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各个阶段
一个成熟的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所能获得的,就是摆脱偏见;这样,他发现世界与他儿时和青年时期所看到的迥然有别。他开始以朴素的眼光看视事物,客观地对待它们。但对于少儿和青年人来说,他们头脑中的奇特的想象、古怪的念头和流传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共同拼凑成一幅歪曲和伪装了真实世界的幻像。这样,人生经验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那些在我们青春期扎根头脑的幻想和虚假概念;但要防止人们在青年时代沾染这些东西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在年轻时候,我们误以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和有影响的事件会大张旗鼓地露面和发生。到了老年以后,对生活所做的回顾和考察却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悄无声息、不经意的从后门进入我们的生活。
根据我们到此为止所作的考察,我们还可以把生活比之于一幅刺绣品:处于人生前半段的人看到的是刺绣品的正面,而到了人生后半部分的人,却看到了刺绣品的背面。刺绣品的背面并不那么美丽,但却给人以教益,因为它使人明白看到刺绣品的总体针线。
一个人的高人一筹的智力,甚至最伟大的精神智力,也只有到了40岁以后,才会在言谈之中显示其明显优势,成熟的年龄和丰富的阅历在许多方面无法跟高出一筹的精神智力相匹敌,但是,前者却始终不能被后者所取代。
年龄和阅历能使资质平平的大众在面对具有卓越精神智力的人时,获得某种的平衡弥补——前提是后者还处于年轻的时候。我这里所说的是仅就个人情况而言,并不包括他们所创作的作品。
每一个出色的人,只要他并不属于那占人类的六分之五、只得到了大自然可怜巴巴的赐予的人群,那么,过了40岁以后,他就很难摆脱掉对人的某种程度的憎恶。因为很自然地,他通过自己推断别人,而逐渐对人感到失望。
他看到人们无论思想(脑)还是感情(心),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者兼而有之,都不是与他同处一个水平线上,而是远远逊色于他。他因而希望避免与这些人来往,因为一般来说,每一个人对独处,即与己为伴的喜爱抑或憎恶,由他自身的内在价值所决定。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也讨论了这种对人的憎厌之情。如果一个年轻人很早就洞察人事,擅长与人应接、打交道;因此,在进入社会人际关系时,能够驾轻就熟,那么,从智力和道德的角度考虑,这可是一个糟糕的迹象,它预示这个人属于平庸之辈。
但如果在类似的人际关系中,一个年轻人表现出诧异、惊疑、笨拙、颠倒的举止和行为,那反而预示着他具备更高贵的素质。我们在青年时代感受到喜悦之情和拥有生活的勇气,部分的原因是我们正在走着上坡的路,因而并没有看见死亡——因为死亡处在山的另一边山脚下。当走过了山顶,我们才跟死亡真正地打了照面。而在此之前,我们只是从他人的口中了解到死亡这一回事。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活力已经开始衰退,这样,我们的生活勇气也就一并减弱了。这时候,抑郁、严肃的表情挤走了青春年少时目空一切的神态,并烙在了我们的脸上。只要我们还年轻,那么,不管人们对我们说些什么,我们还是把生活视为长无尽头而因此挥霍时间。
我们年纪越大,就越懂得珍惜我们的时间。到了晚年,每度过一天,我们的感觉就类似于一个向绞刑架又前进了一步的死囚。

从年轻的角度看视生活,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但从老年的角度观察,生活则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在人生的开端,生活所呈现的样子,类似于我们把观看歌剧的望远镜倒转过来张望;在人生的末尾,我们则以惯常的方式用这望远镜视物。
只有当一个人老了,亦即在他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以后,他才会认识到生活是多么的短暂。在我们的青年时代,时间的步子慢悠得多,因此,在我们生命中的这最初四分之一时间里我们不仅感到极其快乐,而且这段时间也还是最悠长的。所以,这段时间留给我们最多的记忆;一旦需要,一个人讲起在这段时间的事情远甚于在这之后的中年期和老年期。就像在一年中的春天,日子是令人难受的冗长,在生命的春天,日子同样烦闷漫长。但在这两者中的秋天,日子却是短暂的,不过更加明朗、更加缺少变化。
一个人的性格看上去会跟他的某一个人生的阶段特别和谐一致。这样,到了那一特定的人生阶段,这个人就显示出他最好的面貌。某些人在少年时代招人喜爱,但这种情况随着时间消逝而去;一些人在中年段特别活跃、能干,但到了老年以后,却变得一无是处;也有不少人到了老年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既温和又宽容,因为到了此时,他们更富于人生经验,为人处事更加泰然自若。这种情况多见于法国人。
这一切肯定是因为人的性格本身具有某些青年、中年或者老年所特有的气质特点,这一气质特点与人生的某一阶段相当吻合,或者它对某一人生阶段发挥着修正、调整的作用。犹如一个置身于一艘船上的人只能根据身后河岸景物的后退和缩小来发现船只的前行,同样,如果岁数比我们大的人在我们看来还显得年轻,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知道我们变老了。
入场方式
进场方式:
凭活动现场购买的周国平《西方哲学史讲义》、购买新书的深圳书城小票或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小程序的购买记录,于13:00在活动入口处兑换入场券,入场前需扫描入场券上的二维码并由工作人员检验。
首发
周国平《西方哲学史讲义》
新书首发暨读者见面会

2023.11.12/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
活动嘉宾
嘉宾简介:
周国平(作家、学者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传播尼采思想的学者,他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尼采热”,他也因此成为文化名人。
他研究哲学超过50年,是目前国内读者最多的哲学作家,图书累计销量2000万,各平台粉丝超过1300万。
他随性自然,喜欢以最自由的方式表达哲学上的沉思。他面向大众的讲述,语言通俗明白,讲解生动清晰,让千万读者爱上了哲学、爱上了思考。
赵健(知名读书博主
知名读书博主,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常驻嘉宾,湖北卫视《奇妙的汉字》全国总冠军。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百万网友关注经典书籍、爱上读书,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官方媒体平台多次报道推荐。
活动时间:
11月12日(周日)14:00
活动地点:
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大台阶
新书介绍:
这是一套讲述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历程的哲学史,由知名作家、学者周国平历时四年潜心写作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从古希腊到近代,从泰勒斯到尼采的哲学家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思想。
与以往西方哲学史不同的是,这套书着重讲大哲学家的小故事,讲每位哲学家的哲思妙语或奇闻轶事,从中你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哲学的魅力。这不是一套西方哲学史教材,而是一位哲学爱好者写给众多哲学爱好者的书,周国平用通俗明白的语言生动解读西方哲学,带领读者一同结识两千年里西方那些最智慧的头脑和有趣的灵魂。
随书附赠箴言书签,一版一印周国平赠言纪念章。
您喜欢我们文章中的油画插图吗?它们都是当今活跃的艺术家的原作,蓝袜子艺术空间诚意向您推荐,一幅画即可以照亮一个空间,再简陋的房间都会瞬间变得富有艺术气质。
加入蓝袜子艺术群,以令人惊喜的价格收藏原创艺术品。来吧,一起过有艺术的生活!
优质文章推荐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