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猫科动物的大国,共有12种猫科动物。但因为猫科生性机警且隐蔽,想见到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太容易,可以说在野外见到猫科动物算得上是很多自然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豹猫因为分布广泛,环境适应能力强,是中国的猫科中最容易见到的。第二梯队可能就是高原上的猫科了,兔狲、猞猁、雪豹“三兄弟”,再加上荒漠猫。
猞猁 本文图片都是作者沙丁鱼拍摄的
高原上视野开阔,少有茂密的森林和灌丛遮挡,为寻找它们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高原上仍有很多地方保留了完整的生态系统,高原猫科的种群数量并不算低。加之近些年对高原猫科研究和关注的增多,以及一些生态旅游路线的开发,使得普通爱好者也有望看到这些神秘的猫科动物。像青海的三江源、四川石渠,都是相对成熟的观察区域。
今天七月我去了青海海西州的某个山谷,非常幸运的,在三天的时间里见到了三只兔狲、两只猞猁和四只雪豹,大饱眼福。除了极好的运气之外,好的眼神和这些年逐步习得的对野生动物的敏感度也是见到这些珍稀动物的必要条件。
观察野生动物的人们 
当然我们去的地方也属于是成熟的观察点,有长期持续的观察基础。但这里不属于保护区,是一位本地藏族居民以自己家和家族其他成员的牧场为中心建立的一个民间保护站。山谷的野生动物密度非常高,几乎高原上的中大型捕食兽类这里都有,除猫科动物外,狼、藏狐、藏棕熊等在山谷里的三公里范围内都有机会能见到。这个保护模式很有意思,非常值得作为一个案例来研究。
本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找到“高原三猫”的经历和体验。
兔狲
我们早上六点半从保护站出发,只开了半小时的车就到了兔狲出没的区域,这里是在公路边上一条溪流和一条小河的交汇处,公路没有铺装,但比较平坦。河滩上遍布大个儿的石头,我们停车点旁边是裸露的岩石“小山丘”,肉眼可见很多缝隙和小型洞穴。除了石头之外的部分都是高山草甸地貌。
布满石头的河谷
停好车后我们听见旱獭一直在叫,肯定是有食肉动物在附近。我们站在小山丘的顶上开始拿望远镜扫,脚下是一堆兔狲的粪便。扫了七八分钟后终于看见了一只藏狐从河滩上穿过,可藏狐都走远了,旱獭的叫声仍然没有停。旁边的藏族向导很确定的告诉我,兔狲肯定在下面某个角落躲着,但努力了好一会儿仍然没有任何发现,于是我们决定上车等。
旱獭紧张地鸣叫
长期生活在公路边的很多鸟兽其实对车相对不太敏感,在路边以车为掩体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车上我们仍然火力全开,对着视野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扫视。
突然我的旅伴跟我说,有个石头好像比其他的要黑一点,可能是兔狲。很快她就确定了自己的答案,同时我也找到了目标,因为看见一个小尾巴在有节奏地晃动。一番“望远镜能看见但相机找不见”的焦急过后,那只兔狲就消失在了河滩上。今天同行的还有另外两辆车,但他们都没看见兔狲。
藏狐张着大嘴路过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去了这里,回想第一天的种种细节,在那只兔狲躲起来之后我们挪动了一下车,靠得略近了些,也许是导致后来它不再出来的原因。于是这天早上我们决定停在公路的坡上,第一是视野相对高一些,第二是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留给兔狲。同时只有我们一辆车,是比较好的状态。
我们坐在车上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看着车门旁边高原鼠兔慢慢地探出头来开始吃草,褐翅雪雀也到旁边的石头跳上跳下,说明我们的“隐藏”是成功的。四十分钟过后,我刚结束一轮望远镜扫视,肉眼余光感觉到右边有个深色的东西,转头一看似乎就是个石头,赶紧拿起望远镜确认,隔着挡风玻璃还下着雨看过去也是模糊的一团。
但突然它就转了个头,我看见一张模糊的脸,心跳顿时加速,是兔狲!它蹲在一个石头上理毛,浑身湿湿的。理完毛开始往旁边的裸岩地带走去,走一段又停下来回头看两眼,一直走到我们第一天早上发现粪便的那个位置,上了个厕所后翻过山脊不见了。
身上湿漉漉的兔狲
看着这只兔狲行动的路线,我猜测它有可能是想从裸岩背后走到另一侧的草甸觅食。于是我把车迅速挪动停到坡顶的位置,又是一轮在车上接近四十分钟的等待后,终于看见它从裸岩背后走出来“猫猫祟祟”地伺机觅食。很幸运我们观察了它整整一个早上,而后看见它捕猎失败,在裸岩的洞穴里边进出躲雨,被突如其来的大鵟占去山脊的最佳位置。
立在石头上的兔狲
第三天我们在这个区域又见到了另外两只兔狲,其中一只在车前,车开过时它跑开躲闪,被我裸眼扫到。我们同样停车熄火,在路边等待一阵后,看见兔狲从石头堆里走了出来。在移动的同时,还在很谨慎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找到观察的机会后,我们也告诉了今天同行的另外两台车主“这里有兔狲”。等他们移动过来并终于发现了兔狲的位置时,它已经跑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去了,但还能看见。他们决定把车移动过去,找更近的机会拍摄。我们决定继续在原地停着,因为我猜测他们上去之后,很可能兔狲会再跑下来
结果正如我所猜测的那样,第一台车刚停好,第二台车都还没到位置,兔狲就已经消失了。随后果然出现在了我们前方的石头滩,一开始只是露了个头观望,后来慢慢的,身体出来了,二十来分钟过后才慢慢地站到石头上面。尽管两台车移动的动静并不算太大,但还是能明显的看得出来兔狲胆小机警的习性,稍有风吹草动立马躲起来。
找找兔狲在哪里?
