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写在前面
建筑是一种由建筑物来实现的精神上的秩序。
——汉斯·霍莱因
 周三
视野 🌏
全文共5235字,阅读时间14分钟
🌿🎨🌏
建筑营李烨老师寄语:
对于建筑,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建筑就是房屋的形式和风格,上个世纪末城乡随处可见的欧洲风或者近十年流行的新中式房屋强化了这种印象,但是建筑的真正含义并不在此,建筑的本质是人与自然所交互的空间,人类如何利用物质材料,适应所在的自然环境,利用光照和通风,营造出栖居在大地上的场所,这是建筑所面对的更本原的问题。
建筑师同样是一个被人所误解已久的职业,夏令营前问孩子建筑师是做什么的,大多数的回答是设计房子、画图的,殊不知建筑师所作的工作可能远远超过设计。
建筑师,ARCHITECT这个拉丁语单词,ARCHI,意指主导者,“总”控项目进程的人,TECT则指匠师或艺术家。可见建筑师的工作是一个项目的从0到1,从无到有全程控制建筑的营造和艺术追求的职业。
因此作为一个建筑师,除了绘图技术外,对设计到建造全过程的观察、把握、和实现创意的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入行20多年的建筑师,我想对于这次仅有六天五夜的亲子夏令营,并无必要传授大量的建筑知识,或者关于建筑师职业的详解,关键点也许应该在于呈现给孩子们建筑的魅力,一个可以自己动手改造现实世界的期盼。
由此为起点探索建筑的世界,进而了解建筑是如何产生的,学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方面是更有意义的。如果有幸,还可以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信念的种子,让他们坚信理想是可以一步一步通过设计和实践转化为现实,遇到任何困难都是可以通过研究和思考解决,那么无论将来他们成为建筑师或者其他的职业,都可以坚定昂然的面对社会和自己的人生。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地产市场从之前的火爆逐渐走向平静,很多家长还产生了“学建筑还有没有用处”这样的疑问,但在夏令营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并没有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他们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情,我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无比认真、坚持的对待自己的设计和模型搭建,丝毫没有取巧和放弃的心思,始终专注的实现自己的想法。
我想这恰好证明了建筑对人类的意义,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许经济和城市发展总有起伏,而人改变世界的愿望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环境的意愿是永恒的,无论在未来是建筑或者其他的形式,只要信念的小火苗还在燃烧,他们的人生就不会被轻易打到。我想这也是建筑营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从给孩子们一种追寻梦想的精神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1
7月的一天,我和Zoey提着行李,顶着艳阳,冒着37度的高温,历经6次倒车/飞机,途经两个中转站,终于从山西的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来到了培田——福建的一个古村落。
在这个进入小学前尤为重要的暑假,我们放弃了幼小衔接,放弃了各种鸡娃的兴趣班,也没有选择一个大城市或者热门景点,而是在4月份就坚定地报名了“童行书院”的亲子夏令营。
作为一个从公众号建立、从100本书(👈可点击链接)就开始关注“童行”的郝景芳老师的“粉丝”,终于把孩子养到了可以参与夏令营活动的年龄。于是我和Zoey在春天就开始热烈地讨论要参加哪个营地的活动,并最终在吉林虎豹营和培田建筑营之间选择了后者。
2
当宅宅老师从火车站把我们接到培田的民宿——小琴姐姐家里时,我实在舟车劳顿,急于躺平,Zoey却立刻开始了她对这所大房子的探索,逗狗(牛奶)、撸猫、抓鸟、捕虫、摘花、玩水、荡秋千……不到一个小时,她就对我说:“妈妈,我交到好朋友了!”她把我从床上拖起来,让我与她的好友——张张和推特相认时,我第一次发现:
培田的房子是开放的。
这次来到这个营地一共有12个家庭的17个孩子,分住在12个房间里,但他们在宅子里却有足够的空间交流和玩耍,可以在室内一起玩,但更多的是在室外,可以坐,可以跑,可以爬高,可以和动物(而不仅只是宠物,还包括昆虫、鱼类等)一起玩耍,还可以观察植物……
与我们在城市中的家不一样,这个房子有天井,有土地,有院落,是向自然开放的,是和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户外活动”。
但培田村房子是开放的,不仅仅局限于向自然开放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们每天都在村里行走和停驻,吃饭、剪纸、做灯笼、做竹节人、做糍粑和珍珠丸子、寻找关于建筑的“宝藏”、采访村民做关于建筑的调查研究……
整个村子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一直敞开着门,有些是要做土特产的小生意,有些是固定参观的景点,但没有做生意也不是景点的人家,也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天气炎热,需要开门通风,但这些人家对于我们的闯入并没有下逐客令,甚至没有透出一丝反感。
做生意的人家,没有掂量我们是否会购买特产,就泡好了茶、端出了自家加工的茶点给我们品尝,与我们聊天;路上匆匆走过的村民,还热心地指点我们:“那小鱼游得太快,是捞不到的!”
