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美:日本时尚 30 年”展览现场
译编导读
策展人深井晃子以“未来之美:日本时装30年”展览为背景,通过详实的历史细节,阐释了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和服文化对当代日本时尚的重要影响。自11世纪起,日本和服的美学工艺就先后对西方艺术、时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明治维新时期,和服宽松的剪裁、简洁的廓形和自然的色彩开始融入西式服装的设计中,为西方时尚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引领某种风尚。1980年代是日本时尚的黄金期,以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们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他们回望日本传统的同时又立足西方现代,最终创造出简洁朴素又独具一格的日本时装风格。
如今,年轻一代日本设计师继承衣钵,仍在不断探索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之道。他们不仅关注面料、图样、色彩等源自传统文化的要素;也对纺织工艺、裁衣方式等日本专门工艺潜心钻研;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自身出发,采取了完全有别于西方的身体认知视角,通过多条并进路径的探索,共同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日本时尚风格。用该展览的板块序列——“阴翳礼赞”“平面化”“传统与创新”“酷日本”——也许能很好地概括30年来日本时尚的发展和日本设计师的努力。
文末辅以山本耀司在牛津大学的一场分享,讨论了诸如艺术性和商业化、日本传统的美的概念、文化概念的外部商业化等问题。本篇集合宏观概览和个案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思考,日本设计的魅力到底是什么?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又是什么?
本期关键词
和服Kimono
日本时装&全球时尚
传统美学&流行文化
日本DNA
服装&女性&身体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205篇讲座。
主体整理自2014年4月22日,深井晃子(Akiko Fukai)在加拿大纺织博物馆的讲座,原题目为“从和服到 Comme des Garçons”以及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在牛津大学的小型分享讲座视频地址为https://youtu.be/7UUF0a4U2DQ?si=3CKAQpwNsfeN8K16,https://youtu.be/y3zNtaeVTNo?si=2uzECbr5Qse8LEpg,由董思成翻译,王婉琳编校。
译者:董思成
普通设计师,现居太原
编校:王婉琳
知识雷锋执行主编,清华建筑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日本战后建筑思潮
主讲人:深井晃子
(Akiko Fukai)
国际知名时装历史学家、策展人和作家。京都服饰文化研究基金会(KCI)理事长兼首席策展人。
主讲人: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日本时装设计师,于1981年创立品牌 "Yohji Yamamoto",设计特点为标志性的黑色、不对称剪裁和超大廓形的运用。 
正文共约1.4w字90图,阅读完需要25分钟
 讲座1正文
深井晃子
Akiko Fukai
日本设计师采用直线制衣,这种设计明显借鉴了和服文化,宽松地包裹着身体,而不是紧密遵循其身体弧度。从传统西方服装制作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是非正统的,它试图重新创造人体框架的线条。最初,批评者谴责这些设计缺乏形式感,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设计源自一种摆脱了传统西方方法规则的情感——拥抱和服的本质,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呈现时尚。”
大家晚上好。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也很荣幸有机会在多伦多就日本时尚“从和服到Comme des Garçons*发表演讲。
*法语,意为“像男孩一样”。是日本时尚设计师川久保玲于 1973 年创立的品牌,以独特、前卫、颠覆传统的时尚风格而闻名。川久保玲的设计经常使用不对称、破碎、褶皱等元素,打破人们对传统时尚的认知。在全球拥有超过 200 家门店,拥有女装、男装、童装、香水、配饰等多个产品线,对时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 20 世纪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时尚品牌之一。
在开始今天的主题之前,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京都服饰文化研究基金会*(Kyoto Costume Institute,后简称KCI)。我在那里做了30多年策展人。KCI总部设在京都,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历史上的西方服饰和当代时尚作品。
*1978年4月在华歌尔株式会社的主持和文化厅的授权下成立,旨在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西式服装,是世界一流的近代服装收藏和研究机构。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研讨会,促进对京都服饰文化的了解,主要目标是收集历史上西方服装的真实样本,以及影响这些风格的物品和阐明其背景的文件,为保护和传承日本服饰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西方服装?为什么在京都?众所周知,京都是日本一千多年来的古都和文化中心,是日本服装传统的核心。京都的服装行业将和服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在这种认知下经营了数个世纪。当日本人的穿着习惯从日常和服转向西服时,京都得以从全新的视角审视服装的整体概念和发展。因此,这家日本时尚机构在京都成立是非常有意义的。
KCI现有收藏包括自17世纪初到现在超过12,000件服装以及与西方服饰相关的物品,在这些物品中可以发现现代日本时尚的根源,是藏品中非常特别的存在。
就中,18到19世纪系列中的当代部分,由世界著名设计师的重要作品组成。包括197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的日本设计师的众多作品,比如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和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
*三宅一生:(1938-2022)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出生于广岛,毕业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系,后进入巴黎服装工会学院学习,1970年回东京创立了三宅设计工作室(the Miyake Design Studio),以创新的褶皱技术和简约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山本耀司:(1943-)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1966 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法律系,后协助母亲打理裁缝生意,于文化时装学院进一步学习时装设计,并于1969年获得学位。其设计以简洁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的设计风格而著称,以男款女装见长。他曾阐述:"1977 年,我萌生了为女性设计大衣的想法。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一件大衣可以保护和隐藏女性的身体。我想保护女人的身体免受某些东西伤害——也许是男人的目光,也许是寒风"。
