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连续第3年担任FBIF年度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的全体大会主席,三年来,我和许多品牌一道,见证了全球经济、消费者、食品饮料行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致力于探索中国消费者的新需求、与品牌的新关系,并且与时俱进地探讨了品牌如何“探索新增量”以及打造“穿越周期的定力”
经历了过去三年的大开大合,2023年以来,消费展现了回暖的势头。在过去三个季度中,食品行业都是正增长,并且领跑快速消费品行业。618也是初露曙光,在天猫618预售中,饮料冲调品类增长57.6%,粮油速食增长27%,生鲜增长300%。然而,中国消费者信心稳步增长的同时,比2021年的同期水平仍然有所下降。那么,反弹在哪里?有想象中的强劲吗?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今天,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食品饮料行业的趋势,此后,结合所观察到的当前中国消费者的新生活标准,进一步探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如何重构,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进行价值再创。
食品饮料行业趋势:
高端化延续,新产品层出不穷
整体上,食品饮料行业的商品标准与过去几年的趋势是一脉相承的,高端化仍在持续。从尼尔森的数据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食品行业的增长,有赖于高端化的引领。但是,一些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凯度消费者指数相关数据显示,相比2020年,低温酸奶在2022年的消费频次下降了14%,饼干则下降了11%;在2022年,啤酒比2019年下降了5%;从2021年到2022年,奶酪在一年之内的消费频次下降了6%。
透过上面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实在太“卷”,具体表现为新品类、新产品层出不穷,让消费者挑花了眼,所以单一品类的消费频次出现了大幅下滑。
给消费者一个“买单”的理由:
面子、里子、脑子“三位一体”
接下来,围绕新产品,让我们走近其中的“爆品”:无论是一升冰美式、简爱超级桶等各种量贩装的产品,还是肯德基推出的夜宵畅吃畅喝,这些新产品为何能够一举打响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因为这些产品不仅品质高,而且性价比更高。
盘点这些“爆品”的成功之道,在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在我看来,今天发生的不是消费降级,行业真正要面对的是如何给消费者更有价值的购物理由,去激发消费欲望?
对此,我将其总结为“面子、里子、脑子”的“三位一体”的新生活标准:消费代表人设和标签,甚至具有社交属性,这是“面子”;同时,消费者不断向往更高品质的商品,过上更优质的生活,也就是“里子”;消费者更加理性,不断探寻性价比更物超所值的商品,更动“脑子”。
“面子、里子、脑子”的“三位一体”的新生活标准
所以,面子、里子和脑子三位一体,对如今食品行业的各种大爆品起到了注解。
再看渠道,这两年火爆的两类零售渠道同样印证了这条规律:一是折扣店,消费者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买到高档产品的临期品、尾货、白牌等,吸引了广大不富裕但又想提升生活品质感的年轻人,满足了年轻人“面子、里子、脑子”的要求。另一类是山姆会员店,自带中产生活标签的品牌特性,让消费者觉得在那里购物有“面子”,尽管很多高质量的进口商品看上去总价高,但是折算的单位价格非常划算,这就有了“里子”,优中选优的全球精选3000支商品,闭眼买都行,相当于山姆替消费者动了脑子。
行业重构:五大维度,价值再创
今天,消费者的生活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行业面临着什么?最后,我想重点分享行业如何围绕模式、业务、渠道、价值、品牌五大维度进行重构,从而价值再创。
一是模式重构。举一个最近非常火的例子,锅圈食汇创业5年以来,规模接近万店,年销售额达到了70亿左右。锅圈食汇是什么?它的成功之处又是什么?
