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七叔东山再起”关注公众号
和三十万投资人,分享别样人生
这两天不少在深圳城中村的租客心情比较复杂,他们拉着大包小包离开出租房,神情凝重。
因为这些城中村的房子被统租了,房东们向租客们下了驱逐令,让他们尽快搬离。
什么叫统租呢?
就是由政府或相关部门出资或管理的租赁房屋,通常针对低收⼊群体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的公共福利房屋。
你可以理解为深圳市政府当二房东,把房子租下来进行改造以后,再对外出租。
官方资料显示,为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官方提高了“十四五 ”规划的任务目标,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原⽬标54万套(间)提高到不少于74万套(间),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增加了20万套。
具体到2023年,深圳提出要新开工建设60个项目,建设筹集16万套(间)。
与其卖地皮,盖房子,装修再对外出租,不如直接拿来主义,把城中村进行改装,开销低效率还高,双赢。
而且政府给的房租还真不低,在社交媒体上,它给出了现在出租价格两倍以上的租金,出手相当阔绰。
对于房东来说,房子可以打包出租,不用管理,租金还高,有政府信用背书,这种天大的好事哪里来,赶起租客来当然非常积极。
根据合同赔偿给到位,租客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法,找不出一丁点毛病。
但是合法并不代表合理,比如下面这则投诉,就很令人感到辛酸。
因为租客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而房东在“合法”的手续下赶人,那么让这些人住到哪里去。
在2023年的深圳,总不能让人家流落街头吧?
我看有不少评论是这样说的,在城中村改建中,房东是赢家,政府出高价租房改造,到时候会以更高价租出去也是赢家,唯一输的就是租客,无论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
他们才是保障房政策的最终买单侠。
老夫我当年干长租公寓好多年了,从融资到运营到装修到破产,一件事没拉地跟了下来,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除了租客,政府绝对是输家,只有房东是赢家。
按房东的说法,政府给的租金是正常租金的2倍,假设正常租金在800一个单间,那么政府给的就是1600,再加上装修费和运营费。
特别是装修费,这是一笔硬开支,前期资金成本压力极大。
我当时很严谨地算过,如果你想在长租公寓保持有盈利,或者说不亏,你的租金至少是拿房价的两倍。
如果政府是1600块拿房,那么它租出去至少要3200才能回本。
摊子铺得越大,成本反而越高,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批量降成本的常规理念截然相反。
然而政府给出的价格大约就是1500左右,几乎平进平出。
说难听了,保障房政府根本是亏本生意,亏了至少一半,完全是一个民生福利政策。
即便如此,这次深圳的城中村改造依然来不少非议,除了无法安置当前的租客,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把城中村的定位给模糊了。
尽管城中村的居住环境不太友好,但是它们烟火气十足,平民化的店铺摊位随处可见,而刚来深圳的年轻人只要用不高的成本,就能享受这种大都市的“溢价”。
城中村就好像是年轻人进入深圳的缓冲地带,弹性,包容,低成本,让所有来深圳的年轻人有资格满怀梦想。
然而你把租金从800提高到1600,可能有些人觉得800块差价不算什么,来,请看一下这张图。
这是我在深圳城中村里拍到的招聘启示。
如果不包住宿,最高时薪是20元/小时,按一周工作40小时计算,一个月收入3200,其中1600用来交房租。
请问剩下1600够生活开销么?
一旦这些城中村改造完毕,将会极大压缩外来打工者的生存空间,甚至压缩周边电子厂的利润。
对于这种没有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所以有人说深圳想借此转型,把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赶出去,然后提升整体人口素质,我觉得这种说法,也完全在理。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城中村改造已经既成事实,可以预判的是,在未来两三年深圳的人口会大幅缩减,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会逐步搬离。
没有新鲜韭菜的支撑,指望房价涨是痴心妄想了,能保持现价就谢天谢地了。
就是,政府明明在做一件好事,但是总会出现那么一些矛盾让不少人心生不满。
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收入太低,如果每个人的工资再涨2000块/月,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非议了。
所以,涨工资!
▲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大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