*川久保玲:(1942-),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虽未接受过时装设计的正式培训,但曾在庆应义塾大学学习美术和文学。毕业后在纺织公司的广告部工作,1967 年成为自由造型师。两年后,她开始以 Comme des Garçons 的品牌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服装,专注于反时尚,朴素的,有时是解构的服装。
从20世纪后十年到现在,日本时装设计对世界流行风尚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设计师的前卫创作挑战并改变了现有的服装概念。KCI 2013年的展览“未来之美,日本时尚30年”(Future Beauty:30 Years of Japanese Fashion)就是对这个核心系列的细致研究的集合。
这张图片是该展览的伦敦展场。
关于kcl出版物详情请参考官网
https://www.kci.or.jp/en/publication/:
在此次展览之前,KCI曾策划过多场时装展,涉及各种各样的主题,辐射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展览受邀在日本和海外的许多博物馆展出,包括巴黎、纽约、伦敦和其他地方,但还不包括加拿大。此外,KCI还制作了一些出版物来方便人们了解我们的藏品,其中《时尚》(FASHION)就以十种不同的语言出版。当然,这些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
从日本时尚说起
我们今天主要探讨日本时尚的本质,重点关注其与日本传统美学价值观的关系。
当我提到“日本时尚”时,你们的脑海中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形象。但生长年代不同,想到的东西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史蒂夫·乔布斯曾在发布会上穿着三宅一生的黑色开衫毛衣。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穿着渡边淳弥*(Junya Watanabe)的开衫。
*渡边淳弥:知名的日本时尚设计师。是川久保玲的门生,以创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他经常在作品中探索材料、结构和服装的未来发展方向。
川久保玲的服装也很受欢迎,虽然有时会引起很多争议。
Pina Bausch
Wim Wenders
而山本耀司的服装则很受德国艺术家们的青睐。
然而,对于最年轻的一代来说,日本无疑是漫画和“卡哇伊”(可爱)的王国。漫画和“卡哇伊”对日本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起到了所谓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上这个年轻女孩穿的粉色裙子,被称为“洛丽塔”( Lolita)造型。与漫画人物有很强的内在关系,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独特东京街头风格。
日本前卫杂志《迷茫与困惑》*(Dazed & Confused)在2012年12月号的封面上刊登了这张照片。日本流行歌手竹村桐子*(Kyary Pamyu Pamyu,中文也译为卡莉怪妞)穿的就是洛丽塔的裙子。
* Dazed & Confused创立于1991年,最初由英国时尚摄影师Neville Brody和伦敦设计师Rankin合作创办,目标是提供一种独特而前卫的时尚、文化和艺术视角,深受年轻读者和时尚爱好者的欢迎。
*竹村桐子:知名的日本流行歌手,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奇特的时尚风格而闻名。她的音乐和形象充满了卡哇伊(kawaii)文化的元素,视频常常充满色彩斑斓的、夸张的、童话般的元素,这些元素反映在她的服装、发型和化妆上。
这位著名流行歌手的造型是年轻设计师山县良和*(Yoshikazu Yamagata)的作品,其品牌名称为WRITTENAFTERWARDS。山县的作品以服装作为交流手段,与其他媒体进行互动。结果是既多元化又充满玩心,是传统可爱理念的夸张放大版,且带有一点点反讽意味。
*山县良和:2005年毕业于中央圣马丁(Central Saint Martins),曾是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的设计助手。回到日本后,山县于2007年创立了Writtenafterwards,其品牌理念是“送给您的礼物”。
不过,我必须指出,“卡哇伊”并不代表日本时尚的全部。优衣库等品牌以极低价格提供的朴素基本款服装在日本也相当受欢迎。即便如此,卡哇伊时尚的确不容忽视,它绝对是日本的特色。
如今,日本的时尚总体上与世界其他大城市没有什么不同。随处可见奢侈时装品牌和商店,也包括日本时装品牌。当然,还有Zara、H&M或Gap和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不过,东京街头风格仍然是当今东京时尚独特气质的代表之一。
你可能会问,“传统服装或和服呢?”答案是,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看到和服。和服成了婚礼、茶道、毕业典礼、成人礼等特殊场合的服装。不过最近,休闲和服、京都浴衣甚至是二手和服在年轻人中产生了成为休闲时尚服装的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和服将重拾其在日本曾经享有的地位和魅力。
和服到西服的转变
我想简单回顾一下日本人的穿着从和服转变为西服的过程。从1854年日本被迫开放起(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和约》),日本人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面对和审视就开始了。而几乎从一开始,日本男性就对西方服饰表现出了极大的适应性。女性中只有少数有先进思想的女性选择穿西方服饰。因此大多数时候,和服仍然随处可见。
即便如此,西方的穿衣方式还是自此在日本逐渐扎根。二战的失败意味着一切都不得不发生巨大而彻底的变化。所有人,包括妇女在内,都急于融入新的制度中去。从那时起,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扩张开始后,日本时装业真正起飞了。时装设计师作为一种新职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Issey Miyake 1976
Kenzo Takada 1970
1970年代,日本设计师的名字在西方世界声名鹊起,由高田贤三*(Kenzo Takada)、森英惠*(Hanae Mori)和三宅一生领衔。很快地,1980年代,日本设计师震撼了世界时尚界(我们稍后会再次回到这个话题)。
*高田贤三:日本时装设计师,1939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他是第一个在欧洲取得成功的日本时装设计师,被誉为“日本时尚之父”。他的设计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以其明亮的色彩、大胆的印花和舒适的剪裁而闻名。
*森英惠:日本时装设计师,1926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她是日本第一位在巴黎举办高级定制时装秀的设计师,并于1965年成为巴黎高级时装协会会员。她以其标志性的蝴蝶元素设计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运用而闻名。
和服影响西方艺术
让我们再看看硬币的另一面:和服自11世纪和19世纪以来如何影响西方时尚。
arrival of American Commodore Matthew Perry's Black Ship in Edo Bay in 1853
