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第12届都灵推理节(Torino Crime festival)期间,一部意大利本土的真实犯罪题材迷你剧集《娜迪亚谋杀案》引发了广泛关注。(2020年被翻拍)
剧集重现了1998年一起扑朔迷离的少女谋杀案。坦白了犯罪事实的两个凶手声称在亡灵的指使下,被迫杀死18岁的娜迪亚(Nadia Roccia)。
案件至今,已经过去了25年,两个杀人犯早已出狱,回归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他们当年作案的真正动机,始终未有解答。今天就让晚穹带我们回到25年前,看看这桩离奇的谋杀案。
(字数11,105)
死亡
1998年3月14日,星期六,下午16:40,18岁的娜迪亚(Nadia Roccia)离家外出。她和同班同学安娜(Annamaria Botticelli)早前约定好,要去安娜家书房一起学习,写期中论文。两人的好友玛利亚(Maria Filomena Sica)也会前往。
临走时,娜迪亚对母亲罗基娜(Rocchina Roccia)说会在晚饭前(20:30左右)回家。说完,她就背上书包出门去了。
(娜迪亚)
20:00左右,安娜和玛利亚突然来到娜迪亚家,两人脸色慌张、支支吾吾地告诉罗基娜,娜迪亚开始写论文没多久就说自己胃不舒服,请她们去帮忙买些吃的东西,最好是薯条。但她们买好返回时,书房的门却怎么都打不开,好像是娜迪亚从里面反锁了。她们担心发生意外,觉得应该马上告诉娜迪亚的家人。
原本正在等女儿回家吃饭的罗基娜吓了一跳,立刻叫上全家人一起来到安娜家中。
(罗基娜)
一行人赶到后,无论怎么叫门,书房内始终无人应声。娜迪亚的哥哥正要撞门进入时,安娜父母刚好找到备用钥匙,顺利打开了闭锁的门(一说娜迪亚家人撞开的)。然而,开门的一瞬间,眼前画面令所有人疑惑、惊诧。
娜迪亚似乎完全失去意识,仰面平躺在地上,双腿并拢,双膝微曲,颈部有一道浅浅的红印,还缠绕着两圈绳索,疑似上吊自杀。
她身旁书桌的一个桌腿下压着一张对折的16开白纸,纸上所述内容像是娜迪亚留下的遗书。
罗基娜悲恸无措地让大女儿帕特里西亚(Patrizia Roccia)叫救护车;而娜迪亚的父亲认为时间紧迫,立即自驾车送小女儿去医院。
到达医院后,接诊医生确认娜迪亚体温非常低,已有尸僵迹象(尸僵最快出现在死后30分左右,一般情况下是死后2-3小时开始),初步判断死亡时间约为入院前的30-60分钟,死因为窒息,但具体是否上吊自杀,暂时无法下定论。
(娜迪亚)
那么,从娜迪亚离开家到被发现死亡的将近四个小时里,她经历了什么?
三个女孩
绍里城(Castelluccio dei Sauri)是典型的意大利山区小城,因举办赛马锦标赛而为人熟知。小城面积不大,只有5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属于普利亚大区(Puglia),位于亚平宁半岛东南部。
绍里城的日常氛围悠然安宁,生活节奏闲适缓慢,对于年轻人来说则略显乏味。当地常住居民不到2000人,其中还有不少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阿尔巴尼亚移民,邻里之间非常熟悉。
娜迪亚和安娜、玛利亚三人同龄,自小学三年级时因就读于同一所学校而相互认识。三人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同校,课余时间也总是结伴玩耍,十分亲密。
高中升学时,娜迪亚和安娜进入了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同桌。而玛利亚选择了离家近的另一所高中。不过,三人还是常常相约一起学习,一起聚会玩乐。
三人虽然成长和升学的轨迹相似,但家庭环境差别很大,性格也各有特点。
左至右分别为娜迪亚、安娜、玛利亚)
娜迪亚父母为人和善宽容,家庭气氛轻松和睦。娜迪亚是家里四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一直都乖巧懂事。
