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读:
第一夫人:权力与光环背后的白宫第一配角群像》,【美】凯特·安德森·布劳尔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主编导读 
唐山烧烤店的打人事件,让我们在痛恨暴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女性之间的互助与力量。面对艰难时刻,女性朋友间是否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是否会更坚定地互相支持,维持更长久的友谊呢?
对于这些问题,《第一夫人:权力与光环背后的白宫第一配角群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本书通过讲述10位美国前第一夫人的故事,展现了她们的竞争与友谊,面对困境的勇敢与不易,她们的故事,也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精神力量。
作者为前白宫记者布劳尔,曾报道过四年的奥巴马政府,之前撰写过《白宫往事》,她在第一夫人之间几百封往来信件的基础上,采访了白宫宫邸的员工,包括男仆、女拥、招待、厨师、花卉师等,记录下了第一夫人们的生活。
她们都喜欢第一夫人这个职位吗?
她们彼此之间有真正的友情吗?
她们会像普通家庭一样在白宫和总统争吵闹矛盾吗?
答案基本都是肯定的,也许,无论地位高低,面临人生百态时的感受都是大同小异的吧。
文中插图选自杰奎琳、希拉里、米歇尔等官方图片
(路路)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关系场,第一夫人之间也会有亲疏远近。
就像我们会因为性格相投成为朋友一样,第一夫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多基于她们的个性,而不是她们所属的政党或者支持的政策,比如希拉里最亲密的朋友是杰奎琳。
由于肯尼迪的被暗杀在杰奎琳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她和其他第一夫人之间并没有更多的亲近和联系,尽管她们深深地同情她。
她的继任者约翰逊夫人就对她怀有极大的同情和体恤。当媒体追问杰奎琳何时搬出白宫时,约翰逊夫人非常愤怒,她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林登(她的丈夫)能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杰奎琳·肯尼迪做一条项链,他肯定会这么做。”
杰奎琳离开白宫后,约翰逊夫人曾给她写过50多封信,欢迎她再回白宫看看,都遭到了对方拒绝。但后来杰奎琳接受了尼克松夫人的邀请,带着孩子们重温了他们在白宫生活过的时光,这也让约翰逊夫人内心很是受伤。
也许,杰奎琳并不希望世人把她看作一个悲情和被同情的角色,约翰逊夫人对她的同情和体恤反倒让两人的关系有了复杂的疏离感。
但希拉里和杰奎琳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杰奎琳为克林顿夫妇举办过私人晚宴,也为克林顿的竞选捐助了非常多的金钱,这里面也许有克林顿对肯尼迪的崇拜,有两位女性价值观的相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则是两人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彼此探讨。
希拉里曾经请教过杰奎琳,她是怎么在公众的注视之下,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了出色的成年人。这也是在希拉里对教育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女儿切尔西的困惑,杰奎琳告诉希拉里:“白宫的员工可以为这些孩子做任何事,他们想尽办法对他们好,宠坏他们,你得坚决一切,要保证他们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
不得不说,对教育子女的困惑,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难题,也许,杰奎琳的教育方式让希拉里受益匪浅,因为连米歇尔也十分佩服希拉里对切尔西的培养,她说:
“跟切尔西聊一会儿,你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成熟、端庄、理智的姑娘。(克林顿夫妇)在这方面做到了。”
说到米歇尔,她和希拉里的关系就没有那么融洽了。(米歇尔的故事)希拉里在担任奥巴马政府国务卿时,经常会去白宫吃饭,但却从未和奥巴马夫妇一起吃过晚餐。因为,“米歇尔从来不怎么看得起克林顿夫妇,甚至对他们鄙夷至极,他们想要的只是成功和金钱”。
对此,作者的看法是,奥马巴夫妇认为克林顿夫妇曾经浪费了很多的机会,本可以做大事,却一直小打小闹,而且很多时间也都被克林顿总统的丑闻吞噬了。
但在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争取美国大选时,米歇尔在演讲时给予了希拉里极大的支持,她说:
“真正的强者会帮扶其他人,真正有力量的人会带领别人同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总统特质。我今天站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我完全相信希拉里·克林顿将会成为下一任总统。”
也许对特朗普公然发表对女性的歧视言论和所做行为的愤怒,使她们站在了一起,为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发声,因为米歇尔一直信奉的是:女性要把自己的幸福感放在首位。