从我刚才提到的1980年代现代日本设计引起轰动之前的几个世纪,日本服装和和服就已经对西方时尚产生了深远影响。将日本从长达两个世纪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唤醒的,是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的黑船抵达江户湾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的事件,佩里带着时任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向江户幕府致意,最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日本通称为《日美和亲条约》)。
Whistler,Caprice in Purple and Gold: The Golden Screen
Breitner,the Earring 1893
G.Courtois,Study, 1890
William Chase 1889c. Spring Flowers(Peonies)
当然,此前日本在西方世界并非默默无闻。但1854年日本向西方贸易开放后,艺术品出口欧美的数量急剧增长。日本主义*(japonisme)这个词就是用来描述日本艺术和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在 19 世纪后半叶开始蓬勃发展。公众对日本艺术的广泛认识是由当时的前卫艺术家带领的,如马奈、莫奈、梵高、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等。当然,关于日本艺术如何影响这些艺术家,比如浮世绘版画——其内容之多完全可以另开一个讲座了。今天我们还是先关注和服。
*Japonisme 是十九世纪末创造的一个法语术语,用来描述西方对日本艺术和设计的热潮。
to wear
Rose and Silver: The Princess from the Land of Porcelain,1864
我们从上图惠斯勒这幅《玫瑰与银色:来自瓷器国的公主》说起。日本的裤装、屏风以及和服艺术在这幅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模特们穿着和服被呈现在画中,“假装”自己是瓷器国的公主。换句话说,这些画中和服仍按照愿意被使用,只不过是以一种独特的西式穿法被画中人所穿着,显得十分休闲、惬意。
to lay:as a throw or table cloth
A.Reniro, Madame Heriot,1882
正如上图右边这幅雷诺阿(A.Renoir)的《亨利奥夫人》(Madame Heriot)所示,画中和服采用的是日本友禅丝绸*(Japanese Yuuzen)的白色丝织图案之一,且以鲜艳的红橙色、蓝色、绿色和金色装饰。这是江户时代后期上流社会武士家庭中典型的女士佩戴之一。不过在这幅画中,她的橙色连衣裙只是采用了和服的元素,并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欧式风格。这样运用和服的例子在今天美国和欧洲的博物馆里多如牛毛。正如这张幻灯片所示,和服的元素也被用作装饰性毯子或桌布中。
*友禅染(Yūzen):日本特有的抗蚀染技术,将染料涂在已染色或未染色的米糊抗蚀染轮廓内,这些轮廓可自由绘制也可模印;米糊将染色区域分开。该技术起源于17世纪,当时流行的原因是,它既颠覆了服装面料的奢侈染法,又可以快速制作出看似用染料手工绘制的和服。以完善了该技术的17世纪扇面画家宮崎友禅(Miyazaki Yūzen)的名字命名。
Claud Manet, Automne,1881
Whistler, Portrait of the Aritst's Mother, 1871
和服还被用作绘画背景。右边灰黑色打底的画家惠斯勒的母亲肖像画中,和服的表现形式就与日常穿着略有不同。而左侧带有花卉图案的背景是江户时代晚期典型的和服类型。
和服是长方形布料的组合,在不穿时可以被完全平整和规则地折叠,在形状和结构上与西方服装完全不同。这种形式材料的无限复杂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激发设计师的兴趣。
和服也很可能向西方艺术家暗示了在绘画表现中其本身的平面性。所以西洋画中的和服逐渐蜕变为色彩缤纷的扁平空间或装饰框架,而不是服装的描绘对象。
紧接着,这种装饰框架又被引用到阅读背景中,在视觉上建立了一种扁平审美,不再突出于背景,而是融于背景,成为背景的一部分。
Gustav Klimt, Expectation,1905-09
和服融入绘画背景的例子有上图展示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期望》(Expectation) 。由此,欧洲绘画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将逐渐摆脱现实主义争论的盲区。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地利著名的艺术家,生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装饰艺术(Art Nouveau)的影响而闻名。
和服影响西方时尚
基于以上叙述,一个问题出现了:
虽然和服经常出现在绘画中,但它最终是否对西方时尚产生了影响?
正如我们已经在雷诺阿的画作《亨利奥夫人》中看到的,和服被用作晨衣。而“和服”这个词从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世界普遍使用,除了日本服装的本意,便用作晨衣的表意。无论是从日本为西方市场制造的非常优雅的和服,还是法国制造的普通廉价的和服,都可以看出这种特质。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Nov.16. 1967
Japanese Pavilion, 1867
然而,日本形象在巴黎时尚界的第一次亮相,可以追溯到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日本馆。三名日本妇女被派去参加展览,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巨大轰动。至少在有限的感性认识上,许多西方人至少第一次与真实的日本人及其背后的日本文化相遇。
这幅1867年“巴黎环球展”的插图(上图右)记录了这次国际亮相,也是日本女性首次出现在巴黎时尚杂志上。我还在巴黎附近的贡比涅城堡博物馆找到另一幅当时的时尚杂志插图(上图中),展示的是法国拿破仑三世的表亲玛蒂尔德公主(Mathilde Bonaparte)的小披肩,这件衣服据说是用日本最后一位将军的弟弟德川昭武(Akitake Tokugawa)——1867年巴黎世博会首位日本政府代表团团长——赠送的织物制成的。也有传言称其设计师可能是沃斯时装屋(House of Worth)的创始人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总之,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日本对巴黎时尚的影响逐步建构起来。
*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1825-1895)英国时装设计师,被时尚历史学家认为是高级时装之父和时尚界的革命者。其工作室House of Worth于1858年在巴黎成立,很快就吸引了欧洲皇室青睐,上流社会也纷纷效仿。他极具创新精神,将服装改造得更适合日常生活;启用真人模特;通过咨询和试穿将工作室变成社交场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表示,他“积极的自我推销”赢得了“第一女装设计师”的称号。到1870年,其名字不仅在宫廷圈里家喻户晓,还出现在社会广泛阅读的女性杂志上。沃斯提高了制衣业的地位,使设计师/制作者也成为女性应该穿什么的仲裁者。
 纺织材料 
首先,巴黎对日本纺织品有明显兴趣。
时尚的巴黎连衣裙和外套均采用和服的面料制成。从图上可以看到,和服原本的形态被拆解,然后重新剪裁、拼接成当时的时尚服装。
一位非常著名的巴黎设计师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t)将和服面料用以日常连衣裙的设计,制作了一件带有日式图案的华丽晚礼服连衣裙(上图)
*雅克·杜塞:(1853-1929)法国时装设计师和艺术收藏家。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1873年开始了他的服装设计事业,很快成为巴黎最成功的时装设计师之一,以其优雅和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逐渐地,日本的纺织品品味被融入了西式服装中。
从那时到 1920 年代,在