日常在学校里娜迪亚也是模范生,她学习成绩好、外向健谈、对人谦逊有礼貌,和所有同学、同龄的朋友都相处融洽。娜迪亚把一起长大的安娜和玛利亚看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三人之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不过,初中毕业前后,安娜和玛利亚出于各自的原因,和娜迪亚的感情分别发生了微妙变化。
安娜家境谈不上优渥但也完全不拮据,父亲在退休前任职于当地警局,母亲婚后专职做家庭主妇。
安娜同样在家中四个孩子中排行最幼,父母难免溺爱一些;又因为她长相漂亮可爱,一头金发在人群中非常惹人注目,常常受到各种优待。这些也造成安娜性格娇纵强势、自私乖张、缺乏同理心。
安娜15岁时(初中三年级)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多为视觉损伤,运动障碍等。
出于治疗需要,安娜到校上学的时间变得很不固定,随时可能由于病情变化而不定期休学或者居家自学。身体孱弱和社交减少都影响了安娜的性格,她变得敏感多疑、渴望认同,与成长于单亲家庭的玛利亚的友情连结也更为紧密。
玛利亚的父亲翁贝托(Umberto Sica)在她只有8个月大时(1980年)意外去世,母亲多年来没有再婚,一人艰难地维持生计,独自抚养女儿。
玛利亚很聪明,成绩不差,但她不善于自我表达,也没有主见,对周围的人和事都缺乏安全感,心理上习惯于依附强者、讨好顺从。
玛利亚为自己找到的“强者”就是安娜。玛利亚从小听她差遣,事事谨小慎微,一切言行都以安娜的喜好和意愿为标准。
进入青春期以来,三名少女对未来都有了清晰的规划。她们不喜欢绍里这样的小城镇,逼仄单调、缺乏乐趣也毫无活力。三人都十分向往北美自由奔放、多元包容的生活环境。
三人约定好大学毕业后(一说高中毕业)一起移居美国或加拿大,去追求充实精彩和无限可能的人生。
直到1998年3月14日,娜迪亚莫名死在安娜家的书房里。

调查
急救医生确认娜迪亚死于窒息,并在到达医院前就已不再有生命体征。
医生对于青少年的非正常死亡很警觉,并且死者颈部的浅显勒痕形状与家属所说的上吊索不符,无法直接认定娜迪亚死于自杀,他们在告知家属诊断结论后便立刻报警。
警方行动迅速,当晚即来到安娜家的书房,勘察现场,进行取证,同时协调法医对死者进行尸检。
书房在安娜上高中以前一直作为车库使用,有内外两个出入口,内侧联通房屋一层,外侧面向内院。因为安娜患病后多数时间居家自学,父母特地改装了车库(改装后封堵了内门,只保留外侧出入口),给安娜平时学习、做作业用。
(安娜的书房)
室内陈设简单,只有桌椅书柜、饮水茶具和安娜的课本、书籍及少量杂物。另外还有玛利亚几周前带来的一台老式打字机,方便打印论文。
警方进入室内,首先注意到的是娜迪亚的“遗书”。“遗书”正文使用打字机打印,落款却是手写签名,文字内容也不自然,语意尤其显得突兀反常:
“安娜,你还好吗?感谢你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支持和安慰。但现在,我除了自杀已经别无选择。我不知道怎样一面掩饰对你的爱意,一面言不由衷地活着。
爸爸妈妈,请你们一定要把家里属于我的那份财产,全部送给安娜和玛利亚,作为她们将来去美国的路费和生活费。我最后的愿望只有这一个,就是尽力让安娜过上她想要的生活。”
娜迪亚在“遗书”里坦言暗恋安娜,由于压抑的内心感情无法疏解而心灰意冷、决意死去。最后,她还要求父母代为资助安娜。
警方认为娜迪亚是优等生,在常识和认知层面上,不太可能意识不到自杀和赠送财产两件事的严肃性。而遗书中的口吻过于轻松简单,似乎并不真的明白这两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警方后续询问娜迪亚的家人和多位同学、朋友,没有人注意到娜迪亚之前有过任何喜欢同性的表现。证人中也只有安娜和玛利亚表示,娜迪亚有时会主动聊起同性话题,其中几次还说到同性性幻想。
