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关注我
2023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我们应该坚持定期测量血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约有2.45亿成人患有高血压,
正常高值人数高达4.35亿,
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分别为51.6%、45.8%和16.8%。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
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我们应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一、高血压常见症状及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胀、耳鸣、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同时,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底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8%,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
误区一:不规律检测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血压标准数值已从120/80变成130/85,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在,收缩压在130~139之间,舒张压在85~89之间,只要血压能够控制在标准之内,就能判定为标准的血压数值。
误区二:没有感觉就不服降压药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的,不是凭感觉出来的。第一,没有不适感觉,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虽然有些患者血压升高,但患病时久,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溢血,才有“感觉”。第二,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第三,改善症状的药,不能代替降压药。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时习惯使用止疼止晕药,这代替不了降压药。
误区三:认为一旦开始服药就停不了
一些患者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担心用得早会导致停不了药。这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血压及早控制,更早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误区四:血压高了再吃,不高不吃
有些患者认为血压≤140/90 mmHg就算正常了。其实即便血压140/90 mmHg以下,发生脑梗、脑出血、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依然随血压的升高而增高。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控制,如果用药不规律,可能会产生血药浓度,降压药不规律服用会引起血压反复波动,也就是发生血压明显升高和正常血压反复交替的现象。
二、高血压日常健康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一)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饮食疗法关键点就是限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的升血压作用,每日应摄入钠盐数要少于6克。
(二)减少添加糖的摄入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进而分泌过多胰岛素,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
(三)控制体重
关注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的差异;体重减轻有利于高血压的降压达标,每减轻1000g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减重不易太快一年内减轻原体重的10%为宜。
(四)控制酒的摄入
临床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摄入酒量越多,收缩压和舒张压也越高。同时嗜酒还有低血压休克的风险。
(五)保持心情愉悦
人心情不好,肾上腺素水平就会上升,血压随之上升。所以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如何,你都不为所动。
(六)改善睡眠
高血压患者前一天的睡眠质量影响着当天血压的波动,如果没睡好觉,血压必然升高。所以说高血压患者要有一个好心态,更要有一个好睡眠。
世界高血压病日宣传视频
世界高血压病日宣传材料下载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卫生健康相关知识,
这里为大家提供了免费下载宣传材料的方法,
欢迎推荐到朋友圈或者科室群,
转给需要的朋友,谢谢!
关注基层医药卫生家园微信公众号,
在公众号下方回复“高血压”三
即可免费下载宣传材料。
内容持续更新中!
更多内容:

回复“2023”方法如下:
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诚邀您来投稿
在这里
和所有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伙伴们分享、交流
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
家庭医生签约经验
让我们一起推进基层医卫生疗机构的发展~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进入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
 【友情提醒】:公众号改版了,不加星标不容易找到这里,请大家按照下面图示进行四步操作,设置星标,以防今后咱们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