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我们家两小只,四年没回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啊,总算这个暑假给盼回来了,可我感觉四位老人都快要受不了他们了
昨天我妈已经在问:
你们回去机票是几点?要不要提前一晚住到机场附近,别误了飞机走不了啊。
哈哈哈,难道我大学放假回家的历史又重现了吗?
不在家就盼,在家就嫌,恨不得赶紧滚蛋。
不过我肯定没他俩威力大!
毕竟老朋友都知道,他俩都属于精力无处安放的娃,没一刻消停的。
我出差不在家这段时间,据说我家连蟑螂都找不到的东西都被翻出来了。
我妈成天跟在屁股后面收拾,还要应付一日三餐“点菜”。
他俩得寸进尺,连下午茶都搞了个清单。
忽略这半吊子中文,错别字太多
我妈说带他俩一个月,好几年减不下的体重都动摇啦!
等我一回来,我妈明显呈“撂挑子”状,一副看好戏的姿态,就等着我收拾他俩呢
结果,嘿,我每天就坐在客厅抱着电脑干我的活,只时不时盯他们几眼,这俩反而“改邪归正”了。
闲还是闲不下来的,可是突然就不是找事儿,而是帮忙了。
帮妈妈晒衣服啊,给妈妈刷鞋啊。
我只要咳嗽一声,水杯就给递到面前。
我妈和婆婆都相当无语啊:
“小孩儿可真是的,谁越迁就他们,他们越整谁;谁越不管他们,他们越服谁。”
我说妈妈呀,你们就是管得太多太细了
搞得孩子看人下菜碟,把你放在“为他们服务”的位置上了,能不累吗?
我妈说哦,那你倒好,让孩子为你服务啊?
呵呵,我小时候那么乖,我妈果然不知道对付这些“飞天蜈蚣”的秘诀啊!
当然,我要是没被孩子锤炼过,也实现不了目前这种平衡。
先插播一个朋友的故事,看看大家是不是有同感。
02
我一位老同学前不久刚生了二胎。
这个年纪再从头养个小婴儿,还真是蛮需要勇气的。
她生前一度非常纠结,特别害怕二宝出来以后,处理不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毕竟她家老大跟糖糖一样10岁,正是既懂点事又还是孩子的年龄,以前一直是她事无巨细带着的。
现在眼看着大人要把心思分到弟妹身上,会不会吃醋?
小宝更不用说了,从新生儿起码到3岁,天然要牵扯大人的时间精力。
对两个孩子的爱该如何平衡?
妈妈该如何自处?
这样的纠结,相信每个二胎妈妈都难免。
始料不及的是,她生产时遇到了意外
宝宝万幸没有事,她自己却在医院住了足足三周。
回家以后,她身体仍然很虚弱,既不能给二宝喂奶,也没法管大宝的学习生活。
为了不影响她休养,二宝整天都跟着保姆。
大宝更是被送到奶奶家去了,每天只在睡前跟妈妈视频几分钟。
知情的朋友都怕这会让她陷入产后抑郁。
没想到,恰恰相反,被迫“不管孩子”以后,她的状态明显一天天好起来,居然还开始在朋友圈发自拍、分享歌曲、读物、电影了。
最让人感慨的是她最近跟我的一次私聊。
她说:“我恐怕真是高估了妈妈的作用,孩子你不管,他们自己照样活。”
哈哈,真相了有没有!
虽然我同学的情况有点特殊哈,可咱们上一辈、上上辈,是不是经常说这种话:
“我们以前哪有人这样管孩子?孩子不照样好好长大了?该出息的不还是出息了?”
我们也经常不服气地反驳:
“年代不同了,现在养娃哪那么容易?又要管身体又要抓学习,不上心根本不行啊。”
然后我们又会被长辈阴阳一番:
“哼哼,你们那是不敢放手。人各有命,别以为孩子好都是大人的功劳,没准儿你少管点,人家还更好呢!”