疑似娜迪亚上吊使用的绳索放在地上(娜迪亚的父亲送女儿去医院前从她颈部取下随手扔在地上),长度约2米,没有打结。
此外,书房的天花板距离地面有5米高,以娜迪亚1.66米的身高和现场两米多长的绳索判断,她想要上吊自杀,势必要借助桌椅才能实现。
但桌椅上并无踩踏痕迹,天花板上也没有悬挂支点可用于结绳上吊。
经过初步侦查,警方发现遗书、同性恋和上吊三个线索暂时都没有证据来印证。
结合案发地的现场条件,警方倾向于娜迪亚是谋杀案的受害者,而安娜和玛利亚是最后见到她还活着的人,因此两名少女的证词非常关键,甚至不排除她们参与犯案的可能性。
在3月15日上午的第一次笔录中,两名少女口径一致:娜迪亚因个人原因上吊自杀,她们只是被支走去买薯条,当时根本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死在安娜家里。况且娜迪亚以前有过几次自杀尝试,都因为准备不足全失败了。
两名少女的证言和其他证人的说法难以交叉印证,这加重了警方对二人涉案的怀疑。
当天下午,警方接到一个男声打来的匿名电话,告知警方,娜迪亚因不愿援交卖淫而被谋杀。他说,她的死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真相,警方需要仔细调查那两个朋友(安娜和玛利亚)。
警方未追查到电话来源,但匿名者提及了他杀和疑似的作案动机,并指控两名少女有嫌疑。如果举报信息可靠,根据参考现场环境和已有证据,警方相信,两名少女谋杀被害人的假设符合逻辑。
于是警方扩大取证,以核对证词为由,进入两名少女家中,暗中安置了监听设备。而她们恰巧也在当晚(3月15日)的电话交谈中,讨论了很久如何扰乱侦查、怎样应对警察提问等话题。
只是,两人设计的说辞显然不如法医证据更直白有力。
稍后公布的尸检结果显示,娜迪亚死于机械性窒息,但不是上吊,而是勒颈致死。两者在法医病理学上有明确差异,可以简单理解为:
勒颈:致死原因为气道受压迫阻塞,大脑缺氧而死。
上吊:致死原因为因重力作用身体下坠,颈动脉血管受压迫力过大而爆裂,脑部供血中断造成死亡。
法医在娜迪亚头面部的解剖中,发现她颈动脉完整,与上吊致死的特征不相符。
作案经过
尽管两名少女在询问笔录中坚称她们事先不知情,但法医证据和监听录音都指向二人存心说谎,扰乱破案。
另外,她们对娜迪亚的死亡和以往相处细节的描述冷漠淡然,言语中丝毫看不出好友应有的悲伤。
3月16日,警方以补充笔录为由继续传唤两名少女。这一次,由于警方加大施压,使得玛利亚在对答中经常难以自圆其说,她的说法和前一天差别较大。
特别是她在回忆案发前后时,对不少细节的叙述自相矛盾,例如一会儿说记得上吊用的绳子打结了,一会儿说没有。
在警察不断的质疑和追问下,玛利亚不得不承认她和安娜一起杀死了娜迪亚
当办案警员告诉安娜,玛利亚已经坦白杀人后,一向沉稳的安娜无奈地做了一个泄气的表情,抬头和问话警员对视了一会儿,然后,她平静地陈述了与玛利亚共同犯案的经过。
安娜说,事发前很久她就和玛利亚做好了详细的杀人计划,包括怎样邀约娜迪亚、何时动手杀人、怎样布置伪装自杀的现场、提前构思遗书内容、骗娜迪亚在白纸上写好名字、对三家父母分别解释发生的一切等等。
当天17:00,娜迪亚来到安娜的书房。起初,三个人不经意地聊着各自学校的话题。
娜迪亚落座后第一个拿出书和论文开始学习。另有目的安娜和玛利亚,也做出认真学习的样子。
等到约18:45(一说19:00),安娜和玛利亚听见附近修道院的钟声响起,这是二人先前说定的行动信号。等到最后一次钟声结束时,两人着手执行杀人计划。
安娜借口去卫生间,断掉了书房的电源。
黑暗中,玛利亚悄悄走到娜迪亚身后,摘下自己的红色方格毛呢围巾,猛地一下套在娜迪亚颈部。不一会儿后,安娜返回到书房,锁死了书房的门,确保娜迪亚无法开门逃走。
突然断电和玛利亚的怪异举动起初让娜迪亚只以为她们在恶作剧,有些不耐烦地说着:“别玩了,这不好笑。”
可当她发觉玛利亚力道越来越大时,她一边用力推开玛利亚,一边声音颤抖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想杀死我吗?为什么?”
