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U校友故事是NYU上海校友会的一档访谈栏目
邀请杰出校友们分享其职业经历和人生感悟

本栏目荣获 NYU Alumni Association年度创新奖

以及 华盛顿CASE 2019年卓越项目金奖

全文约3500字,阅读需3分钟
本期校友
齐轩霆先生 (Michael Qi,NYU Law' 96) 是“红圈所”方达律师事务所主任,联合创始人。他是国际专业评级机构眼中私募股权等领域的卓越律师,历任国际律师协会(IBA)证券委员会亚太代表、全国律师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以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毕业于复旦和NYU法学院,并先后就读中欧工商学院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
齐律师风趣幽默,阅历广阔,使得这次交流成为最轻松愉快的校友采访之一。
我与NYU
Q:当初为什么选择NYU, 与NYU有着怎样的不解情缘呢?
上世纪93年国家政策放开,我们一帮毕业不久的同学筹划开设自己的律所,而我的想法是把当时认为最先进的英美普通法那一套借鉴回来服务中国,就想先去美国念一个法学院甚至去华尔街当回律师,所以在册成为方达最早的合伙人之一以后,就到纽约念了书考了证又在华尔街律所执业了几年,直到99年底正式回归加入方达,据说算是首批持有中美双证的归国执业律师。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NYU,说来也跟方达有关。当兄弟们开始热火朝天地创业的时候,我一边在一家外国律所当顾问,一边在申请美国法学院,先被Columbia录取但无奈学费太贵,正为钱犯愁。机缘巧合学长李琪通知我一起接待著名的JC教授(前Harvard法学院副院长、NYU法学院教授暨亚美法研究所主任),他前来拜访我们最初的办公室,位于茂名北路一家海鲜餐厅的楼上。教授看到这帮“地库创业”的小年轻穿着不合体的西服领带自称Founding Fathers只觉有趣。吃饭中间说起我正在申请读书,他就说别去Columbia了你来NYU吧。教授的感召让我心动,后来NYU也给了我首期Hauser Scholarship全奖,我就不再纠结于到底是“哥大”还是“妞大”了,而等来到NYU住进格林威治村,我开心地发现自己和学校的调性十分合拍。
总之最初是方达的因缘让我选择了NYU。
齐轩霆先生 毕业照