保罗·波瓦雷*(Paul Poiret)、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
爱德华·莫利纽克斯*(Edward Molyneux)
等时装设计师设计的纺织品中,甚至在今天,仍然可以观察到日本图案。

*保罗·波瓦雷(1879-1944) :法国时装设计师,20世纪前二十年的时装大师。他是同名高级时装屋的创始人。
*可可·香奈儿(1883-1971):法国时装设计师,她以其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和对女性时尚的革命性贡献而闻名。
*爱德华·莫利纽克斯(1891-1974):英国时装设计师,他以其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和对女性时尚的贡献而闻名。
廓形 
日本和服对巴黎时尚的第二个影响,可以从改变位西式服装的廓形中找到。

这方面的大多数例子发现于1907至1914年间。保罗·波瓦雷、古斯塔夫·比尔*(Gustave Beer)卡洛特·苏尔斯*(Callot Soeurs)的设计较有代表性,以及珍妮·帕奎因*(Jeanne Paquin)等很多人。
*古斯塔夫·比尔(1855-1908)是1886年在巴黎创办的一家时装屋,后来成为啤酒品牌,经过一系列并购后,于1932年消失。
*卡洛特苏尔斯(Callot Soeurs)是 1910 年代和 1920 年代领先的时装设计公司之一。于1895年在法国巴黎泰特布特街24号开业。它由卡洛特四姐妹经营。
*珍妮·帕奎因(1869-1936):法国时装设计师,以其坚定的现代和创新设计而闻名。她是第一位主要的女装设计师,也是现代时尚界的先驱之一。 
J.Galliano 1994aw
还有图上这种比较现代的例子。
 裁衣 
Pattern of Kimono
第三个影响,也许是最重要的,就是裁衣。和服作为服装在形状和结构上与西方服装完全不同。正如上图展示的,和服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制成的,而西式服装则是由许多小块布料缝合而成的。
玛德琳·维奥内特*(Madeleine Vionnet)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她在 1918-1920 年后创作的早期作品采用了手工制作的衣体结构。通过这种对剪裁方法的创新思想,对 20 世纪时尚产生了巨大影响。
*玛德琳·维奥内特: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时装设计师之一。她的职业生涯跨足了20世纪的前半叶,她以其创新的剪裁技巧和对丝绸的巧妙运用而闻名。
这件制作于 1922 年的婚纱是手工制作结构的最佳典范,也具有 Obi (sash)* 的效果。维奥内特的作品中没有使用任何雕刻性的线条。她将和服的原则融入了西式服装的结构中。
*Obi (sash)(帯)是一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腰带,与日本传统服装和日本武术风格的制服一起佩戴。腰带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的一条简单的细腰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多种不同品种的腰带,具有许多不同的大小和比例、长度和绑扎方法。
在维奥内特成为独立设计师之前,曾与卡洛特四姐妹合作。其中一个姐妹是埃德蒙·德·龚古尔*(Edmond de Goncourt)的朋友,龚古尔是19世纪末日本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埃德蒙·德·龚古尔:(1822-1896)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艺术评论家和出版商。他是第一个将日本艺术介绍给法国大众的西方人之一。关于对日本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可参考:DEBORAH JOHNSON,Reconsidering "Japonisme": The Goncourts' Contribution,Mosaic,Vol. 24, No. 2, pp. 59-71
Atelier of Vionnet,1925
在这种环境下,维奥内特得以与各种日本事物相遇。众所周知,她是浮世绘版画与和服的收藏家。在上图这张1925年的照片中,可以从墙上看到她收藏的一些浮世绘作品。

Madeleine Vionnet,1925
正如图上这件1925年的时尚连衣裙所示,双翼式剪裁和结构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裁剪的宽松度被控制,打破了女性服装应强调流畅、曲线美的线条的观念,从而给女性气质带来了更加模糊的定义。
 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登场
那么现在回到我之前的问题,和服影响了西方时尚吗?我的回答是,是的。不过,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在日本,几百年来一直穿着的和服,在1930年代也让位于西式服装或所谓的现代化服装。
自1950年代以来,和服几乎从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恰逢日本经济的增长,高田贤三开始被巴黎时尚界认可,森英惠被接纳为巴黎高级时装协会的成员。三宅一生也在西方迅速得到肯定。
1980年代初,日本时尚界开始有创新者涉足。1981年,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这两位日本设计师首次亮相。一年后,他们用看起来像是随意拼接的服装*挑战了西方时尚中的美的既有概念,一经发布就震惊海外,至今仍然影响着时尚界。
*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元素,包括碎布、破布、不合身的衣服等。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时尚观念,认为服装应有特定的形状和风格,应该经过精心设计。而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设计则使它们看起来好像是随机组合在一起的。
Comme des Garçon 1982AW
山本耀司 1983AW
如今虽与早期的图示大不相同,但他们的作品却一直体现着日本美的概念。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创造的衣服在面料上常有孔洞,因此面料本身虽然柔软,但最终会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的工业美感。
 色彩 
两位设计师最初都执意拒绝使用色彩,只用阴影来暗示黑白之间对比色调的关联,就像在玩阴影游戏一样。当女人穿上这些衣服时,她的“女性核心”就消失了。虽然和服也对所谓的女性气质有所“掩盖”,但只是将其简化为一种色彩异常鲜艳的服装,而两位设计师的服装在其宽大的形状中为女性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只是许多人在当时无法理解这些设计。不过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美,并意识到它们正在挑战时尚界迄今为止所推崇的狭隘价值观。
日本设计师采用直线制衣,这种设计明显借鉴了和服文化,宽松地包裹着身体,而不是紧密遵循其身体弧度。从传统西方服装制作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是非正统的,它重新创造了人体框架的线条。最初,批评者谴责这些设计缺乏形式感,被描述为“看起来像一个女人探险过后所着衣服的残余”,这在当时当然有某种负面意义和暗示。但这些设计源自一种摆脱了传统西方方法规则的情感——拥抱和服的本质,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呈现时尚。
Poverty Look or Deconstruction
Rei Kawakubo(左)Yohji Yamamoto(右)
由于经常使用黑、灰色调,这种风格也被称为“乌鸦”,与当时西方服装的美丽轮廓、颜色以及对传统女性气质的彰显形成鲜明对比。
 面料 