但娜迪亚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安娜和玛利亚只是一点点靠近,一次次拉拽她,不停地试着用围巾套住她。
娜迪亚无处可躲,她尝试着绕开安娜和玛利亚,逃到门边,却发现门怎么都打不开。正在她犹疑的一瞬间,玛利亚又一次把围巾套在她的颈部。
安娜见状也走了过来,两人一起发力把娜迪亚推倒在地,任她不停地挣扎。再之后,安娜跪压在娜迪亚上身,按住她的双手,防备她挣脱。玛利亚用尽全力勒紧围巾,娜迪亚气息越来越弱,反抗的力气也越来越小。
不知过了多久,娜迪亚完全不动了,安娜给了玛利亚一个眼色,两人同时松开手。
为验证娜迪亚已死亡,安娜还在娜迪亚上身踩踏了一阵,见她依然没有反应,又拿来手持放大镜对准娜迪亚的口鼻位置,看她是否有呼吸。
最终,她确定娜迪亚已经死亡。
之后,安娜按照预先设想重新布置屋内,先把“遗书”压在桌脚下;接着帮娜迪亚整理好被踩皱的上衣,给她颈部套上伪装上吊的绳索。
玛利亚则戴好自己的围巾,摆正刚才被撞乱的桌椅和桌面上三人的作业,文具等物品。
(打字机和玛利亚的围巾)
约19:35,两人处理好现场陈设后,离开书房,把门锁好。她们先是去麦当劳买薯条,再转路去娜迪亚家里,告诉她的家人她不舒服,也不应门,引导他们发现“自杀”。
至于杀人动机,安娜解释为是玛利亚去世多年的父亲翁贝托托梦给她,命令她杀死娜迪亚。只有这样,她和玛利亚的未来才会平安顺利,否则二人都将陷入痛苦和灾难中。
安娜平静地讲完了杀人经过,她没有哭,也未表现出青少年在类似处境下常有的紧张或者害怕,始终情绪稳定。
她的语句条理清晰,叙述通顺流畅,像是完成了一次演讲,末尾结束的时候,嘴角轻微上扬,做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这表明她没有悔罪感,甚至不认为谋杀属于犯罪,仅仅是对实现既定目标感到满意。
可能的动机
警方判断安娜对于谋杀经过的供述,细节完整充实,应当是可信的。但对她所说的犯案动机,即托梦授意杀人的说法并不认可,这明显脱离普通人的常识和理智。
两名少女都是高中生,学习成绩中上等,难以想象她们无法分辨梦境和现实。但安娜坚持说杀人是遵照翁贝托的指示,如果不照做,她自己也会有危险。
(案件报道:玛利亚的父亲托梦命令我杀死娜迪亚)
安娜说从她5岁开始,断断续续地会梦到玛利亚的父亲翁贝托,当时并不知道那人是谁。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她认识了玛利亚,后来有机会看过玛利亚去世父亲的照片,才认出梦里人的身份。
十几个月前(约1997年春季),翁贝托向她下达命令,要她找一个活人献祭,用以慰藉他早逝的灵魂。
翁贝托的原意是让安娜杀死玛利亚。因为他早逝与家人分别太久,非常孤单寂寞,作为父亲,希望女儿能够陪伴在身边。
可是安娜想到玛利亚是她唯一的忠实盟友,如果玛利亚死了,她会变得孤立无援。于是,安娜劝说翁贝托物色他人。
翁贝托同意了,并提出一个折中办法,她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龄女孩代替玛利亚死去。不过,动手杀死替身的只能是玛利亚自己,必须由她来承受杀人带来的良心折磨,因为这是维系他们父女感情的纽带。
最后,作为对安娜的感谢和对女儿的祝福,翁贝托承诺,一旦确认替身死亡,她们两个今后的生活一定会心想事成。
翁贝托特意提示她们,娜迪亚是最合适的人选,三人从小是同学,相互了解,知根知底,策划和实施杀人的过程中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安娜对翁贝托的描述生动细致,饱含感情,警方甚至不认为她在谈论一个亡灵,同时也怀疑安娜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但很多人认为这是安娜操控玛利亚的方式,利用她对父亲的亲情思念,让她对自己更加唯命是从
