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饭爷的江湖关注我们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29篇文章。
昨天写了篇《教育分流开始了》,收到个读者留言很有意思。
即使国家大量资金投入双一流高职,但是普通一本的选择也比高职更多,比如普通二本的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当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其社会地位和资源就是比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强。普通人鸡娃即使考不上985,考上个普通一本,也比高中就被分流的天天玩游戏的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强
其实这位来自上海的读者的看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长。他们在中国机会最多的年代成长,因为读书赶上了一些机会或者实现了一定的阶层跨越,从小就在脑海里刻下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印象,却没发现现在很多东西已经悄悄变了。
比如他说普通二本的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未来可以做普通的小学老师,这点就变得越来越难。在一线城市前几年也许可以,但是这两年门槛显然是越来越高了。
最近刚刚看过深圳南山外国语老师的录取名单,这是深圳高中排名第十的学校。
录取名单的序号20是师范类最好的985高校北师大,是这张名单里学校名气最差的。
而且看看荣誉,人家参与编写过高中地理教材,组织过全国地理奥赛,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非常优秀。
普通二本能去南外这类学校做老师么?显然不可能,南外招来做老师的这批毕业生即使在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清华北大,也算不错的。
当然,你可能会说南山外国语是好学校,普通学校未来依然应该会用二本上海师范的学生做老师。
实事求是的讲,这都是自己再给自己编织一个梦。
看数据就知道,和十年前比,中国头部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博士招生人数接近翻番。清华北大现在每年都要各招2000多博士,中科院要招七八千,这还不算后面的985和211。
头部学校的博士翻番了,但留给他们的岗位并没翻番,只有极少数出类拔萃的毕业生能获得大城市好大学的教职。大部分基础学科并没有那么多坑位承接这批高学历人才,进入大城市还过得去的学校教书,就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之一。
所以你才看到,头部大学的博士,从十年前就开始批量进入京沪好中学,后面逐渐进入京沪好小学。再后面下沉到深圳广州,乃至强二线城市和一些省会。再过几年,地市级好一点的学校也会遍布这样学历的老师。
好学校坑位占完了,后面就是一般学校。从大学开始,后面是中小学,教职学历更新换代就这样被完成了。
这位读者来自上海,最头部的一线城市。未来一线做老师的门槛显然会持续提升,按这个速度下去,假设你花了大价钱鸡娃,十年之后读了二本的上海师范,你觉得还有可能毕业顺利在一线做老师么?可能从就业的角度还真不如掌握技能的高职。
现在学历下沉的速度远比大家想象的快。
我小时候小学老师大专的不少,现在幼儿园都要求本科对口。以前初中英文老师都没啥专八,现在朋友就职的学校教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都是专八。
甚至很多经济不错的县级市,几年前都已经是非重点大学本科或者硕士不要。当然,经济不太好的四五线城市可能门槛不高也可以去做老师,但你家孩子也不愿意去不是么。
过度教育带来的教育回报率下降导致了学历的提升速度远远跟不上坑位关闭的速度,这就是饱和式学历竞争带来的“内卷化”。
最近有个朋友美国三年博后,出了点成果就赶紧滚回国做个普通院校的副教授。用他的话说,再不快点回来连这个坑都没了。
我们以前讲教育说要根据家庭条件适度投入,尤其要提高现在自己的占坑能力就是这个原因。大家总觉得90年代比现在钱好赚,你家娃长大了也会觉得现在比他长大机会更多。你现在都没办法占坑完成积累,指望他占坑可能么?
更搞笑的是那个什么社会地位和资源。普通人没有可交换的东西就别谈什么社会地位和资源了吧。人脉这玩意是你有我有,大家交换一下可以,不然就是一次的交情。
而且普通人鸡娃即使考不上985考上一本选择也会更多这话也是有问题的。
多数普通孩子是考上一本并不容易。
我们可以看一个历史数据。
一本的录取率仅为6%,211院校2.4%,985院校0.8%,清北是0.03%。
考个普通一本并没你想的那么容易,这意味着你的孩子是全国孩子成绩的前6%。当然上海的比例看起来会高一点,原因是上海中考分流比例高,一半多学生在中考就已经被分流了。
讲了这么多不是说普通孩子就放弃得了,只是想说明思路该换换了。现在瞎投资教育鸡娃性价比实在太差了,指望他还不如自己现在多努力占坑赚钱靠谱。
读书当然有用,但先学习的应该是家长。读书可以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也可以让自己对世界和自己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家长就只会跟风随大流又怎么能教育耗孩子。这也是为啥我们总说,随着社会结构稳定,系统性机会越来越少,作为个体能抓住身边的机会或者几年一次的股房转换投资固然好,抓不住安于平凡也没啥错,怎么放孩子身上就不明白了呢。
务实的讲,如果孩子天赋一般,在高考会考的科目上花点钱就得了。再有精力就选个孩子喜欢的爱好或者体育项目,其他不要乱花钱咯,留着未来买房结婚创业用。
普通人家普通娃,有财产继承比瞎投资教育回报高多了。孩子未来活的舒服,家长现在也比那种爱折腾鸡娃的生活幸福感强。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选择权依然在你。
全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