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总第102期
本期编辑: 代思佳
责任编辑: 陈卓 喻琬淋 王思远

图源网络
路透社3月20日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20日访印,宣布价值750亿美元新计划以在印太地区应对中国。据悉,岸田承诺到2030年通过私人投资、日元贷款向该地区提供750亿美元,并通过政府援助、赠款增大援助力度。岸田同印总理莫迪举行会晤,两国领导人广泛讨论供应链、半导体技术、数字化等议题,誓言扩大印日关系。在与莫迪会谈后,岸田宣布日本在印太地区新计划的“四大支柱”:维护和平、与印太地区国家合作应对新全球问题、通过各种平台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确保公海和天空安全。此外,岸田正式邀请莫迪参加5月由日方举行的G7峰会,莫迪已受邀。
NEWS
图源:《经济时报》
《印度教徒报》3月19日报道,根据《敌方财产法》印内政部启动收回、出售中巴两国公民遗留不动产的程序。目前,全印共有超1.26万处中巴公民遗留的不动产,总价值超1万亿卢比(约合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公民遗留的不动产有126处。上述不动产印称“敌方财产”,为“印敌方财产保管方”(CEPI)所有。印官员透露,政府已从“敌方财产”处置程序中获超340亿卢比资产,其中大部分是股票、黄金等动产。
NEWS
图源:NEW AGE
孟加拉国《达卡论坛报》3月19日报道,孟总理哈西娜(Hasina)3月19日提议向印提供吉大港、锡莱特港的使用权。哈西娜在与印人党总书记拉姆·马达夫(Ram Madhav)会谈时强调,孟印两国需加强区域联通以推动商贸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哈西娜3月18日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为两国首条跨境输油管道“印孟友谊管道”(India-Bangladesh Friendship Pipeline,IBFP)揭幕。IBFP连接印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Siliguri)和孟迪纳杰浦尔(Dinajpur)的梅克纳(Meghana)油库,以实现印对孟出口柴油。
NEWS
图源:《经济时报》
《印度时报》《经济时报》3月20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受兴登堡事件影响,阿达尼集团目前需专注于巩固业务并消除投资者的担忧,阿达尼集团决定无限期暂停其在印最大商业港口蒙德拉港超40亿美元的煤制聚氯乙烯(PVC)工厂建设。阿达尼集团还取消该项目的筹资计划。消息人士称,由印国家银行牵头银行财团拟为该项目提供1400亿卢比贷款,但阿达尼集团在信贷委员会批准贷款前暂停该项目。根据阿达尼集团方面消息,该集团管理层正根据其未来现金流、财务状况重新评估集团开展的各类项目。
NEWS
抗议现场。图源:《印度教徒报》
《印度斯坦时报》《印刷报》3月20日报道,来自印各邦的数十万名农民前往首都德里参与“农民大潘查亚特”(kisan mahapanchayat,潘查亚特意为“乡村自治”)抗议活动,要求莫迪政府满足其多项诉求。本次抗议活动位于德里的罗摩力拉广场(Ramlila Maidan),由“联合农民阵线”(SKM)发起,该组织由四十余个农民工会组成。SKM方面表示,此举旨在要求莫迪政府立法保障“最低支持价格”(MSP,即国有企业以“兜底”价收购部分种类农产品)。莫迪政府2020年9月通过农改法案改革MSP,试图在其中引入资本、市场力量,引发农民强烈抗议。此外,抗议农民的诉求还包括养老金、债务减免、农民骚乱中的死者赔偿等。目前,德里警方已部署2千余名警力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NEWS
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卷轴报》3月18日报道,旁遮普邦警方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逮捕锡克教领袖阿姆里帕尔·辛格(Amritpal Singh),全邦连续两天暂停互联网、短信服务。目前,警方已在全邦范围内对阿姆里帕尔及其组织“旁遮普继承者”(Waris Punjab De)展开封锁、搜查行动。阿姆里帕尔自称锡克教领袖,其领导激进组织“旁遮普继承者”支持锡克教分离主义“卡利斯坦”运动(Khalistan,要求建立名为“卡利斯坦”的主权国家)。与此同时,3月19日,不明身份者举着“卡利斯坦”横幅在英国伦敦印高级专员公署外抗议,一名男子还取下悬挂在公署大楼前的印度国旗。目前,印外交部要求伦敦方面解释印高级专员公署“缺乏安保”问题。外交部表示,“英政府对印外交人员的冷漠不可接受”。
NEWS
图源网络
《印度快报》3月17日发表题为《发展基础设施的国家冠军模式会起效吗?》的评论,认为莫迪政府押注“国家冠军”主导的基建发展模式,即基建任务高度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但该模式是否真能带动印经济腾飞还是未知。本文作者阿玛蒂亚·拉希里(Amartya Lahiri)系哥伦比亚大学皇家银行经济学教授。作者认为,基础设施似乎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必备要素,然而,其既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是大规模基建成本高昂;二是基础设施的社会价值高于其对个人的价值,导致私人投资者不愿投资此类项目。因此,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一般依赖政府税收或借款,但这或将导致新的恶性循环:较贫困国家产生的税收更少,从而使本国基础设施投资受限。而基础设施落后又拉低私人投资该地区的回报率,进一步对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国家更加贫困,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增加国内公共借贷打破这一循环,往往又会排挤私人投资。2000年,国大党政府曾通过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解决这一问题,但其随后深陷不良资产、私营部门破产、腐败问题泥潭。自2014年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其采用“国家冠军”模式发展基础设施,即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推进重点基建项目。但该模式存在4个问题,一是该类政商关系使得龙头企业“大到不能倒”,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印经济造成系统性冲击,阿达尼集团暴雷事件就是最佳例证。二是该模式下的市场集中不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层面的效率、生产力。三是基建项目产生大量现金流所需的时间越长,国家为这些企业提供额外现金流的需求就越大,这极有可能使印沦为工业寡头主导下的国家。四是基础设施发展是否真能带动需求,从而带动发展仍未知。例如,印21世纪伊始兴起的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并未带动足够需求私人投资。综上,“国家冠军”模式如果可行,其将被吹捧为下一代亚洲模式。反之,它将为数代印度人留下深刻教训。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