关于案件真实的原因,除翁贝托托梦外,综合现场调查,涉案物证搜集和证人证言,警方试着提出了另外两个相对合理的杀人动机。
①黑魔法
警方逮捕两名少女的过程中,二人分别从审讯室被押往看守所的路上有过短暂接触,安娜压低嗓音对玛利亚说着什么。
因为时间太短,旁边的警员没有听清,警方只得从走廊的监控视频中截取画面,请唇语专家解析。
解析结果显示安娜所说的是“路西法无限美好,路西法就在我们身边”,玛利亚也跟着复述,两人像做祷告一样。
(路西法之名最早的确切文字记录来自但丁的《神曲》,指因反抗上帝而被驱逐出天堂堕入地狱的魔王撒旦。)
3月16日,警方搜查两名少女的卧室,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有关黑魔法和撒旦的书籍、物品及资料(这类物品摆放隐秘,不易查找,警方前一天入室时,未申请到搜查令,无法仔细搜证)。
安娜的日记里也记录了很多与黑弥撒仪式相关的内容。
安娜珍藏的一个相册里有不少墓地和墓碑的照片,部分照片拍摄到了带有撒旦标志的章纹。
(安娜收藏的撒旦章纹照片)
警察还在安娜家里找到一个婴儿耶稣的雕像,这个雕像正是她们常去的墓地内丢失的,显然是安娜将它偷回了家。
安娜不知出于种何意图,把自己的头发,粘在雕像头发的位置上。雕像被仔细保管,放在一个精致的供奉龛里。
安娜的书柜中,藏有一幅画作:内容为一个男人站在全身镜前,镜中映现出撒旦形象。
这些都显示她们很可能秘密信仰撒旦或沉迷于与之相关的邪灵崇拜,杀人也许是她们在执行特定的宗教祭祀仪式,以此提高自身的信仰等级,而娜迪亚则是她们选定牺牲品。
此外,两名少女的多位同学都证实,他们不止一次看到过安娜和玛利亚在天黑之后一起去墓地。
(两人常去的一个墓地)
安娜被捕后在狱中的某些行为也颇为诡异。她好几次被监控拍摄到低声轻唱撒旦赞歌,神情沉醉且虔诚,不像是做戏。
可安娜和玛利亚把撒旦物品解释为她们只是对这类玄学好感到好奇,谈不上信仰,也不会照着所谓魔法书去做什么。
至于路西法耳语,两名少女说那是她们失去朋友之后相互安慰的方式,路西法与死亡相关,死亡并不总是消极的,现在娜迪亚也死了,无论如何她们都祝福她安息。
警队内部也有分析认为,她们只是去墓地吸烟不想被人发现而已。那里环境隐蔽,天黑之后通常无人靠近。
至于撒旦、路西法则是脱罪策略,她们至少策划了一年时间如何杀人,如何伪装。黑魔法也是伪装中的一个环节,让警方误以为她们精神失常,这样,即便被捕,面临的起诉罪名和量刑也轻于普通谋杀。
②同性恋
安娜在伪造的遗书中把娜迪亚自杀的原因归结于同性恋(暗恋安娜)。
事实可能与之相反。
是安娜暗恋娜迪亚,对她有性幻想,但碍于自尊心,又或者担心一旦主动坦露真实想法,不仅父母和同学、朋友不接受,还会传出不好的流言造成困扰(意大利是天主教国家,公众同性恋的接受和包容度较低),所以迟迟未表明心意。
而娜迪亚也没有注意到这份感情的倾注,或是她感受到了但不知如何应对,因此选择不回应。
这令安娜非常不满和失望,久而久之,因爱生恨,将杀死娜迪亚作为反击对方的报复,类似于得不到就毁掉的心理。
同时,安娜将娜迪亚描述为主动暗恋的一方,既抬高自己,又反衬娜迪亚死得卑微。
但这仅仅是警方的一种推测,安娜从来都否认自己是同性恋。三名少女的同学、朋友和家人等的证词也没有任何涉及安娜同性取向的信息。
负责本案的检察官在了解案情后提出另外一个说法,认为安娜和玛利亚为恋人关系。
安娜患病后和玛利亚关系更加密切,她们相互依存、步调一致,维持着一种排他的病态和谐。在这种和谐中,滋生了相互喜欢的情愫。
此时娜迪亚对她们来说,变成了一个介入者,干扰她们的私密情感交流。只有杀死娜迪亚,清除障碍,她们才能回归二人世界。
