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个大学招生数据,看完之后越发觉得,未来几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恐怕就业都无比的卷。
比如从数据上看,大连理工大学这类985和211双料大学,2023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6260人。

我们再看看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同样是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研究生要招7555人。这里面硕士研究生6266人,博士研究生1289人。
在2023年研究生招生完成后,大连理工的研究生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3427人。这里面硕士生有18663人,博士生有5936人。
可以看出目前从招生人数上看,硕士研究生招生的6266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招生的6260人。
所以如果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的话,可能每年硕士生毕业的量在很多还不错的学校,现在基本上等于甚至超过本科生毕业的量了。
01
其实大连理工的本科和研究生招生情况,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很多985和211学校的缩影。

这些年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门槛的提高,现在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虽然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匹配的岗位却越来越少了,大家因为就业难度变大了,纷纷不停的卷学历。

别说一本以上的院校了,现在就连二三本院校的很多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已经在准备考研了。
考研的原因是就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把招聘的门槛线定在了研究生,本科生根本没有面试的资格。
也不是说这个岗位就只有研究生能够胜任,而是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了,一个岗位放出来之后太多人投简历了。
一个只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如果还算不错,可能投简历的硕士研究生就有上百份。
再加上本科毕业的候选人,可能简历数量一下子就到了几百份,根本就看不过来。
反正候选人这么多了,公司人事为了降低自己的筛选成本,同时提高公司的平均学历水平,索性把招聘门槛直接定在硕士研究生。
可以说现在但凡是稍微好一点的岗位或者公司,基本都是按照硕士研究生这个门槛来划线的。

