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 总第100期
本期编辑: 王泽媛
责任编辑: 陈卓 喻琬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图源:路透社
路透社3月17日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20日访印期间拟推出“自由开放印太地区”新计划,并寻求印度支持,以对冲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日官员透露,岸田3月20日拟出席印日年度峰会,届时他将宣布增加对“印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支持。此外,岸田将同印总理莫迪举行会谈,传达希望印日积极合作的意图,包括在亚非地区建设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东盟国家海上预警和监控能力。
NEWS
2021、2022年印智能家用监控摄像头市场份额情况。图源:“对比研究”(Counterpoint research)
《印度时报》3月17日报道,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品牌已主导印智能家用监控摄像头市场。根据Counterpoint全球技术市场研究公司报告,在该细分市场排名前5的品牌中有4个是中国品牌,分别是小米、TP-Link Tapo、萤石(海康威视旗下安全生活业务品牌)、大华科技旗下“乐橙Imou”。其中,小米、TP-Link Tapo、萤石2022年占印家用监控摄像头66%的市场份额。前5名中唯一的印本土品牌为英雄电子(Hero Electronix)旗下“Qubo”。印品牌2022年仅占产品总出货量的23%。
NEWS
今日印度2023闭门会议”海报。图源:《今日印度》
《今日印度》3月18日报道,由《今日印度》主办的“今日印度2023闭门会议”(Conclave 2023)3月17-18日在新德里举行,印多位主要官员和专家讨论中印关系。在谈及中印边境目前局势是否为“新常态”时,印陆军参谋长曼诺杰·潘德(Manoj Pande)表示,“我们可以通过对话交流找到解决办法,但在问题解决前,我们的部队部署和警戒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他还表示,以俄乌冲突为鉴,陆战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印军若想取胜仍需提高陆战水平。印外长苏杰生表示,中印双边关系已进入“非正常化和充满挑战的阶段”,中国必须兑现承诺,解决边界问题,这样中印关系才能向前迈进。美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皮尔斯伯里(Michael Pillsbury)谈及中印关系时表示,美对中国的“偏爱”是由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印度落于其后。当下,尽管美更关注中国,但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慢慢改变。
NEWS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快报》3月16日报道,印邀巴防长赫瓦贾·阿西夫(Hewaja Asif)出席4月在印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会议。若阿西夫亲自到会,这将是自1972年以来巴防长首次访印。1972年巴防长访印与时任印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签订《西姆拉协定》,主要解决印巴领土争端。据悉,印还邀请巴外长比拉瓦尔(Bilawal)出席5月在果阿举行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并邀请巴总理谢里夫出席9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目前巴方尚未回复上述人员是否到会。
NEWS
印度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规模。图源:印度纺织部
印度《经济时报》3月17日报道,莫迪3月17日宣布拟在印七邦建立“PM MITRA大型纺织产业园”。产业园拟在泰米尔纳德邦、特伦甘纳邦、卡纳塔克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中央邦、北方邦七个邦先行建立。上述产业园预计吸引7000亿卢比的投资,并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莫迪在推文中表示,建设产业园符合“5F”发展模式,即“农场-纤维-织物-时装-国外”(Farm to Fibre to Factory to Fashion to Foreign)。
NEWS
RSS组织架构图。图源网络
《印度斯坦时报》3月16日报道,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化团体“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拟推出名为“Vimarsh”(意为“叙事”“话语”)的新组织机构,旨在加强RSS核心意识形态话语建设。消息人士称,RSS在其成立一百周年(2025年)前夕拟推出“Vimarsh”,该组织由RSS领导的团家族前官员负责监督管理,定期推进话语建设工作,打击关于团家族的虚构内容、负面宣传、假新闻。RSS是执政党印人党的意识形态母体组织,在印度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NEWS
第14届印度航空展上展示的波音777客机模型。图源:彭博社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3月17日发表题为《从苹果到波音,印度制造业正在经受考验》的评论,认为苹果、波音、三星等跨国企业向印转移产业链,押注印制造业崛起,但印无法复制中国区位优势或成重要短板。早在2014年,莫迪政府就发起“印度制造”计划,旨在将印打造为全球制造中心,并鼓励跨国公司在印生产。然而,该计划的关键——将制造业提高到占GDP25%的目标短期恐难以实现。印制造业大国梦受官僚主义、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质量低劣掣肘,令许多外商望而却步。当下,莫迪政府迫切希望承接自华转移的产业链,上述情况未来可能持续好转。然而,中国多年来在生产规模、效率方面的优势,印短期内难以复制。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印无法具备的区位优势。例如,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长期与中国大陆密切协调,形成上下游联系极为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然而,印度毗邻的南亚国家工业发展较为滞后,除服装制造等领域外,很难实现区域产业协调,而这恰恰是印向全球制造中心挺进的关键。当下,跨国公司正试图赴印投资,旨在更有效开拓当地消费市场,包括苹果、波音在内的企业均在印采用此类战略——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利用印人力优势生产全球产品,同时开拓印庞大的消费市场。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