但两名少女都坚决否认,相关旁证也不足以证实这种猜测,娜迪亚也并没有非要和她们待在一起。
也许,那个匿名人证从开始就道出了真相——娜迪亚因不愿援交卖淫而被谋杀。
除了这位人证,警察内部又获得诸多消息(可能是为了保护证人,一直未透露消息来源,媒体猜测是三个女孩另外的朋友或同学),并向媒体公开。
于是,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关于三个女孩“美国梦”的故事。

美国“承诺”
大约是1997年年初,娜迪亚家中有一位亲戚移民美国。对方表示,等到娜迪亚高中毕业,如果想去美国上大学,他可以尽力提供帮助。
亲戚的好意令娜迪亚非常兴奋,她觉得自己距离实现梦想去美国,前进了一大步。
不知是否会错意,她随后对安娜和玛利亚说,家里亲戚有意安排她们三个人一起去美国读书,毕业后再一起定居。两名少女听到这些也意外欣喜,原来实践美国梦可以比预想中来得更简单轻易。
在这之后,三人加倍勤奋地学习英语,常常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满心期待地为适应美国的新生活做准备。
可是,大约两周后,娜迪亚改口说亲戚能力有限,又刚安顿下来不久,没有办法同时负担三个人落脚美国。给了大家虚假的期望,她也觉得很抱歉。(一说娜迪亚家其实并没有亲戚移民,她的移居美国承诺是吹嘘。
安娜和玛利亚虽然难掩失望,可是当面并没有抱怨,只是回复说她们另外想办法,到时大家还是美国见。
但安娜私下里特别气愤,认为娜迪亚的虚假承诺只是想炫耀自己可以提前去美国。
安娜认定,娜迪亚背弃了朋友,必须付出代价。
玛利亚其实也理解,作为朋友,娜迪亚的亲戚根本没有义务资助她们出国上大学。可是如果做不到,娜迪亚就不应该随口许诺。再者,她也觉得被轻视了,她连娜迪亚正式的道歉都没有收到。
玛利亚坚信,现在只有安娜是和她立场一致的朋友了,没有必要为了娜迪亚违抗安娜。
(安娜和玛利亚)
于是,安娜对娜迪亚说,自己在校内抽烟被人看见并受到勒索,要向她借钱。
她说如果不给勒索人指定数目的里拉,那人就会公开她包括抽烟在内的秘密和隐私。如果娜迪亚不帮她,她就只有自杀。
(1.媒体报道大致认为安娜向娜迪亚索要钱款的目的是积攒去美国的费用。2.里拉是意大利2002年加入欧元区之前的货币单位,1欧元≈1936.4里拉)
娜迪亚的零用钱积蓄无论如何凑不出安娜要求的数额,安娜便建议她去援交赚钱。
安娜告诉她,自己之前从社会新闻里听说很多中年男人喜欢约会女中学生,陪他们吃一次饭可能就有二十万里拉(约95欧元)的收入;如果同意过夜,也许一次能赚上百万里拉(约400-500欧元)。
安娜又继续说自己长期患病,身体条件不方便,所以请好朋友娜迪亚代替她去援交筹钱。
娜迪亚虽然也想帮忙,但援交、卖淫是她绝对无法接受的,因此她拒绝了安娜的提议,转而说勒索是犯罪行为,告诉父母由家长出面解决比较好,报警也可以。
(娜迪亚和安娜)
眼看娜迪亚不为所动,玛利亚只好解围说安娜不过是突发奇想开个玩笑,勒索不是真的,让她不用在意。
娜迪亚相信了,并未做过多联想,并且事后很久也未察觉出安娜和玛利亚有意对她不利。在她心里,三人还和往常一样,友情不变。
而安娜和玛利亚或许会想,如果从娜迪亚身上拿不到钱,那么她连最后的利用价值也没有了。
安娜的证词中也提到,1998年春夏季节(一说秋季),她和玛利亚已经决定杀死娜迪亚,让她彻底消失。
两名少女对比了多种不同的杀人手法,最后选择投毒杀人。对她们来说,这是最为便利的方式。
(安娜和玛利亚)
她们一直都知道娜迪亚喜欢碳酸饮料,二人便找出各自家里的家用杀虫剂,把几种杀虫剂混合起来,用注射器(一说直接开盖混入杀虫剂)掺入瓶装可乐中,打算在学校组织的郊游中,拿给娜迪亚喝掉,顺势伪装成食物中毒死亡。
