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存款利率再次下降了,如果算算最近三年的话,这应该是存款利率第五次下降了。
现在活期存款利率已经降到了0.2%,两年期定存降到了2.05%,三年期和五年期降到了2.45%和2.5%。
如果你在银行存100万的话,在降息之后三年的存款利率,差不多少了快2万块钱。
我们以前其实聊过,货币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利率反应的则是这个商品的供求关系。
当经济增长速度快,市面上对货币这种商品需求相对旺盛的话,利率水平就会比较高。
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市面上对货币这种商品需求减弱的时候,利率水平自然也就下来了。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国家过去几年的实际GDP增速,可以看出在2020年以后受到疫情影响,我们的GDP增速波动非常大。

但如果我们观察2020之前的话,会发现GDP增速在2007年之后,已经出现了趋势性放缓。
我们再把GDP增速做个平滑的话,会发现会发现如果没有疫情的扰动,曲线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经济增速伴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是在放缓的。
放缓的原因也比较简单,一方面经济总量变大之后,本身增速就有下滑的倾向。

应该说这算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伴随着体量的增大,增速没办法像原来一样高,这是非常正常的。

另一方面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驱动是对欧美的出口。

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驱动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因素首先是是四万亿投资,之后是2010年之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

四万亿投资主要方向是基建和制造业,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依赖的主要是房地产。
目前我们遇到的情况是,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驱动经济增长的马车,现在基本都出现了放缓。
出口这块在疫情之后伴随着欧美财政刺激的结束,西方老百姓手里没更多的钱消费了,全球增速肉眼可见的在放缓。
消费这块因为在过去三年,居民部门已经把口袋里的积蓄消耗的差不多。
再加上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大家对未来收入预期增长没那么有信心,所以都捂紧了口袋。
在出口和消费两驾马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能驱动增长的部分就只剩下投资了。

投资这块能拉动经济的,主要是三个方向。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制造业投资本身是为了扩大生产,但是生产出来东西要能卖的出去,企业主才会继续扩大投资。
在出口增速放缓,国内老百姓捂紧口袋的情况下,等于是外需和内需都在放缓。
消费端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想让生产端在已经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继续扩大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
房地产投资这块,大家应该也很清楚。在近两年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增速也在逐年减缓。

抛开其中金融属性的话,房地产本身和制造业类似,只不过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房子而已。

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那么想要让生产商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也是不现实的。
投资端除去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能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就只剩下了基建投资。

我们知道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发债,这里面有很大一块资金来源是卖地的收入。

卖地这块主要是卖给开发商盖房子,房地产投资增速降下来以后,卖地收入自然就会减少。
之前的基建投入,依靠的是发债和卖地两条腿。现在等于说只剩下发债一条腿。
所以想要靠基建补上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来驱动经济增长,难度也是很大的。
之前的几个驱动来源都出现了放缓,短期又找不到足够大而且新的方向,
用大白话说就是,老的经济增长驱动来源短期都在放缓,但现在又找不到新的可以投资的赚钱方向。
再加上我们经济体量越来越大,那么这种情况下整体增长出现放缓,也就非常正常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对货币的总体需求,自然也不会像原来那么大。

我们前面说过,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利率则是货币这种商品供需变化的体现。

伴随着整个社会对货币这种商品需求的降低,利率水平逐渐走低也就非常正常了。

这也是为啥我们会看到,高预定利率的理财险也即将逐步下架,就像我们在这篇《大变革又要来了
》里面说的。

而且也就是因为没啥新的投资方向,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放了这么多的水,钱也没有地方去。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过去几个月M2的增长已经到12%了,资金依然在银行系统空转。

可以说现在不管居民、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大家都遇到了类似的资金空转情况。
大多数贷款的目的要么是用来借新还旧,要么是用新的低息贷款来替换之前高息贷款。
再加上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实体经济干啥赚钱都很难。大家出于趋利避害,就会出现不贷款甚至提前还贷的现象。
最近和几个人聊天,这些人有的是普通上班族,有的是中小企业主,聊完对这点感受也比较深。
在目前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普通上班族的想法是有钱就尽快还贷。
毕竟市面上已经找不到什么理财可以跑赢5-6%的房贷了,提前还贷就是最好的理财。
在这轮存款利率下降以后,后续甚至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这些普通上班族还贷的速度。
中小企业主大多也不打算继续投资扩张,贷款也是为了用现在3.2%经营贷,来替换之前更高利息的贷款。
如果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没有债务扩张的冲动,这意味着整个资产负债表不扩张了。
假如这时候居民和企业部门还贷收缩债务,那么我们甚至会看到,整体资产负债表会出现短期内收缩的现象
前端时间天风证券有个报告,也在说现在信用收缩的压力,已经初现端倪。
这个趋势如果没办法扭转,持续时间久了很可能就会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
》。

而且如果贷款利率不变,需求减弱带来CPI下滑的背景下,实际利率水平是上升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GDP这个事情,我们之前在《新一轮降息潮》里面也讲过。
在目前CPI下滑的背景下,会造成实际利率的进一步提升。这最终又会进一步抑制需求,二者最终形成一个循环。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如果需求下滑导致CPI在某个阶段,出现持续下滑的话。
这时候想要刺激需求回升,除了财政刺激发力以外,货币方面的刺激也需要加大供应量的同时,降低货币供应的价格。
现在市面上钱已经够多了,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已经够大了,货币是极度宽松的。
那么能做的就是财政刺激的同时,降低货币供应的价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可能在三季度美联储加息放缓以后,我们会看到降息和财政刺激需求动作的出现。
这段时间除了降息以外,财政刺激需求落地我们可以盯住黑色和生猪,这两个关键指标。

黑色是对财政刺激最敏感的宏观因子,生猪则是影响CPI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黑色价格开始回升,叠加降息的背景下生猪价格开始稳住,大类资产的转折点可能就要来了。

现在货币极度宽松,意味着上游水库里的水是满的,但财政紧缩和实际利率较高导致水闸卡在高位。
大家都在等什么时候水闸会放开,或者说水闸会降下来,让上游的水流出来。
虽然开闸的时间点无法预测,但开闸这件事是确定的。后面等开闸的时候,就要看谁的桶比较大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