院子里的老人,甚至爬上了梯子,捡回一个很久以前就被扔上屋顶的竹蜻蜓送给了Zoey。 
尤其是我们住的似续堂,老板一家小琴姐姐和吴老师每天都在煮茶招待我们,桌上的茶点常常在续,他们听我们聊天,和我们谈论关于客家人、关于培田、关于童行孩子们的事情,出门时给我们送行,下雨时为我们送伞,在最后一天晚上,小琴姐姐不仅陪我们聊到子时,还煮了好几次面,喂饱了几个夜里嘴馋的小朋友。
这种向所有人开放的房子和房子主人,让原本没有温度的建筑变成了有温度的家,让家与家之间开放了交流的通道,让整个村落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
3
这是我和Zoey第一次参加营地活动,对于建筑,我们仅有简单的兴趣,完全是零基础的“小白”,其实我不太明白究竟要做什么。抵达后的第一天晚上,在宅宅老师的课程介绍和李烨老师的讲解后,我才明白了我们是要“搭房子”。
作为一个“小小设计师”,当然要先画设计图纸。老师安排作业后,我悄悄询问Zoey是否需要一张小一点的纸先画个草稿,结果被她拒绝了,可没想到她不知从哪里寻了一根铅笔直接在4k卡纸上不紧不慢地画起了线稿。
那么大一张纸,她居然真的把它画满了,画的是一座大大的“树屋”和周围的树林。随后她拿着黑色的马克笔把铅笔画的内容勾勒了一遍,最后才开始上色。随后,李烨老师对所有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本以为Zoey的作品过于关注环境,而非建筑本身,没想到老师还是在图上找到了这座树屋的特色——把房间像袋子一样挂在了树枝上。我还观察到,她用一些圆圈图,把树屋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局部放大,作为对房子的解释,这种手法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
接下来,老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将图纸中的房子做成模型。Zoey的设计图真的非常漂亮,我想尽我所能还原她的作品。在树屋模型搭建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瓦楞纸板、黏土、彩色卡纸完成了树屋的主体结构,用壁纸刀代替刻刀进行镂空,实现了设计图中温馨的橙色灯光效果,并用雪糕棍和纸袋提手绳完成了可开关的落地窗。
为了实现树屋独具特色的“袋子房间”,我们收集了冰激凌透明盖子,并用麻绳固定在树枝上。在空余的时间里,Zoey把用来固定的黏土变成了小草的样子,并装饰了花朵,还用纸剪了小鸟和松鼠,让它们住在树顶上。
最后一步是由孩子们进行室内布置。Zoey对于房间的要求真的非常简单:一张床,一组餐桌椅和一个衣柜,但她对于细节的要求却很高,椅背上要有宝石一样的装饰,床上要有好看的枕头和温暖的被子,被子是有圆点图案的,床下面还要有一双小小的拖鞋,室内要有小花,有宠物……我们尝试使用饮料瓶、牛奶盒、废弃的竹棍等材料,让这个模型有更多的环保因素。 
当我还在犹豫要不要给树屋下面安装门的时候,Zoey却提出了要在下层安设蘑菇房子,于是她用黏土做了一个蓝色屋顶、粉色斑点的蘑菇房子,用来给小动物们居住。于是我又用仅剩的黑色黏土做了植物的样子,并用雪糕棍做了一个椅子长条凳用来给小动物们休息。
就这样,我们也完成了一个“开放的家”。这个家的上面,住着小鸟和松鼠,下面给小动物们留着充足的空间,可以休息或者玩耍,满足了Zoey与各种动物亲密接触的愿望。
4
我是一个工薪族,营地的价格对于我来说并不便宜。在报名前,我特地向童行的顾问迪迪咨询了关于营地导师的事情,因为在那时的我看来,只有导师的学术水平才能决定这笔钱是否值得花。
但Zoey似乎特别走运,遇到了有着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哈佛大学城市设计与建筑学硕士学位、曾获得2020FA中国青年建筑师最佳文化奖、2020年成都市十佳社区规划师的李烨老师。
我通过网络上关于李烨老师的采访稿,了解了老师的“小石村”项目:
通过“大屋檐”的运用,在原有割裂的空间中增加了私域与公共的模糊地带,创建了开放的社交活动中心,以有形的建筑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除了内心的隔阂,让逐渐沉寂的村落找回了热闹和活力。
在参加营地前,正值高考报名时期,网络上盛行着“学建筑没有前途”的论断。作为一个行外人,我觉得这些人所说的“房地产正在衰败”“建筑已经趋于饱和”“建筑学毕业后是做各种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等等,都是一些客观现实,但李烨老师的“小石村”项目,就像混沌中的一个出口、茫茫中的一束亮光,让我重新认识了建筑对于人的作用和意义。