郊游日那天,娜迪亚玩得特别尽兴,大家一起野餐、做游戏。等到安娜有机会给娜迪亚喝可乐的时候,已经到了解散回家的时间,娜迪亚玩了一整天很累,没什么胃口,便没有接受朋友的“好意”。
出于谨慎,安娜也不想太刻意,以免引起娜迪亚的防备心,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但她们为了达到目的,继续策划更加周密的杀人方案,即伪装娜迪亚上吊自杀。
可乐下毒发生在娜迪亚反悔承诺之后,在时间和逻辑上前两者的前因后果可以关系成立。并且,与安娜自述的翁贝托最初指使杀人的时间大致重合。
警方认为,或许是安娜因报复娜迪亚的情绪强烈而产生杀意,但出于本能的自保心理,她臆想出借由翁贝托托梦来合理化自己的杀人执念。
精神鉴定和审判
安娜和玛利亚在押期间,除唱过几次撒旦赞歌外,大部分时间里,二人的语言表达和日常行为具备条理性,思路清晰,精神状态与常人无异。
两家家属分别来狱中探望的时候,她们也只是要求父母送来备考用的书本和作业,不愿耽误学习。
二人都参加了高中会考和大学入学考试,并以优异成绩,分别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两人考上大学无法全日制出勤,以狱中自学的方式完成大学学业。)
案件开庭前,两家家属都委托律师向主审法官申请对二人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安娜的父亲为了争取女儿轻判,曾多次联系娜迪亚父母,表示愿意为支付赔偿金,希望对方向法官表达谅解,但娜迪亚父母拒绝了。
1998年年底,二人第一次精神鉴定结果认定,安娜和玛利亚均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她们虽然愤世嫉俗,异常冷漠,但能够理解自身意志,并依据意志做出决策,进而设法实践落实。没有迹象显示她们患有精神疾病。
1999年2月8日,两名少女因谋杀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二人不服判决,随后提起上诉。
安娜父母质疑前次的精神鉴定结论,理由是女儿身患重病,很可能影响精神和心理健康,要求重新对两名少女进行精神评估。约2001年下半年,二次精神鉴定的结论与前次完全相反。鉴定结论指出安娜同时患有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多重人格、身份认同障碍等精神疾病。她极度自恋,属于典型的表演型人格,极端渴望关注。她意识错乱,无法区分现实和幻想,有轻度的抑郁症表现。病情复杂,难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痊愈。
而玛利亚情绪波动极大,有时狂躁活跃,有时低落寡言,被诊断为双相障碍。诊断认为,安娜和玛利亚均为无完全行为能力人,二人在犯下谋杀案的过程中,无法排除因精神疾病因素导致的激情杀人。
(虽然安娜和玛利亚都自述策划谋杀娜迪亚至少用了一年时间,但二次精神鉴定仍然得出无法排除激情杀人的结论。)
2001年5月22日,由于二次精神鉴定的新结论,上诉法庭改判两名少女25年监禁。但7月10日,法庭撤销了这份判决,原因不明。
2003年2月10月,安娜和玛利亚接受了检方起草的认罪协议(具体内容未披露),最终分别被判21年监禁。
娜迪亚的家人反对更改刑期,但咨询律师得知,碍于认罪协议和二次精神鉴定中两名少女不同程度患有精神疾病的结论,即便再次上诉,也很难更改判决结果。(意大利实行三审终审制)
娜迪亚的姐姐帕特里西亚多次通过媒体公开质疑判决量刑:“安娜和玛利亚即使在监狱里都考上了名牌大学,她们难道只在杀人的时候才精神分裂?一进考场就变成了正常人?”
