是描述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所以学习财务知识,要去看企业的目的,而不能就数字看数字,不能把数字和企业割裂开。这也就是老齐刚才讲的,读财报的目的就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企业出来。
会计到底是什么?作者讲了个故事,一个上市公司,一年亏了1个亿,老板很着急,到处咨询,该怎么把这个亏损变成盈利。他自己在银行有1.6亿贷款,于是就有了一个妙招,用3000万的房子,抵掉这1.6亿,然后再用1.6亿把这个房子买回来。于是他就奇迹般的扭亏为盈了。扣掉3000万的房子原值,还增加了1.3亿的账面价值,继续扣掉亏损的1个亿,最后还有3000万盈利。唯一的变化就是,这个房子原先价值3000万,现在却在账上价值1.6亿。所以你看,这么一倒腾,啥都没变,企业就盈利了,而且他还没有违背会计准则。也不算做假账。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都关注财务报表,甚至会依托财务报表做各种各样的投资决策,所以大量的公司,很有动力去美化他。可以说,财报都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内容,带有极强的引导性。当然作者也说了,这个故事,发生在较为久远的年代,现在基本不可能这么做了
财务一共就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在会计眼中,通过财务报表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比如设立的公司的时候,股东要把钱投进来,然后可能还要找银行借点钱,这就是一个融资的过程。接下来,要把钱投出去,盖厂房,买设备,招聘工人,等企业壮大了,我还要投入研发,或者参股其他公司,开其他分公司等等。然后日常也会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回款等等,这些事天天都在发生。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所以他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在这个赚钱的过程中,他还要尽量的保证自己别发生损失。
财务其实是一种语言资产负债表,就是企业的照相机,左边就讲一个事,就是资产,右边说了两件事,一个是负债一个是股东权益。需要还的是负债,需要分的是权益。
在资产这边,大家都很熟悉了,第一项是货币资金,存款这些都算是货币资金,第二项是应收账款,也就是别人欠我的钱。但是现在有句话叫做欠债的是爷爷,要账的是孙子,如果一个公司应收账款过多,那么基本上就处于孙子的地位,需要到处去要钱。说明你的产业链地位比较弱。还有一种应收账款是公司员工借的备用金,比如出差或者做项目,为了使用方便,把钱先借走了,这也计入其他应收款项目。
也有关联方把钱借走的情况,也体现在其他应收款里,所以在有些企业账目上,这个数字就显得特别的大。而关联方挪用这笔钱,可能很久都不拿回来。或者为了合乎规定,回来几天,然后转手又拿走了。所以很多公司,其他应收款就一直挂着很多钱,基本就都被关联公司拿走了。
与应收款,相对的就是应付账款,说白了就是定金,他代表的是向对方客户收货的权力,所以预付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产。接下来是存货,生产企业都是进货原材料,生产产成品,在进货之后,存在库房里的这些原料,就统统都是存货。那么存货明显增加,就是进货太快,生产太慢了。这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反之,存货降低,大家要补库存,这时候就能刺激需求。企业的未来预期也会明显变好。
资产负债表的下一项,叫做待摊费用,资产和费用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得花钱,但是钱花出去了,对未来有用,就是资产,比如买个锅我可以炒菜,而有些钱花完就完了,那就是费用。所以办公用品,也是资产而不是费用。但是这些办公用品,最终会变成一笔费用。这就是待摊费用。
在资产当中,变成现金速度快的,1年之内就能变现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流动资产。而其他的没啥流动性的东西,就叫做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则包括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些都是不好变现的东西。比如厂房,设备,连电脑都算是固定资产。那么公司的杯子算不算,这个肯定不算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还有一个要满足的条件,就是他的价值要相对高一些。
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固定资产会不断地损耗,比如你的电脑越来越慢,3-5年就要更换。这就叫做固定资产折旧。这里面作者特别提醒,土地是特殊的固定资产,他不会折旧,只会升值。
无形资产这一块,包括专利,技术,版权,商标,商誉等等,土地使用权,也算是无形资产。注意土地所有权是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只能是无形资产。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用这些财务上的资产组成一家鲜活的企业,作者举例小张的公司,资产负债表是这样,固定资产达到54亿,应收账款12亿,那么这个说明什么?很显然这么大的固定资产,肯定是制造业企业,而且还是一家资金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小张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允许赊账,那么说明他的销售有压力。
而小红的公司是设计公司,而且是刚刚成立,没什么专利,品牌,商誉,所以他最值钱的就是团队,那么人能不能变成资产呢?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一家球队老板给当家球星,签了3年合约,价值1亿美元,应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这时候人就变成了资产。 
那么农业又是怎么计入,比如一个养鸡场,特别有意思,会计们一般把产蛋的母鸡,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属于是固定资产类目,而公鸡则变成了存货。属于是原材料。但作者说,其实公鸡也应该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因为公鸡也有消耗。所以虽然企业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生产加工,然后再提供产品。
下一个问题,资产到底该怎么计价,比如一台设备,用了5年了,现在值多少钱,这个影响因素很多,也可能压根就没怎么用,更新也慢,所以9折能卖,也有可能他压根早就用坏了,一分钱都不值了。正因为现在的价值没有办法评估,所以在会计上,大家都选择了使用历史成本,也就是原来多少钱,就写多少钱。然后如果有确定性的减值,再把他记下来扣除掉。只有金融资产,能有确定性报价,容易达成共识,其他的资产,都没那么真实。
这时候就又有一个东西,叫做公允价值,也就是我们说的市场价了,大家都认为他值多少钱,比如房地产,就有比较客观透明的公允价值。比如银行的评估价,还有一些地方的地区指导价。把这些大的资产记清楚了,其实也就差不太多了。
所以,猫腻最多的地方还是这个历史成本,比如有家种树造纸的公司,资产记了6个亿,但其实由于一直没怎么维护,最后其实只花了3000万,其他的5.7亿都是虚增资产。如果你没搞清楚,那就得多花好多冤枉钱。
还有的老板,先把资产卖出去,然后再给他高价买回来。左手倒右手,但是资产就升值了。这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为了虚增资产,另一种是原来成本比较低,一直放在账上体现不出来增值,所以折腾一下,就能体现在报表上了。
作者特别强调,资产和财产物资不是一回事,那么他们又有怎样的区别呢?财产物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有些资产却不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等,他们并不是物品。不是财产物资,但仍然是资产。那么反过来财产物资都算是资产吗?咱们明天详细的讲一讲
本内容节选自一本书读懂财报本书已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