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Dr小鱼(ID:drxiaoyu79) 
原本以为,青少年抑郁症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它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暑假的一次聚会中,我竟然发现身边三个熟悉的孩子,正在吃抑郁症药!
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在大小考试前后频频发生,悲剧过后,大家都喜欢找原因:
一定是家长逼得太紧;
一定是孩子平常心理就有问题;
一定是学校社会引导不够;
……
多数人都认为,一定有这个“一定”的存在,才导致了这场悲剧。
真的是这样吗?
暑假和朋友们小聚,聊完才发现,还真的不是这样。
现实情况令人震惊且唏嘘……
01
三个正常健康的小孩
都抑郁了
社牛小A同学
我认识小A同学好几年了。

在我印象中,这个孩子就是标准的社牛。提到他,脑海中不自觉就浮现了他灿烂的笑容。
他的学习成绩一般般,不垫底,也不出挑,但这孩子特别有条理,善于组织,大事小情都能张罗,爱张罗。
当小A爸爸和我说,娃已经因为抑郁症吃药几个月了,我惊呆了。
一开始孩子拿出学校心理咨询室给出的需要治疗的诊断结果时,家长和我的反应一样。

觉得一定是娃没搞明白,或者夸大了部分感受
为了验证,后来去找了心理医生,确诊抑郁症。又去看了三甲医院的专业科室,同样的结果。
从那时开始,吃药+治疗,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了。
乖乖女小B同学
小B同学还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了。

小姑娘斯斯文文很有礼貌。
家境优越的她不张扬,与人和善,爱画画,也经常和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小闺蜜出去玩儿。
偶然得知这个孩子一个多星期没去上课了,原以为是普通感冒发烧。
出于关心,和小B妈妈聊了聊才知道,小B也抑郁症治疗+吃药,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号召者小C同学
小C同学和前两个孩子不太一样。

他平常看起来特别积极活泼,爱表现,表达欲强,也很在意正向反馈。
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永远喜欢做号召者。
毕竟是小孩子,互相意见不统一被指责时,他会感到非常委屈。
小C的爸爸是500强公司高管, 因为职业习惯,引导孩子时就像带团队。
小C把所受的委屈反馈给爸爸,得到的只会是一顿数落。
在伙伴关系和家长指责的双重压力下,小C已经敏感到几乎3天一小哭,5天一大闹的地步。

家中慈爱温柔的妈妈,也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小C妈妈带着孩子开始了每周一次,为期3个月的心理治疗。
02
3个正常家庭的孩子
怎么会得抑郁症?
上面三个孩子,都来自特别正常的家庭。
小A和小B是独生子女,小C是二胎家庭。
三个孩子的父母,有公务员,有企业中层,也有自己开公司做生意的。
他们都为孩子提供了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物质条件,夫妻之间关系也融洽。
小A和小B的成绩不温不火,爸妈比较佛系,从来不会苛责孩子。
小C的父母虽然对他的学习成绩有要求,但还远远赶不上特别会“鸡娃”的“虎爸虎妈”。

三个孩子均来自靠谱的公立校,学校都是“双减”政策的执行典范。
庆幸学校有前卫和优质的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才让孩子们早早就意识到问题。
在正确且有效的求助途径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让症状得以缓解,乃至彻底解决。
这不由得让我开始反思:

· 到底该怎么识别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又该采取哪种应对措施?
· 家庭如何给予正向力量,用爱握紧孩子的手?
03
三点思考
了解这三个孩子的经历后,我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 如何识别
孩子心理状态健康与否
作为父母,一路把孩子带到十一二岁,我认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
放学回到家的孩子是高高兴兴的,还是心事重重,甚至闷闷不乐的呢?
像小C,家长可以从孩子的不良情绪中直接看出问题,接下来协助解决就好。
小B本来就是特别斯文,不爱多说话的孩子,而小A又是阳光开朗型。
如果不是去做了检查,家长做梦也想不到娃会得抑郁症。

#2 心理问题的评估
是否存在问题
除了向内识别孩子的变化,对外求助时,提前研究和确认以下问题: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临床处理都有哪些流派,是以什么方式做治疗和干预,各流派的量表分析准确度如何判断?
毫无心理学知识的家长碰到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相信专业认证机构执照医生的建议吗?
还是应该多听听不同医生的看法?
心理问题比较特殊,无法像血常规一样,有直观和公认的数据参考,反复更换医生会对治疗对象有负面影响吗?
#3 抑郁症发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不得不再次感叹,青少年抑郁症,真的近在咫尺。
我们很难从上面三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父母要求得出让他们患上抑郁症的原因。
然而,不争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那么,怎么才能引导孩子有强大的内心呢?
之前和小鱼老师学了一招,就是一有机会就给娃正反馈,狠狠表扬
其实孩子很多道理都是懂的,但爸妈的认可,能让他有安全感,感受到爱,从而得到内心的力量。
心理治疗师Dr小鱼说:
请不要“污名化”抑郁症和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孩子有问题,家长的责任最大。
但抑郁症本身是一种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
而现在,孩子一旦患上抑郁症,全社会似乎都要责怪家长,这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公平的。
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压力很大,痛苦很深,非常人所能想象。

而社会舆论系统性地歧视和指责,更是令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一个科学事实需要告诉更多人:抑郁症可能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正常的家庭也有可能出现抑郁症孩子。
请关爱抑郁症家庭,而不要责怪和嘲笑他们。
作者:Dr小鱼,两个孩子的妈妈,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百万爆文写作者,写有多篇10万+网文,湾区高影响力KOL。
长按关注
「牛娃成长记」更多好文:

“我带的每届学生都有患上抑郁症的。”海淀六小强老师揭开“鸡血派”从来不说的另一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