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小伙伴讨论目前市面上货币宽松程度如何,观察到几个数据的变化趋势还是挺有意思的。
这里面最值得观察的两个数据,一个是货币的供应量变化,一个是每年的印钞速度变化。
通常我们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代表的是货币供应总量。而M2的增速,则是印钞的速度。
之前我们在《房地产本身不是蓄水池,而是印钞机》说过,房地产可以通过信用放大,起到印钞机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看到,从2001年开始,伴随着出口订单持续飙升和城镇化起步,M2开始起飞了。
如果看M2上升斜率的话,出口外需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经济的拉动开始开始减弱。
城镇化在2010年开始加速,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之后,M2的上升斜率变得更加陡峭。

如果观察过去的2022年,如果我们看M2的话增速超过了10%,这个数字其实挺大了。
因为2021年的M2数据是在238.29万亿,到了2022年末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66.43万亿,算算大概新增了28万亿的样子。
不过相比2022年M2这个10%左右的增速,可能2023年的M2增速更为惊人。
我们单单看一季度的M2增加部分,就已经达到了15-16万亿的样子,这已经大幅超越2022年上半年。
前面我们说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代表的是货币供应总量。而M2的增速用大白话说,那就是印钞的速度。
可以看出不管是货币供应总量,还是印钞的速度,过去两个季度增长都不算太慢了。
看M2总量的话,目前已经达到了282万亿人民币,后面可能要直奔300万亿这个数字去了。
不过虽然印钞机都开得冒烟了,但这些钱却因为没有信用扩张的载体,始终在银行体系里面空转。
因此虽然钱放出来这么多,但大量的钱在金融体系里面出不去,实体经济并没有感受到被大水滋润。
其实贷款出不去银行也着急,因为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没有贷款利息来支付存款利息,那就是亏本生意。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感受到银行那边比较急最直观的,就是自己经常被银行电话短信轰炸。
通常电话来了会说:某某先生女士,您是我行优质客户,可以享受XX万元的低息贷款,来动员你去贷款。
体现在金融数据上,就是我们看到M2每个月增长10%的情况下,M1却在原地踏步。
为啥M1始终看不到起色呢?还是因为钱印出来以后进入到实体经济,是需要信用扩张载体的。
通常这个载体是企业或者居民部门,也就是要么居民部门买房贷款扩张,要么企业部门生产经营贷款扩张。
现在M1增速已经下行至5个月新低,M1-M2剪刀差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反而越来越大了,这意味着居民和企业部门扩张欲望不强。
我们通常认为M2是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央行给多少。社融是货币需求量,也就是社会上需要多少。
五月份社融的存量增速只有9.5%,这意味着需求相对比较弱,通常在12%之上,才会感受到需求明显回暖。
如果观察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就是房贷的话,会发现四月开始就是负的,五月虽然转正了,但还处在较低水平。
这说明目前申请房贷的人数虽然比四月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并不大。
而且由于心理预期发生了极大变化,现在居民部门不光贷款意愿降低,如果手里有点钱甚至还在提前还贷。
如果看企业部门的话,现在因为下游需求不旺,对投资扩产相对谨慎,大家也不愿意贷款扩大生产经营。
我们看到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家在用经营贷替换之前高利率的房贷。
这就造成了央行的钱虽然放出来了,货币宽松也有了,但是这些钱始终在金融体系里面空转,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体现在金融数据上,就是我们看到M1这个指标始终趴在低位,但是M2却在月月两位数高增长。
因为这些钱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所以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拉动效果,也相对比较有限。
在过去的2022年,我们可以看到28万亿的M2新增,只带来了6万亿的GDP新增。
到了2023年的一季度,虽然有15-16万亿的M2新增,但仅仅带来了1.35万亿的GDP新增。
拉动效果比之前更差了,这主要就是因为传导桥梁被打断了。钱都在金融系统空转,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
不过钱放出来这么多,意味着市面上流动性是非常充裕的,这点从数据上也很容易看出。
长江证券研究所有张图,描述了市面上的剩余流动性。可以看出目前处在非常充裕的位置。
可以说未来这些充裕的流动性流入到哪里,大概率就会在哪里推起泡沫。
而且在居民贷款买房和企业投资扩产意愿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流动性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是流入金融市场。

正好这两天看到中银的徐高有篇文章,也提到了这个事情。他在文章里说,目前我们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阻塞情况相当严重。
同时我们看到,债市杠杆交易水平又创出了历史新高,降息以后会加剧这种情况。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不通,后续就算把7天逆回购这样的短期政策利率降到零,实体经济也未必能比现在好多少,因为钱没办法流进去。
但是在金融市场里,却有很大的概率会由于流动性充裕和杠杆交易加剧,撑起来一个大泡沫。
这次降息算是个无奈的选择,是在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迟迟未能推出时,经济下行压力倒逼的无奈之举。
所以在降息之后,市场目前预期的是债市牛市。这种情况对应的是经济疲软,而不是经济复苏。
我个人对徐高这段话还是比较赞同的,而且这里面的原因,也非常容易理解。
由于央行宽松释放的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的载体,一直在金融体系里面空转。
这些在金融体系里面空转的资金,在充裕的流动性背景下为了提升投资回报率,继续加大杠杆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充裕的流动性加大杠杆涌入到金融市场,一方面会推动泡沫的产生,另一方面这种杠杆驱动的泡沫也是非常脆弱的,上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是2014年底。
不过那时候相比现在而言,如果你在14年时候有闲钱,可以去买楼,可以去做民间贷款。
那时候在某些细分领域,也有不少回报不错的生意,你可以选择去做。
这些方向现在都很卷,新手想要在里面获利也很难,几乎都没办法容纳新的增量资金进入了。
能容纳这种超额流动性的,也只有金融市场了。所以一旦盈利效应出现,我们可能会看到超额流动性的大举涌入。
不过这种流动性推起的金融泡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伴随经济复苏,带来的资本市场起飞。
而是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资金因为没有方向和出口,最终选择加杠杆在金融市场突围带来的泡沫膨胀。
一旦这类泡沫控制不好出现破裂的话,后面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来还债的。
文章到这里结束了,文末插个雪球送书的小广告。
这两天雪球联系我们,搞了个读者专属福利,免费送出价值59元的《雪球基金第一课》这本书,并且是包邮到家的。
无论是新基民还是老基民,在买基金的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雪球在社区中通过观察基民们的问题以及困惑,系统性地梳理了这些问题,并编写成了《雪球基金第一课》。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基金领域的相关理念和策略,还是比较适合新手入门的。
书里对大家关心的基金“何时买”、“何时卖”的问题,也提出了几种主流方法。
这本书在近期也被权威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评选为“2022年度好书”。
0元领取《雪球基金第一课》扫描下方小雪二维码,即可参与送书活动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活动细则』
•扫码加小雪微信,加入基金学习群即可免费领取价值59元《雪球基金第一课》1本,而且是包邮送出哦!
•本次活动仅限首次添加小雪的用户,如果您已经添加过小雪,可以直接私信小雪,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您~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