哎哟哟,真扎心。
这种无法证伪的事,根本无从辩驳嘛。
不过,怎么轮到带孙子,又完全是另一套玩法了呢?(咳咳,这话可不敢说啊,怕挨打)
可转念一想啊,以前“人均散养野蛮生长”的孩子,确实更少出现“巨婴”。
他们普遍都比如今的娃更早独立、更加能干,也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俗话说:
人有一堵墙,他就会靠着;
没有墙靠着,他就会站着。
我不由地想:
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无意中当了这堵“墙”而不自知呢?
03
都说养娃就是一场修行,我如今修行了10年,也养成了“内观”的习惯。
朋友一句玩笑似的感慨,倒让我琢磨起自己一路来心态是如何变化的。
不得不承认,我最初是个挺紧张兮兮的妈妈。
看了很多育儿书,规矩多、要求高,生怕哪里一不“科学”,孩子就要被“耽误”。
那时候,我辞职当了三年全职妈妈,每天的重心就是管孩子。
那可真是从早上一睁眼管到孩子晚上睡下,从吃喝拉撒到各种教育,八爪鱼一样地一把抓。
搞得自己累得要死,周围人压力山大,孩子像个跟屁虫一样整天粘着妈妈。
后来让我发生变化的,是有一次我要上厕所,糖糖也非要挤到卫生间里,宁愿坐在马桶前盯着我,都不肯自己呆着。
我跟她说:你自己找点事情做啊。
她说:不要不要,我不知道做什么。
我说:那么多玩具,随便玩呀。
她说:不要不要,我要妈妈告诉我玩什么。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会儿她正是分离焦虑阶段,不全是我管太多的问题。
但那件事确实让我开始反省自己:
连玩什么都要妈妈安排,孩子不就养废了吗?
从此我有意识地慢慢从“主导”变成“参与”,从“安排”变成“引导”,再从“陪同”变成“旁观”。
而孩子,也在我逐步“退出管理”的过程中慢慢开始“自我管理”。
也就是开始把自己当成“主体”,而不是大人的“附属”,更不是大人“服务的对象”。
比如:
学会自己给自己找事做,不再凡事等着大人安排;
出现问题先自己想办法,不再指望大人帮忙解决;
开始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并且会自己努力去实现......
我觉得这中间有一点很重要:
想要孩子“自我管理”,就要让他们明白大人不会帮他们实现一切,也不会包容一切。
为什么孩子跟老人在一起,总容易变得又烦人又娇气,脾气特别臭,毛病还特别多呢?
因为老人通常比较溺爱,不仅全方位“”他们,还会360度“”他们,孩子还何必自我管理呢?
举两个小例子:
我家两小只在英国每天早上自己热奶烤面包,回到国内天天给姥姥下菜单,等着饭碗端到面前;
本来两人闹矛盾了会自己解决,因为知道小问题妈妈都不会出面,可在国内P大点事就一个哭一个告状,因为老人会哄会劝还帮忙打圆场。
所以我妈说得没错啊,孩子毕竟还没学会圆滑,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谁越迁就就越给谁找事儿。
但他们又精得很,等妈妈一回家,知道这个人有规矩不好糊弄,又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起来也挺逗的。
孩子在“无法无天模式”的时候,玩起来都是肆意妄为的。
之前姥姥跟我告状说端端突发奇想要“卖东西”,只好陪着他翻箱倒柜,掏出了一堆乱七八糟,最后还全是姥姥给收拾的。
而他们一旦开启“自我管理模式”,同样的卖东西都变得有章法起来。
两人支起了小摊、做起了商品陈列、设计了叫卖词、画了纸币,最后还是自己收摊的。
同样都是玩,这两个变化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是在大人协助纵容下“随便淘气”还是在大人放手旁观时“自主玩耍”。
所以啊,我说的不管不是真的不管,而是不要事无巨细帮他们操办。
只有你真的肯“退居二线”,孩子才有机会学习怎么自己管自己。
给孩子机会管自己,同时让他们知道大人在关注、有底线,是促成孩子“自我管理”的关键。
大家觉得呢?
亲们有没有过孩子在大人“不管”后更加自觉自主的经历,欢迎在留言中分享哦!
当妈的路上,与大家共勉。
1
END
1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