不过我们必须得知道,即使一件衣服不受大众喜爱,它也可能具有代表某种视觉审美,或更高的品质追求。日本时尚有效地改变了对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不是通过褶边、刺绣的形式或直接替换为不同服装,而是通过面料选择的严格过程。设计师专注于面料的特性以强调其固有的美感,这一点和设计和服一脉相承。面料是传递新时尚的绝对必要元素,日本设计师通过他们对和服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精准地掌握这一点。他们对面料有自己的想法。
川久保玲曾经说过,“我制作衣服时,80%的精力用于面料选择”。1970年代,三宅一生开始职业生涯时,也在日本各地为自己的服装寻找独特的面料,形成了与皆川魔鬼子*(Makiko Minagawa)、新井淳一*(Juichi Arai)等杰出纺织设计师的合作。正如川久保玲和松下浩*(Hiroshi Matsushita)所做的那样,通过开发纺织品以弥补或创造其自身的独特性。
*皆川魔鬼子:长期担任三宅一生的纺织品总监,直到2000年成为HaaT的创意总监。
*新井淳一:日本设计师,纺织品专家,曾多次和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合作。
*松下浩:日本面料设计师,与川久保玲多次合作。
这种对面料的关注也被日本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延续了下来。因此,日本时尚诞生于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日本传统的交叉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
日本时尚
跨越美学边界
让我们回到1980年代中期,日本设计师的服装开始传播到美国和欧洲。通过处于前沿领域的日本时装设计,人们发现了一种超越传统西方美学边界的美学。与此同时,这些衣服赋予了穿着行为新的意义,并开启了对服装、女性气质和身体之间关系的检验。当都市时尚的界限在20世纪最后十年摇摆不定时,日本时尚吸引了国际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的强烈关注。
Martin Maregeila 1989(左);Helmt Lang 1994ss(中);Hussein Charayan 2002ss(右)
日本设计时尚背后的这种精神,在 1990 年代被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等设计师运用于他们的解构设计中,这是日本时尚对世界产生的又一重重大影响。
*马丁·马吉拉(生于1957年4月9日):比利时时装设计师、艺术家,也是法国奢侈时尚品牌Maison Margiela的创始人。因其设计中标志性的解构、升级再造的美学和超大的轮廓,被认为是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之一,
东京街头时尚
卡哇伊文化的发展
Harajuku, Shibuya 2000-2010
ELLE 1996 Oct. 
与此同时,1990年代末,一个独立的时尚分支出现了。高中生开始聚集在东京原宿或涩谷的街道上,展示、炫耀他们独特的服装。这种时尚的主要灵感来自漫画和动漫中的男女主人公。事实上,自1960年代以来,东京街头风格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媒体的频繁关注。然而,1990年代末才开始吸引国际眼光,东京因而获得了“街头时尚中心”的美誉。
日本漫画和动漫对时尚界年轻一代的渗透和吸引,生发出了服装扮演(Cosplay)这种表演艺术。参与者穿戴服装和配饰来扮演流行媒体中的角色,这种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欢迎。其中,洛丽塔造型(Lolita)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洛丽塔时尚显然取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著名小说《洛丽塔》*,但这种风格过度夸张的怪异性也借鉴了其他参考,例如洛可可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时尚,以及可爱元素即我们所说的“卡哇伊”等。日语词“卡哇伊”指代年轻或幼稚的东西,因为小、幼的特征,会让人产生小心翼翼对待、呵护的想法。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一位著名的俄裔美国作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创新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洛丽塔》(Lolita),这部小说因其挑战性的主题和文学价值而备受争议和赞誉。纳博科夫的作品常常探讨了语言、记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
从原意开始,“卡哇伊”在最近几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特定的形容词,用于描述一种酷酷的真诚。
“未来之美:日本时尚30年”展
现在大家已经对日本时尚有了相当了解,也知道我为什么会策划“未来之美,日本时尚30年”展,因为我试图呈现自1980年代初到现在对日本时尚进行的全面研究。
现在,我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话题。这是第一次关于日本时尚的大规模展览,最初在伦敦的巴比肯艺术画廊(Barbican Art Gallery)举行,然后在六个城市巡回,并将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艺术博物馆展出。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以回溯日本时尚之路。
“阴翳礼赞”(In Praise of Shadows),研究了设计师对单色调色板和黑色的集体热爱。
“平面化”(Flatness)探索了日本设计师作品中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碎片与体量的相互作用。
“传统与创新”(Tradition and Innovation)突出了材料和形式的激进再想象。
“酷日本”(Cool Japan)则明确了高定和街头时尚的关系。
 一:阴翳礼赞 
第一部分“阴翳礼赞”的灵感源自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于 1933 年所写的影响深远的同名文本。

*《阴翳礼赞》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作品,发表于1933年。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早在没有电灯的时代的日本的美学,日本人所秉持的生活与自然相融合的“风雅”之趣以及独特的艺术性的感性。
这部分揭示了日本当代时尚中对单色调色板以及细腻的纹理和形式的持久兴趣。这种设计在 1980 年代为极简主义者的兴起铺平了道路,这源于对光影和黑色力量的文化感知。该部分主要包括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作品,从他们八十年代早期备受推崇的系列到最近几季的作品,以及由更年轻的一代的创作。

Wasington Post 1982 oct.16(左);Yonji Yamamoto 1983ss(右)
图上这件衣服出现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读者信件中,其所代表的风格很快被称为“破烂拾荒者”。不过这位记者仍然强调此类设计的刻意设计和精心完成。
 二:平面化 
“平面化”板块探讨了日本设计师作品中平面和体量的简单几何形状和相互作用。
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最近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平面和形式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这叫做“超平”(superflat)。
上图 是三宅一生的作品,《美丽的夜晚召唤》。
THE NEW YORKER,1995 Sep. illustrated by Michael Crawford
这幅漫画出现在《纽约时报》的纽约专栏上。画面下方写着“Are you in a MIYAKE or did you just sleep in your dress?”(你穿的是“三宅一生”的服饰还是只是压着衣服睡了一觉?)