针对消费者在家吃火锅、在家吃烧烤和中餐等场景,锅圈食汇把不容易煮和不会煮的场景,变成了更快捷、更方便和更美味、营养的选择。它面对的是家庭厨房入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只要有6-8个社区、3000户老百姓,就可以养活一个锅圈小店,从而跑通商业模式。
锅圈食汇模式分析
在家庭厨房入口形成的情况下,锅圈食汇形成了线下高密度的社区门店(一铺)、线上无限货架的延展(一线)和多场景的延伸(一库)。有限食材、无限方案,700-800个SKU,形成了多种聚会场景和不同人群的选择。锅圈食汇非常清楚地定位了品牌的目标消费人群,同时做到“三近”:离消费者嘴巴近、门店距离近、邻里亲情近。
跑通模式以后,锅圈食汇一方面在大卖场、电商和社区团购的夹缝中找到了新模式,另一方面,在产品端打造了有温度的C2B的新模式,在垂直领域做到了端到端的模式重构。
二是业务重构。贝恩公司一直强调“70-20-10”的战略配比。70%是品牌的主营业务需要稳定、持续发展;20%是品牌的临近业务形成快速增长曲线;10%是品牌要布局第二引擎,打造3-5年后的长期增长。我们看到,这几年以来,食品饮料行业纷纷布局临近业务,例如卫龙推出了休闲蔬菜、洽洽推出了每日坚果、海天的蚝油、调味酱,以及乐事推出了红薯、鸡胸肉的健康味薯片。
然而,我想补充的是,品牌想要打造邻近业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在今年大家看到的成功案例都是在2016-2018年左右开始发力的,这是一个“七年定律”。品牌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在主营业务做稳定的同时,打造临近业务,同时拥有“七年之约”,将它做大做好。另一方面,品牌也要关注第二引擎的长期潜力。
三是渠道重构。过去20年以来,有一种说法“得经销商者得天下”,指的是卖方主导的Push-Model。对于品牌,只要找到好的经销商,就能够布局50%-70%的传统渠道。如今的渠道越来越复杂,从1.0的货架电商(天猫、京东),迭代到2.0的社交电商(拼多多),3.0的兴趣电商和4.0的O2O的场景电商。
在食品行业,O2O占比非常高,根据贝恩公司携手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3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在2023年第一季度,速冻食品O2O占比达到了23%。线下渠道,尤其是大卖场面临挑战,这两年以来占比持续下滑。夫妻老婆店则面临闪电仓的竞争。所以,今天,品牌所面临的不再是Push Mode,而是Pull Model。在这个情况下,品牌应当以消费者为核心,形成货盘匹配、不一样的站内站外一盘棋,同时打造全域营销的能力。
四是价值重构。我在去年的致辞中曾经提到,纵观欧美的发展,消费呈现出三段论的变化:第一阶段是Value For Money(性价比);第二阶段是Value-added(兴价比),过去几年,新消费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兴价比的影响。第三阶段是Valuable(心价比),它的特点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表现为消费者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花钱。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不会为了追求低价而降低对于品质的标准,对于品牌来说,打折降价是短期的行动,看上去有效,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品牌真正要做的是创造“心价比”,给消费者一个花钱的理由。
比如,东方树叶无糖茶十年磨一剑,解决的需求其实是给消费者一个好好喝水的理由,它真正竞争的是矿泉水;酸奶品类在过去4-5年面临很大的挑战,整个行业下滑,君乐宝简醇的零蔗糖酸奶却成为几十亿的大单品。
从性价比到心价比
零蔗糖的品类是不是就可以横扫天下?我们深刻分析酸奶品类,可以发现,酸奶品类缺乏的是升级的营养美味的选择。在市场中,大多数是非常基本的酸奶杯和非常高昂的酸奶“刺客”,因此,中端市场充满机会。所以,君乐宝找到了这个点位,研发了一款有面子(看上去高档的产品)、有里子(零蔗糖酸奶)和有脑子(中端价位)的新品,这就是它获得成功的原因。最近火出圈的喜茶Fendi联名款,让消费者花点小钱就能“奢侈”一把,也是同样的逻辑。
五是品牌重构。过去两年,白象、乌苏、瑞幸可能都是非常成功的品牌重构的案例。白象从一个低线品牌、甚至看上去有点“土”的品牌,突然变成了国潮;乌苏走出疆外;瑞幸开始完全翻盘,成为了新瑞幸。
品牌重构
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的成功都是厚积薄发的。白象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实在的品质;乌苏一直坚持仪式感、硬核化的大绿瓶;瑞幸深耕数字化能力、体系的创新和精细化运营的基础。这两年以来,这些品牌坚持迭代突破产品,比如,瑞幸推出了生椰拿铁、白象推出了“汤好喝”,都在于品牌的厚积薄发。
今天的食品饮料行业可谓处在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牌必须要从以前的商业标准转向消费者“面子、里子、脑子”的“三位一体”的生活标准,同时整个行业面临重构。在我看来,对于品牌,没有一招致胜,更加重要的是要以变应变,从而给消费者一个“买单”的理由,真正再创价值。

点击“在看”分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