正如开放式的“大屋檐”,李烨老师的课程设计也体现着“开放式”的特点。这次的课程,并非一点一滴地向孩子们灌输关于建筑的知识,而是抛砖引玉似的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我在手机上默默记下了“怎样才能让房子更高?”“理想的房子是怎样的?”“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却都是很好的思考方向。
除了这些问题,李老师还做了“想法-图纸-模型-可以住人的房子”这样一个渐进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体验到“我的想法可以变为真实,而变为真实的过程中既要有一定的章法,又需要克服很多未知的困难。”
这种和建筑有关的思路,实际是向所有事情开放的哲思,是孩子们在面对任何事情都可以使用的“套路”。就好像推特小朋友在经历过建构困难,又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后说出的:“有的时候等一等就会有办法”
当我真正体验到“开放式”的教学后,回头看看报名前的自己,才发现,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导师学术水平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却需要李烨老师这样
“大道至简”的引导和“言近旨远”的教育

5
其实我是一个二胎妈妈,每天都要面对两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朋友,与她们斗智斗勇。相比于“画框框”、经验式的教育,我更想做一个“开放式”的妈妈;相比于灌输随处可见的信息,我更加珍惜孩子们的思考和创新。
与其告诉她房子应该有卧室、厨房、厕所、客厅,不如去聆听她想让动物住进树屋的想法,努力帮她实现“挂在树枝上的袋子房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想法就会出现在真正的建筑中,毕竟这个世界还是属于年轻人的。
张张妈妈和推特妈妈特意告诉我,在营地的某个晚上,张张因为一些事情又气又悲,在大家劝说无果之时,Zoey特意叫来了民宿的小狗“牛奶”,让它来安抚张张失控的情绪。这种创新式的思路和方法,在我们这些大人眼中,真的比金子还要宝贵。
希望我能够将这种“开放式”的教育始终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家也变成“开放式的家”。
6
带着对于建筑和教育的思考,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培田古村。离开那天早晨,我和Zoey站在民宿中间向小琴姐姐和漂亮的大房子告别,虽然因为前一夜与家长、老师们喝茶、畅谈,我几乎一宿未眠,但却一扫初到培田时的困顿,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收获,脚下感受着前行的力量。
坐上吴老师的车,与红米田渐行渐远,惜别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忽然想到了《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建筑营李烨老师评价:
小锦同学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孩子,在课堂上无论什么问题几乎都会第一个举手回答,并且带着洋溢的笑容,她为自己设计了一棵大大的树,希望住在大树里面,房间则是很有趣的吊挂在大树上。设计图用到了很多种颜色,小锦一丝不苟的先用铅笔打草稿,再认真的勾线填色,将自己所有对家的畅想表达出来。建筑模型的设计更为有趣,用到了橡皮泥果冻盒等很多种材料表达设计,不拘一格,而又温馨细致,大树也是蓬勃的样子,很有生机。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让人难以相信是一个才幼儿园毕业的同学。
在童行,你能遇到的一切都是开放的,
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朋友,开放的氛围

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读书不只是为了考试,我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强的思辨能力。

欢迎1元体验童行「共学营」中的四大核心课程,从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全面提升孩子的思维和眼界!
作者 | 鹿人
网名来源于《碧奴》,一直在努力与自己和解,始终对未知充满好奇,喜欢两个宝贝赠予的惊喜和可能性,期待与童行的朋友们再次相遇。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你有参加过童行的营地吗?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