出狱
2013年,玛利亚因行为良好获得减刑,提前出狱。
出狱后,玛利亚曾接受采访,当被问到对案件有何反思时,玛利亚声称与娜迪亚是好友,对她并无恶意,并愤恨地指责安娜,如果不是因为她,娜迪亚根本不会死。
“是安娜毁了我的过去,她利用我的身世欺骗、操纵我,幸好在监狱里我清醒了。认识我的狱友都说,了解我之后无法想象我会杀人。”玛利亚对记者说。
2015年,安娜由于病情恶化,获准出狱,保外就医。
两人回归正常生活后,都更改了原有姓名和身份信息,她们搬离绍里,相互不再联络,同过去彻底切割。
只有被谋杀的娜迪亚,永远地留在了过去。
看看你读过这些吗?⬇️
参考资料:
https://www.lastampa.it/cultura/2017/03/18/news/trent-anni-di-crimine-l-omicidio-di-nadia-roccia-1.34637773/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3/03/05/scarcerata-una-delle-amiche-killer-malata-non.html
https://www.gqitalia.it/underground/2018/03/13/il-delitto-di-nadia-roccia-lamica-per-la-pelle
https://www.repubblica.it/online/cronaca/castelluccio/sentenza/sentenza.html
https://www.ck12.it/2021/05/01/il-caso-di-nadia-roccia-uccisa-dalle-sue-amiche/
https://www.yeslifemagazine.it/2023/02/omicidio-uccisero-amica-inscenando-suicidio/
https://www.ilgiornale.it/news/mariena-sica-e-anna-m-botticelli.html
https://www.repubblica.it/online/cronaca/castelluccio/doposentenza/doposentenza.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0/02/11/ora-di-chiedere-perdono.html
https://www.repubblica.it/online/fatti/nadia/nadia/nadia.html
https://criminologiaicis.it/su-il-giornale-lagghiacciante-omicidio-di-nadia-rocca-tra-tesi-di-suicidio-pista-satanica-e-atto-di-diabolico-cinismo-intervistata-la-criminologa-deborah-bottino-di-aicis/
https://www.repubblica.it/online/cronaca/castelluccio/patte/patte.html
https://criminologiaicis.it/lomicidio-di-nadia-roccia-satanismo/
https://www.repubblica.it/online/cronaca/castelluccio/castelluccio/castelluccio.html
https://www.repubblica.it/misc/articoli/omicidio/omicidio.html
https://www.gris-imola.it/esoterismo/ragazze_killer_sataniche.php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11/13/un-complice-aiuto-le-amiche-assassine.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03/22/stringi-senno-questa-ci-inguaia.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03/19/ora-capisco-enormita.html
https://crimeworld.forumcommunity.net/m/?t=44100928
https://it.m.wikipedia.org/wiki/Omicidio_di_Nadia_Roccia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1/03/28/omicidio-nadia-roccia-il-movente-omosessuale.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04/17/assassina-vattene-via-da-qui.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0/02/10/ergastolo-alle-amiche-killer-il-paese-applaude.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3/03/08/anna-maria-confessione-choc-nadia-fu-uccisa.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11/13/un-complice-aiuto-le-amiche-assassine.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03/21/quelle-due-assassine-non-meritano-il-perdono.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03/17/uccisa-dalle-amiche-del-cuore.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3/04/09/amiche-killer-fuori-anche-la-sica.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10/08/le-amiche-killer-satana-bello.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10/18/quell-ombra-del-demonio-su-un-delitto.html
https://www.repubblica.it/misc/articoli/omicidio/omicidio.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1998/10/12/riti-pagani-con-delitto-nuova-pista-per.html
https://ciaosilvia.forumfree.it/m/?t=72625132&st=15
https://www.giornalepop.it/le-assassine-di-nadia-roccia/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07151950/http://www.lagazzettadelmezzogiorno.it/news/puglia/516499/uccisero-l-amica-del-cuore-a-castelluccio-dei-sauri-primo-natale-da-libere.html
https://forum.termometropolitico.it/390067-misterioso-omicidio-nadia-roccia.html
http://www.miliziadisanmichelearcangelo.org/content/view/1824/90/lang,it/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1/05/23/foggia-ridotta-la-pena-alle-amiche-killer.html
https://ricerca.repubblica.it/repubblica/archivio/repubblica/2003/03/05/scarcerata-una-delle-amiche-killer-malata-non.html
https://www.foggiareporter.it/nadia-roccia-delitto-castelluccio-dei-sauri.html
https://www.yeslifemagazine.it/2023/02/omicidio-uccisero-amica-inscenando-suicidio/
https://www.repubblica.it/misc/articoli/omicidio/omicidio.html
https://opinioninonrichieste.altervista.org/si-ritorna-col-truecrime-il-caso-di-nadia-roccia/
https://www.giornalepop.it/le-assassine-di-nadia-roccia/
https://forum.termometropolitico.it/390067-misterioso-omicidio-nadia-roccia-2.html
https://forum.termometropolitico.it/390067-misterioso-omicidio-nadia-roccia.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晚穹‍‍‍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版权归没药花园和创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我们
精选案件专辑 
关注后回复专辑名称 
连续阅读专辑文章
国内大案 | 国外迷案 | 亲密关系中的谋杀 | 连环杀人案 | 国内外冤案合集 | 漂流瓶人格 | 寄居蟹人格 | 和儿童有关的案件 | 那些我悟出的道理 | 真实讲述 | 法律科普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