 三:传统与创新 
西方人眼中的“极简主义”风格,例如三宅一生的设计,允许人在其包裹的形状中最大限度地进行运动,有时会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结构,有时则会被误解为一系列圆环的叠加组合或是一根“香肠”。
然而对日本人来说,衣服和身体之间的多余空间,被称为“間”(MA),不仅仅是一个空隙,而是一个丰富的空间,拥有无法估量的能量。在传统和创新的思辨中,二者的关系是永恒的。
第三板块“传统与创新”探讨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从和服和折纸等日本传统服装和技术的彻底革新,到纺织品制作和处理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栗原大*(Tao Kurihara)、大矢宽朗*(Hiroaki Ohya)Mintdesigns* 的一系列纸质服装;渡边淳弥 2000 年秋冬季的开创性系列 Techno Couture(图上这些蓝色红色和黄色的衣服);川久保玲的解构主义作品;以及山本耀司、高田贤三和 品牌Matohu(堀畑裕之/関口真希子Hiroyuki Horihata / Makiko Sekiguchi) 对日本传统技术和服装的现代诠释。
*栗原大:日本时装设计师,川久保玲门生,于1997年从伦敦中央圣马丁时装与设计学院毕业后加入 Comme Des Garcons。接下来八年与渡边淳弥及其品牌合作,直到 2005年推出自己的小系列。随后作品在巴黎引起了国际关注。
*大矢宽朗:日本时尚品牌Ohya Design Zoo Co Ltd.的设计师和创始人;1970 年出生于熊本,就读于文化时装学院,后为三宅一生工作。最知名的系列是Astro Boy by Ohya,服装采用大胆的红色、蓝色和粉彩装饰,体现 Ohya 对动漫人物阿童木的诠释。他的所有系列中都展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和古怪的魅力。
*Mintdesigns:勝井北斗(HOKUTO KATSUI)和八木奈央(NAO YAGI)创立于2001年的品牌,正如品牌名字本身所包含的“崭新” 的意义一样,Mintdesigns 一直贯彻着品牌最根本的理念,以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小细节为着眼点。专注于平衡感的构想,设计,理念,使用独特面料及多彩漂亮的图案运用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崭新的吸引人眼球的服装。
川久保玲的所有创作中,1997年夏季的隆起连衣裙系列极具线条感和设计美学。采用双层直线设计,背部、肩部、腹部和臀部的区域,通过羽绒填充,形成饱满且奇特的隆起。加上衣服内衬组成的两层皮肤,模糊了身体和衣服之间的界限,将它们融为一体。当穿着者的身体和衣服一起移动时,便创造出耐人寻味、不可预测的形状。
这个名为“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的系列启发了观众的想象力,并激发了美国编舞家默斯·坎宁安 (Merce Cunningham) 创作上图这一引人入胜的舞蹈场景*。
*编舞家默斯·坎宁安在他的舞台作品中使用了该系列,他说道: "这些‘肿块‘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熟悉形状:肩上挎着包的自行车信使、背着腰包的游客、母亲手臂上的婴儿"。
几个世纪以来,日本已经发展和完善了复杂的纺织业。为了与来自西方的新时尚竞争,敏感的制造商继承了曾经创造和服的工匠对高质量的追求和奉献精神。它向我们证明,高品质的和服可以像一辆车子或房子一样昂贵。工匠必须在最高水平上出类拔萃,才能保持这样的定价。日本时装设计师往往从制作材料的毛线选择到服装的完成,全程参与材料的开发过程。
上图这款奢侈小众面料,最初是为一种传统服饰中的腰带设计的。这就是一种将传统和服改造成现代服装的尝试。
上图这件外套是京都一家著名工作室,使用一种名为辻花*(tsuji-gahana)的非常古老的染色技术制作的。
*辻花(辻ヶ花)是一种起源于室町时代的日本织物染色技术。
 四:酷日本 
最后一部分,我们关注“酷文化”。
像图上呈现的这样。最后一部分集中展示了 "酷日本"现象。展品包括栗原大、Undercover品牌的高桥盾*(Jun Takahashi)和三宅一生品牌的龙泽直己*(Naoki Takizawa)等人的作品。
酷日本探讨了街头风格、流行文化和高级时装之间的共生关系。此外,还有一系列展厅播放时装秀系列影片、访谈以及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
关于山本耀司的经典纪录片《城市与服装笔记本》(Notebook of Cities and Clothes,1989)。

*高桥盾:日本时装设计师,是川久保玲的门生,创立了Undercover品牌。出生于群马县,1988 年进入文化服装学院服装教育专业学习。业余时间,他是翻唱乐队 "Tokyo Sex Pistols "的主唱。
*龙泽直己:日本时装设计师,职业生涯始于三宅一生,并于 1999 年成为该品牌的创意总监,因担任优衣库特别项目而闻名。于 2006 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还未为日本皇后美智子设计原创服装。
*维姆·文德斯:德国电影制片人、剧作家、作家和摄影师。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19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当时美国公路电影及西部片启发,文德斯开始拍摄欧洲式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创作方向,著名作品有《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等,流浪与疏离是永远的主题。
展览非常受欢迎,我希望参观者对日本美学的喜爱和对当代时尚的感动会在这里得到综合。
结语
纵观这场展览,我可以得出一个自然而合理的结论:日本的服装设计将艺术与实用性完美结合。这与和服的创作所采用的思维方式相同。而和服被认为是“可穿着的艺术品”。
在传统文化中,日本人几乎没有将装饰艺术和纯艺术进行明确区分。因此,日本时装设计师在制作服装时,会将古人制作和服时所使用的敏感度和激情带入其中。虽然和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它仍然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服装文化中。
 讲座2正文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某种程度上,我不觉得自己是日本人,我出生于东京,是东京人,不是日本人。但我的血液中流动着日本人的某种特质,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不需要去找寻。”