Q:在NYU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特别的记忆?
美好的回忆不胜枚举,像一帧帧镜头,记住最多的还是人和有人情味的场景,比如:Bleecker/MacDougal St.上众多文艺酒吧包括那家Da Vinci Café、MacDougal & 4TH Street街角Pizzaria披萨的香味(也是我一整个学期打嗝的气味)、Dagostino Hall宿舍大堂挂画那永远倾斜的角度(很折磨有强迫症的法律人)、教公司法的犹太教授Helen Scott的美颜、法学院长(后为NYU校长)Sexton的魄力、奖学金金主Ms. Rita Hauser的气度、克林顿和多尔大选辩论的电视镜头、那几个热心帮助LLM学生融入学习小组的JD学霸、清洁工老黑哥Ben的笑容、中国留学生在“鹿鸣春”的饺子聚会、Greenwich Village 广场人群模糊的面孔……
工作与日常
Q:您回国后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我回国执业至今也有23年了,经历了几次资本市场的周期,具体的业绩就不罗列了,不然可能觉得乏味。
方达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去三十年,在前后各届同仁的不断努力下,被广泛认可为在中国、亚太乃至全球具影响力的一流中国律所,尤其拥有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年轻律师成为各领域的主力。至于我,在几乎所有的管理岗位上都干过,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也完成了三十来家中概股海外上市和几百家大小企业的投融资和并购。有意思的是,我刚回国时PEVC的热点是半导体产业,经过二十多年兜兜转转经历尤其移动互联网大消费的热浪,现在重新转回了高科技,芯片当然还在里面,还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元宇宙等全新的领域,感觉像个轮回,并更加求新向上了。
Q:毕业后与NYU还有哪些互动联系呢?
有很多。我推荐过不少想去海外读书的方达年轻律师去NYU, 基本都录取了。方达内部NYU校友前后多达近五十位,光Hauser Scholar都有四个,如今还有下一代(创始人黄律师的女儿黄嘉莹)现在NYU Shanghai念本科。
2006年我跟方达的著名NYU校友季翔一起到纽约参加全美法学院LLM学生招聘会,这是中国律所第一次出海招人,效果显著,所以第二年在纽约就看到有12家友所都纷纷到场抢人。这事在当时能干成,肯定跟我们的校友身份还有和NYU就业办关系好有关。我们还主办过NYU Shanghai Alumni的聚会活动;个人也作为NYU Shanghai的导师带教了两位优秀的本科学生。
齐轩霆先生 作为NYU Shanghai Mentor 参与讲座
我想说中国学生大多把藤校作为目标,但其实像NYU这样真正融入全球又与时俱进的国际化院校未来大有机会领先希望年轻学子超越我们,为母校增光。
Q:律师在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职业素养或技能?什么样的人适合这个行业?
不同阶段非诉律师需要的技能重点不同:初级的检索和梳理,需要了解背后的脉络,而具体工作会可能最先被AI替代;中级律师做尽调、起草、项目管理,仔细之余要讲究效率,同时要潜心积累和抵抗猎头诱惑;再往上复杂架构设计需要综合多维度的考虑,而交易谈判则需要对僵局的适应、对结果的追求、对交换的把握;等有一天你获得更大的信任要去带领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平台,那就需要更加高阶的能力去作出贡献。贯穿所有的关键是对于客户托付的责任感,以及建立平台和个人竞争力的意识。当然付出就有回报,完成一个高难度的项目之后你自我的酣畅和外界的肯定就是最好的奖赏 ……其实各个行业都差不多,真正做好几乎需要人类所有的美德,如果意在修炼自虐那真是可以考虑做律师,因为你永远做不到完美。
想要暴发的人别来做律师了(笑),因为这个行业是靠加法一个一个案子积累。好在服务对象跨所有行业,从投入到回报的链条短,如果加入一家全频谱业务的律所还能收敛收入的离散度,比如市场下行时像发债、重整、合规、诉讼等反周期业务就体现出对冲的韧性。因为跟商业主流的距离不近不远,既不是清净无为也并非直面风险,所以虽然累脑累身但不过度累心,晚上还睡得着觉,还能有家庭生活和一些爱好。要是对事业的追求不是大风大浪而是细水长流、对生活的追求也不是彻底聚焦事业而是平衡稳定的话,干律师就不错。别人问起你做什么的,你可以深沉地告诉他I do something legal。
你问我怎么没有谈到情怀,这个一方面要基于现实基础,一方面行胜于言,讲了不等于就有,反之亦然。
Q:工作之余您还从事什么社会活动、公益组织和业余爱好?
因为服务客户行业的关系,也因为自己是半个军迷,我对科技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先在清华五道口读了科学企业家班,希望了解一些硬科技的发展趋势,班里企业家牛人很多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方达以法律服务赞助未来科学论坛,我作为机构理事代表也经常有机会聆听院士大咖讲解最前沿的科技热点。此外在上海市政协平台上也投入不少精力,为上海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努力建言献策。我确实非常热爱上海这座城市。
齐轩霆先生 履职建言参政议政
从小喜欢画画,自幼的熏陶使得审美观成为我评价事物一个额外的维度。当时最想考的其实是同济设计,但后来屈从老爸意志去复旦念了法律。不过我挺感激他的,如果艺术变成工作,就没那么神秘了。平时在家陪太太和女儿,只要她们还愿意理我哈哈。运动方面我爱骑车,也经常拉朋友入坑,有时也打打网球和高尔夫。万一再有时间,看书看剧或者和朋友吃喝聊天,都挺俗挺好的。NYU的气质里都有虚怀平实又率性多彩的内容,这样的精神无形中滋养我们的一生。
齐轩霆先生 生活日常
↑ 与骑友一起 
→ 与家人一起 
Q:作为资深校友,对年轻校友有什么建议?
记得Ellen DeGeneres在杜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曾说:Don’t give or take advices。
我也想对年轻人说:第一,不用听前人的忠告。第二下面就是我给你的忠告(笑),非要来一句的话,那就是要独立思考,但更要多往外跑,拥抱这个世界,这是一切的前提。据说现在流行佛系、躺平、人间不值,一聊天话题要么是赫拉利、刘慈欣、量子力学、心经……要么是极个人的观感,其实这些宏观微观两极都扯得离现实有点远了。中国有句话叫少不读老庄,与其执着于空,不如到万丈红尘里把“有”先体验充分,亲测有效。还好就我自己的接触,更多当代的年轻人还是比我们那个年代更加开阔成熟甚至更加脚踏实地,愿意突破自己,无论打工或者创业,在过程中逐渐收获丰盛和觉悟。成长这回事情除了入世之外别无他途,何况这个时代真的不差。更多建议可以听Taylor Swift小姐姐在今年NYU毕业典礼上说的,比我精彩多了。
NYU是一个特别自由开放多元包容的学校,同时自由也意味着在漫长日子里的放任或者自驱最终会把人群分层,等到机会来到面前时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因为它会问你一句,And Why You?(谐音了一把母校名,算原创吧)我的体验是,挫折多因自己,顺利多因运气,这样一想就静下来了。
全文完

采访记者

- 朱萌 SPS‘19,现就职于友邦保险
本文编辑
- 倪雨嘉 NYUSH'18,现就职于安永咨询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NYU成立于1831年,是美国私立名校之一,其提倡Global Network University理念,拥有纽约、上海、阿布扎比三大校区和十多个学习中心分布全球各地。
纽约大学校友会(NYU Alumni Club)旨在服务纽约大学毕业校友,会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和主题讲座,努力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NYU上海校友会委员会——
- 谢定原 Will Hsieh (Stern'00), President
- 杜佳毅 Jiayi Du (SPS'08), Event Leader
- 符啸愚 Rico Fu (Tandon'10), Comm. Leader
- 顾泱 Aaron Gu (Law'13), Event
- 杨晓婷 Xiaoting Yang (Law'15), Event
- 丁莫莫 Momo Ding (SPS'17), Event
- 王阿敏 A'min Wang (GSAS'16), Comm.
- 倪雨嘉 Anny Ni (NYUSH'18), Comm.
- 葛书影 Shuying Ge (Tandon'10), Nanjing Br.
- 邹子晖 Conan Zou (Tandon'12), Hangzhou Br.

- 费冬阳 Frank Fei (Steinhardt'18), Hefei Br.
NYU上海校友会顾问团——
- 卫欣 Xin Wei, Director of Alumni Engagement
- 黄经纬 Alfred Wong (Stern'94)
- 高劼 Crystal Gao (Stern'00)
- 包强 Danny Bao (Stern'01)
- 叶锋 Frank Ye (Stern'96)
如果您需要联系我们,请在本公众号留言,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纽约大学上海校友会


纽约大学校训——
坚持不懈,超越群伦

(拉丁语原文为Perstare et Praesta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