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的5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上了珠峰峰顶,五星红旗首次插上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
63年后的今天,对珠峰攀登者和登山爱好者而言,还有两个节点意义:今年既是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70周年,也是中国民间珠峰攀登20周年。523日,中国珠峰科考13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科考任务。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主办“不止于攀登——民间珠峰攀登20年庆典”,5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峰登顶者、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深圳,用攀登故事传递向上精神。
官方科考和民间庆典前的518日,来自深圳的律师陈国庆也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成为首位问鼎“世界第三极”的广东律师。525日,《香港01》记者连线陈国庆,听他讲述攀登珠峰的故事,以及对于疫情、中国法治现状以及深圳精神的所思所感。
“不是拿命去换一张照片”
今年47岁的陈国庆是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深圳工作生活了20年,曾获得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刑事辩护杰出成就奖。自2018年起心动念想攀登珠峰之后,陈国庆便开始进行了漫长的准备工作。在决定攀登珠峰前,陈国庆就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做出决定后,跑步、拉练、登雪山、负重爬台阶,成了他过去五年工作之外的日常活动。在登珠峰前,陈国庆攀登的海拔最高的山是7546米新疆穆斯塔格雪山。
虽然登珠峰前对自己的体能有充分把握,但从514日进山开始,陈国庆考虑最多的问题还是“万一回不来怎么办”,“对家人怎么交代”,当时也写了遗书,但只能写下来,跟谁也不能说,“担心一语成谶,也担心家人劝阻”。陈国庆说,攀登珠峰是一件很难很难且风险巨大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细之又细,从找到专业的组织方和夏尔巴,到充足的氧气,再到体能的合理分配,当然还有各种装备,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就在陈国庆登顶的同一天,据珠峰大本营消息,一名中国籍52岁登山者在珠峰南峰不幸遇难。而陈国庆在登顶过程中,也遭遇了氧气面罩结冰导致的三次窒息,“幸好夏尔巴比较有经验,问题很快解决了。”
C3C4的路上,亲眼看到一攀登者突然倒下;在希拉里台阶,看见有人滑坠,都没有人会去营救,他们很快就会被冰雪埋葬,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其他攀登者继续前行。有人说,其他攀登者为什么这么无情?”“8000米以上无道德,各自照顾好自己就是道德。这句话对不对,只有上到8000米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缘由。”陈国庆在520日的珠峰日记中写道。
时至今日,登顶珠峰已有十多条攀登路线,绝大部分登山者会选择其中的两条传统路线:尼泊尔一侧的南坡路线和中国西藏一侧的北坡路线,能够通过其他路线登顶的攀登者至今仅有100余人。陈国庆选择了尼泊尔一侧的南坡路线,“一方面是南坡难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费用方面要便宜些。”据陈国庆介绍,这一次攀登珠峰总费用在35万左右,还不包括往返尼泊尔的机票,“从西藏北坡出发的话要贵10万左右。”
虽然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珠峰梦,但面对高昂的费用,以及高海拔对人的心理和身体的极限考验,攀登珠峰还是少数人才能真正实践的项目。而近些年,在社会舆论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对于攀登珠峰者的微词乃至误解。针对外界的不解,陈国庆特别提到了两个误区,“其一,千万不要以为有钱就能登珠峰,登珠峰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而不是拿命去换一张照片;其二,登顶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要不惜一切代价只为登顶,比如花钱多雇几个夏尔巴,这就丧失了攀登的意义了,因为攀登说到底还是自我行为,夏尔巴只是辅助。”

“敢闯”——深圳精神和珠峰精神的核心
2003521日,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第一支登顶珠峰的民间登山队。截至2022年,深圳已有45人、49次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占中国民间登顶珠峰人数的15%,成为中国民间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的城市。
在深圳工作生活了20年的陈国庆,现已成为首位问鼎“世界第三极”的广东律师。而在谈及深圳与珠峰的关联时,陈国庆坦言攀登珠峰的精神与深圳敢闯敢拼的城市精神高度吻合,“深圳年轻人多,做起事来简洁明了,鼓励你去闯,失败了没有人嘲笑你,我觉得这是深圳这座城市活力的根源所在。攀登珠峰也是一样,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去试试看。深圳那么多山友挑战攀登珠峰,除了因为经济条件允许,也是因为大家都敢闯,没有这股精神,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做这样危险的挑战。”
今天人们提到深圳,总能联想到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很多人也对自1981年底就矗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地方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印象深刻。不过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人认为,现在深圳正在丢掉这种敢闯的精神,变得越来越保守,不敢动,迈不开步子。
作为律师,陈国庆提到,“深圳经济这么发达,而且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没有太多的包袱,可以更大胆一些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摸索出一条路,这才是真正的深圳精神。现在深圳已经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了,可以有更大作为。”
回看疫情三年,陈国庆也颇有感触,并表示这次回到深圳之后,会结合自己的攀登经历尽量给团队鼓劲,“特别是这三年的疫情,对人们的冲击很大。”
对人们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困惑,陈国庆更多的表达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改革开放才多少年,律师这个职业才多少年,我觉得也不能太悲观,要相信没有任何人能阻止这个国家走向法治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人,包括法学家还有体制内的公检法人员的理念转化,还有制度的法,这些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具体过程。”
“人类多么渺小,站在珠峰脚下就知道”
攀登珠峰,既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敬畏的过程。疫情三年,全世界被迫按下暂停键,人们也开始主动或被动思考一些抽象命题,比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在陈国庆看来,这些命题在攀登珠峰过程中都会找到答案,那就是——学会敬畏。
“人类多么渺小,你站在珠峰脚下就知道”,陈国庆说,不管是从时间上来讲还是空间上来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始终认为,如果人类要毁灭的话,一定是人类的自我毁灭,所以我们心里一定要有敬畏,对什么都要敬畏。人们常说征服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哪是我们人类可以征服的,是珠峰接纳了我们。”

说回到疫情,陈国庆坦言,“三年疫情,人类始终在跟病毒做斗争,最后也没有将病毒彻底消灭掉,而只是达到了某种共存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也要看到人的有限性。人类历次遭遇的瘟疫也好,以及各种极端气候,其实都是一种警醒,大自然都在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敬畏。包括对待动物也是一样。”
同样是在520日的日记中,陈国庆在最后写道,“珠峰回来,要过回我的小日子,跑我的步,喝我的酒,办我的案。我知道,真正的最高峰,就在平常琐碎日子里,却是我永远都难以登顶的最高峰。”
推荐阅读: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
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
作者:吳婷
ISBN 9789620450259
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