这就造成了年轻人考上大学之后,看到师哥师姐想找个过得去的单位都是硕士起步,只能从大一就开始卷学历考研。
很多人以为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是因为自己的学历不够达不到招聘企业的要求。
但可能实际情况是因为,招聘学历门槛提高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后,整个经济体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变少了。
但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以后,符合要求人才的供给却比之前变得多了很多。
一方面是和本科以上学历匹配的就业岗位变少,一方面是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不断变多。
供需两边逆转之后,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但凡像样点的工作,招聘的门槛和要求都变得越来越高了。
其实两三年之前我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还写过几篇文章专门阐述这个事情。
现在看来其实之前这些文章里面说到的事情,大多数都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了。
比如我们前两年说随着不错的岗位供应变得越来越少,你想要入坑难度和要求会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只要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就要赶紧就业占坑。
因为后续可能你的学历提升速度,远远没办法赶得上坑位要求的提高速度,以及坑位的减少速度。
02
这点我身边人里面,在医院工作的表弟感受就非常明显,十年前他大专毕业还可以进三甲医院药房上班。
现在同样的工作,已经变成博士学历这个硬门槛,而且关系还得相对过硬。
他自己都在感叹还好自己生得早,而且他自己还调侃说:这药房抓药又不是搞科研,难道博士毕业就比大专抓药水平高抓药速度快么。
身边熟人圈也有活生生的例子,有个熟人说他自己前几年硕士毕业之后,没费啥劲就去大厂工作了。
他同宿舍的好哥们因为成绩好,继续被保送去读了博士。读完博士出来的就业情况,可以说远不如硕士毕业就出去的同寝室同学。
读博士这哥们不光入职时候竞争变得无比激烈,而且等到他博士毕业入职的时候,按级别算同寝室硕士毕业的同学已经是他的领导了。
在他读博士这个期间,前几年硕士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不光比他多赚了几年钱,职级也升上去了不少。
有时候想想,过去二十年由于经济增速很快,整个社会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速也很快。
不少人在这期间也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此不管从父母一辈还是自己,脑子里都打上了教育可以逆天改命的思想钢印。
所以大家只要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就觉得是因为自己学历不够,学历不够就要多读书。
因为在过往的刻板印象里,很多人看到的就是只要受到教育的年限够长,学历足够高毕业就能有好工作。
但事实上年轻人接受足够时间长的教育之后,毕业会不会有好工作并不是靠学历来决定的,而是靠市场需求决定的。
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上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多,同时岗位需求很多的时候,接受足够的教育自然就很容易找到不错的工作。
经济增速慢下来,社会上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没那么多,需求也没那么多的时候,读书很多年毕业未必也能有心仪的工作。
而且通常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整个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变少,受过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供给还会随之增多。
在过去很长时间,当经济短暂遇到问题或者增速放缓之后,通常会采取的办法就是扩招让更多人读大学或者研究生。
这样很多年轻人到了就业年纪,去学校里面读书消耗几年时间,可以减轻短时间内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这等于说把就业压力往后传导,等这批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出来要是经济增速提升岗位需求也起来了,自然而然就有岗位提供给他们了。
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我们看到全国范围内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扩招,其实也是沿袭了这个路径。
03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等教育扩招这东西一直都是个阶段性的就业解决方案。
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扩招方案的人叫汤敏,他提到自己方案被接受时的原话这样的。
“回过头来看,当时我们那个报告之所以引起注意,最关键一点其实还不完全是刺激经济,而是当时我们提出扩招可以部分解决下岗工人的就业压力。
1998年正是国企改革带来大规模工人下岗的时候,当时估计全国有1500万下岗工人。
如果这些年轻人不进大学,他们就会直接跟下岗工人竞争,市场就业是有限的,在很多领域内下岗工人竞争不过年轻人。
我们当时算了一笔账,如果三年扩招一倍,扩招的学生要在学校呆四年,等于是让三分之一的下岗工人有了工作或者至少没有被年轻人抢走工作机会。
我们当时判断,国企改革是阶段性的,有了这几年的缓冲,下岗的压力会小一点。事实上,2001年后,下岗的高潮就过去了。”
你认真读读政策设计者讲过的话,应该就很容易明白扩招本身就是个阶段性就业解决方案。
我们国家在1999年的时候大学第一次扩招,其实就是基于这个原则,之前我们在《供需失衡越发严重》里面,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事实上扩招的那批大学生,在毕业以后都有了很好的出路,是因为大家赶上了2001年入世之后外部需求大量涌入,带来的经济持续高增长。
但如果增长没起来,就业机会没有同步增多,是不是短时间内毕业生和就业岗位的供需又要失衡了呢。
因为就业岗位的需求没有增多,但是短时间内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供给增多了,就业又会变得更卷了。
所以假如后面一两年时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让经济增速回到6-7%,可能很多年轻人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个时候单纯卷学历对你能找到一个心仪的岗位,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因为主要问题是出在短期内大量的年轻人毕业了,但是经济增速下来以后就业岗位增速和需求却没有那么多了。
有时候想想,其实出生在哪个年代还是挺重要的,我们国家最幸运赶上发展红利的一代人,应该是出生在70年代末期那批人了。
这批人一成年就赶上了中国入世,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和最多机会的四十年。
这高速发展的四十年,在人类历史上可能只有美国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那200年可以相匹敌。
但美国这个发展历程因为时间跨度很长,所以并不是哪代人可以完整经历的。
不管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讲,能有这样波澜壮阔机会涌现的几十年,都是非常美好的。
因为整个国家一直都在高速前进,一直也在快速上升,大家奋斗也充满了希望。
但是我们看看历史的话,也会知道这样的快速发展不会是常态,经济体量大到一定程度程度终究会慢下来,这是客观规律。
增速慢下来之后,有个可能的趋势就是这代独生子女里面,预计会有一大批人会啃老一辈子。
其实这两年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很多年轻人因为考研考编在家里蹲五六年的并不少。
很多年轻人因为普遍从小体验了高于家庭实际经济条件的生活待遇,吃不了父辈吃过的苦。
找不到自己觉得满意的工作岗位,那索性就先不去工作了,先去做几年考研考编的准备。
因为在这个年代的中国,吃喝有父母在总是不愁的。这些年轻人即使在家里蹲几年,靠父母养着也不会饿死。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过去二十年中国东南沿海的工业园区里面,我们看到从事生产的工人已经普遍五十来岁了,这些工厂想招到年轻人并不那么容易。
而这些工人们的孩子,很多人在考上大学之后因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也在准备考研考编准备各种考试。
这种在家准备考试,其实家长们也是普遍认可的。自己辛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不继续做工人嘛。
尾声:
过去几十年的独生子女制度,使得我们形成了下一代人比上一代少的社会结构。可以说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代人中,出现的一胎化社会。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可能在80-90年代出生的这批独生子女,可能算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就算是普通中产家庭,凭借父母的宠爱,都可能比以前多子女需要竞争的大户人家,还更能获得更多上一辈积累的资源。
这种社会结构之下,只要没有买房生孩子这种大额消费,理论上很多人成年以后可以一辈子啃老。
这事情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确实已经在不少城市里面,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其实这种情况看看很多发达国家就知道了,他们那边这样的人群其实整体上并不少。
因为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赶上了经济高速发展那代人提倡的胆大敢拼就能赢,对新一代小朋友来说看起来确实像个梦。
过往好好读书--买房--结婚--生娃这样可以跑通的路径,在整个社会经济增速放缓,机会变少之后想要实现确实也变得越来越难。

但从生存的角度看的话,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却变得容易得多。
大家怎么也不会饿死,而且还有各种低成本的消遣方式,即使呆家里也可以打发时间。
日本的御宅族就是这样的,街上开出租的都是白头发老爷爷,宅男们在家啃老一辈子。
可能将来几十年时间,我们国家社会上这样的终身啃老族,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国家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毕业以后没工作过一天,每天欲望也非常的低。
有时间就打打英雄联盟,看看各种连续剧就是一天。不抽烟不喝酒不蹦迪,除了吃饭穿衣基本没啥消费。
所以这个阶段的很多失业,很大程度上都是结构性失业。很多工作很难招人,但很多年轻人觉得找不到配得上自己的工作。
在这种结构性失业的背景下,不少家长也愿意以考研考公为由,在家养着孩子。
或许将来可能到了某个阶段,“论一个全职儿女的自我修养”,会成为未来很长时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时候想想,不同时代的人真的差异很大,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上也会有很大变化。
很多新一代年轻人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也并不是说这代孩子不如前一代孩子优秀。
如果从综合素质上看,这代孩子的眼界见识和知识水平,整体上看都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增速下来之后,整个社会能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和岗位没那么多了,竞争压力也就变得更大,孩子们也就更卷了。
这个阶段做父母的怎么预见未来,又如何面对变化,可能是想要做好父母必须要关注的方向。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