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BetterRead上介绍初中学霸经验帖的第三篇文章了。
前两篇在这里:
之前说过,学习是从规划、执行到复盘然后周而复始的过程。其中规划,又可以分为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三点。
其中,目标是核心。
中学教育的目标很宏大。今天介绍的主要是基于中考的定目标,既包括考什么高中这样比较长远的目标,也包括平时某一门课里要学到什么程度,具体学什么等短期目标。
大部分中学生甚至大学生,还是要依靠父母拿主意。
因为做决策本来就很难,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要面对骤然增加的学业,父母的期待,还要适应新环境和新同学,面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所有这一切如潮水般卷过来,如何去分析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想法,确定自己想要的和该要的是什么呢?
学霸的方法是:从结果倒推。
读哪里:看排名
什么是结果? 首先是你最终想要的东西。
比如之前在BetterRead文章《他们这样学——学霸如何管理情绪》中谈到,一位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再不学习你是想和XXX(我不太喜欢的一个同学)去一个学校吗?”
或者是:“你不想和YYY(我最好的朋友,签约了)去一个学校吗?”
虽然这是学生用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办法,但本质上帮助自己确定了目标——要去好朋友也去的好学校。
但是学霸们更常用的办法,是用年级排名来对标。
初一、初二,他们会用期末考试的年级排名来确定自己的追赶目标。初三下,则会根据模拟考排名来定下中考目标。
用户名为“糖炒栗子”来自福建福州一中。她的经验是,每次考试都要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 对于中考,她的建议“如果有想努力的心,中考目标大可以设得高远一些,举个例子:如果现在的分数可以上五中,那你中考的目标可以定在附中。”
福州的五中和附中的差距有多大?本人不太了解。不过从全国各地的学霸大都建议把追赶目标定为比自己目前的分数往前几十名。如果一个年级有10个班,相当于追赶排名靠前一到三名的同学。
比如一位无锡的学生,记录了自己的初三下模考年级排名。他是从初三下的一模排名是106/400,即在400人里排到106名。根据这个排名,“找一个比你高几十名点目标进行比较。”
到了二模,排名上升为74。此时再确定中考目标。这位学生最终在中考中获得了682.5分(满分750分)。
北京学生(用户名:蒜蓉酱)的建议更具体:“先找一个比你的成绩要高15-20分的学校,然后专心研究怎么能让总分提升到那个成绩。”
“蒜蓉酱”所在的的初中属于本区第四梯队,中考上了第一梯队的高中。逆袭的经历使其有更多的自信,也更能理解普通学校的学生。
临近中考时,一些学生会被学校劝退,要求签不参与中考的协议。“蒜蓉酱”建议,“如果不是总分次次低于400,最好不要签。“他/觉得,即便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 5个月的时间用来补基础依然是绰绰有余的。
在BetterRead此前的文章里,也提到北京“校额到校”政策的影响。因为这个政策,中考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主要是校内竞争。所以要确定个人目标,应该重视年级排名而非区排名。
总之,设定目标,首先要冷静而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定位和水平,然后根据每次考试的年级排名来定,并不断超越。
补什么?先测试
在平时的学习中,最需要定的目标,就是补什么?即找出自己的短板。
对此,家长一般上来就问可以报什么课,或者买什么教材、教辅。比如英语不好,家长马上说要背单词或者练语法,然后就是买买买:买一堆语法练习册、下一堆背单词的软件单词或者直接报班。
学霸也背单词,但是他们的第一步是分析试卷。
目前在北京四中就读的“狗不理”认为语法不是重点。因为北京中考卷里,语法的考点不多,也相对简单,只要稍作总结即可。真正的重点是阅读理解。而阅读,则主要看词汇量和平时的积累。“你读得懂都会做,你读不懂怎么也不行。”
因此,背单词成为备考英语的重中之重。
那背什么呢?第二步,整理属于自己的单词表。
“狗不理”的建议是买时事相关的英语阅读练习册,或者直接做本地的真题和模拟卷。不断积累阅读理解中不认识的单词,总结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就是高频词,是自己备考中需要掌握的单词表。
通过分析趋势来抓重点,通过做卷子来找到自己的弱项。这样才能精准练习。
练什么?怎么练?对标中考
在刷题这件事上,学霸依然是从结果倒推。什么是结果?中考。所以,中考的重点是什么,他们就练什么;中考怎么考,他们就怎么练。
以数学为例。我们一般会认为学霸会更关注难题,也就是压轴题。
但是几乎所有的经验帖都强调重视基础题。因为基础题和中档题占了中考卷的80%。压轴题,有时候反而是可以放弃的。
练习也要对标中考。一张数学的中考卷,往往分为选择、填空、中档问答题和压轴题四部分。
学霸的共同建议是,根据不同的题型分块限时练习。根据每个部分的耗时长短,找出自己的短板。
那么耗时多长合适呢?又应该主攻哪些题型?