大家好!受邀来这里演讲后,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据我所知这所大学没有开设时尚相关的课程。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关于科学、人文,哪怕是新兴的AI(人工智能)等其他专业,唯独没有时尚,对吧?所以作为一个时尚设计师我应当来聊些什么呢?这真是个不小的困难。或许,我可以先简略讲一下我是如何成为一名时尚设计师的。
 我是如何成为一个时尚设计师的 
我出生于二战后,作为战后遗孀的独子。那时我对家庭的含义一知半解,因为我家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生活很艰难,因为东京被轰炸后,我们失去了几乎所有东西。而(紧接着地)通货膨胀导致货币成为了没有价值的废纸。
那时起妈妈就下定决心不再结婚。但对我而言,是希望她与一位善良英俊的男士再次走入婚姻的,这样我之后的生活也会容易许多。可母亲心意已决,要努力工作并独自将我抚养成人。因此她去了服饰制作学校进修服装设计两年,而我被送往母亲的妈妈——我的外祖母与曾外祖母那里。
母亲出生在一个被群山、河流与海洋环绕的小山村,两位外祖母又十分宠溺我,所以那段时期我过得十分惬意。如果有可能回到过去,我一定选择回到三四岁时,最快乐悠哉的那两年。后来,母亲从服装制作学校毕业,将我从祖母们身边带到了东京。至此,我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
每晚我入睡前,总能隐隐约约听到妈妈在隔壁房间工作。伴我入睡的,是缝纫机的声音,是熨斗熨衣服的味道,是与制作衣物相关的一切。
我真的很讨厌这样,因为有时母亲工作太劳累以至于看起来十分憔悴,对那时的我而言,甚至有些可怕。从三四岁到现在,我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总是有喜有忧……(笑)。母亲工作不辞劳苦,因此我在高中时一直乖巧懂事,直到顺利毕业并通过了著名大学*的入学考试。我心想,也许这就够了吧,我自由了。所以开始了搭便车旅行,从横滨*出发,到俄罗斯纳霍德卡*,途经西伯利亚铁路到达了一个北欧国家(我有点记不起名字了)。
*1962年,山本耀司考入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
*横滨(Yokohama):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东部的都市,为神奈川县县治及最大都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辖有18个区。全市人口达377万,是日本人口最多的二级行政区,聚集神奈川县内超过40%的人口;若以人口集中地区的面积和人口来看,则是次于东京(东京都区部)的日本第二大都市。
*纳霍德卡(Nakhodka):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第三大城市,位于特鲁尼半岛、面对日本海的不冻港,以军事设施与水产养殖为主。
这些国家都非常干净,树木很高,人也是,在那里的感觉就像是行走在高楼大厦之间。其实我们这一代,都不太愿意谈论身高。包括我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三代日本人,是日本史上最矮小的三代,因为战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饱腹。

从那时开始,我就对战争愤懑不已。离开那个北欧国家后,我又到了荷兰、德国,最终坐火车去了巴黎。我记得巴黎北站人头攒动,场面嘈杂,空气中充斥着法国高卢*和吉坦尼斯*香烟的味道,地面上烟头随处可见。经过前面几个整洁的国家后,巴黎让人印象深刻。我心道,哇,这是适合我的地方,我回家了(笑)。
* Gauloises:高卢香烟,一种源自法国的香烟。
* Gitanes:吉坦尼斯香烟,法国品牌香烟
虽然是第一次来巴黎,但我感觉这就是属于我的时代。从那时起,我的命运才真正开始,当时我大学三年级。完成学业后我问母亲,我能帮你吗?那时她在为街坊邻居们做衣服,我这么问完后的两周,她一句话都没和我说。
她很失望,因为她为了培养我支付了昂贵的大学学费,我却想要回来和她一起做衣服,她失望得不想理我。许久之后,她说如果我想要帮她,至少要去时装学校学习,起码要知道如何裁衣。
我对自己说,你说服她了! 可以继续做个学生了。因为自四五岁起,我就开始透过母亲去看这个不平等的社会,成年人的社会,那段经历决定了我后来的心态。
(可以帮我开一下录音机吗,我想让大家听一下我最喜欢的英文词组)(录音机声)我最喜欢的英文词汇是:
非对称 矛盾 对立 腐败 不道德 荒谬 愚蠢 荒唐
对抗 破坏 摧毁 违抗 残缺 享受 尖锐 病态 破坏
这便是我设计生涯的开始。
我想问年轻人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脸前放一张纸,然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把纸放在左侧,右侧的脸是平和的,但当你把纸挡在右侧,左脸也许是愤怒生气的,人的面部不是完全对称的,人的身体也不是。身体是一个(像我一样)复杂的不对称形状。很多人都是如此,比如我的右脚比左脚短两厘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人的身体都是不对称的。受此启发,无论是设计还是剪裁,我更偏爱不对称的东西。我讨厌十八世纪那种将身体曲线完全暴露的紧身衣,再搭配小巧的鞋子——活脱脱一个男性视角下的玩偶形象,我打一开始就厌恶这种东西。

所以当我决定给母亲的老店帮忙时,我就知道或许我要做的,就是为那些独立女性设计衣服,她们不应该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就是我的最初想法。
提问环节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真的很特别。我想先问个问题,您认为自您首次涉足至今,时尚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山本:我刚成立成衣公司时,很多时尚编辑问我,巴黎和米兰有这么多美丽的服饰,为什么要做这种看起来邋遢破旧的衣服?类似这种问题我被采访了无数次。
那时候我觉得在欧洲,在巴黎,也许会有“奇怪”的人喜欢我“奇怪”设计。所以我在巴黎开了一家小店,大概在36还是37年前,为了庆祝开业,我举办了一场时装秀。
让我惊讶的是,来店里和工作室的不是杂志编辑,而是大量的买手。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买手们在不同地区经营自己的买手店,需要租赁店铺、雇佣销售,销售需要去订货,从巴黎或是意大利购买商品。这意味着买手们的工作是完全自由且根植市场的。他们对新事物很认真也很敏感,所以会闻风来到我的店铺。但杂志编辑们不在乎,他们看完我的东西后反应大多类似,和我说:“又脏又破的东西是不能称之为衣服的。”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批评来自《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巨大版面的一半是繁复细致的设计,另一半是我的设计,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x”,并且底部用罗马字母注明“Sayonara”,意思是“再见”。我不讨厌,甚至有点喜欢这个评价,虽然负面,但带着一点俏皮,还不错的。