兔狲活动区域并不算大,因此是这次三种猫里边最容易找到的。但过分机警的习性和出色的保护色,加之体型不大,是发现它们的难点。在合适的生境地里,耐心的观察和等待,还是有很大机会遇见它们。
欧亚猞猁
欧亚猞猁是全能型选手,分布区遍布欧亚大陆的北部,森林、荒漠、草原的环境都有它的身影。猞猁是我这次最想见到的猫,因为短尾巴的猫总让我觉得更添几分英气,就连我们小区一只黑色断尾的流浪猫我都觉得帅气十足。来山谷之前去西宁野生动物园看了猞猁,攒过猫运。这次我们见到的两只猞猁都是在极意外中发现,似乎是攒的猫运发挥了作用。
七月的高原中午时分太阳很烈,动物们不太活跃,我们每天中午都会返回保护站午休,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才出门。来山谷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准备出门去找雪豹。走出保护站不远,发现一只小狼从狼窝里伸了个脑袋出来,我们在路边停着观察拍照片。也许是饿了,小狼开始在洞口狼嚎了起来。见双亲没有回应,小狼崽竟跑出了洞去
嚎叫的小狼
几分钟后,两只成年狼出现在了对面的山脊上。其中一只朝着我们的方向走来,所有拿相机的人的注意力都被这只狼吸引了过去。另一只则是沿着山脊持续往高处走,我的旅伴不拍照,所以一直拿望远镜关注着这一只。
我还在拍狼,旅伴突然说:对面那个像是只猞猁!我赶紧转过头顺着她指的方向去找。接着她的语速突然变快了:“猞猁!猞猁!猞猁!”这时候我也拍了照片,耳朵上面的耳簇很有辨识度,放大一看一只猞猁旁边还躺着一只旱獭。这时猞猁距离我们有接近两公里,在这个距离下用双筒望远镜看上去就是一个小小的点,竟被她找了出来,可以封神。我们架上单筒望远镜开始观察,那只猞猁还大口喘着气,看上去是刚捕猎完成
猞猁和它的猎物看上去只是两个小点
歇了一会儿之后,猞猁叼着旱獭朝沟里走去,很快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我们把车开到另一侧接着找,如愿在远处山坡上找到了它。接着借助面前的山坡为掩体,佝着身体慢慢靠近,最终到了近一些的位置。猞猁蹲在对面山坡上舔着爪子,动作看上去跟家猫区别不大。向导说旁边的狼很有可能会过来抢食物,看见猞猁附近都没有旱獭的尸体,我们猜测会不会已经被狼抢走了?