一位来自清华附中的学生认为,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来说,所有作业、统练、考试都要掐表。她建议选择和填空题20分钟完成,前25题一个小时完成,最后三道大题花一个小时。
一位来自上海的学生(用户名:一只椰子象)认为,限时做题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调整节奏。比如基础题最开始可以定为25分钟,多次训练一周可以保持4-5次的训练强度。直到中考前夕达到15-20分钟做完。 
他/她更近一步建议,一模之前,做完23题最好不超过55分钟。 然后剩下的45分钟做24、25题。
一位来自福州一中的学生提出,如果数学要考到一个相对高的分数,除了确保基础题,还应该聚焦选择的第10道、填空的第15道、大题的倒数第三题和倒数第一、第二题里的第一小题。因为这些题都属于在基础之上稍微拐弯的题目。攻克这些题,120分就稳了。
因为各地的考情不同,建议也因人而异。但是可以看出,和我们所想象的勤学苦练相反,学霸们的做法就是精准打击,提高效率。
选什么?整体评估,战略性撤退
在定目标的过程中,前两步是测试和对标,第三步就是选择。选择,也是从结果倒推,从整体上评估。
还是以数学为例,传统上来说,我们鼓励不放弃、不抛弃,遇到难题绞尽脑汁都要做出来。但是,谈及中考,几乎所有学霸都建议,最后两题做不出就暂时放弃。这种放弃的思路,不仅是考试策略,也是平时的备考策略。
一位来自广州的学生在备考时会先问自己:我需要多少分的数学才能让我的总分达到我满意的水平?要怎样去拿这些分?这里哪些分是已经能稳住的?哪些是我还要争取的,哪些是我可以暂时放弃的?
想清楚后,下一次考试他/她就完全不看数学两道压轴的最后一问,结果那次数学的单科排名往前了快50名。
“我们要的是分数最大化。”
在整体的时间分配时,他/她也会根据提分的效率来做决定。比如体育方面,他/她发现自己必须加练才能获得长跑满分,决定放弃。“我觉得没必要,我分够用了扣得起,去练长跑减少练文化课的时间对我来说得不偿失。“
这也可以说是战略性撤退了吧。
丰富青春需要极简应试
这些经验帖,让我看到了和传统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学霸形象。
本以为是充满热血、激情、不管不顾、百折不挠的莽撞小子,结果看到了一个精于计算、冷静分析、理性评估的中年人。初中学霸们的成熟,让我还有点不大适应。
但是也能理解。因为初中的科目太多了,而分流压力下中考又太重要。要在短时间成功备考,就必须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设定可以达到可以量化的目标,并坚决执行。
然而人生是复杂的,中学也不只是为了中考。长远来看,很多能力的培养、愿景的实现,靠的不是精密的计算,而是深刻的爱和执着的努力。
希望学霸们通过这种极简应试方法,能够腾出时间来,完善和享受复杂、丰富的青春。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