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惕的是那些转专业制度严苛的高校,比如四川某大学规定只有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 10%,才能申请转专业,一个学生的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10%,这说明该生非常适合这个专业,其能力与兴趣与这个专业匹配恰当,他恰好不应当转专业。
那些需要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能力的欠缺或心理上的排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暂时不佳。如果转到他们更加有兴趣、更加适合的专业,他们才可能取得更好成绩。家长和考生要多加留心学校转专业等相关制度,在同等情况下尽量回避那些制度不科学不人性化的高校,选择用脚投票。
出处|北大元培学院 卢晓东教授
你是否在为了名校而名校?
对于保送这件事情,很多机构关心的是,考试多少分,笔试多少分,考什么题。
其实,对于准保送生,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要不要学外语专业?!你对于这个专业的insight在哪里?
我们一直提出:不要为了保送而保送,不要为了北大而北大。
正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教授在写给对北大本科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建议中,提到的:首先,考生不应该只是家长的替身;其次不要盲目选择流行专业。
我个人是经历过在父母的认知下选择“专业”,这个过程带来的是四年的不愉快,以及在研究生阶段完全放弃自己的专业,我甚至很希望在那个阶段,有个面试官拒绝我,告诉我,你不应该这样选择。18岁的我可能会生气,38岁的我回望只有感恩。
我们的几位保送生的老师,也都有过这样那样选择专业的迷茫,所以我们在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梦想的时候,也会很唏嘘有些明明不适合语言专业的学生,因为太多的人给予的劝说而踌躇。
选专业的insight
诚然“志愿填报阶段有着简单的技术因素可作参考,比如某大学和专业最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孩子在中学和所在地区的排名等。”但是“学生通过大学专业学习形成大脑中的一个知识结构,所以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来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每年都有,给从来没见过的外语保送生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因为很多保送生来的时候我们是不认识家长),当我一遍遍听到孩子口中说道,对于“数学的热情”,无论多少次模拟面试,孩子的第一个答案依旧是“我很喜欢数学”,我每年都要打这些电话,都要劝说家长重新考虑保送这条路,考虑这个专业孩子是不是喜欢。
也有一些北方孩子说“林老师,我理解你的善意,但是这是我唯一一次能靠近这样学校的机会,我们没有南方的孩子选择多,我们是高考大省”。
我也认同,也理解,甚至能看到清华大学把“为什么选择清华”的文书,在去年改成了“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都能感受到家长,学校,招生办,孩子,各方对于“未来选择”在高三这个节骨眼上的纠缠和撕扯。
既然,我们不能坚定的帮助孩子做YES的选择,那我们就来讲讲一些No的情况吧。对于Why Major的这个问题(姑且不用管这是不是一个面试题,我们首先认可这是一个人生的选择题)我采访的每一个前几届届的保送生给予的共同参考建议:
第一、你对学校的了解永远是不足的,所以,你首先确定你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学校发出的”其他机会的“承诺。你以为的机会,是会变得,以六年前某学院承诺的国外机会入学之后取消,以某大学所谓的宽松辅修政策,真正入读之后发现三年来只有一个学生能够上辅修的标准。所以,首先,你对于本专业的兴趣,才是最关键的。
第二、不要寄希望于研究生阶段转专业出国,因为给予语言类专业转专业的要求非常严苛。一方面,你本专业的数学含金量,决定了语言专业很难转到理工科,会计金融专业;另外一方面,转专业需要一个非常明确的“为什么转专业理由+为什么你本专业学生更适合我们录取”?这就导致了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新专业的事情;然后,内卷时代,需要你本专业的GPA非常高。而我真的有在复旦遇到高中成绩非常优异,在父母的指点下选了黄金专业,但GPA低到令人发指且毕业困难的小孩,妄论转专业、出国。
第三、本科专业分类的重要标准是职业,老师的教学,是围绕未来的职业出口展开的。这个在当下2023年的时候,显的尤其关键,不要我多说为什么谢谢亲。我在教一个浙大保送生的时候(很有趣这个保送生今年回来实习了),他非常喜欢地理,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不太清楚,读外语专业和地理有什么关系。我们以职业作为导向,我问他“你真的希望去做一个地理学家?”你喜欢“做实验”么,孩子说自己是喜欢地理主题的内容,喜欢传播地理知识。于是我们的职业梦想变成了“国家地理杂志的英文编辑”
这就是从职业寻找契合点。这个点非常有趣,因为18岁的学生,他们对于“职业的”理解,甚至他们父母对于“职业的理解”是脆弱且感性的。所以寻找一个职业的契合点,也是选择专业的关键。
面对面试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去思考自己要什么,在我那个没有智能机,上网困难的年代,我是直到大三在留学中的Career Center的帮助下,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而今,当网络媒体非常发达的时候,外语学校的候选人,有能力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独立的思考”。
有一个数据说起来可能还是让人惊讶,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2022年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有27所,是2022年被撤销最多的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分别有23所和22所高校撤销。而当年,你认为这两个专业之所以建立,现在之所以被取消的理由是?(又是一道有趣的面试题)
当下,我们回望过去三十年职业的兴衰、消亡和变化,重新去阅读黑格尔的那句:“绝对知识或知道自己为精神的精神,必须通过对各个精神形态加以回忆的道路来达到。”什么是“绝对的知识”。我们会慢慢撇开所谓的黄金职业,去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根本需要的能力,再结合孩子自己的优势,我们既希望寄托于大学教育的进步,更应该在本源上去思考“什么是我梦想专业能够提供给我的?”什么是我们的“初心”。
本文为留学兔子原创,谢绝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