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和欧盟启动投资协定谈判,经过35轮谈判,中欧于2020年12月宣布完成谈判。中国商务部当时表示,中欧投资协定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后,后续签署批准进程展开。协定原本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完成生效所需程序。但是,在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599票赞成,3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暂停了欧洲议会对《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审批程序,也就是说是欧盟单方面撕毁了协定。
时至今日,被搁置两年多的中欧投资协定前景未明,甚至没有出现在和马克龙一同访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议程中。
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欧投资协定采取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做出承诺。在中欧投资协定的框架之下,我们几乎向欧盟开放了中国国内的所有行业,甚至包括涉及国计民生的医疗服务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以及新能源行业,这展现出了中国对欧洲企业的重视,同时也寓意着中国对欧盟是有足够信任的。
但是,中欧投资协定最大的障碍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障碍。
首先,边疆地区少数族裔问题。由于所谓人权问题欧洲议会多次通过议案,比如以“新疆存在人权问题”为理由对中国官员和实体进行制裁。
其次,对俄乌冲突中方立场不满意。对战争的态度虽然这和中欧合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欧盟有些人、有些国家非要让中国和欧盟保持一致,谴责俄罗斯。因为他们认为咱们默许莫斯科对基辅展开特别军事行动。
第三,新冠疫情以来对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担忧。欧洲这两年更重视供应链安全,最近出台的法律法规基调都是保护,而投资协定的核心是双向开放,两者存在矛盾。欧盟去年5月决定“重新调整”对中国的立场,以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根据法新社报道,7月2日,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公开表示,经过7年的艰苦谈判,中欧之间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的确让人感到遗憾。但是庹尧诲认为,“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责任在中国”。

有人认为,欧盟对华贸易谈判7年没进展,就因中国不支持乌克兰?这个借口很拙劣。

其实,从咱们自身的角度看,这是借口。但是,从一个客观立场看,可以理解为中欧投资协定难产的原因。

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文化差异是明显的。中方已经多次声明,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保持中立,并呼吁通过政治谈判手段解决冲突。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西方无权干涉我们,更无权要求我们与他们完全保持一致。
但是,欧洲人就是把做生意和价值观绑定在一起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同价值观的人一起做生意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他们要去风险。欧盟有很多国家正在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是他们所真正担忧的。
虽然欧盟方面不希望脱钩,但是他们是在以自己的逻辑来防备中国。
例如,现在中国企业已经被限制购买芯片相关类产品。欧盟各国担心,将来有一天会遭到中国的反向限制。
尽管贸易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中欧贸易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欧洲仍旧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同时中国在新能源、5G通讯、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不过,只有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
中欧贸易才可能稳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大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