猞猁蹲在山坡上
足足一个多小时后,猞猁向旁边的沟里走去,到沟里停了下来后蹲着左右观望。观望了好几分钟后,把头埋了下去。仔细分辨了一下,才发现旱獭原来被它藏在了这里。捕食不易,守食也难啊。前后经过接近两个小时,这家伙才终于放心的开始吃起来。
猞猁终于开始进餐
第二只猞猁出现得就更为意外。早上十一点半我们看完兔狲返回保护站的路上,听到河对面的旱獭叫得很厉害,比兔狲出现时叫得似乎要更强烈一些。我放慢车速,向左侧窗外撇了一眼,隐约看见一个黄色的身影在小跑,迅速在脑子里比对了狼以及藏原羚小跑的感觉,随即脱口而出:猞猁!于是赶紧停车,拿起相机拍。它穿过花丛,甚至蹲下在一处尿了一泡尿,然后跳进河谷茂密的灌丛不见了。
猫站在花丛之中
回到保护站向导说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在同样的位置听见旱獭叫,怀疑是有猞猁,但找了好一会儿没找到。而我们经过的时间刚刚好,攒的猫运加成实测有效。
雪豹
雪豹无疑是这次最难找到的猫,因为活动区域比较大。三天时间,我们每天都在投入时间找雪豹。雪豹的活动区域之一,距离保护站2公里左右。我们进出山谷都会经过这里,所以每天都会花时间在这里停留蹲守。可直到即将离开山谷的时刻才终于得以见到。
壮阔的裸岩地带,生活着雪豹和岩羊
回忆见到雪豹的整个过程,也许第一天我们就已经与雪豹擦身而过了。我们下午两点才到山谷,简单吃过午饭休整了一下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出门找雪豹。我们学过找雪豹的经验是重点关注:1.岩羊的动态。2.旱獭的叫声和方向。因为这俩都是雪豹的捕猎对象,它们给的信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雪豹。
我们到了一片裸岩地带后先开始找岩羊,拿双筒望远镜很困难地扫视,才能扫出两三只岩羊,于是我们拿出单筒望远镜,把整片裸岩地带一层一层地的扫过去。不得不说,在这个最典型的生境里,岩羊的保护色是一流的。等到眼睛逐步适应了环境进入“裸岩模式”后,找到岩羊群已经变得容易很多。可岩羊群都躲在阴影里休息,看上去很放松,雪豹也没有踪迹。第一天刚刚到,干劲也比较足,我们就这么一轮一轮连续拿望远镜扫着山坡。
山岩上躲在阴影中的岩羊
突然旱獭开始叫了,不止是一只,整片区域的都叫了。似乎能听出来,比起兔狲、藏狐一类的小型动物出现时,它们的叫声要更为紧张和急促,岩羊也在躁动。我心里非常激动,心想难道开局运气就这么好吗?
但找了好半天却是没有发现任何捕食者的身影,当天下午旱獭叫了两三轮,可一无所获。一连三天,我们每天都花最多的时间,最认真地找雪豹。遇到下雨,某些区域去不了,最终无缘得见。
旱獭,你们看到了什么?
离开山谷的当天上午,虽然我嘴上说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但心里其实已经放弃这个目标了。起得比前几天晚,出沟时扫山坡的时候也比较敷衍。向导早我们一步出门,看到他的车一如往常停在前面路边,我们拉开距离也停在路边开始找另一片山坡。
突然,我们前面整片区域的旱獭都开始叫了,紧张又急促,一如第一天下午那样。然后看见向导已经把相机拿在了手里,于是见到雪豹的期待又重新在心里燃了起来。向导望向我们的车,单手不停的地在空中划着大回环,还一上一下地跳,我知道他肯定是见到雪豹了。
怕惊着雪豹,我不敢贸然往前,拿望远镜在车里不停地在扫。手机这时候响了,是向导的电话:“雪豹雪豹雪豹,赶紧到我们这里来!”饶是在十多年间不知道见了多少次雪豹的藏族人,每次见到仍然还是如此激动。
到了他们的位置后并没有如愿立马看到雪豹。我对自己的裸眼视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特别是动态视力,只要有动物在面前移动,基本上我都能看见。可这只雪豹就在面前百余米远的山坡上走动,我硬是拿望远镜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之前我一直以为,雪豹的毛发在有雪的区域里才是极佳的保护色,原来在裸岩地带,雪豹就有登峰造极的隐身效果了。这时我才意识到,第一天下午很可能雪豹就已经在我们面前,暗中观察了。
终于见到了雪豹!
第一只雪豹很快翻过山坡,慢慢的走到背侧找不到了。在它不见的同时,山谷传来雪豹的叫声,不是网络流传的那种带有一丝“娇气”的声音。而是符合我们对猛兽刻板印象的那种叫声,威武又凶猛。我们猜测,是不是山谷的另一只雪豹在驱赶这位不速之客?可惜我着急在搜寻雪豹的下落,没顾上录音。后来在网上找了一些视频来看,发现那个叫声更可能是两只幼豹玩耍打架的声音。
有了前三天的经验积累,几分钟过后,我找出了远处山坡的雪豹。它伸长脚躺在山坡上,与环境融为一体,甚至在我找出它后,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答案,以为看错了是石头。最后拍了照片,放大后才确认下来。放大照片竟然发现,旁边还躺了另外两只雪豹,是一只母豹带着两只几近成年的幼豹
它们躺在山谷的阴影里,轮流吃着刚捕获的猎物。然后与早晨的太阳来回拉扯着,太阳晒到它们,它们就站起来往阴影里挪动一点,直到太阳将整个山谷完全照亮,它们也翻过山脊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
找找雪豹在哪里?
在一个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里边做自然观察,是无与伦比的体验。除了见到各种迷人的神奇动物,生机勃勃的万物生灵,更能窥见令人叹为观止的系统之美,看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自然故事在身边发生。令人最为感动的是,这个山谷仍然有人类生活。推开门,就能看见如此之多的野生动物。躺在床上,就能听见山谷里的万物之声。与野生动物为邻,是如此美好。愿山谷生生不息!
-End-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旅游看雪豹,你还可以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