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最近突然造访中国大陆。基辛格老骥伏枥,近年来常在国际媒体发表高论,尤其是针对中美关系问题。今年5月,季在他的百岁生日前夕接受《经济学人》访谈时,就表达了他对中美两强爆发军事冲突的忧虑。
基辛格这次大陆之行,正值中美关系处在一个起伏不定的敏感时机,故难免被外界认为,他此行负有居间传话的特殊任务。基辛格喜欢搞“秘密外交”,他的代表作就是19717月的访问中国大陆,不仅为翌年尼克松的“世纪之旅”铺平道路,并且最后促成了两国的“关系正常化”。
基辛格在北京停留期间,不仅分别与中共外事办主任王毅和国防部长李尚福会面,并且还获得中共领导人的高规格接待。基辛格的立场经常被归类为“亲中派”,他此行最大的收获是那句“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表示:“希望你和美国有识之士,继续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轨道,发挥建设性作用。”
促使中美恢复军事高层对话,是基辛格此行所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拜登政府的期待。但北京要求只有美方解除对李尚福的制裁,两国防长才有恢复对话的可能;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则强调,“对话不是一种奖励,是必要的。”
其实,中美双方存在的最大歧见是,中国认为拜登虽了解美中冲突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但美国不仅欲与中国经济脱钩,并在军事上结合盟友,对中国形成战略围堵。王毅这次在与基辛格会面时就放话,遏制或包围中国是“不可能的”。
基辛格曾被视为外交奇才;但讽刺的是,基辛格曾在1973年,因与北越谈判代表黎德寿(Le Duc Tho)达成的一项和平协议,二人同获诺贝尔和平奖;但战争却一直持续到1975年,黎德寿最后甚至拒绝接受这个引发争议的和平奖。
国际战略格局已今非昔比,基辛格当年以“联中制苏”玩权力平衡的把戏,恐怕无法适用于今天瞬息多变的国际情势。俄乌战争让美国疲于奔命,稍一不慎,即有陷入东西两面为敌的困境。基辛格就曾坦言,中俄结盟是他心中最大的梦魇。
基辛格是典型的国际政治现实主义者,他眼中只有权力和利益。中方强调“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但要谈解决问题的对象,还是那些真正拥有权力的人。基辛格早已退出政治舞台,如两岸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所说,中方高度重视与基辛格的友谊,他带来的讯息会被倾听,但是否被采纳还有待观察。
美方对基辛格有期待,但却刻意淡化他的政治色彩。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表示,基辛格是一名普通公民,并不代表美国政府。米勒强调:“不知道政府与基辛格之间有任何计划中的交流,但如果他在某个时候向这里的官员通报他的对话,我不会感到惊讶。”
形势比人强,基辛格或许还希望在中美之间扮演谋和的角色;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基辛格此刻的心情,应是充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诸多无奈。(作者为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
推荐阅读: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
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
作者:吳婷
ISBN 9789620450259
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