提到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丑闻,就不得不提第一夫人在情感中的背叛与伤害,特别是杰奎琳和希拉里,她们同样聪明,机智,而她们丈夫也都同样的风流倜傥,处处拈花惹草,对于一再发生的背叛,她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杰奎琳曾经告诉她的朋友:“我不在乎(肯尼迪睡过)多少女孩子,只要我们知道他知道那么做是错的就行,而且我觉得他现在也知道了,那事儿就结束了。”
她甚至面对惊慌失措的肯尼迪的情妇,也可以坦然自若地告诉身边人这件事——而且用的是法语。
她曾经在和朋友的信件中写道:“我们(她和肯尼迪)的生活都是一座冰山,公共生活在水面之上,私人生活在水下。”
但事实上,一直都假装视而不见是很难做到的事,她也曾经找过医生,倾诉丈夫的外遇让她产生的抑郁情绪。但她也说,没有肯尼迪,她的生活会“是一片废墟”。
也许,第一夫人的炫目光环已经承载了这些常人不能承受之重,也足以消解那些因不忠、伤害而带来的痛苦与羞辱。
相比之下,强势的希拉里显然做不到像杰奎琳一样对此视而不见。莱温斯基事件的曝光,给二人的婚姻带来了沉重打击,也曾让她痛不欲生,两位男仆甚至偷听到过克林顿夫妇在这段时间爆发的战争:听到第一夫人大吼:“该死的王八蛋!”接着是一个重物砸在门上的声音,以及克林顿的辩解。
有意思的是,强势如希拉里,也痛恨离婚,因为她从身边离婚朋友的例子中认为,离了婚的女性在生活上普遍都存在经济困境。不得不承认,这也是非常普遍的现实状况。
既然不考虑离婚,希拉里便把她的愤怒和恼火转嫁给了竞争对手的“阴谋论”,她甚至为克林顿找借口,因为那段时间他的母亲、父亲都刚刚过世,这时发生的不忠,是“弱点之罪”,而非“恶意之罪”。
可见,强大如希拉里,在面对无法释怀的困境时,也会用自欺欺人的想法来“麻痹”自己,转嫁问题的根源。
但毫无疑问,克林顿夫妇是最成功的政治搭档:两人同样聪明,有才华,对政治充满野心,在这条路上互相成就,互相支持。
正因为有着对政治和权势的眷恋,他们也是最不情愿搬出白宫放弃总统特权的人,在离开白宫的前一个晚上,他们“一直拖到很久才开始打包收拾东西,到最后,克林顿干脆拿着抽屉,把他们的东西直接往箱子里倒”。
这十位前第一夫人,几乎每个人都享受做第一夫人时的方方面面。就连最讨厌被媒体打扰家庭生活的杰奎琳,也慢慢爱上了第一夫人的生活,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米歇尔。
米歇尔在白宫的生活非常不开心,也一点都不享受做第一夫人的生活。她迫不及待地想冲破白宫这扇大门,甚至一直在倒数离开白宫的日子。她坦承她在白宫有很多的不眠之夜,纠结人们到底是如何看待和误解她。
因为,这首先剥夺了她作为职业女性的工作乐趣。在进入白宫之前,她是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外事部的副总监,年薪近30万美金。而第一夫人的身份使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她不喜欢觥筹交错的政治氛围,她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属于克林顿夫妇欣然接受的华盛顿社交圈,和她来往的人仍是在芝加哥时交的朋友。
她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挥手致意和筹措资金的活动,她最喜欢的是和背景各异的学生待在一起,这让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丈夫。比起举办年度国会俱乐部午餐,她觉得还是去流浪者救助站更有意义。
第三,她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一个工具人。她强调自己参与的每场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必须被用得有价值,不然她什么都不干。
但是,一旦她决心做什么,会亲自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来准备,她更希望的是,完全掌握自身形象的控制权。
但不管她们留恋也好,不舍也罢,彩云易散琉璃脆,鲜花总要凋零,光鲜迷人的生活也总要回归平常。
约翰逊夫人卸任后,回到自己家中看到堆积如山的行李,却再也看不到规模庞大的白宫工作人员,叹了口气,不无失落地说:“马车又变回了南瓜,所有的老鼠也跑掉了。”

可见,无限风光的第一夫人的生活也仅是人生的某一段时间,更多的时候,每个人 仍要在平凡浪潮中琐碎地生活,承受酸甜苦辣,褪却外在身份赋予的光彩,接近自己的本心,才是真正的自我。
就像杰奎琳,面对伤痛的解决办法是:保持健康,保持忙碌,尽力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这何尝不是在人生低谷悟出的真谛?
就像米歇尔,在晚上哺育孩子时看到熟睡的奥巴马,感到又生气又孤独无助,何尝不是每个妈妈都曾走过的心路历程?
就像老布什夫人芭芭拉3岁的女儿患上了白血病时,她也曾一夜白头,一年后女儿还是在手术台死去,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灾难,又岂是鲜花着锦的白宫生活可以补偿的?

最珍贵的是,在普遍使用电子邮件的时代,她们还是借由信件这种传统的方式来传递情意,可以让读信的人更体会到力透纸背的真情。这也更多是独属女性的细腻和贴已。
她们无疑是顶级的“姐妹天团”,她们的智慧和勇气让人生熠熠生辉,但她们各自都不完美,杰奎琳有虚荣的一面,希拉里有傲慢的一面,米歇尔有固执的一面,这份不完美也让她们在面对各自人生困境时显示出了更真实的性格和态度。
但无论完美与否,坚持做真正的自我,才是每个人要不断追求的吧。
今日主编路路:搜罗所有美好的,让女性变得更豁达更爱自己的事物。
谢谢阅读。欢迎留言交流你喜欢的女性作家,或者想看的女性作品,感谢转发分享~
 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