* WWD: 《女装日报》(Women's Wear Daily,又称WWD)是一份时尚行业贸易期刊,通常被称为“时尚圣经”。 它提供有关男女时装、美容和零售行业不断变化的趋势和突发新闻的信息和情报。它的读者群主要由零售商、设计师、制造商、营销人员、金融家、媒体高管、广告公司、社会名流和潮流制造者组成。
那之后十年我都在巴黎举办时装秀,人们开始叫我“大师”。我很不理解,因为我是从内心出发,设计“脏衣服”的,是反时尚的。但他们对我态度的转变或许说明,我在世俗意义上成功了。后来我进入了五年瓶颈期,在设计上停滞不前。

主持人:您认为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存在冲突吗
山本:在时尚产业中,一端是商业,一端是作品。做衣服不是创作的开始,二者一起才是创作的开始。两者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不能将它们拆分开。
我可以简单解释下,我买来布料,买来金属饰品、剪刀、纸张、缝纫机、熨斗这些工具,然后租赁了店铺——在衣服售卖之前,我就已经付出了所有成本,这似乎是胜算不大的赌博,在消费者认可前都很难称得上赢,但没办法,我天生就喜欢赌一赌。
观众1:非常感谢您如此激励人心的演讲。我有一个问题,您认为在新一代的设计师中,谁的理念和您最接近?
山本:我以前很尊敬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但他已经不在了。现在的话还没有看到。
*亚历山大·麦昆: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出生于伦敦,英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有“坏孩子”之称,被认为是英国的时尚教父。麦昆于2010年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在伦敦梅费尔的家中自杀身亡,享年40岁。
我感到非常孤单。众所周知,快时尚品牌和奢侈大牌把时尚破坏了。这很让人沮丧。我从不属于主流时尚圈,而是在一侧行走,阴翳的那一侧,并对主流不以为然。反对主流的道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它在商业上永远不能成为主流,但我仍在这条路上,直到现在。
观众2:谢谢您的演讲,我的问题是日本文化中的“美”这个概念的内核是什么呢?在您的设计中它又影响到了哪部分?
山本:这是很难的一个问题。我出生在日本,所以自身不需要去找寻这个日本概念,对于在座的欧洲人而言,可能是乐于去寻找日本文化的。
我在巴黎办秀场的时候,许多西方人提到我时说“你这个日本人”。我出生于战后的废墟之中,没有什么日本文化的体验,因为我居住的城镇空空荡荡,没什么日本特有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我不觉得自己是日本人,我出生于东京,是东京人,不是日本人。但我的血液中流动着日本人的某种特质,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不需要去找寻。自然而然地,外国朋友总是执着于在我身上找到它并感受它,正是这个东西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日本人。
我记得杂志报纸的编辑们在秀场过后不用名字称呼我,而是讲那个日本人做了什么什么。以前没人叫我山本先生,近两三年他们才开始这么称呼(笑)。
观众3:我想问一个与那位女士的提问相关的问题。目前,像室内设计中诸如“侘寂”*(wabi-sabi)的概念也被引入到时尚领域里。我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他们说“侘寂”正处于热潮中,成为一种新趋势等。对于这种文化概念的商业化,以及人们——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从业者——对日本概念的选取,您有何感想?因为在我读到的那些文章中,并没有来自日本的声音。
*侘寂:(侘び寂び Wabi-sabi)是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传统日本美学。侘寂的美,有时被描述为不完美、不恒常、不完全的。侘寂的概念源于佛教的三法印,即无常、苦、空。侘寂的特征包括不对称,粗糙或不规则,简单,经济,低调,亲密和展现自然的完整性。
山本:我们不能把侘寂简单翻译为英文,法语甚至意大利语,那些语言中没有这个词汇。即便是在日语中去解释它,也很难做到准确,所以只能去感受它。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读书时段落之间的部分,称之为“間*(ma)”,ma在字典中指空间,阅读就是阅读空间,这就很接近我们说的侘寂。
* 間(Ma “间隙,空间,暂停”)通常用于指代所谓的日本负空间的特定概念。
观众3:我的论文是关于日本设计如何受到“侘寂”的影响。但我被教导说,不能拿另一个国家的概念,说它是一个实物,事实上“侘寂”也是一种哲学概念,不是吗?我不是日本人,所以不能论断什么时候是一个“侘寂”的热潮,我不属于那个文化。即便借走了它的文化,但并不理解其意义来源。
山本:你说得对。但我的想法是,日本年轻人没有体验过,可能不理解这些。这不是教育,而是来自广泛的体验。有时,“侘寂”来自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并不是艺术,它是通过艰苦的训练,每日的双手劳作,进而体会到一些美妙的事物。
关于展览和讲座的延伸阅读:
KCL官网:https://www.kci.or.jp/en/
dezeen“未来之美:巴比肯艺术中心的日本时尚 30 年”:https://www.dezeen.com/2010/10/19/future-beauty-30-years-of-japanese-fashion-at-the-barbican/
END
推荐书目
"Kimono Refashioned: Japan'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Fashion", Asian Art Museum, San Francisco, 2018
"Future Beauty: 30 Years of Japanese Fashion" (English), Merrell Publishers, 2010
雷锋福利
添加小雷锋加入知识雷锋交流群~
探讨学术问题,获取讲座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